第31章 (1)
【01.中華有神功】
晚清末年,廣東佛山出了一位蓋世英雄,姓黃,名飛鴻,一身出神入化的武功,精擅佛山無影腳。一旦雙腿連環踢起,猶如風車疾速高旋,雖十條八條壯漢,近身不得。他曾為鄉人表演武學,地面上放一塊磚,磚上放一塊剛磨出來熱氣騰騰的豆腐,豆腐上再輕放一塊磚,黃飛鴻将掌貼在最上面的磚頭上,掌心微微用力,夾在中間的豆腐未見絲毫異常,豆腐下面的那塊磚,卻已經成為了比豆腐都細膩的粉末狀。如此功夫,令人咋舌。
由是武師黃飛鴻之名,不胫而走。有一天,他正在自家院子裏,吭哧癟肚的練功,門外忽然來了一人,西裝革履,八字胡須,手拄一根文明棍,頭發梳理得锃光淨亮,連蒼蠅都立不住腳。此人來到黃飛鴻家門外,斷聲一聲:黃飛鴻,你可知罪?
黃飛鴻擡頭一看,卻見來人原來同鄉豬頭榮,早年被人販子拐賣豬仔,賣到了南洋,發財後回來,整日裏就是這般假洋鬼子做派。他還有個兒子,在大街當口擺攤賣豬肉,人稱豬肉榮,很是熱衷的想拜黃飛鴻為師學武。只因為黃飛鴻還沒拿定主意開館授徒,所以未曾允許,此時見豬頭榮喝問,就收了功夫,問道:豬頭,我自好端端的在家裏練功,沒招誰沒惹誰,你憑什麽對我興師問罪?
聽了黃飛鴻的話,就見豬頭榮怒發沖冠,沉喝一聲:黃飛鴻,你莫非不知道?現今西夷蠻狄小國,欺淩我上國之疲弱,把我當豬仔賣到南洋不說,還成幫結夥來我中華,公然仗勢淩弱,搶男霸女,早已是鬧得天怒人怨。
黃飛榮笑道:豬頭,你被賣到南洋,是你自己缺心眼,人販子拿塊糖餅一招呼,你就自己跑上船了……這關我什麽事?
怎麽就不關你事?豬頭榮喝道:姓黃的,你枉學了一身武功,可是卻任由洋人欺淩我官民,辱我上國斯文,你羞也不羞?
黃飛鴻道:哪個洋鬼子欺淩我官民了?你叫他來,看我不打他個豬頭。
豬頭榮哈哈大笑:黃飛鴻,你不過是家裏的能耐,炕頭上的光棍。那洋人為非作歹,仗勢欺人,怎麽會到佛山這種地方來?他們在租界,在上海。黃飛鴻,你若然有種,就收拾一下家當,與我去上海一趟,教訓教訓洋人。
說到去上海,黃飛鴻還真有點心虛,蓋因他天天閉門不出,只知道躲在家裏練功,對外邊的世界一知半解,在心裏也是極羨慕走南闖北的豬頭榮,早有心去上海走走。如今聽了豬頭榮這番話,真的動了心。
于是,半個月後,黃飛鴻果然背着一只小包袱,和豬頭榮一到去了上海。
【02.滬上大決戰】
此時上海已成遠東樂土,冒險家的樂園,極是繁華。華麗旗袍下女人的大腿香膩誘人,拉洋車的車夫飛跑不停,東西洋風格的樓房栉次鱗比,看得黃飛鴻驚心不定。忽然豬頭榮推了他一下:飛鴻快看,那裏有個洋人……
黃飛鴻向前一看,前面果然來了一個洋人,金發碧眼,西裝禮帽,臉上的黃色汗毛,鋼針般粗細,叼支碩大雪茄,手裏還牽着一條大狼狗。就聽豬頭榮對黃飛鴻道:飛鴻,揍他。
黃飛鴻詫異地道:為何要揍他?
豬頭榮道:這還用問嗎?他搶男霸女啊。
Advertisement
黃飛榮搖頭:可他現在沒搶男,也沒霸女……
豬頭榮大怒:黃飛鴻,你還是不是中國人?漢奸!見到你洋祖宗就怕成了這個模樣?要不要上前叫人家一聲祖宗啊……口中罵着,用力一推,将黃飛鴻推到了洋人面前。
黃飛鴻無奈,只好對那洋人擺開了架勢,邀請洋人進招。那洋人驚愕地望着他:你幹啥?竟然是一口濃重的東北口音。
原來這名洋人,來自俄羅斯,叫波提留夫,在中國東北呆得久了,學了一口溜利的東北腔,本國語言倒是說得結結巴巴。黃飛鴻不知,還以為洋人都是這種說話方式,就拿手向對方一招:在下佛山黃飛鴻,閣下請進招。那洋人詫異地看着他:為啥我要進招?
為啥……我怎麽知道為啥?黃飛鴻覺得無趣,低頭看洋人牽的狼狗正向他做勢欲撲,被他一記佛山無影腳踢了過去:呔,惡犬看招!只聽砰的一聲,那只大狼狗被踢得飛上半天,落下來時恰好砸在洋人的腦袋上,洋人驚叫一聲:小乖,你怎麽蹦這麽高……扳過狗頭一看,只見那狼狗七竅流血,已然是條死狗。
當下那洋人發出了一聲慘絕人寰的嗥叫:還我小乖的命來,我沒招你沒惹你,你憑什麽踢死我的小乖?難道你們中國人,就這樣強橫霸道。蠻不講理嗎?
我蠻不講理?黃飛鴻失笑:洋鬼子,明明是你們搶男霸女……
那洋人上前揪住黃飛鴻:你說我搶男霸女,好啊,你說出來,我搶了哪個男了?霸了哪個女了?
你搶……黃飛鴻知道事情不對了,急忙扭頭去找豬頭榮,卻見豬頭榮已經轉身,向一條巷子狂奔過去,邊跑邊喊:飛鴻快跑啊,巡捕來了……
巡捕?黃飛鴻掉頭一看,只見前面果然飛奔過來幾個頭裹碩大怪纏頭的印度巡捕,邊跑邊吹響警笛。霎時間黃飛鴻慌了神,猛可地掙脫了那洋人的撕扯,掉頭狂奔起來。
這一掉頭狂奔,黃飛鴻再也沒停下來過,一口氣跑回到佛山,才氣喘籲籲的一屁股坐下:缺大德的豬頭榮,你坑死我了……
喘息聲中,黃飛鴻反思自己這一次孟浪之舉,說:以武會友,只能結怨于人,以後我莫不如……莫不如……他回到家,鑽進屋子裏搗騰起來,許多個時日過去,他再從屋子裏出來,手裏端着一杯淺黃色的汁液,說道:……莫不如以茶會友,今日我黃飛鴻研制開發出一種新型生物飲料,名字叫涼茶,此茶清熱去火,解暑化淤,諸位鄉鄰,只要你掏錢,都可以買一碗嘗嘗……
涼茶,系黃飛鴻首創,由此正式進入了中國人的生活。
有了産品,下一步就是打品牌。打個什麽品牌呢?黃飛鴻想了兩個晚上,終于想出來個好名字:對了,就叫寶芝林吧。
可是,寶芝林的涼茶剛剛推出之時,銷路不暢。都知道黃飛鴻是個武師,武師嗎,賣個大力丸,狗皮膏藥什麽的,還有人信,可是這涼茶……這玩意兒管不管用啊?人人都持懷疑态度,沒人肯買來喝。
見此情形,黃飛鴻急了,就想:産品賣不掉,那是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高的緣故,如果要是能找個國家領導人題字的話,産品保準好賣。中國老百姓嗎,啥都不信,就信肥頭大耳的領導。
可是找哪個領導呢?
就找軍機大臣剛毅了。
黃飛鴻拿定了主意。
【03.涼茶品牌專賣店】
話說那軍機大臣剛毅,雖是滿清貴族,但對于中華國學,最有研究。他每天都要在佛像前焚香禱告,祈求上蒼遣孫悟空,豬八戒等神仙下凡,輪起九齒釘靶,盡逐洋人于海外,還複我天朝上國之威色。
這一天他剛剛在佛像前磕了頭,早有親随過來,身後跟着滿臉堆笑的黃飛鴻:王爺,來了個農民工兄弟,特意進京看望領導,帶了點家鄉的土特産,想請王爺替他題寫塊牌匾。
題牌匾?剛毅詫異地看着黃飛鴻:你真是來題牌匾的?不是上訪?
黃飛鴻賠笑道:王爺放心好了,我閑着沒事上訪幹什麽?是這麽回事,我搞出來個發明,叫涼茶,可是沒人買,所以想借王爺的名頭……
剛毅嘆息了一聲:你這個黃飛鴻蠻有頭腦的嗎,居然知道借本王的名頭。說着話走到書案前,拿筆在手:你想讓我題什麽字啊?
黃飛鴻回答:題寫寶芝林三個字。
剛毅:為啥要題這三個字?
黃飛鴻:因為我的涼茶專賣店就叫這個名字啊。
剛毅:原來是這樣,那就題吧……提筆在手,筆墨狂舞,頃刻間題了三個字,回頭叫黃飛鴻:過來看看,這幾個字寫得怎麽樣?
黃飛鴻過來一看,頓時就閉上了眼睛:王爺,你字寫錯了,我的專賣店叫寶芝林,王爺你給寫成寶寶林了……
寶寶林?剛毅詫異地看了看紙面上,頓時樂了:寶寶林也蠻好嗎,不如就叫寶寶林吧,別叫寶芝林了。
黃飛鴻為難的道:王爺,寶寶林是不錯,可是……可是……王爺,你看咱們這麽着如何,去翰林院找個翰林來,讓他幫王爺題個字。反正我出門就說是王爺你題的。
剛毅把臉一沉:黃飛鴻,你啥意思?難道翰林院的翰林,寫的字比本王還好?
黃飛鴻賠笑道:那當然不是,可是王爺,老百姓不懂得的字啊,王爺的字寫得太好,怕老百姓欣賞不了,陽春白雪,在下裏巴人那裏照例都是曲高和寡的。還不如找個翰林,寫兩筆鬼畫符,老百姓反倒認帳。
剛毅想了想,道:那就依你吧,快去找個翰林來。
沒過多久,一個年輕的翰林被叫來了:王爺好,吃了沒?
剛毅斜眼看着這翰林:你姓什麽,會寫字吧?
那翰林笑道:小姓張,字倒是練過二十年的。
真的練過?剛毅表示懷疑,拿手一指書案:練沒練過,本王一試就知,過去寫幾個字讓本王看看。
張翰林走到書案前,拿起筆來:王爺,咱們寫什麽字?
剛毅道:寶寶林。
張翰林:寶寶林?……啥叫寶寶林?
剛毅:你看,我早說了嗎,這三個字沒有情調的,黃飛鴻你也真是沒文化,怎麽想出這麽個專賣店名稱的呢?幹脆本王給你改改吧,改叫寶芝林如何?
黃飛鴻欲哭無淚:謝過王爺賜名。
于是張翰林大筆一揮,寫下寶芝林三個大字,落款寫下剛毅的名字,交給黃飛鴻,黃飛鴻喜形于色,拿着題字回佛山賣涼茶去了。這邊剛毅也是心花怒放,就問張翰林:小張,你是讀書人,寫兩筆字不算本事,懂國家大事吧?現在蠻夷小鬼子日日淩我上邦,你有什麽好法子,解決掉他們嗎?
張翰林道:王爺,這話你可問對人了,小可天天就琢磨這事。
真的?剛毅不信:你可別騙我,要是你真琢磨過,給我寫個條陳來看看。
【04.名臣張之洞】
幾日過後,剛毅從張翰林的條陳中,抄了兩條,就去上早朝。見到了慈禧太後,剛毅越衆而出:啓奏太後,微臣有本上奏。
慈禧太後詫異地看着他:剛毅,誰不知道你出了名的缺心眼,也會有本上奏?別是什麽家長裏短吧?告你說,你要是敢在朝廷上弄這事,我饒不了你!
剛毅急了:太後,微臣考慮的都是國家大事,豈有個家長裏短的道理?不信太後你看……說罷,把自己的奏章呈上去。
慈禧太後打開奏章,看了兩眼,忽然臉上變色,大喝一聲:剛毅,你好大的膽子!
剛毅吓呆了,撲通一聲跪倒:太後饒命,饒命啊……
就見慈禧橫眉立目:剛毅,你給我老實說,這奏章上的條陳,到底是誰寫的?
這個……不幹我事啊……剛毅哭得淚人一樣:都是我一時不察,被人蒙蔽了,實告太後,這條陳是翰林院的張翰林寫的。
慈禧的聲音更加陰冷:剛毅,你可知罪?
知……不知……知不知……剛毅已經吓糊塗了,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卻聽慈禧嘆息道:剛毅,不怪我罵你,咱們大清國,國大人多,卻反遭西洋蠻夷欺淩,為什麽呢?就是因為我大清吃飯的人多,有本事的人少。所以我才經常吩咐你們,要多加留意,發現人才,如今你找到了張翰林這等人才,不說快點向朝廷引薦,加以重用,反而壓制他,還偷他的條陳。剛毅啊剛毅,你這樣做,對得起愛新覺羅家的列祖列宗嗎?
原來是這麽回事,剛毅松了一口氣,禀報道:太後吉祥,雖然這事是我做得不對,不過那張翰林嗎,反正他也跑不了,以後臣會主動和他交流,多多探讨治國良策,再抄幾條。
慈禧道:少來,你抄了一次還不夠啊?那張翰林叫什麽名字?
剛毅歪着腦袋,想了半晌:好像叫什麽張之洞。
傳旨,慈禧道:讓吏部看看,什麽地方官員有空缺,讓這張之洞去歷練歷練,以後咱們的大清國啊,很有可能得指望着他替大家幹活。
慈禧還真說對了,名臣張之洞,至此橫空出世,被吏部派到山西做巡撫,他是晚清時代有名的儒臣,甫一出世就順風順水,仕途上青雲直上,成為了晚清最為倚重的人。
但理有正反,話有兩面,張之洞橫空出世,只為強國而來,卻奈不得愛新覺羅皇氏的利益,是與國家利益相對沖的。結果是張之洞的苦心經營,不過是在滿清王朝的棺材上,吭哧吭哧的釘下了四枚大銅釘。
就此意義上來說,儒臣張之洞本人,不啻于大清帝國的最後掘墓人。
【05.帝國的棺材】
說張之洞才是帝國的掘墓人,這個論點肯定會有争議。先把争議放下,甭管大清帝國的掘墓人到底是哪個,但有一點:既然有人不辭辛苦的為帝國掘墓,那麽肯定,帝國這時候已經裝在了棺材裏。
那麽大清帝國的棺材,又是什麽呢?
說起帝國之棺,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清王朝那渾然天成無懈可擊精巧備至勾連錯合的軍事體制。
說到清王朝的軍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游手好閑托着鳥籠子的八旗子弟,但沒落的八旗并非是清王朝軍制的全部。要知道愛新覺羅皇族中人才跻跻,不乏具大智慧之人,如恭親王,如榮祿,如鐵良……上述之人奔走于海外列洋之間,無日不思效法西洋先進的軍事制度以強大清王朝,把八旗子弟描述成清王朝軍事體制的全部,不過是對皇家精英的羞辱,并非是歷史本身。
事實上,晚清之時,清王朝比任何人更早的意識到了八旗軍制的沒落,所以朝廷負責軍事的部門一下子設置了兩家,一為陸軍部,一為軍咨府。并有計劃,有步驟的要在全國設置三十六鎮新軍。
要建新軍,最重要的是什麽?
是軍官!
兵熊熊一個,将熊熊一窩。沒有高素養的軍官,決無可能出現高素養的軍隊,這是常識。可天地茫茫,四海無垠,上哪兒去找高素養的軍官呢?
只能是自己培養。
人才這種東西,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地底下鑽出來的,只能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教育出來。
所以晚清時代,為創立新軍,先在各省成立了陸軍小學,招收高等小學的畢業生,學習三年才能畢業,課程方面,數學要能夠解析二次方程,物理要知道牛頓三大定律,化學要曉得元素周期表。除此之外,學生每天還要出操兩次,光着膀子狂奔二百公裏野營拉練。
考入陸軍小學的學生,不只是解方程和光膀子狂跑,朝廷有旨,學子是帝國的未來,每個學生的衣食住行,統統由朝廷包了,發衣服,給飯吃,每個月還有370塊錢的零花錢要拿。只不過拿錢的時候,校官會嚴肅地問你:你丫拿的是誰的錢?你必須要響亮的回答:拿皇上的錢。校官再問:你丫吃的是誰的飯?你必須要響亮的回答:吃皇上的飯。如果你擡杠擰勁不這麽回答,那這錢就不給你花,飯也沒得吃了。
小學畢業之後,就可以考陸軍中學了。
晚清的陸軍中學只有四所,一中在直隸清河,二中在西安,三中在武昌,四中則在南京。陸軍中學的學制,只有兩年,課程卻囊括了現在大學的全部教程,學生要學高等代數,解析幾何,高等物理和化學。看看這課程,我們就知道晚清時的中學生,水平大致和現在的大學生相當。所以陸軍中學的畢業生,一畢業就會送入各省的軍隊中,先當一等兵,6個月後再送回到保定軍官學校,等于是回爐重造再讀兩年大學,這一次數學要學到微積分,學完了微積分再送回部隊,還是先當大頭兵,但最多6個月,就可以當個排長了。
大學本科學歷,混在晚清最多不過是個小排長。可知大清帝國對人材素質的要求,遠不是一般的高。
清王朝的這種軍官培養體制,是全盤西化的結果,是照抄了德國和日本。這樣訓練出來的軍官素養高,科學根基深,軍事訓練也足夠,如果有機會的話,這樣一支虎狼之師,未必不可以稱雄世界。
但這樣一支高素養的軍隊,培養起來必然的會很慢,按說慢也沒關系,但要命的是,民智的開放是與帝國利益不兼容的,晚清帝國的體制是家天下,無限江山,盡為愛新覺羅一家之私産,人才跻跻,皆是愛新覺羅一家之奴仆。而西方現代科學的人文基礎,卻是民主與自由的理念,大清帝國每培養一個人材,都等于把自己往墳墓裏推了一步。
所以帝國為自己打造的這口棺材,就叫民智。
閉塞民智,帝國只能等死。放開民智,帝國就是找死。這就是清帝國的必死之途了,在死亡之路上,沒人能夠攔得住他們。
【06.黑鍋專業戶黎黃陂】
民智既開,帝國必死,但最終會死于何人之手,這本來是一個有趣的歷史懸念。但張之洞着急忙慌跑來,一口氣往晚清的軍事體制上釘了四枚銅釘,讓這個懸念頓時豁然開朗。
張之洞為晚清棺材釘下的第一枚銅釘,是個大活人。
黎元洪。
黎元洪這個名字絲毫也不陌生,湖北人氏,耕讀世家,號黃陂。他曾經被定位于“篡奪了辛亥革命果實”的大壞蛋,但如果黎元洪知道子孫後代這樣評價他的話,他一定會哭天搶地大聲叫冤,那麽他到底冤不冤呢?
西人雲:人的性格就是人的命運,這話如果擱在黎元洪的腦殼上,是完全符合的。細究黎元洪其人,他善良,忠厚,與人為善,木頭木腦,這種性格擱在權争利奪的大民國時代,注定了是個背黑鍋的料。
黎元洪背的第一口黑鍋,歷史上赫赫有名:甲午之鍋。
話說黎元洪原本是耕讀世家出身,因為朝廷建立新軍制,到處設免費學校讓窮孩子讀書,于是黎元洪入北洋學堂,以優秀的成績畢業後,分配到了廣州水師的廣甲號上,做一名小小的把總。按理來說,黎元洪人在廣州水師,行将爆發的甲午海戰,是日本水師對北洋水師,不應該讓黎元洪來背這口黑鍋。可偏巧廣甲號奉命給北洋送給養,到了地方正趕上海戰爆發,于是北洋下令:那誰,那個廣甲號,你先別回去了,先來參加海戰,等打完了仗再回家吃飯也不遲。
于是黎元洪就稀裏糊塗上了戰場,等到兩軍對壘,雙方火力交換的時候,北洋水師将自己的戰艦一字排開,讓廣甲號吸引日本戰艦的炮火,當時廣甲號的管帶吳之榮就火了,立即吩咐開船走人,這仗,咱們不跟着摻和了。
廣甲號不戰而走,逃到了大連海域卻觸了礁。于是管帶吳之榮就命令道:那個誰,把總黎元洪,我命令你守住戰船,船在人在,船亡人亡,本官先上救生艇,到岸上去休息休息再說。
管帶吳之榮走了,留下黎元洪獨守孤船。這時候日本人的戰艦沖了過來,廣甲號上的火力明顯不支。于是黎元洪就和部屬們商量說:兄弟們啊,是我們報國的時候了,這時候咱們打是打不過的了,投降想也不要想,來,大家操家夥把船鑿沉吧,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廣甲號落到日本人的手中。于是大家冒着日軍的炮火鑿船,然後士兵們紛紛投海自殺。
臨跳海前,黎元洪擺了個大POSS,曰:士有蹈海而死,此之謂也。然後一頭紮進了冰冷的海水中。
捐軀報國,志士蹈海,本來是蠻壯烈的事兒,可不曾想這時候來了一個大浪,将嗆昏過去的黎元洪,一直送到了岸上。醒來後正趕上朝廷追究戰敗的責任,北洋水師或戰死或被俘,只有黎元洪老兄莫名其妙的回來了,沒辦法,那就讓黎元洪承擔戰敗的責任好了。
法庭一審判決黎元洪服刑半年。
半年之後,黎元洪蓬頭垢面的出了大牢,捂着餓得幹癟的肚皮想:好餓啊,去哪裏弄吃的呢?聽說兩湖總督張之洞素有賢名,招賢納士,江湖人稱張香帥,只要你懂英語會開根號會解微積分,到他那裏就有飯吃。要不我去張之洞那裏碰碰運氣?
到了地方,正巧張之洞剛剛從日本買了艘兵輪,船號楚泰。張之洞搖搖擺擺,帶着手下幕僚登船,親自驗看。衆人登船之後,兵輪駛入湖中,正行之際,高天上忽然驚雷大作,兵輪搖搖晃晃,竟然眼看就要沉沒,于衆人的驚恐呼救聲中,忽有一人疾沖入駕駛臺,單手掌舵,操船如走馬,就見兵輪于驚濤之際劃破一道白線,竟而是駛出了險域。張之洞大喜之下,細看掌舵那人,原來是甲午敗軍之将黎元洪。
當時張之洞一看是黎元洪,心裏想:小黎這個孩子不錯呀,挺能幹的,要不要我替這個孩子找點好玩的事兒幹呢?
此念一起,黎元洪正式登陸歷史,此後注定了他将辛苦栽培出辛亥革命之果,并莫名其妙的背負上篡奪革命勝利果實之黑鍋。
這個結局,誰也無法改變。
因為歷史在前行。
【07.第二枚銅釘】
黎元洪的投奔,給張之洞出了大難題。
如果黎元洪沒什麽本事,那麽這事就太容易了,随便找個端茶倒水的差使,糊弄黎元洪一口飯吃,到時候黎元洪肯定會感恩戴德,事情就算解決了。
如果黎元洪只是有點小本事,事情也不難,張之洞一直在訓練自立軍,大小安排黎元洪一個官職,也能糊弄過去。
偏偏黎元洪這厮,雖然性格溫厚善良,耕牛一樣的任勞任怨任人宰割,軍事素養卻不是一般的高,黎元洪是北洋學堂畢業的優等生,而且又曾有過甲午海戰的實戰經驗,經張之洞多加考驗觀察,确信黎元洪乃難得的大将之才。俗話說得好,千軍易得,一将難求,可你既然得到了這麽一員大将,怎麽着也得給他一支軍隊擺弄擺弄吧?
但問題是,張之洞身邊另有一個親信張彪。張彪這個人能力或許是稍微差上那麽一點點,但人家政治上可靠,對朝廷忠心耿耿——張彪娶了總督瑞瀓的丫環當老婆,新軍将士贈了他一個綽號:丫姑爺。這都丫姑爺了,可知張彪對朝廷是不可能再有二心的——這一點,可不是黎元洪比得了的。
一個是難得的将才,一個政治素質過硬,擱在張之洞這裏,手心手背都是肉,這事可怎麽擺弄呢?
正在犯愁之際,鐵良來了。
鐵良,寧漢将軍,是最優秀的愛新覺羅皇家子弟。此人聰敏而好學,曾留學日本,熟知列強諸國情形,支持變法強國——鐵良支持變法強國,其原則是要堅持愛新覺羅對大清國的正确領導,一百年不變。正因為有如此清醒的認識,所以精明強幹的鐵良,已經成為了愛新覺羅皇族的希望。
為了強國,鐵良終日不停的奔波于路,先後檢閱了全國各省的新軍,發現湖北張之洞所訓練的自立軍,其成績冠于各省之上。鐵良大喜,立即趴辦公桌上寫奏章,要求朝廷表彰張之洞。
正寫着,張之洞推門進來了:鐵子,練字呢?
練……鐵良羞紅了臉,拿手把奏章蓋上。他的毛筆字在皇族中算是超級優秀的了,但沒法跟一代大儒張之洞比,擔心張之洞笑話他的字太醜,本能的拿手遮住。
但張之洞的心思并不在字上:鐵子,你猜一猜,為啥我們湖北的新軍,能夠在全國取得最優成績呢?
因為……鐵良正想說:還不是你老張忠心為國,夙夜不怠的緣故。但心裏又一想,張之洞這時候問此話,定有用意,就問道:這事我也正想問一問你,老張,你有什麽好辦法,快點說出來。如果有效的話,咱們就全國推廣。
張之洞嚴肅的板起臉來:19世紀,啥玩意兒最貴?人才!
就聽張之洞動情的道:鐵子啊,要強國,需練兵。要練兵,就需要軍事人才,可上哪兒去找軍事人才呢?只能是就地取材現培養,我有一個想法,就在湖北創建陸軍特別學堂,實行兵學制,誰想參軍報效國家,OK,你必須先進學堂做學兵,要學識字,還要學微積分線性代數,只會開根號還不成,還得會求導會查對數表。總之吧,等畢業的時候,還必須要完成一篇學術論文,通過答辯之後,才可以進部隊當兵。
微積分?學術論文?鐵良聽得目瞪口呆:就為了當個兵,還得寫論文,這未免也太他娘的誇張了點……張大人高見,高見啊高見……若然我大清的士兵,人人都會寫論文,都會求導開根號,這樣現代化的軍隊,必然是天下無敵啊!
那當然,張之洞得意的一捋大胡子:所以呢,為了建立兵學制,也為了強大我們大清的軍隊,我的意思是得抓緊擴充武昌的第八鎮新軍,嗯,就建立個二十一混成協吧,讓張彪做第八鎮統制,讓肥仔黎元洪做第二十一混成協的協統吧,你看如何?
你等等……鐵良聽得頭暈:剛才你不是說兵學制,微積分求導開根號寫論文嗎?現在怎麽又弄出來個第二十一混成協……還有,肥仔黎元洪是誰?幹嗎讓他當協統?
張之洞正色道:黎元洪是難得的軍事人才,将才啊,唯有他這樣的将才,才會知道兵學制的重要性。所以,若然不請他來做協統的話,兵學制是建立不起來的。
有這種事?鐵良徹底聽糊塗了。
有!張之洞肯定的道:鐵子,別眨巴眼睛了,為了國家,為了聖上,你快點寫奏章吧。
我寫……鐵良低下頭來開始寫奏章,由是黎元洪所率領的新軍第八鎮第二十一混成協正式宣布建立。
辛亥革命的第一槍,就将由這支學生軍負責打響。
【08.一品夫人定江山】
如果說,黎元洪是行将到來的辛亥革命之關鍵的話,那麽吳兆麟就是辛亥革命關鍵之關鍵。
如果說,黎元洪以他的軍事才幹,成功的将一場兵亂轉型為革命并最終取得成功的話,那麽,吳兆麟則是以他的軍事才能,成功的将一場暴亂轉型為兵亂,從而和黎元洪接力配合,最終促成辛亥革命的勝利。
說了這麽多,可這個吳兆麟究竟是何許人也?
吳兆麟,他是張之洞的兵學制所結出來的豐碩成果,是武漢三鎮近2萬名學生中的一個,是黎元洪親傳的弟子,又曾拜了日本教官鑄方大佐為師,潛心修習參謀學。雖然他只是新軍第八鎮第二十一混成協中的一名中層軍官——不過是工程營左隊隊官而已。但是他的軍事才幹卻在第八鎮廣為人知,甚至連黃炎培先生都稱贊他“素來有些信仰”。
高素質的士兵,高素養的中層軍官,以及富軍事才幹的軍事将領終于被張之洞湊齊了。而這就意味着:武昌一旦起事,就會有一套成熟而實用的軍事體制,在第一時間發揮出其有效的作用。
而這些,将構成行将到來的辛亥革命成功的基本保證。
但只有軍事力量還不夠,辛亥革命更意味着一場大規模的政治革命,必須要有一個政治家,以他高超的政治手腕,将一場軍事行動轉型為社會革命。所以,張之洞他老兄還必須要為未來的時代準備好最富智慧的政治家。
話說江蘇武進地方,有一家小小的雜貨鋪,雜貨鋪裏,有一個年輕的小夥計,這夥計眼神快,腿腳勤,而且為人誠懇忠厚,很受雜貨鋪老板的信任。有一日,一個客人來店鋪買東西,不慎失落了一包銀子,被小夥計撿到,這夥計收起包裹,等在路上大半天的辰光,才見到客人滿臉焦灼的返回,待發現小夥計非但沒有吞并他的包裹,反而怕失主找不到銀子尋短見,苦候在路上的時候,客人感動之下,連聲贊嘆小夥計,并把這事告訴了雜貨鋪老板。
雜貨鋪老板知道這事後,就把小夥計叫過來,說道:孩子啊,你心眼善,人又聰明絕頂,當個跑腿的小夥計太可惜了啊。這樣吧,我替你出盤纏,你進京趕考去吧,我琢磨着,憑你的善良和聰明,運氣好的話說不定會拿個狀元。
小夥計失笑道:老板啊,我字也認不得幾個,詩文也寫不來,讓我做八股文章,還真不如殺了我。老板你要是真的願意幫助我,幹脆替我捐個官好了,說到底,考科舉中狀元,還不是為了當個官嗎?
捐官?捐官要花好多錢的哦。老板皺起眉頭:你等我打聽打聽,看看有什麽好門路。
不久老板又跑來了,說:咱們雜貨鋪是小本經營,拿不出捐官的銀子來,你看我替你捐個小吏如何?豈不聞,鐵打的胥吏流水的官,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