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3)
豎卧的屍體,此時成都街道上已是空無一人。
趙爾豐下令,城門關閉。他必須要在朝廷懲處他的公文到達之前,挖出城中的革命黨,只有這樣才能夠化被動為主動。
可是那些革命黨人比趙爾豐預想的更精明,同盟會的龍劍鳴與曹篤從被查封的保路會中逃出,冒死缒城而下,逃到了城外的農事試驗場,然後他們栽木板大書:
趙爾豐先捕浦羅,後剿四川,各地同志速起自救自保!
二十一個大字觸目驚心。
這些木板趁夜深人靜之際,投入到錦江之中,時逢秋季水漲,木板趁勢順流,不過一日之間,消息已經傳遍了川西南。
這就是傳說中的四川水電報。
看看這封水電報,趙爾豐先捕浦羅,後剿四川——他趙爾豐剿四川幹什麽,閑的啊?
但老百姓才不管你那麽多。次日,數萬人向成都蜂擁而來,将成都團團圍困,他們砍斷了城外的電線杆,切斷了四川與外邊的聯系,趙爾豐被困于成都這座孤島之上。城外五十裏內外,布滿了他的敵人。
朝廷有旨,撤去趙爾豐護理四川總督一職,任命端方為護理四川總督,并命端方自湖北帶新式陸軍第三十标、第三十一标入川。
端方大駭,他不敢離開漢陽,袁世凱的告誡他可是一點也沒忘。
于是端方建議另換個明白人去四川。朝廷便命令老岑岑春煊去擔任四川總督。
老岑接到任命,大喜,先狂要了大大的一筆軍饷,然後躲起來不見了。
朝廷一瞧老岑不聽話,便又來欺負老實人端方,又逼着端方去四川。端方萬般無奈,只好出馬了。
此一行,端方從漢陽前往宜昌,又從宜昌率軍坐兵輪沿長江前往重慶,再從重慶起旱路前往成都。
一路行來,端方堅守一個愛兵如子的法則,但凡有士兵生病了,就派他的親弟弟去送藥慰問,有的士兵不曉何故死掉了,端方親自修書哀悼……正哀悼的工夫裏,有百姓牽豬趕羊,前來慰問軍隊,端方急命人将百姓送來的食物拿過來,他先嘗一嘗,直到确信食物中确實沒有下毒,這才讓士兵們吃。
Advertisement
士兵也是爹媽生的,也是肉長的,從重慶一路走到四川,這是多累的苦活啊,幾名士兵累得躺下了,他們哭着說:要回家,要媽媽……打死我也不走了,嗚嗚……我要回家……
端方趕來,看到這個情況,當即下令:
沿途雇用百姓的轎子,花錢雇轎夫,讓這些比娘們兒還疲軟的士兵們坐上轎子,擡着他們走!
不抛棄不放棄!一個也不能少!
卻說正在彰德洹上村口溪邊假裝釣魚的袁世凱聽到端方用轎子擡着大兵的消息,登時大叫一聲:端方休矣!
向後便倒。
18.江湖大佬風雲會
秋風起兮馬肥,
兵刃接兮血飛。
蜀鵑啼血兮鬼哭神愁,
黃鶴樓頭兮忽豎革命旗。
噫!
長江上下游,
七八月間真多事哉!
吾其歌乎?
吾其哭乎!
這一首詩,乃革命黨人元老于右任登臨吳淞江口所作。
嗚呼!蜀江潮接漢江潮,波浪彌天矣!吾昨日登吳淞口,而俯視長江,滾滾者皆血水也。此三日間天地為之變色矣!噫!
于右任老頭被搞得又哭又歌,噫噫噫叫個不停,是因為端方入川,帶走了一部分軍隊,這就等于把武昌這口沸騰的大鍋揭開了鍋蓋。
入川鄂軍開撥的前幾天,武昌城中,黨人秘密聚會,有人主張立即行動,有人認為不能倉促行事,最後決定加強聯系,一旦武昌舉事,入川部隊馬上回鄂響應,聯絡的電報暗號是:
母親故——則起事成功;
母病危——則起事有成功把握;
母病愈——則起義失敗。
入川軍隊臨行之前,革命黨秘密機關領導人鄧玉麟、劉複基等親往船上送行,與友人灑淚相別,相約後會有期。
武昌起事,就在此時!
這是所有人心裏都清楚的事情。
不明緣故的,武昌所有的商鋪全都不聲不響地關門停業了,只有月餅鋪的門前,擠滿了黑壓壓的人頭。
這麽多的人都跑來買月餅,是因為傳說革命黨是通過月餅向武昌民衆傳達起事的命令,更離奇的是,有人居然真的在掰開的月餅裏發現了這道命令:
八月十五殺鞑子!
最火爆的商家是劉武記,因為百姓傳說這家月餅店是共進會的頭子孫武和文學社的頭子蔣翊武合開的,老百姓們瘋了一樣地湧到這家鋪子搶購,讓劉武記的老板先富了起來……實際上這家月餅店跟革命黨一點關系也沒有,孫武和蔣翊武這哥倆兒正因為起義時誰當頭的事情,在武昌分水嶺7號孫武的家裏打成了一團,黨人們紛紛勸架,根本就不曉得劉武記月餅店冒用了他們的品牌……
城中在騷動不安,而當端方溯江而上的時候,他發現長江兩岸布滿了江湖人物,兩萬餘名江湖會黨手持鐵械,縱馬狂奔于長江沿岸。從湖南長沙直到湖北武昌,沿途水旱兩路,都已被哥老會秘密接管,綠林豪傑的游動哨一直放到了長沙與浏陽的城區,但凡衙署中稍有風吹草動,江湖會黨就會以最快的速度将消息迅速傳遞出去。
哥老會的老龍頭正在秘密開堂口。
老龍頭,焦達峰!
他不怕兄弟們要債,竟然又回來了。
這是兩湖哥老會歷史上最具規模的一次會議,內八堂大爺正龍頭,副龍頭,總堂,座堂,陪堂,盟堂,禮堂,值堂,刑堂齊至,外八堂大爺心腹,聖賢,當家,紅旗,光口,巡風,大滿,麽滿都必須要到場。至于哥老會各山堂,金龍山,騰龍山,泰華山,錦華山,楚金山,金鳳山,天臺山……諸山寨的山主,也是一個不缺。
而且這次會議也是哥老會歷史上最長的一次——整整開了三天三夜!
三天三夜以來,老龍頭焦達峰,各分堂龍頭大哥,各堂堂主,各山堂山主……總計七十餘名名動江湖的人物,都始終是一言不發。
所有的人都靜靜地坐着,不眠,不休,不食,也不動,連廁所都不去。
他們在緊張不安地等待着,等待着黎明前夜那石破天驚的一槍!
是時候了!
1911年10月10日下午7時。
槍聲起處,天地變色,山川回應,哥老會內外十六堂二十八山率十萬衆夜入長沙,江湖上風雲彌漫,綠林道重整河川,民國的大歷史,在此正式拉開了帷幕。
(第一部完)
辛亥革命
武昌起義大事表(代序)
〔1911年〕
〔9月24日:〕
武昌黨人密謀起事,設秘密機關兩座:一為漢口俄租界寶善裏14號,一為小朝街85號。
〔10月9日:〕
漢口俄租界寶善裏14號秘密機關發生炸彈爆炸,會首孫武受傷住院,起事之用文書、符號、文告、印信及黨人名冊,具被抄走。清吏按名冊大捕黨人。
上午,小朝街85號文學社機關:起義總指揮蔣翎武接黃興來信,命令将起義時間推遲兩個月,劉複基與蔣翎武發生激烈争吵,舉棋不定。
下午5時,孫武炸傷消息傳來,蔣翎武淚下,當即下達起義命令。
晚9時,密探偵破小朝街秘密機關,劉複基,彭楚藩等被捕。同一時間,黨人楊洪勝因為營中運送炸彈,事洩為旗兵所捕。
〔10月10日:〕
淩晨4時,彭楚藩、劉複基并楊洪勝受審,并枭首示衆。至此,武裝起義的指揮系統,在起事命令下達之後即遭全部摧毀。而接到起事命令的各标營,因為營官防範周密,未能舉事,起義流産。
早7時,工程營黨代表熊秉坤,密召黨人,謊稱起義改為由工程營率先發難,聯絡黨人蔡濟民,将起義定于下午3時。
下午3時,熊秉坤将起義時間改為晚7時。
晚7時,熊秉坤,金兆龍打響首義第一槍,武昌起事終于拉開序幕。
晚8時,熊秉坤率黨人夜奔楚望臺,殺旗人百餘。
晚8時20分,總代表熊秉坤發布命令。
晚9時,左隊隊官吳兆麟匿于溝壕,被黨人捕獲,遂命之出任起義總指揮。
晚10時半,起義總指揮吳兆麟發布作戰命令,向城中各标營開槍開炮,促其響應,各營黨人盡出,奔楚望臺,由是黨人聲勢大振,諸隊合攻督署。
〔10月11日:〕
淩晨2時,義軍強攻督署未果,起義總指揮吳兆麟再次發布命令。三路燒街,火焚督署,切斷電話聯絡,統制張彪夜走劉家廟。
上午:新軍潰散,黨人出動撲殺旗兵。協統黎元洪匿于黃土坡,為黨人挾制而出。
中午:湖北咨議局議長湯化龍出,召黎元洪并武昌官員士紳,共議成立軍政府,黎元洪被推為大都督。
晚:武昌全城底定,城門大關,搜殺旗兵。
〔10月12日:〕
武昌起事消息傳至彰德洹上村,袁世凱問計,衆人說:武昌無人,只須一鼓而定。袁世凱說:有黎元洪在,何謂無人?
武昌義軍撲殺旗人。
武昌黨人推黎元洪為大都督,成立湖北軍政府及鄂軍都督府。
〔10月13日:〕
軍政府黎元洪下令停止捕殺旗兵。
選派各省在武昌軍校的學生,持軍政府書信分赴全國各省,聯絡各省黨人與咨議局,謀于各省起事獨立。
組建學生軍,發布通告,數日內擴兵一倍。
黨人李烈鈞途武昌,不入而走,赴京面谒吳祿貞。
朝廷起用袁世凱為湖廣總督。
〔10月15日:〕
上海趙鳳昌召黃炎培至惜陰堂,制訂應變策略。密令各地君憲派上書,要求清帝遜位,并囑各省咨議局與黨人秘密合作。
黃州黨人起事。
留日學生以程潛為首,大批入武昌,程潛出任龜山炮隊司令。
〔10月16日:〕
君憲派密會于蘇州阊門外惟盈旅館,江蘇巡撫程德全,委托張謇起草勸清帝遜位奏章。黃炎培題詩以志,收于《苞桑集》。
〔10月17日:〕
武昌軍政府舉行祭天儀式,發誓恢複漢人基業。
武昌革命軍開赴漢口,血戰劉家廟。
沔陽黨人秘密起事。
〔10月18日:〕
清軍王占元部乘火車進逼漢口,遭革命軍狙擊,火車傾覆,王占元部大潰。
宜昌黨人起事,宣布獨立。
〔10月19日:〕
清将馮國璋至,革命軍于造紙廠設防,血戰三道橋。
袁世凱電召幕僚劉承恩,從襄陽趕赴河南彰德,建立與與黎氏之間的溝通管道。
〔10月20日:〕
血戰三道橋,此後革命軍與清軍相持,至27日而潰,學生兵亡者愈兩千之衆。
〔10月22日:〕
湖南革命黨起事,殺巡防營統領黃忠浩,推焦達峰為大都督,陳作新為副都督。
陝西新軍黨人張鳳翙、錢鼎率軍起事,占領軍裝庫,入西安。是夜炮擊旗營。
〔10月23日:〕
九江新軍黨人蔣群、林森起事,宣布獨立,擁馬毓寶為大都督。
湘人彭壽松入武昌,谒張振武,赴福建游說第十鎮孫道仁起事。
〔10月26日:〕
陝西黨人推張鳳翙為大統領,錢鼎,萬炳南為副大統領。是日馬超俊于香港組織華僑敢死隊。
安徽革命黨吳旸谷入武昌,黎元洪任命吳旸谷為鄂皖聯絡員,返回策動新軍起事,以響應武昌。
〔10月25日:〕
清廣州将軍鳳山甫到廣州,為黨人炸死。
〔10月28日:〕
黃興攜夫人徐宗漢,日本黑龍會萱野長知,以紅十字會張竹君女士為掩護,抵達漢口。
山西模範軍中黨人起事,殺陸巡撫并其子光熙,推黨人閻錫山為正都督,溫壽泉為副都督。
〔10月30日:〕
馬超俊華僑敢死隊途上海。
兩江總督張人駿疑心南京第九鎮新軍反,命統制徐紹桢率所部開出南京,移師秣陵關。
南昌黨人方先亮,蔡森缒城入南昌,巡撫馮汝骙、協統吳介璋不予抵抗。黨人推舉馮汝骙為大都督,馮汝骙婉拒,遂推吳介璋為大都督,宣布江西獨立。
安徽黨人吳旸谷,吳萬泰起事,臨起事時胡萬泰以母病請假,義軍攻城未果。
雲南新軍蔡锷起事,總督李經羲避入法國教堂,後為革命軍轎擡禮送出境。
宣統帝下罪己诏,開放黨禁,赦免黨人。
留日學生蔣志清,并23名留學生同日抵滬。
〔10月31日:〕
北洋馮國璋部大戰漢口,重炮開路,烈火焚城。
安徽黨人吳旸谷起事,部衆缒城而入,為朱家寶絞殺,黨人盡散,吳旸谷逃入武昌,懇求武昌革命軍援助。
湖南兵變,新軍管帶梅馨,殺軍政府大都督焦達峰,副都督陳作新。推舉譚延闿為大都督。
袁世凱抵信陽,正式接任欽差大臣。
江西宣布獨立,推吳介璋為大都督。
〔11月1日:〕
北洋馮國璋部據漢口。
皇族內閣辭職,以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
湖南大都督譚延闿致電武昌,黎黃二人商定,為使湖南早日援助,只賀新都督,不問舊都督。由是譚延闿組建援鄂湘軍。
雲南軍政府成立,蔡锷出任大都督。
留日學生蔣志清赴浙江密謀起事。
〔11月2日:〕
黨人李書城奉軍咨府大臣載濤之命,與軍咨府職員黃郛,攜家眷離開北京,尋找革命黨人談判。李書城遂入武昌,出任中華民國軍政府戰時總司令部參謀長。
軍咨府科員黃郛到達上海,與黨人陳其美共謀大舉。
馮國璋摧師而入,漢口失陷,黎元洪避于洪山。
上海閘北巡警起事,閘北革命成功。
陳其美強攻上海制造局。
〔11月3日:〕
黎元洪登壇拜将,以黃興為革命軍總司令,率湘鄂聯軍兵出武昌,進攻漢口。
袁世凱抵孝感前線。
上海制造局被攻克。
留日學生蔣志清,随尹銳志、尹維俊姐妹的敢死隊赴浙江起事。
〔11月4日:〕
陳其美當選滬大都督。
上海君憲派50餘人乘火車至蘇州,會同新軍黨人,勸說江蘇巡撫程德全宣布獨立,程德全以不殺旗人為條件,宣布獨立。
民軍總司令黃興,登龜山觀陣,時程潛為龜山炮營司令。
湖南援鄂軍王隆中協抵武昌。
朝廷以吳祿貞署山西巡撫。
吳祿貞至娘子關,與閻錫山會晤,共組燕晉聯軍,以吳祿貞為大都督,準備起兵直搗北京。
貴州自治黨、君憲黨聯手起事,宣布獨立。
上海宣布獨立。
浙江同日響應。
〔11月6日:〕
湘軍第一協統王隆中率所部援助武昌,抵達漢陽。
浙江黨人起事,光複會女傑尹銳志,尹維俊率敢死隊自上海趕到,進攻督撫和軍械局,同時出榜安民,宣布獨立。下午旗人營投降。
燕晉聯軍大都督吳祿貞被刺身亡。
南京發生騷亂,謠傳徐紹桢第九鎮反。
安徽咨議局面谒朱家寶,要求獨立。朱家寶答複:家寶食清之祿,死清之事,城存人存,城亡人亡,無複多言。
〔11月7日:〕
漢陽不守,黃興退回武昌。
廣西巡撫沈秉堃召咨議局人士開會,因其財政收入不足,皆靠湖北支援,此番湖北宣布獨立,所以廣西只好獨立。
〔11月8日:〕
南京新軍第九鎮徐紹桢部反,強攻雨花臺,大敗。
安徽咨議局宣布獨立,安徽巡撫朱家寶出任軍政府大都督。
廣州水師提督李準召咨議局開,驅逐兩廣總督張鳴歧,宣布獨立。
君憲派湯潛壽出任浙江大都督。
湘軍第二協協統甘興典率所部援助武昌,抵達漢陽。
〔11月9日:〕
鄂大都督黎元洪,電起義各省派代表到漢會議,籌組臨時政府。
廣西發生兵亂。
廣州咨議局推舉同盟會胡漢民為軍政府大都督。
湘人彭壽松策動福建新軍第十鎮起事,炮擊旗兵大營,是日旗兵投降。軍政府成立,以新軍第十鎮統制孫道仁為大都督。此後彭壽松殺黨人蔣筠、黃家宸,複封報館,毆記者,為岺春煊所驅逐。
安徽黨人胡旸谷不忿朱家寶出任大都督,憤而赴九江向李烈均借兵,于是李烈均命黃煥章率所部2000人入安慶。
〔11月10日:〕
馬超俊敢死隊抵達漢口。
〔11月11日:〕
信使劉承恩、蔡廷幹入武昌。
鄂大都督黎元洪,任命袁世凱為中華民國大總統。
山東咨議局開會,強迫巡撫孫寶琦宣布獨立。
東北革命黨人藍天蔚,聯結奉天咨議局議長吳景濂,意圖發難趙爾巽,促成東三省獨立,為張作霖所阻止。
九江黃煥章部入安慶,強索咨議局10000元軍費。
滬大都督陳其美,電起義各省,要求派代表到滬會議,籌組臨時政府。
〔11月13日:〕
袁世凱在北京任內閣總理。
〔11月14日:〕
黃煥章焚殺安慶。
袁世凱遣長子袁克定入漢陽,與黃興秘密商談,約定聯合行動。
〔11月15日:〕
黃煥章焚殺安慶。
〔11月16日:〕
黃興以成炳榮、楊選青,為左右路,自統湘軍王隆中,甘興典部,三路人馬齊發,下令攻取漢口。是夜成炳榮部迷路,楊選青因為入洞房未出發,王隆中并甘興典部躲入民房避雨。
袁世凱在京組責任內閣。
〔11月17日:〕
黃興令三路人馬攻漢陽,湘軍甘興典部崩潰,逃回湖南。
日本人大原大尉自願參加革命,并赴漢口刺探情報,中流彈而死。
朝廷以段祺瑞為湖廣總督。
〔11月18日:〕
九江黃煥章殺安徽黨人吳旸谷。
〔11月20日:〕
在滬各省代表議決,以武昌為民國中央軍政府,黎元洪為軍政府大都督,又議決各省代表赴鄂會議。
〔11月21日:〕
北洋第六鎮渡過漢水。
黃興囑馬超俊死守漢陽兵工廠。
安徽諸軍入集賢關,組成聯軍,意欲讨伐黃煥章部。李烈鈞摧師突入,聯軍盡散。
〔11月23日:〕
江蘇總督程德全視察鎮江聯軍。
李烈鈞出任安徽大都督。
安慶出現反對黃煥章的标語。
湘軍王隆中部退入武昌兩湖書院,拒絕再上戰場。
〔11月24日:〕
鎮江聯軍以徐紹桢為總司令,始攻南京。
〔11月25日:〕
湘軍統協劉玉堂,率千餘人增援漢陽,并于當日下午中彈殒命。
留日學生蔣志清,奉陳其美命,刺殺革命大領袖陶成章于上海廣慈醫院。
〔11月26日:〕
武昌都督府副參謀長楊玺章,主張死守漢陽,并奔赴前線,中彈死亡。
〔11月27日:〕
黃興攜夫人徐宗漢,日人萱野長知,乘輪渡離開武昌。是日馮國璋占領漢口。
清軍占領漢陽,各省代表轉入漢陽租界開會。
袁世凱密令山東孫寶琦取消獨立。
〔11月28日:〕
黎元洪一日五電,要求李烈均撤出安徽。
〔11月29日:〕
李烈鈞率部至武昌,出任五省聯軍總司令,中央軍總司令,武昌危困稍解。
〔12月2日:〕
徐紹桢聯軍克南京。
〔12月4日:〕
各省在滬代表決議,設臨時政府于南京,推黃興為大元帥,黎元洪為副元帥。黃黎二人均拒絕。
各省代表于漢口英租界開會,決議限各代表于7日內齊集南京,如到10省以上代表,即召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選舉總統,組織臨時政府。
〔12月17日:〕
各省在滬代表複推黎元洪為大元帥,黃興為副元帥。
〔12月18日:〕
舉行和議于上海,雙方停止軍事行動。
〔12月23日:〕
河南黨人密謀起事,50餘人被捕,11人被殺,咨議局被控以暗通南軍,強令解散。
〔12月25日:〕
革命大領袖孫中山抵達上海。
〔12月29日:〕
孫中山自謂,伊在美募有美金千萬元,兵船十只。如在寧組織臨時政府,舉伊為臨時大總統,可将錢及船獻出為政府用。由是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
〔1月1日:〕
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月3日:〕
黨人王金銘、施從雲,白雅雨,淩铖宣布灤州獨立。
袁世凱撤回和議小組,唐紹儀辭職,北南和議破裂。
各省代表會選舉黎元洪為臨時副總統。
〔1月4日:〕
灤州黨人誓師,西進,所部叛變,黨人戰死者30餘人。
〔1月5日:〕
灤州黨人孫谏聲被誘捕,割去心肝,踢屍城下。黨人白雅雨逃到古治,被捕,劊子手令其跪,不肯,斫斷其腿,割去其頭,數日無人收屍。
北洋軍以姜桂題為首,四十七名将領聯名致電,誓死反對共和,擁戴君憲。
馮國璋部撤出漢陽。
〔1月14日:〕
北方代表唐紹儀致電南方代表伍廷芳,言稱北洋正在力促清室遜位。汪精衛質問孫中山:是否戀棧大總統之位?孫中山答複:如清帝實行退位,宣布共和,則臨時政府決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職,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1月16日:〕
黨人大舉入山東,據黃縣,清兵捕殺,屍橫壕溝,黨人盡散。
〔1月22日:〕
孫中山派胡漢民将五條議和條件提交各省代表會議複議。
〔1月26日:〕
京津同盟會彭家珍,炸死宗社黨頭子良弼,彭家珍同時殒難。
〔2月12日:〕
上海惜陰堂趙鳳昌召黃炎培,伍廷芳等修改清帝退位诏書,曰:予以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游歲月,長受國民之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欤!
清帝遜位。
〔2月13日:〕
袁世凱致電南京,不同意建都南京。
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提出辭職。
〔2月14日:〕
參議院會,黨人李肇甫提出建都北京之議案,參議院通過。孫中山怒,将李肇甫叫去大罵。
〔2月15日:〕
黃興說:如參議院不能于午時通過建都南京之議案,将以兵戎相見,首開武力脅迫議院之先河。
是日參議院推舉袁世凱為中華民國大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