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2)
無。
正因為鐵路影子也無,所以新任領導到任,下車伊始,吱哩呱啦,繼續號召人民群衆捐款捐物,踴躍認購鐵路債券……然後領導又失蹤了,南洋愛國僑胞的數目保持着可持續性增長。
又有新領導上任,仍然是一個吱哩呱啦,號召人民群衆捐款捐物,踴躍認購鐵路債券……但這次群衆學乖了,錢掏得難度就有點大。但群衆把錢袋子捂得再緊,也奈不得領導那邊天天琢磨你……未幾,領導推出現代管理體制,錢收上來不是放在領導手中,而是存放在錢莊中,等撈得差不多了,錢莊老板突然失蹤,或者是倒閉,群衆再次傻眼,只好賣兒賣女,湊錢去北京上訪……
鐵路影子也沒一根,群衆跳井投河率居高不上,上訪的人群天天圍着紫禁城,慈禧太後就吩咐袁世凱解決這事。
區區一條兩條鐵路,對袁世凱來說實在是小菜一碟,可是他此時身兼九職,天天忙得四腳朝天,手下的能人又抽不出來,都鋪在其他項目上了。
于是袁世凱就說,這事,還是去外國找幾個專家來吧,把鐵路經營權給他們,洋人有銀行做擔保,就算是遇到騙子,也有銀行把錢還給你……
袁世凱此言一出,他老兄就被一家夥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他竟然把鐵路給了外國人!
漢奸!
大漢奸!
各級領導全都毛了,登高一呼,群情激憤,正抱着孩子上訪的群衆一聽這事,當即把孩子一摔,義無反顧地加入到了聲讨大漢奸袁世凱的行列之中,這個大漢奸,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自己內部原本鬧成一團的同盟會發現了這邊的熱鬧,也激動不已地插一腳進來,以“東京來稿”的名義,在神州日報上發表文章,将袁世凱比作歷史上的趙高、董卓、曹操、楊國忠、蔡京、秦桧、賈似道、嚴嵩等奸臣……
一時間風起雲湧,全國人民掀起了揭批大漢奸袁世凱的鬥争高潮。
衆怒難犯,老袁傻眼了,回金銮殿趴慈禧太後腳下等着挨修理。
慈禧太後說:賞!
賜袁世凱無量壽佛、金佛兩尊,漢玉如意四柄,內庫紗八卷,江綢八卷,蟒衣一襲,禦酒兩樽,雙龍貢蠟二對,并親書福壽字各二,壽額兩懸。
Advertisement
10.大清豆腐公司沿革
現在是揭開謎底的時候了。
袁世凱這厮,不貪吃不多占,不拿公家一文一毫,卻硬是錢多得花不完,他到底從哪兒弄來的錢?
原來袁世凱這厮,苦鑽“事功”,弄清楚了現代商業的基本法則,所以就偷着開了好多家公司,替自己賺得缽滿盆滿。
袁世凱有句名言:官可以不做,實業不可不辦。
概因開公司這活,太賺錢了,康有為的保救大清皇帝公司撈足了一百萬,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
而袁世凱開辦公司,花樣比之于康有為更絕,比如這個豆腐公司,就是打死康有為也不敢想的玩意兒。
豆腐公司這個創意的來由,源自大清國的自來水公司。
忽有一日,慈禧太後杞人憂天,遂召袁世凱入殿,問曰:徜使北京城中突然失火,如何是好?
袁世凱建議,如果起火的話,那就拿水澆好了……聽聽這個建議,他分明是還沒弄明白慈禧太後到底是什麽意思。
果然,慈禧太後的擔心是:萬一北京城起了大火,上哪兒弄那麽多水去?
袁世凱這才明白過來,原來慈禧太後的意思是,讓他學西法為北京城引進自來水,可是慈禧太後為什麽不明說呢?
很簡單,自來水是西方的東西,而國人對西方的東西最是切齒痛恨,凡引進西法者莫不是以夷變夏,屬于百分百的大漢奸,所以這引進自來水的人,肯定也少不了遭百官百姓臭罵。慈禧太後以前是把挨罵的活兒都推給李鴻章,現在呢,這個挨罵的工作就由袁世凱承擔了。
于是袁世凱急忙出宮,成立了大清國自來水公司指揮部,任命親信周學熙為總理,同時募集官股與商股,官股就是各地財政自願入股,商股就是由商家自願購買,後來官股一股也沒賣出去,商股倒是賣了三百萬,然後工程開建,花費了兩年的時間,建有水廠、水塔等基礎設施,京城內外建設大小水管共長三百七十餘裏,各街市售水龍頭共四百二十餘號。
袁世凱搞出來的這個大清國自來水項目,歷三十餘年而基構未改,輪奂如新。
子曰:以夏變夷,夏也;以夷變夏,夷也。
袁世凱倒行逆施,以夷變夏,竟然亂建自來水廠,激起了北京人民的極大憤怒。先是此前靠賣水、拉水的水行員工全部下了崗,下崗人員包圍了自來水廠,爬上了高高的水塔,焚燒了袁世凱的模拟畫像,高喊着“反饑渴,要喝水”的口號,扒開了水廠的儲水池,大水泛濫,游行示威人員俱為魚鼈……
袁世凱手忙腳亂,被迫答應讓這些水行的下崗員工去水廠收費,北京百姓聞言大怒:什麽?好你個大漢奸袁世凱,你從洋人那裏弄來幾根水管子,就想讓我們掏錢喝水?真是黑心爛肚腸的大漢奸啊……憤怒的北京人民又鬧騰起來,反饑渴,要免費喝水……
事情鬧大了,朝臣紛紛上表彈劾袁世凱,袁世凱那厮哄擡水價,魚肉百姓……卻不想,這一次袁世凱的态度卻是低眉順眼,應和大家的要求,居然真的要免費為北京市民供水。
袁世凱的态度,引起了禦史們的警惕——這厮又在搞什麽鬼?
拿起報紙一看,群臣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袁世凱那厮居然搶先一步成立了他家的大清國豆腐公司……這用水用得最多的,不就是豆腐公司嗎?怪不得老百姓鬧事要求免費供水,原來這一切都是袁世凱策劃的陰謀。
當下,朝廷衆官員召開了價格聽證會,會上有多名百姓代表到場,紛紛發言,代表北京市民強烈要求提高水價,漲價漲價再漲價……最好水價漲到讓袁世凱的豆腐公司倒閉才好……
11.中國人的游戲
不做不錯,多做多錯,越做越錯——這個就是中國人的游戲法則了。
一個人幹,兩個人看,三個人搗亂——這話我們熟悉吧?
這些社會游戲的潛規則,是當今中國人最大的困擾,連我們現在做點事都這麽難,可想而知袁世凱時代又是如何的不容易。
所以袁世凱事情做得越多,挨的罵就越多。幹到最後,落得個漢奸的名頭,只能說是咎由自取。
慈禧太後最明白袁世凱的處境,所以不管輿論是如何的謾罵,在她那裏就一條處理意見:賞!
袁世凱都漢奸成這樣了,還要賞?
朝中各級領導思想頓時陷入了混亂之中。
思想混亂的各級領導一邊在心裏罵袁世凱的八輩祖宗,一邊排着長隊去袁世凱的家中,給袁世凱送壽禮,連鎮國公載澤都來了,他還在送給袁世凱的壽禮上落款:盟弟!
瞧瞧,瞧清楚了沒有?載澤跟袁世凱是親哥倆。
朝中禦史怒不可遏,立即抓住這個把柄,再次群起而彈劾袁世凱!
豁出去了,奶奶的!
宗室居然與漢人聯譜,這到底是什麽意思?
慈禧太後收到彈劾奏章,立宣袁世凱上殿。
袁世凱大搖大擺地去了,每一次言官彈劾,袁世凱都狂猛地升官,已經升到了一身兼九職,這一次還要再升多大的官?
然而,令袁世凱萬分意外的事情出現了,這一次慈禧太後居然壞了規矩,不僅沒有升官,還狠狠地訓斥了他一頓。
聲色俱厲!殺氣騰騰!
袁世凱傻眼了,不是說彈劾一次,官升一級的嘛,今天老太太這是怎麽了?
滾!慈禧太後最後說。
袁世凱乖乖地向後一滾,叽裏咕嚕,順着殿階滾了下去,大家傻傻地看了半晌,才突然醒過神來,急忙奔過去攙扶起他,卻見袁世凱一條右腿已經跌斷,走不了路了。
受刺激了!
袁世凱心神大亂。
12.是殺還是留?
慈禧太後像寵兒子一樣寵袁世凱,怎麽會突然翻臉了呢?
理由很簡單:慈禧太後知道自己活不久了。
有她在,縱然是大清江山風雨飄搖,但以她那過人的意志,強悍的精神,缜密的思維,過人的直覺,超乎尋常的權力運作技巧,對世事法則洞察一切的眼光,對國家政務的驚人娴熟與清晰,對人性透徹入骨的認識……再大的問題,再多的麻煩,都無足以撼動大清江山分毫。
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權力女性!
她以那令人膽寒的鋼鐵手腕,強拖着這垂危的大清帝國又走過了六十年。
如果沒有她,早在洪秀全時代大清就應該滅亡了。
她在,則江山在。她那過人的統轄之術,具有征服一切的秉質。
她統轄過儒家文化在中華的最後智慧之花——曾國藩!
而後,曾國藩最心愛的弟子李鴻章,又在她的役使下淪為替帝國拉車的老牛,一直到死,都沒有找到翻身的機會。
然後是北洋的合法傳承人袁世凱,這個不學有術的家夥,大中國由帝制轉向民國時代的所有創新,近乎完全是出自此人,可是慈禧太後卻能夠在談笑之間,就輕易地摘下他的首級。
慈禧太後再也清楚不過,如袁世凱這種能力超群的人,也只有她才能夠鎮得住,若她一走,袁世凱必生異心。
她想殺了袁世凱!她好想好想殺了袁世凱!
但是她更知道,如果她殺掉袁世凱,那麽,當她死後,也就是帝國滅亡之日,愛新覺羅氏那不成才的後代啊,你們怎麽這麽沒出息呢!
絕望!
慈禧太後陷入了絕望之中。
殺袁世凱,帝國必亡!可要是不殺他,帝國必亡于此人之手!
就留着他,讓他再替大清帝國拉兩天磨……說不定,過幾天愛新覺羅氏家族中會基因突變,冒出一個能夠攝伏袁世凱的人物來……
就在這絕望的舉棋不定之中,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前後腳撂挑子了。
帝後皆死,國失其主。
13.欺負女生的大師們
1908年12月2日,三歲的溥儀登基,改國號宣統。
流亡海外的康有為發來賀電,請誅袁世凱。
國內諸禦史朝賀,請誅袁世凱。
滿朝文武,千餘名官員,只有一個學部侍郎嚴修建議別誅,剩下的所有大臣,都要求誅之。
隆裕皇後晉級為皇太後,她從谏如流:大家都說要誅,那就誅了吧。
載沣晉級為攝政王,他素來就恨袁世凱,誅之!
鎮國公載澤說:誅是應該誅的……只不過,聽康有為說,袁世凱不太好誅……
攝政王大怒:有什麽不好誅的?
慶王爺急忙跳出來:誅袁世凱,容易,可是……萬一誅了袁世凱,北洋軍隊造起反來怎麽辦?
攝政王載沣:先別說誅不誅的事兒……你們有誰見到袁世凱了嗎?
沒人見到他。袁世凱此時已經逃之夭夭。
由親信張懷芝陪同,直隸總督楊士骧之弟、京津鐵路督辦楊士聰親自提槍保護,袁世凱化裝成山西煤老板,逃到了天津,火車一到站,他老兄就瘋了一樣地向着英租界狂奔,直到住進了英租界的利德飯店,這才松了一口氣,急忙聯系洋記者莫理遜,請求莫理遜幫忙聯系,袁世凱要求去英國政治避難……
袁世凱這邊忙碌出逃的事,朝廷那邊發出尋人啓事,到處去找袁世凱,并一再保證不會殺害他……這封尋人啓事最先被前任直隸總督楊士骧收到,于是楊士骧急命自己的大兒子楊毓瑛跑步前進,去租界把這個好消息告訴袁世凱。
楊毓瑛呼哧呼哧跑到的時候,袁世凱正正襟危坐,接受洋記者莫理遜的專訪。
要專訪,一定要專訪。
一定要通過專訪的形式,讓廣大的英國人民知道在大洋彼岸,有一位中國的改革家袁世凱,他先進的憲政理念,與悲慘的個人遭遇,一定要讓英國人民看得痛哭流涕……
時過百年,袁世凱的這篇專訪歷歷在目,他的許多治國思想,現在讀起來,拂去那歷史的煙塵,卻仍然有着不凡的價值:
莫裏遜:“大清國的管理體制和民衆從本質上都是趨向民主的。如果民主的歷程一經啓動,就将極大地增加帝國複興的可能,您對此怎麽看?”
袁世凱:“我們內部的管理體制必須從根本上加以改革,但這卻是一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難的事情,因為它牽涉到要徹底改變甚至推翻現在體制的某些方面。而這個體制已經存在了許多個世紀,諸多因素盤根錯節地緊緊交織在一起。就民意支持的狀況而論,我感到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給我們時間再加上機遇,我們無論如何都能夠實現改革的大部分目标。”
——看看袁世凱這番話,我們就知道他的腦子非常清晰,他知道中國政改所面對的最大困難是形成了數千年的傳統習俗,這實際上是李鴻章的“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三千年未有之強敵”的理論淺說。
莫裏遜:“最需要改革的是什麽呢?”
袁世凱:“財政制度、貨幣流通體系以及法律結構。只有做好了這些事,大清國才能真正理清國家正常的經濟和政治生活。這三項改革中的任何一項都與其他兩項有着密不可分的依賴關系。”
——分析這段文字,我們至少要提起兩個人物,一個是詩人徐志摩,一個是國學大師金岳霖。
民國年間,詩人徐志摩與金岳霖留學德國,當時徐志摩正在追求心目中的聖女林徽因,可是他的結發妻子張幼儀哭哭啼啼不肯離婚,而且張幼儀恰好有了身孕,徐志摩卻冷酷地命令妻子:馬上去把孩子打掉。
張幼儀哀求道:聽說打胎會死人的。
詩人的回答是:坐火車還會死人呢,你是不是一輩子不坐火車了?
任徐志摩如何逼迫,張幼儀就是不肯聽從。徐志摩苦思無策,就去飯館請客,讓大家幫他想辦法,如何才能甩掉張幼儀。
參加這次飯局的,清一色的未來的國學大師,有陳寅恪,有傅斯年,有餘大維,有羅家倫,有童冠賢,有毛子水……總之,衆多的國學大師濟濟一堂,共商如何幫助徐志摩甩掉張幼儀。
這麽多的國學大師欺負一個女生……唉,少年孟浪啊!
更氣人的是,這頓飯還是國學大師們騙張幼儀掏錢請他們的客,衆大師一邊吃張幼儀,一邊算計這個女生,不知是誰突然想起金岳霖老兄單身,還沒有老婆,于是就建議幹脆讓金岳霖接收張幼儀,讓他們倆湊成一對夫妻,騰出徐志摩去追林徽因,大家聽了,紛紛叫好。
衆大師只顧叫好,卻沒想到金岳霖也正在相鄰的雅間吃飯,聽到這幫家夥琢磨的這事,金岳霖探頭過來,大叫一聲,衆大師大驚失色,紛紛落荒而逃……
現在我們說的就是國學大師金岳霖的學術貢獻,中國改革開放後,大師金岳霖曾經推出了他的一個學術思想,他認為中國的封建政體之所以數千年不變,是因為國家的政治、經濟與文化這三者之間彼此構成了相互制約的三角關系,你若是想改革政治,經濟和文化會限制你,你想發展經濟,又會受到政治和文化的限制,就算是你想在文化上搞點創新,政治和經濟又來限制你……
金岳霖提出這一思想的時候,已經是七十年代了,現在再讓我們看看袁世凱的這番話,早在晚清時期,袁世凱就發現了中國的財政制度、貨幣流通體系與法律相互制約。你若是想改變清國的財政制度,貨幣流通體系和舊法律制約着你,你想改變貨幣流通體系,財政制度和舊法律會讓你一事無成,你想動一動法律,財政政策與貨幣流通體系又讓你舉手無措……
國學大師弄出個學術思想來,那太正常了,可是袁世凱書沒讀過幾本,卻竟然也搞出了學術思想,這讓我們不得不重新看待袁世凱。
袁世凱的這個專訪,其價值超過了大師的幾部學術專著。
14.不要太欺負人哦
聽說朝廷不誅自己,袁世凱再度使用易容術,化裝成為一個農民企業家,趁夜黑人靜潛入北京城中,悄悄地回到了自己的家,假裝自己從來就沒有逃跑過的樣子……
袁世凱回來的第三天,攝政王載沣發來了上谕:
袁世凱現患足疾,步履難行,難勝職任,着即開缺回籍養疴,以示體恤之意。欽此。
诏書發布,滿朝寂靜,整整五分鐘沒有一點聲音,突然之間轟的一聲,就見頂戴花翎,黃袍馬褂,抛得滿殿都是,激動不已的群臣們淚流滿面,有的情人一樣抱在一起痛哭,有的哲人一樣坐在一邊默默流淚,有的詩人一樣飛奔狂叫,有的女人一樣嗷嗷怪叫……
大快人心!
袁世凱這個家夥,他欺負人欺負得太厲害了,從來就沒見過像他這麽欺負人的,法律他也懂,行政他也懂,金融他也懂,財政他也懂,經濟他還懂,就連修個鐵路,都離了他不行……他一人身兼九大要職,讓別人還怎麽混?
袁世凱,不要太欺負人哦。
北京城中,鑼鼓喧天,鞭炮轟鳴,說是普天同慶也差不多,按說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才死了沒幾天,不應該這麽鬧騰的,可是老百姓顧不了了,太興奮了,大奸賊袁世凱終于被削了官,下一步就該滿門抄斬了吧?大家緊張地期待着……快點快點,袁世凱這個家夥,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就在這充滿了期待的緊張之中,一個消息突然傳來——張之洞死了。
說起張之洞這個人,他是和李鴻章齊名的人物,對于大清帝國的作用也同等重要,但是他不像李鴻章那樣拼命往前沖,相反,張之洞很講究策略的,他提出了中體西用的策略,意思是說……大家別擔心,別擔心,以前咱們怎麽玩,現在還怎麽玩……他這樣做,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因為強國理念而引發仇視,應該說,這樣做的效果非常明顯,至少他的名聲要比李鴻章好多了,不像李鴻章受累受氣還要挨罵。
張之洞垂危之前,攝政王載沣來病榻前探望,親切地問候道:中堂公忠體國,有名望,好好保養。
張之洞回答說:公忠體國,所不敢當,廉正無私,不敢不勉。
載沣眨巴了半天眼睛,也沒弄懂他到底是什麽意思,就站起來說:告辭。
載沣走後半晌,張之洞才流淚道:國運盡了,希冀此輩一悟而未能也。
語罷,死之。
袁世凱出局,張之洞辭世,現在這個行将覆亡的大清帝國,還剩下最後一個明白人了。
端方!
就是袁世凱用黑話給他寫信的那個“午橋四弟大人閣下”。
可以這樣說,當時的大清帝國,之所以還沒有滅亡,就是因為有袁世凱、張之洞與端方這三個人在,袁世凱占據中樞推進變革,張之洞鎮住最危險的兩湖,端方鎮住同樣危險的兩江,才避免讓革命的火星将這百年的老宅徹底燒毀。
而且,端方這個怪人,剛剛擺平了光複會熊成基在安慶的起事。
15.就是不讓你吃飯
熊成基,江蘇省揚州府甘泉縣人,任新軍第三十一混成協(旅)炮兵營的一個隊官(連長),不清楚他是什麽時候加入的光複會,但是他與同盟會的倪映典關系很好,上面兩家的頭頭打成一團,下面的兄弟考慮幹點正事,可正事還沒幹,倪映典就被撤了職,這時候官職最大的黨人是第三十一協第六十二标第二營管帶(營長)薛哲。
現在是薛哲年齡最大,官也最大,所以按情按理,讓老薛來領導大家最合适不過的了。
但是不知為什麽,大家卻公推熊成基為領袖,讓他領導老薛。
熊成基的年齡比老薛小,官銜比老薛低,老薛心裏會服氣嗎?
不太清楚,反正同盟會對光複會這撥人不看好——後面有資料為證。
慈禧太後死後兩天,熊成基傳檄老薛并各路兄弟,聚于十祖寺的楊氏試館,大家商定,當天晚上就幹了,兄弟們統統帶自己的本部人馬出動,一标兄弟搶西門,一标兄弟搶東門,一标兄弟搶北門,熊成基自己帶着炮營,搶南門,老薛在門裏接應,進去之後執行軍法,大開殺戒……
大家在這裏商量,可是清兵也沒閑着,話說那端方早就料到慈禧太後死後,軍中必然有事,早早地派去了一個活寶——朱家寶。這是袁世凱的親信之一,書法自成一絕,清正廉潔,是難得的好官,此前他官任吉林巡撫,不曉得何時又來端方這裏幹活了,由此可見袁世凱和端方這兩人合穿一條褲子,連親信都彼此之間如此信任——端方那厮早早派了朱家寶來安慶防禦,防範軍中有人趁機起事。
熊成基果然起事了,他下令炮營與馬營立即集合,大家服從命令,炮營營長陳镛昌驚問:我這個營長還沒說話呢,你個小破連長在這裏咋呼啥?
就因為多了這句嘴,倒黴的陳镛昌當場被殺。
馬營營長李玉春明顯心眼較多,衆人亂槍齊放,卻仍然被他帶傷逃之。
熊成基率炮營馬營殺奔安慶城,到得南門,等老薛開門,但是門裏卻沒動靜,熊成基大詫,下令攻城,轟轟隆隆打了半晌,見城裏仍然沒一點動靜,熊成基很生氣,就率炮馬兩營占領了軍火庫,占領了炮臺,捎帶腳還燒掉了測繪學堂的步兵營,正燒得開心,突聽身後炮聲隆隆,衆兄弟回頭一看,不由得變了臉色。
炮營的營地,被清兵的兵艦發炮給端了。
馬營的營盤,被清軍巡防營與師營合力給端了。
朱家寶這一手好毒,他存心不讓炮營馬營的兄弟們吃飯!
炮馬兩營的兄弟,從此無家可歸,只好跟了熊成基去攻打合肥,一路行來,衆兄弟趁上廁所的工夫,逃的逃跑的跑,還剩一百來人死活就是不肯離開熊成基——他們想要熊成基的腦袋,拿回去換銀子。
幾次暗殺都被熊成基躲過了,可是熊成基卻是越來越失望,他命令大家解散,自己去了蕪湖姑母家,姑母替他落了發,給他搞了套袈裟,于是熊成基一路敲着木魚化緣,從大連走海路去了日本。
離奇的是被解散的那一百來名兄弟,他們在一個叫程芝萱的兄弟帶領下,繼續向前沖鋒,鐵流二萬五千裏,向着一個堅定的方向……大家居然一直殺到合肥東鄉,還剩下三四十人,于是衆兄弟握手告別,換了身衣服或是投親靠友,或是打工求職去了。
那麽,老薛薛哲為什麽不響應熊成基呢?
同盟會中最年幼的小家夥馮自由寫書,說老薛的确是帶了人去接應的:
及見城上有少數巡防營守衛,遂逡巡反營舍,不敢發動。
馮自由還說:
朱歸,即于此時以重利誘城內将士,勿為義師所動,對于薛哲尤為籠絡。薛為所動,竟臨陣退縮,不能為成基之助。
對于同盟會的記述,光複會是不認可的,如果薛哲已經率了百人向北突沖,又如何會接受朱家寶的“籠絡”呢?
實際情況是,薛哲是在率衆去南門接應熊成基的途中,遭朱家寶這個書法大師的暗算,全軍覆沒了。
朱家寶在安慶,一口氣殺掉了三百個革命黨。其殘忍行為,引來了朝廷的勃然大怒。
嚴詞申斥!
16.打人偏打臉
話說自秋瑾犧牲之後,革命黨人終于明白過來了,他們應該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革命權利。
遂有朱家寶安慶大開殺戒,革命黨人的家屬悲憤填膺,紛紛組成上訪團進京告狀,有的更直接去英國大使館,控訴地方官濫殺無辜、制造冤案的累累罪行。
進京上訪的鄉親們,去了北京就找老鄉,找到了安徽老鄉禦史石常信、陳善同,兩名禦史大怒,朱家寶你個雲南蠻子,竟然跑我們安徽去殺人,你書法好就了不起啊?
參!
攝政王載沣弄不清楚誰有理誰沒理,看安徽這邊人多,那肯定是朱家寶沒理……
朱家寶遭到申斥,他重用的親信也被撤職,永不錄用。
這時候的大清帝國,已經是急手忙腳了,想當初湖湘六龍山洪江會的龔春臺起事,一口氣殺了一萬多人,那時候誰又敢說什麽?
現在可不行喽!
現在誰要是再跟革命黨過不去,可就得掂量掂量你的烏紗帽了。
這時候東京的同盟會已經放出風聲,熊成基加入同盟會啦!
離奇的是,同盟會卻無法拿出熊成基加入同盟會的證據——沒有熊成基的簽字及宣誓。但這沒關系,同盟會毫不客氣地将這次安慶起事摟進了自己的籃子裏,就是要氣死你光複會。
這時候的光複會和同盟會,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緊張狀态。
陶成章去找孫文,恰巧上海的青幫大亨陳其美在場。
陳其美為孫文帶來了一個相貌俊美的年輕人,這個年輕人剛剛從段祺瑞老兄的武備學堂出來——也不曉得畢業證拿到了沒有,就跟着大佬陳其美來找孫文,要求加入同盟會。
孫文這個人,對其追随者是十分挑剔的,非形貌俊美者,難以在他身邊立足。如陳天華,面廣而多麻,就只能投海,像汪精衛那樣美貌,才有前途。見此年輕人不僅相貌俊美,而且一身英氣,孫文大喜,問道:叫什麽名字?
年輕人大聲回答道:蔣介石。
孫文大喜,就對蔣介石嘉勉,這時候陶成章突然插了一杠子。
陶成章當着衆人的面,勸說陳其美把嫖女人的這個毛病戒了,現在是非常時期,大家為革命籌款可謂千難萬難,可是弄來的錢……總之,大家籌款不是讓哪位兄弟玩女人的,是為了革命啊!
打人不打臉!
可是陶成章偏偏要當着這麽多人的面,打陳其美的臉,陳其美登時就火冒三丈。
從此雙方結下了死仇。不死不休!
同盟會,終究是江湖上的堂口。
17.投向革命黨的匕首
圍繞着熊成基花落誰家的最後歸屬,同盟會與光複會展開了激烈的争奪戰,同盟會自從陳其美加入進來,風格就頓時一變,不再幹出力不讨好的玩命事兒了,只管将如熊成基等人活着的勸說,死了的追認,你不加入我同盟會,不把起義的功勞劃到我同盟會的賬上,這事跟你沒完。
光複會怒不可遏,卻又無法可施。
只能看熊成基自己的選擇了。熊成基左右為難,于是他作了一個英明的決斷——消失!
大活人是沒辦法消失的,但是他可以改名。
熊成基改名為龍潛,足不出戶,只和幾個朋友來往,不介入江湖紛争。
熊成基也沒有接受過同盟會的津貼和補助,在東京的生活費用,全是靠着幾個朋友資助。是不是那錢不好拿呢?這事就不清楚了。
熊成基埋頭研究軍事,發現革命黨屢屢起事卻均以失敗告終,關鍵是被錢卡住了脖子,所以他開始潛心研究弄錢的辦法。
怎麽才能弄來錢呢?而且還得是大錢,錢少了不管用的。
經過認真研究,熊成基終于找到了一個好法子:
去找俄國人要錢,要盧布!
可是俄國佬會白白把錢給咱們嗎?
可咱們也不是白要俄國佬的錢啊,咱們拿日本人的軍事機密和俄國佬換!
日本人的機密不好弄,陸軍鐵板一塊,想當年徐錫麟用盡了法子也沒擠進去,但是熊成基硬是有法子,沒多久,便搞到了十幾冊日本人的軍事機密。
這就是錢啊!
于是熊成基去沈陽,走長春,到處找俄國人兜售這十幾冊“奇書”。
如果俄國人買了這些奇書,革命黨鐵定能夠弄到大大的一筆錢,而且日俄肯定會因為這件事再打起來,這樣一來,革命黨人就又能夠找到自己的機會了。
——看看革命黨的思想,日本人和俄國人要是再在中國的東北打起來,遭兵火荼毒的不還是中國東北的百姓嗎?而且這兩個國家在中國的土地上開戰,這豈不是國家的恥辱?
就讀于日本弘文院的周豫才同學憤怒了,尤其是當他發現日俄兩國在中國本土上打仗,做間諜的竟然是中國人時,周豫才受到了深深地刺激,他決定棄醫從文,喚醒民衆,讓民衆萬萬不可像熊成基這樣麻木了……
于是周豫才拿雜文做匕首,向着熊成基嗖嗖嗖地投擲……
但是熊成基已經沒有機會品味魯迅匕首的威力了,他到了哈爾濱,住進了東京校友的家裏。校友的家人熱情地招待他,不停地提高房租。熊成基稍有不滿,校友家人就會大怒,就将他準備賣給俄國人的日本機密偷出來兩本——這時候熊成基已經和俄國人接洽上了,可是俄國佬死摳,嫌熊成基開價一百萬太高,雙方激烈談判,僵持不下——這時候房東帶着捕吏興沖沖地趕到,将熊成基抓住。
于是志士熊成基寫下了遺書:
譬如草木,不得雨露,必不能發達,我們之自由樹,不得多血灌溉之,又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