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2)
要是再升袁世凱的官,那大家趁早別混了……
果然,這一次慈禧太後順應民心民意,沒有再跟大家夥擰着勁來,沒有再升袁世凱的官。
聖旨下:
袁世凱著加恩賞西苑門內乘坐二人肩輿。欽此。
是沒有升官。只不過,從現在開始,大家走路,人家袁世凱卻大模大樣地在紫禁城中坐轎子。
天下不公之事,莫過于如此。
袁世凱的破轎子在百官充滿了仇恨的目光中穿過,他心中的恐懼,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他基本上就算是完蛋了,如果再想不出個法子的話,仇視他的人越來越多,不管這個立憲成功不成功,但倒黴卻是他命中注定的事情了。
怎麽解決這個問題呢?
袁世凱眼睛一亮:派幾個家夥出國!
出了國,見識到其他國家的憲政,自然也就會受到影響,這樣一來,袁世凱的支持者也就多了起來……
五大臣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在北京東火車站上了車。
09.暗殺時代的壯歌
然而暗殺團的志士吳樾,也與五大臣同時登上了火車。
吳樾才不管你袁世凱有什麽為難之處,他想的是決不能讓清廷的憲政成功,一旦清廷實行了憲政,那暗殺團的兄弟們還怎麽辦?
所以這五大臣,甭管他們心裏是什麽想法,必須要統統幹掉!
Advertisement
當火車開動之後,吳樾站起來,向着五大臣所在的車廂走了過去。
炸彈就在他的懷中,冰冷而堅硬。
這枚炸彈,是蔡元培找來的女子學校的兩名女學生制造的,說起來女子學校也是袁世凱率先在中國推出的新鮮事物,可是他培養出來的女學生卻制造炸彈,炸他的五大臣,這恐怕是袁世凱沒有料到的。
立憲時代的官員比較缺心眼,五大臣連自己的包廂都沒有,就那麽傻呵呵地和老百姓一起坐在車廂裏,所以吳樾就很容易地看到了他們,并不緊不慢地向他們走了過去。
他準備走到五大臣身邊,突然将炸彈從懷中掏出來,擲向五大臣,而自己多半是逃脫不掉,在封閉的車廂裏逃無可逃,肯定會被五大臣的親随捉住,但捉住他又怕什麽?
他已經吞服了啞藥,已經不會再說話了,縱然是清廷嚴刑拷打,縱然是最後關頭他滋生了可恥的求生之欲,那他也能夠保證自己絕對不會招供。
他終于走到了五大臣的近前,正準備掏出炸彈。
然而就在這時,那枚貼肉而藏的炸彈卻突然自行爆炸了。
轟的一聲巨響,鎮國公載澤首當其沖,被炸得滿臉開花,另一名大臣紹英卻也受到波及,然而受傷最重的,卻是根本沒被爆炸波及到的徐世昌,誰知道這個笨蛋怎麽搞的,他因為一時驚慌把自己弄傷了。
火車立刻停了下來,警察局的警探全體出動,圍繞着志士吳樾的屍身進行現場勘查。
勘查的結果表明,這名懷揣炸彈的男子在走到五大臣身邊,正要取出炸彈的時候,卻不料火車行駛時震動得過于猛烈,導致了刺客懷中的炸彈撞針重重地撞擊在火藥上,所以炸彈立即爆炸了。
吳樾身死,另一名志士張榕逃之夭夭,按說清廷的偵探已經沒有可能破獲這一疑案了,然而不知怎麽搞的,這些警探們硬是厲害,居然讓他們不知從哪條線索摸去了北京桐城會館,當場逮到了一名叫汪炘的革命志士。
汪炘沒有服下啞藥,所以清廷的偵探們終于知道了刺客的名字,報紙上對此案件極盡渲染之能事,遠在日本東京的留學生們才知道吳樾已然為了革命而殉身。
這個消息傳入列島之時,正值興中會孫文與華興會黃興一番龍争虎鬥,最終由孫文摘得了同盟會總理桂冠。
10.魅影危機
孫文是在黃興于1905年夏到了日本之後,接到宮崎寅藏的消息,火速由布魯塞爾趕往日本的。他此來是打算收服黃興,以便讓這位實幹家替代畢永年的角色。
輪船抵達神戶,張繼率一批留學生在碼頭歡迎。這個張繼一身兼數職,暗殺團的名單上有他,華興會的名單上也有他,此後他紮根于同盟會,備受夾磨,苦不堪言,這是後話。
到達神戶之後,孫文就取路東京,去找日本中國人宮崎寅藏。
孫文:宮崎兄,留學生中,可有優秀人才?
宮崎:有,有一黃興,英雄非常,文韬武略,樣樣精通,手下盡多奇異之士,更能夠號令江湖豪俠……總之,端的了得。
孫文:很好,宮崎兄,那我們一同去見他。
宮崎:差矣,差矣,你極是差矣。
孫文:……我差矣在何處?
宮崎:那黃興雖然英雄了得,可終究是小輩,應該讓他來拜見你才對。
孫文:我哪裏有差矣,是你亂差矣,革命不分先後,不論年齡大小,我們明天就出發,給他來個措手不及。
黃興确實是有些措手不及。
當孫文和宮崎寅藏趕到的時候,黃興正在和一個重要人物舉行會晤。
日本黑龍會!首領之一末永節。
他們終于出現了。
實際上,黑龍會早就來了,此前孫黃數次舉事,黑龍會莫不參與其中,舉凡參與到中國事件中而不提來歷,稱之為“日本友人”的,多是黑龍會中人。
而現在,他們有了一個更為成熟的計劃。
11.孫黃鬥智龍虎相争
到得神樂坂會黃興的寓所處,宮崎推門進去,只見門內擺放着一大堆拖鞋,宮崎讓孫文等在門外,自己沖裏邊喊了聲:黃先生。
少頃,黃興走了出來。
指着孫文,宮崎問黃興:你看誰來了?
黃興點頭:是孫先生。
知道孫文所來之意,黃興将房間裏黑龍會的末永節叫出來,再加上張繼等人,一同去了中國餐館鳳樂園。
這頓飯可不好吃,往小裏說,這頓飯關系到孫黃兩人的未來命運,往大裏說,這頓飯關系到的是中國未來之命運。所以兩人開始的時候都非常謹慎,小心翼翼,“相見甚歡”,但是要來的總歸要來,一山不容二虎,孫文與黃興,都是赫赫有名的黨魁,就必然要一個臣伏于另一個……終于開始了。
孫文:黃先生革命,為何要選擇長江湘湖?
黃興:當然要選擇在湘湖一帶,長江兩岸,盡是我革命義士,革命思想,深入人心,義旗起處,四面響應,若然起事,則一呼百應……
孫文:可是黃先生,兩湖在中國內陸,若然起事,武器如何運入?沒有武器,縱然你有百萬英豪,也是枉然。
黃興:孫先生這個問題好生奇怪,這武器是死的,人是活的,長江口是從來沒有蓋子的,運送武器又有何難?
孫文:好,就算你武器運進去,但如果事有不如意之處,一旦遭受清軍四面合圍,則起義的兄弟們往何處走?
黃興:那麽依孫先生之見呢?
孫文:依我之見,起事地點只有選擇在兩廣。夫兩廣者,水路可通香港,陸路可走越南,邊境線極長,清軍防不勝防,武器可以輕易運往,即使事有不順,起事的志士也可以安然而退。
黃興:差矣,孫先生此言差矣,未曾革命,先想逃跑,兩廣除了占一個逃跑方便的地利之外,當地百姓對于革命其實并不熱衷,而我湖湘哥老會,現有十萬兄弟正在厲兵秣馬,枕戈待旦……
……這就是孫文與黃興在第一次會面時所發生的争執。此次争執事關重大,争論的結果将決定孫黃二人誰将成為中國共和革命的領袖。
若然以孫文為首,則必是放棄長江及兩湖,選擇在兩廣起事。
若然以黃興為首,則必是放棄兩廣,選擇在長江沿岸并舉。
我們都知道最後的結果。
中國共和革命的成功并非如孫文所願起于兩廣,恰恰是武昌革命的第一槍,拉開了共和的序幕,這就證明了黃興才是正确的。
黃興不僅對未來的中國局勢判斷沒有失誤,更重要的是,兩湖哥老會自老龍頭馬福益死後,十萬衆的江湖兄弟矢志雪恨,正如久旱望霓霖,苦盼着黃興回去,再興義舉。
但是黃興最終還是放棄了。
主要的原因是孫文争執得比黃興更厲害,而當黃興表示出激烈的情緒的時候,宮崎寅藏和黑龍會的末永節就會出面勸阻。
很明顯的是,相比于黃興,黑龍會更看好孫文。而革命起事的武器與金錢,莫不依賴于黑龍會的支持,這就構成了黃興不得不屈服的殘酷現實。
孫先生,我服了你!黃興最後說道。
至此一言,塵埃落定。
12.黑龍會與同盟會
1905年7月30日。
日本東京。
赤坂區桧町三番。
黑龍會堂口。
黑龍會首領內田良平宅。
這次秘密會議,除甘肅之外,中國十八個省有十七省的學生參加,與會者數目不詳,宋教仁在《我的歷史》一書中說有七十多人,而馮自由先是在自己的《中華民國開國前革命史》一書中說有五十餘人,後來他又在自己的《革命逸史》一書中改口說有六十多人。
瞧這些革命家糊塗的,連到底有多少人都不清楚,來的是誰,那就更是一筆糊塗賬了。
實際上,這次會議,參加者計八十一人。
包括了黑龍會兩名魁首末永節、內田良平及宮崎寅藏。
黑龍會的前身為玄洋社,由日本黑道人士頭山滿所創建,目的是為了抑制俄國人在中國東北勢力的增長。但由于玄洋社活動頻繁,搞了許多染有性病的妓女送給俄國人,結果弄得玄洋社臭不可聞,于是易名為黑龍會。
頭山滿之後,武士家族出身時年26歲的內田良平擔綱了魁首。此人文武雙全,才略過人,其影響力不唯在黑道中大名鼎鼎,即使是日本的政界及普通百姓,都對他敬畏有加。
此後黑龍會大批浪人進入中國,先後參與了唐才常的勤王之戰與孫文的惠州起事,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在八國聯軍進入北京的時候,前往惠州起事的孫文身後跟着太多的日本人。
也就是說,中國同盟會是一個怪異的混合性江湖社團,以中國人居多,但日本人也不少,除了宮崎寅藏、內田良平及末永節之外,至少還包括了素有日本法西斯靈魂之稱的北一輝在內。
盡管如此,黑龍會與同盟會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秘密社團,至于這樣一種說法——黑龍會中的中國人,稱之為同盟會;同盟會中的日本人,稱之為黑龍會,更是毫無依據的。
正如我們已經知道的那樣,黑龍會扶立同盟會,是基于這樣一種認識:
——歷史上的大中國,包括了中國本土,附屬國朝鮮,越南以及日本,雖然中國的行政權力從未在日本列島上行使,但列島的日本人,多有朝代變亂時從中國逃過去的,所以這日本人,始終把自己當成是中國人。甚至連日本武士道的本朝武士族譜上,排第一名的,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第二名則是背南宋最後一個小皇帝跳海的陸秀夫。
所以在當時的背景下,日本人這樣看待問題:中國已經被滿人建立的清朝滅亡了,中國所有的領土,除了日本孤懸海外之外,全都被清朝所占。因此,日本是最後的孤臣孽子,他們要逐走滿人,要光複中華……
所以黑龍會才會和同盟會擠到了一個窩裏。
這次會議只是一次籌備會,20天後——1905年8月20日,同盟會于東京赤坂區霞關阪本金彌子爵的住宅中正式成立。是時也,到會者三百餘人。
會議決定,會員每人捐款日金五元,作為經費。
與會的人數雖衆,但真正有影響力的卻是少之又少,大概值得一提的只有浙江省的主盟人秋競雄——鑒湖女俠秋瑾。
此外,孫文通過這次組建同盟會,幹了件驚世駭俗的事情:
悲烈千秋驚天動地的吳樾志士,系暗殺團的正式成員,與新組合同盟會毫無關系,于是孫文果斷地創建了追認制度,将暗殺團的成員吳樾追認成為了同盟會的會員,如此一來,同盟會的影響力頓時擴大了許多,說是無遠弗界,也不過分。
組織重建倒也罷了,畢竟是你情我願,但是将另一個組織的成就追認到自己這邊來,孫文如此做法,實在是天才之手段,不得不說是奇謀遠見。
也就是說,孫文先是組織重建,将黃興的華興會悉數納入到自己的名下,雖然暗殺團游離于外,拒不臣伏,但只要有了追認制度這個殺手锏,此後革命舉動和成果,便無論如何都與孫文有關了。
此後秋瑾女俠怒而出同盟會,加入了由暗殺團改組的光複會,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同盟會崛起江湖,孫文名聲大噪,隐然有領袖江湖群雄之勢。
13.日本文部愛撒謊
孫文拿下黃興,下一個目标就是留學生領袖楊度。
楊度其人,能夠在共和時代博得如此大的名頭,缺少了真才實學是不可能的。此人身為留學生總幹事長,在學生中的影響力極大,只要拿下楊度,同盟會成員數目擴充到幾千人,也不是不可能。
孫文親率黃興、章士钊趕往富士町楊度公寓捉拿。
卻不料楊度這個家夥硬是另類,斷然拒絕:君子朋而不黨,決不入盟。
孫文以退為進,誘邀楊度出任同盟會會刊《民報》主筆。
楊度再次斷然拒絕——後來這個位置歸了暗殺團老大章炳麟,其結果是導致了暗殺團成果統統歸屬了同盟會。
見楊度軟硬不吃,孫文火氣上來,将楊度死死地纏定了兩天三夜,不信你姓楊的能夠挺得過去。
兩天三夜談過來,楊度卻是越談越精神,反倒是孫文堅持不住了。
楊度興致勃勃道:度服先生高論,然度投身憲政,難驟改,橐健随公,竊愧未能。
孫文道:……困死了……再見。
見楊度拒不出任《民報》主筆,章士钊也辭謝不任。
不知是否受到了楊度的影響,章士钊也拒絕參加同盟會,只管埋頭讀書,任衆人如何勸說,只是不睬。
後來袁世凱的老上司——慶軍統領吳長慶的孫女兒、清末四大公子之一吳保初的掌上明珠吳弱男也來日本求學。此女貌美如花,聰慧過人,章士钊見之,頓時目迷五色,陷入了情網之中。
吳弱男性格開朗好動,成為同盟會的“會花”。也不知是誰出的損主意,便讓吳弱男去對章士钊施展美人計,務須讓章士钊加入同盟會。
吳弱男欣然領命前去,正所謂賠了夫人又折兵,此一去,章士钊枕邊多了一個絕色美人,同盟會卻慘失“會花”。
說到美人計,同盟會因為施用美人計失其“會花”,卻又因為康黨也愛玩美人計,結果得到了一員大将。
這員大将就是廣西才子馬君武。馬君武本是康有為門下弟子,有一次他看到了梁啓超主辦的《新民叢報》上有一首女子的情詩,但見詞文婉麗,空靈剔透,馬君武頓時就陷入了情網,拿着報紙就去找這名女才子,要娶她為妻。
康有為手下十三太保之一羅普告訴馬君武,他要找的那名才女便是自己的表妹,如果馬君武聽話的話,他就答應把表妹嫁給馬君武。
馬君武情迷心竅,從此乖乖聽羅普擺布,每天拼了老命替康有為寫稿,大罵同盟會孫文,捎帶腳還給意中人寫點情詩,其中有一聯“憔悴花枝與柳絲,為誰颦斷遠山眉”迅速不胫而走,盡人所知……如此賣命幹了好久,那羅普的表妹卻始終不與馬君武見面,馬君武急切之下連連逼問,羅普才不得不承認,表妹純屬子虛烏有,那首所謂的才女詩是他老兄自己寫的,目的就是為了逗像馬君武這樣的男人開心……
馬君武怒不可遏,氣急之下反出師門,投奔了同盟會,從此每天寫稿大罵老師康有為。
但馬君武為情而投奔同盟會,是後來的事,同盟會眼前的麻煩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起因還是在楊度身上。
楊度竟然一點面子也不給孫文,這就意味着開罪了同盟會,很快就會有報應臨頭的。
話說八千多名留學生齊聚日本,每天吵吵鬧鬧,這其中有三千人左右是“黑”在日本的,即早已因為種種原因被學校開除,無顏歸國,想進其他學校又找不到門路,就擠在東京街頭打架鬥毆,濫飲嫖娼,鬧得不可開交,搞得東京烏煙瘴氣。
再加上黑龍會與同盟會推波助瀾,學生中的革命情緒極度高漲,高漲也就高漲了,清廷那邊慈禧太後已經沒幾日活頭了,顧不上理會這事兒,但日本政府卻看不下去了。
遂有風聲放出,說是日本文部省将加強對中國留日學生的管束。
中國留學生聞知大怒,登時火冒三丈,遂群起抗議。楊度身為留學生領袖,這時候是不能不說話的,于是他代表全體留學生,出馬與清政府駐日公使楊樞交涉,最終逼迫日本文部省不得不發表聲明,表示所謂對中留學生加強管束雲雲,純屬子虛烏有……
楊度回來,正自得意洋洋地接受八千名留學生的祝賀時,突然之間飛來橫禍——那缺德的日本文部省,等把傻瓜楊度哄出門之後,就立即公布了《關于清國人入學之公私立學校之規程》。
楊度目瞪口呆:這個日本文部省,怎麽這麽愛撒謊?
早已對楊度不滿的同盟會成員勃然大怒:楊度你這個大騙子,竟然和日本人串通一氣,戲弄我們廣大愛國青年……
14.不給我幹活就打死你
1905年12月3日,中國留學生在會館召開代表會,會議上一致同意,日本文部省出臺的《關于清國人入學之公私立學校之規程》中的第十條“各公私立學校對清國人曾在他校以性行不良之故被命退學者,不得複令入學”等條款是對中國人的污辱,“有傷國體”,所以這一不良規程應立即取消。
會議決定,命令楊度速速解決這個問題。
楊度躲之。
6日,楊度現身,并聲稱:《規程》并非束縛特別苛酷之條例,其中頗有合理成分,也确實有些留學生缺乏自律,影響到了留學生的清譽……所以大家這種胡鬧式的反抗運動,恐怕是師出無名,極不妥當……
楊度此言一出,頓時惹起衆怒,衆留學生義憤填膺,紛紛高舉手臂,高呼口號:
楊度是個大漢奸!
楊度是日本政府的間諜!
打死他!
打死狗漢奸!
打死這個吃中國飯拉日本屎的敗類……
憤怒的留學生沖上講臺,楊度卻是不吃虧,只管掉頭飛也似的逃命。
眼見得這厮竟然逃了,暗中主持會議的同盟會成員心生一計。
繼續開會,并仍然推舉楊度為留學生代表,于明日再與清國駐日公使楊樞交涉……
楊度不知是計,第二天傻乎乎地來了,他一來到,即“被裹挾”,落入了人民群衆的汪洋大海之中……
當時日本的報紙報道說:
楊稍主持重,急激派疾之益甚,以威力強逼之,使加入同盟會,捽之以行,聞凡一日夜不得食,不得息雲……
原來問題還是出在同盟會上,同盟會要擴大組織,要推進革命,就需要留學生領袖楊度做個表率作用;可他非但不帶頭表率,反而非要和孫文擡杠,主張立憲,兩天三夜拖垮了孫文,這實在是太不像話了。
你楊度不是本事大嗎?現在你再來,這次讓你吃沒得吃,喝沒得喝,打你個鼻眼烏青,看你還知趣不知趣!
竟敢開罪于孫先生,楊度這下子慘了。
但楊度之所以能夠成為楊度,是因為他确有不凡之處,否則孫文也不至于在他的身上花費這麽大的精力,就在同盟會數十人的圍困之中,此人卻突兀消失……
……未幾避去,至今不知所之。
驚詫萬分的同盟會兄弟搜遍了東京的角角落落,竟然遍搜不見。
這真是奇怪啊,他能躲到哪兒去呢?
枥木縣知事白仁武致外務大臣桂太郎的報告如下:
機密受字2186號
關于清國湖南長沙府湘潭縣人,現在早稻田大學留學生楊度,在宇都宮被發現的情況報告
明治38年12月18日
接受,主管政務局松井、坂田
外務大臣伯爵桂太郎閣下:
本月八日,從宇都宮市千手町旅舍手町屋業主森島喜三郎處獲悉:該旅舍有名客人自稱為江蘇省蘇州府常熟縣王禮鈞,現年三十歲。後經偵探調查,始知原委。
據投宿者本人稱,真實姓名為楊度,是清國留學生會館幹事。此次清國留學生發起反對文部省十九號令之運動,楊度與同國公使均持反對意見,不同意學生之所為,因而招致學生之憎恨。楊度擔心兇變及身,不勝恐懼之至,故而暫時在宇都宮市隐居停留。
當楊度在手冢屋投宿之際,有與之同行的張孝準(現年二十四歲)亦登記入住。次日(明治38年12月9日)張氏結賬離開。張孝準在手冢旅舍入住時,登記亦為僞名,自稱為清國江蘇士族章震。
現在,楊度仍在手冢屋停留,不再外出,為人和氣,他對旅舍的家人非常客氣,除了每日閱書,看東京之新聞報章數種之外,似乎更無別的行動。現仍在繼續監視。謹此報告。
枥木縣知事白仁武明治38年12月17日
——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在本邦清國留學生關系雜纂》
15.找到兩個大傻瓜
楊度潛逃,秋瑾勃然大怒!
她在罷課集會上慷慨陳詞,提出三條解決建議:
第一:全體中國留學生罷課!
第二:全體中國留學生罷課回國!
第三:全體中國留學生罷課回國,推翻清政權!
她說:如有人回到祖國,投降滿奴,賣友求榮,欺壓漢人,吃我一刀!
哚的一聲,一柄雪亮的刀子從她的靴筒中抽出,插在講臺上。
一衆留學生大駭,散會之後躲的躲,逃的逃,沒躲沒逃的回去收拾行李,準備回國。
巾帼英雄,千秋俠烈,秋瑾此舉卻是為了配合同盟會的行動。要知道,《規程》一出,同盟會外務部程家柽便于星夜撰文:《反對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之理由》,并刊載于東京的《朝日新聞》之上,文章中,程家柽向廣大清國留學生發出熱烈呼籲,呼籲大家罷課、回國,推翻清政權……
但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那同盟會盡皆精英之士,如何不知道這個號召根本就是不可行之事?
罷課倒還罷了,可說到回國,只怕同盟會成員第一個不樂意回家:別的學生回國後都是海龜精英,提拔重用,可同盟會哪一個不是朝廷欽犯?回去幹什麽?蹲監獄吃牢飯嗎?
所以程家柽這篇檄文,目的既不在清國政府——清國政府才不理你,也不在日本政府——日本政府更不理你。程家柽的檄文,目的不過是激起學生們的極端情緒,将膽敢挑戰孫文的楊度逼入死角,逼之就範。
可萬萬沒料到楊度卻是精靈古怪,竟然逃之夭夭,同盟會失其所在,一時之間亂了陣腳。
而秋瑾性烈,想不到人的腦子裏居然會有那麽多的花花腸子,說回國舉事,她立即響應,反而一下子将同盟會逼入了死角。讓同盟會諸兄弟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委實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在日本,清國留學生超過八千人,而同盟會成員不足三百人,所占比例并不高,而且大多數學生學業未成,不情願就此回國,所以八千雙眼睛就盯住了同盟會中的三百人:看你們走不走,反正你們一多半是欽犯,只要你們敢走,我們就敢,你們要是不敢……那就少來忽悠我們吧!
同盟會陷入了尴尬之中。
寫文章號召大家回國鬧革命的程家柽不吭聲了,去和一位清廷高幹的美貌女兒談戀愛去了,大家只好看看有沒有比較缺心眼的,讓他們出來收拾局面……
還真找到兩個。
汪兆銘!
胡衍鴻!
前者就是汪精衛,後者就是胡漢民,都是共和時代的精英人物。
雖說是精英,但他們最多不過算是精英中比較缺心眼的。
猜猜他們都幹了些什麽?
他們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維持會,勸說秋瑾及激進的留學生們要服從大局,忍辱負重,放棄回國之念,繼續好好讀書……
16.秋瑾反出同盟會
同盟會争執再起,秋女俠兩度拔刀。
說起來這個維持會也不是汪精衛和胡漢民的責任,怪只怪孫文那雙眼睛太厲害,一眼就瞧出來汪精衛這人天生就是搞維持會的料子,要不然,孫文何以不讓別人來幹這擦屁股的活兒?
先號召罷課回國,等大家行動起來了,又號召大家忍辱負重,橫豎都是同盟會的道理——可秋瑾也是同盟會的成員啊,她在這邊響應號召,鼓動大家回國,汪精衛和胡漢民卻搞出維持會來,跟她扭着勁來,這不是擺明了要在學生中孤立秋瑾嗎?
滿腔俠氣,一身烈性,秋瑾如何受得了這種窩囊氣?
一怒拔刀!
聚打算回國的留學生于俱樂部之內,秋瑾宣布:汪精衛、胡漢民這兩個家夥是叛徒,是漢奸,我現在正式宣布,判決這兩個叛徒的死刑,他們要是聰明的話,最好不要讓我看到他們……
死刑算是判決了,但大勢已去,留學生們玩夠了鬧夠了,夾起書包匆匆去上課了,《規程》廢除之事再也無人理會了,這情景讓秋瑾失望之極。
她說:中國人辦事總是虎頭蛇尾,從此後,不與留學生共事了。
憤怒的秋瑾準備回國,而更憤怒的陳天華,卻選擇了投海。
說起志士陳天華,委實是一個苦命人,據《湖南歷史資料》載,陳天華幼年喪母,大哥是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殘疾人,二哥早夭,而陳天華自己的相貌又“面廣而多麻”,貧寒的家境與生理缺陷,養成了他過于敏感與自卑的性格,每談天下事,莫不是口沫交流,一座大驚……蓋自是憔悴憂傷,淚痕萦萦然不絕于目矣。
此次同盟會借《規程》策動了針對于楊度的運動,陳天華始終沖在第一線,與秋瑾大聲疾呼,號召全體留學生打起鋪蓋卷兒回國,正鼓動得起勁之時,奉了孫文之命的汪精衛和胡漢民兩人跳了出來,悍然組織維持會,反過來勸學生們別聽陳天華胡說八道,大家快去上課……大家都去上課,陳天華愛回去,就讓他一個人回去好了……
陳天華天性敏感,如何忍受得了?當即就跟汪胡二人大吵大鬧起來,卻沒有什麽結果。
同盟會出爾反爾,他被出賣了!
自卑感極強的陳天華缺乏秋瑾女俠那種拔刀一決的氣概,他沒有判決出賣了他的汪精衛胡漢民死刑,而是判決了自己死刑。
1905年12月7日,志士陳天華于日本大森海,蹈海而死。
非一死,不足以表明他的清白。
關于陳天華蹈海,在宋教仁的《陳星臺先生〈絕命書〉跋》一書中有詳盡的記載:
迄月之十一日,其同居者則見君握管作文字,至夜分不辍。其十二日晨起食畢,自友某君貸金二元出門去,同居者意其以所作付剞劂也。聽焉。入夜未歸,始懷疑。良久,有留學生會館阍者踵門語曰:“使署來電話稱,大森警吏發電至署,告有一支那男子死于海,陳其姓,名天華,居神田東新社者”雲。嗚呼,于是知君乃死矣,痛哉!天未明,(上強下刀)偕友人某氏某氏赴大森視之。大森町長乃語曰:“昨日六時,當地海岸東濱距離六十間處,發現一屍,即撈獲之。九時乃檢查身畔,得銅貨數枚語書留(寄信保險證),餘無他物,今既已殓矣。”則率我輩觀之。一凄然,倭式也,君則在焉。複審視書留,為以君氏名自芝區禦前郵達中國留學生總會館幹事長者。當是時,君邑人已有往橫濱備棺衾,拟于華人墓地,乃倩二人送君屍于濱,(上強下刀)與某等乃返。抵會館,索其郵物,獲之,則萬言之長函,即此《絕命書》也。
在宋教仁的記述裏,他承認陳天華的遺書并非是給他的,而是留給“中國留學生總會館幹事長者”的,這個“幹事長者”就是導致了同盟會險些大火迸的楊度,如若是楊度這厮早舉白旗,歸順同盟會,事情也不至于弄到這一步,說不定陳天華也不會蹈海而死。
宋教仁恨透了楊度,連他的名字都不肯提起。
陳天華是華興會中人,他的遺書不留給黃興,不留給宋教仁,卻留給楊度,此事殊是耐人尋味。
此外,在由宋教仁發布的陳天華留給楊度的遺書中,卻無一字一句是寫給楊度本人的。
看來這宋教仁,多半也沒有把實話全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