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1)
01.老婆救了你的命
袁世凱,這位中國政改第一人,自從出任北洋大臣以來,他就一直走在生死線上。
他之所以存活了下來,是因為除了他,再也沒有第二個人可以擔當起如此衆多的國家責任,這些責任包括了:
——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兼管長蘆鹽政,
——督辦關內外鐵路,
——參預政務大臣,
——督辦商務大臣并會議各國商約,
——督辦蘆漢鐵路公司事宜,
——督練八旗兵丁,
——督修正陽門工程,
——督辦電政大臣,
——會訂商律大臣,
——會辦練兵大臣。
史有公評:以上十一種,莫非任大責重之事,鐵路、商務、練兵、電政各有專門,參政務,訂商律,又不僅專門學識,尤須通中外情形,明社會習慣。凡此種種,以一人而能勝任愉快者,敢一言定之曰:不但非袁世凱無此才略,即東西各國曠古今亦無其人……
總之,袁世凱這個家夥,是個舉世罕匹的曠世奇才,他不僅精通政治、經濟、軍事、教育、建築,法律……他什麽都懂,什麽都會,什麽都敢幹,這世上沒他不敢幹的事……
Advertisement
何以袁世凱什麽都能幹呢?
說透了,袁世凱如此能幹,這也是被逼出來的。
要知道,袁世凱是沒有功名之人,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沒文化,沒有學歷和文憑。即使是現在,一個沒文憑沒學歷的人,要想贏得別人的尊重,也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更不要提晚清時代了。
沒有學歷,沒有文憑,袁世凱只能走“事功”路線,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強調他的個人能力,但不管他的能力有多強,沒文化的這頂大帽子卻死死地扣在他腦袋上,想摘也摘不下來。所以袁世凱只能是咬緊牙關,偷偷地跟着有專業能力的人拼命死學,越學他的能力越強,地位也越高,弄到最後他一人身兼十一職,可還是個沒文化,仍然讓人瞧不起。
朝中群臣眼見袁世凱如此能幹,大喜,紛紛上書:
——“袁賊所為,乃二三大臣專權!”
——“內外皆知有二三大臣,不知有天子!”
——“袁賊所行,大臣專制政體也!”
——“……臣恐大權久假不歸,君上将擁虛位,臣不勝惶恐,泣血叩首,請誅袁賊,以謝天下……”
彈劾袁世凱專權的奏章,雪片也似的飛往朝廷,慈禧太後見了大喜,袁世凱這個王八蛋,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你現在知道在中國幹點事兒是多麽難了吧?
袁世凱卻也不傻,立即哭哭啼啼上書,乞請丁憂。
不準!
你憂個屁啊憂,誰不知道袁世凱老爹死了多少年了!
聖旨下:
袁世凱奏請開去會辦練兵差使一折,現在時事艱難,練兵為當務之急。前有旨派慶親王奕匡總理練兵事宜,以袁世凱近在北洋,派令會派。原以該督于兵事夙所講求,特加委任,惟此任怨任勞,挽回積習,認真整頓,勿稍推诿。所有練兵一切事宜,著随時會商慶親王妥籌辦理,以副朝廷整饬戎行之至意。所請開去會辦練兵差使之處,著毋庸議。欽此。
慈禧太後打發了袁世凱去主持皇室立憲會議,有更大的麻煩等着袁大頭呢。
袁世凱硬着頭皮去了,就在宮裏,找了間大大的殿室,周遭清一色眉目肅殺的皇室子弟,要是眼光能殺人,袁世凱早已是碎屍萬段了。
硬着頭皮來了,袁世凱開始宣布立憲法案:
撤銷所有衙門,改以文官制度,将朝廷“改制”成為清政府……聽着聽着,大家聽出不對勁的地方來了,醇親王載沣首先發難,一拍桌子:袁世凱,你這是立憲嗎?我看你這是十足的謀逆!
袁世凱還待解釋,醇親王卻已經跳了起來,向袁世凱沖了過去,袁世凱急忙閃躲,身後早已冒出幾個皇室親貴,架住了他的胳膊,将他迎着醇親王沖上去,并驚聲叫喊道:袁世凱,你真的要造反嗎?竟敢對醇王爺大打出手……
見袁世凱這厮竟然迎着他撲将過來,醇親王更加怒不可遏,又問候了一句袁世凱老媽,醇親王伸手入懷,一支精巧的德造小手槍已經出現在他的手中:
爾如此跋扈,我為主子除爾奸臣!
千鈞一發之際,袁世凱的鐵哥們兒慶王爺老慶,急忙跑過來攔住醇親王:看我面子,看我面子……就算大家不看我面子,也要看太後面子,你們就這樣殺了他,肯定會被太後責怪的……
袁世凱趁機逃了出來,松了一口氣,拔腿就往宮外跑,只想快一點離開這是非之地,剛剛拐過一個月形門,就見十幾個太監突然跳了出來,攔住了他的去路:
袁世凱,你這大奸賊,今天你還想活着離開嗎?
袁世凱大駭,急忙掉頭覓路而逃,卻又如何逃得了?前面又沖出來十數個太監,将袁世凱圍在當中,一邊毆打一邊大喊大叫:打死你這個大奸賊,打死你,打死你……喊聲驚動了平靜的皇宮,更多的太監都跑了來,加入到了毆擊大奸賊的行列之中,霎時間,足有數百名太監将袁世凱圍住,眼見得這倒黴蛋就要被人活活打死……
慶王爺跑了過來,被這情景吓壞了,衆怒難犯,這幾百人蜂擁而上,袁世凱還不得被打得稀爛……急忙上前勸架,大吼大叫,連哄帶騙,外帶威脅……打殺朝廷大臣,你們就不怕滿門抄斬嗎?
不管用!
太監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眼見得袁世凱就要沒了命,情急之下,老慶登高一呼:大家住手,你們全都誤會了,誤會了,你們打袁世凱,可就打錯人了,他從來就沒說過廢除太監……
衆太監:……老慶,你別騙人,他真的沒說過?
慶王爺:你們自己想啊,袁世凱自己就十幾個老婆,一個個貌美如花,要是再不把別人弄成太監,那他還能保住自己的老婆嗎?
衆太監:老慶這話……好像也有道理……
衆太監紛紛散去,慶王爺向爬都爬不起來的袁世凱走了過去:別謝我,要謝就謝你老婆吧,幸虧你老婆夠多,不然的話你就沒命了……
02.滿天亂飛野鴛鴦
醇親王載沣這家夥激流猛進,大搞政改,有三件大的舉措,形成了三個要命的羅網,将他自己網在了其中,也險些使得大清立憲胎死腹中。
哪三件大舉措呢?分別是:
一個是興辦實業,讓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
一個是建立巡警,把一部分人先抓了起來;
一個是放開輿論,讓一部分人先罵了起來……
一部分人先富了起來,遂有一富家子弟,攜三千金興沖沖地殺奔上海紅燈區,要尋找一個知情重義的絕世美女,與他共同走過人生的風雨歷程。
在茫茫的人海裏,心尋找心,在茫茫的人海裏,生命呼喚着激情……在茫茫的人海裏,有錢人在妓女窩裏尋找愛情,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衆裏尋她千百度,正要解手,那人卻在東胡同口的拐彎處……富家子終于找到了他生命的歸宿,找到了他想娶為老婆的妓女。
這個女生的名字,中國人都很熟——花名寶玉是也!
卻說寶玉那女子,正如秋宵華月,江上明霞,輕燕飛斜,凝脂潤玉,暧臉羞花,英氣勃勃,名成一家,妖姬絕代風合柳,春情三月妩媚花……讓富家公子一見,頓時魂飛天外,驚為天人。
富家子陷入了深深的愛情之中,只要能夠娶到寶玉姑娘,宰了他爹他都幹。
幸好寶玉姑娘柔婉多情,心地善良,沒有難為富家子,沒有讓他去宰自己的老爹,她只是要求富家子立即支付三千金,以資她贖其身,然後她立即就可以跟着他雙栖雙飛,天南地北……寶玉謝過心上人的慷慨,拿着三千金進去了。
她一進去就再也沒出來。
富家子等了整整一天,餓得站立不穩,咬牙摸進寶玉姑娘的房間一看,卻原來姑娘的內室另有一扇後門,那美貌聰靈的姑娘早就拿着三千金跟野漢子私奔了,這情景直叫富家子悲從心來,不由得吟詩曰:問世情為是何物,天南地北私奔客,拿了銀子跑路……
被騙了!
被騙了也沒關系,這不袁世凱已經創立了警察制度嗎?
報案!
時上海道聶緝規對此案表示了高度重視,他指出:我們要保護上海的投資環境,要讓投資者賓至如歸,誰跟上海的經濟發展過不去,上海的警察就跟誰過不去……
偵騎四出,走訪群衆,尋找破案的線索。沒多久就有消息報來,那騙財騙色的美女寶玉,拿了人家的錢根本就沒有走遠,而是住進了自己的情人家裏,把銀子全給了情人,讓情人拿着這些錢出去玩女人,她自己則每天替情人刷鍋洗碗,買菜做飯……這丫頭,還真夠癡情的,讓警察們對她油然而生出莫名的好感。
于是警察火速通知報館,與新聞媒體共同行動,淨化大上海的投資環境……
數十名警察并近百名新聞記者擠在寶玉的門外,平心靜氣地等待着,等啊等,等啊等,終于等到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正當寶玉與情人卿卿我我之際,衆人齊齊地發出一聲驚天動地的吶喊,那扇房門如紙糊的般霎時間被搗得稀爛。衆人瘋了般狂奔而入,拍照的拍照,寫生的寫生,現場觀摩并學習的也不少……就在這熱火朝天的氛圍之中,一對苦命鴛鴦就這麽一絲不挂地被擡進了警局。
警局興奮不已,連夜開審,先将寶玉的情人拖了上來。
警察:你叫什麽名字?來上海幹什麽?
情人:我叫袁世彤,來上海找我的哥哥袁世凱。
警察:……哪個袁世凱?
情人:還有哪個袁世凱?直隸總督,北洋大臣袁世凱呗!
警察:你……你……你是袁大人的兄弟?
情人:是不是兄弟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們是一個媽生出來的。
衆警察:……歡迎袁大人來我局指導工作……
03.才子挑翻紅燈區
這位袁世彤,是袁世凱貨真價實如假包換的親弟弟,但是他和袁世凱的性格秉性完全不一樣,袁世凱粗鄙不文,走的是“事功”路線,辦事能力超強,但玩不來詩詞雅句。而袁士彤“事功”比其哥哥袁士凱則差之遠矣,唯其這詩詞雅句,卻是自成一家,成就非凡。
所以這袁世彤,最是瞧不上沒文化的哥哥,就長衫一襲,空空兩手,獨自挑翻了上海灘頭的紅燈區,他玩姑娘是不需要花錢的,而且另行收費……只要姑娘讓他老人家舒服了,他長身玉立,吟詞一曲,就立即贏得了無數姑娘的芳心。
于是在大上海紅燈區,性從業人員們圍繞着袁世彤的歸屬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競争,最終寶玉姑娘奇兵突出,以三千金的代價将大才子袁世彤砸翻在地,獨占草魁,金屋藏草……
事情鬧大了,上海道聶緝規急忙趕來向“領導”袁世彤彙報工作,他向袁世彤介紹了中國警察制度的建立與發展,彙報了當前上海警察局所面臨的新經濟形勢與任務,并陪同領導參觀了警局……
袁世彤對上海警察局的工作表示了肯定,他說:去你媽的,寶玉呢?快點讓她跟我回去……
聶緝規說:這個事就不能怪我們了,要怪就怪你哥哥,誰讓他閑着沒事放開輿論來着,你自己看看報紙吧……
聶緝規把當日出版的報紙遞了過來,袁世彤拿眼睛一瞄,不由得頭皮發麻。
原來,記者們一個個都是鬼靈精,早就知道了袁世彤是袁世凱的親弟弟,所以都開辟了專版,以連載的形式對此案進行了重點報道。
事情确實有些麻煩。
如果聶緝規放了寶玉姑娘的話,只恐怕他一夜之間就會成為大中國的名人,那代價可不是他能夠承受的。
除非,袁世凱親自下令放人。
可媒體正等着袁世凱這麽幹呢!
誰不知道袁世凱是個大奸賊?又是興辦實業,又是創立警察,又是放開輿論,正經人誰幹這事?
袁世彤再傻,也知道寶玉是救不出來了,他強忍着悲痛,灑淚離開了上海灘。看着報紙上報道寶玉姑娘被嚴打重判的消息,他的心都碎了。
但是事情很快就有了轉機,那寶玉姑娘如此精靈,居然能夠空手從富家子手裏套取三千金,那是何等的智慧?不過是判了幾年而已,這又如何能夠難得住她?
保外就醫!
寶玉姑娘沖出了牢門,勇敢地投奔了愛情,找到了袁世彤。
袁世彤大喜。
這一雙飽受磨難的情人死死地抱在一起,要休且等青山爛,水面上秤砣浮,山無棱,江水竭,冬雷震震夏雨雪。愛情的力量是如此強大,他們知道,此後再也沒有任何力量能把他們分開了——除了錢。
金錢乃愛情的第一殺手,林黛玉之所以不肯嫁給馬夫焦大,說到底不就是因為錢嗎?如果馬夫焦大像比爾·蓋茨那麽有錢,就算是林黛玉想嫁給人家,那也得排隊預約才行。
如果袁世彤要想将寶玉姑娘娶回家去,首先他得弄一筆錢,數目少了都不成。
可他一個窮書生,上哪兒去弄錢呢?
他的目光投向了遠方:
大哥大哥你好嗎?你知道我在想你嗎?
04.誰是愛情的敵人
袁世彤帶着寶玉找到了哥哥袁世凱,哭訴了寶玉對他的真情與癡戀,并表白了他一定要娶寶玉為妻的決心。
沒用!
袁世凱這個家夥,就像是臺冰冷的機器,根本就不懂得人類最美好的感情,他要是懂這個,也不會搞那麽多老婆紮堆在家裏了。
袁世凱說:你們倆不合适,她年齡比你大。而且她人生閱歷……太豐富,萬一哪天咱家舉辦個酒會,來的都是她以前的嫖客,那你們誰先上?
說完這句話,袁世凱就躲了出去,出差了。他說走就走,天南海北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反正花的全是公款。可那可憐的袁世彤兜裏空空,哪有本錢追在袁世凱的屁股後面窮追不舍?
沒有錢,也就沒有了愛情。袁世彤愧對寶玉一番真情,于是他修書一封,表示了他無奈的心情,然後就失蹤了。
可憐的寶玉為了愛情付出如此之多,女賊也做了,監獄也蹲了,卻只落得個竹籃打水,心裏無法接受,悔傷交加,悒郁成疾,未幾,竟然病死,一縷香魂,竟無歸處。
寶玉姑娘身死,袁世彤像賈玉玉一樣看破了紅塵,避居于人世之外,決意終老林泉。如此幾年的平淡生活之後,袁世彤靜極思動,念及國家安危,更恨奸賊橫行,于是上書河南巡撫景星,舉仇不避親,舉報了哥哥袁世凱禍亂天下的賊子野心,并懇求朝廷嚴加懲辦袁賊世凱,同時替袁氏全族乞求天恩,勿謂株連……
那河南巡撫見了這封書信,如何不知道事關重大?
這封信要的是袁世凱的腦袋!
當即銷毀,權當沒有收到。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啊——此之謂做官訣竅。
眼見得這世道黑暗,官官相護,卻也難不住忠心報國的袁世彤。
這不是還有媒體呢嗎?
袁世凱既然非要讓一部分人先罵起來,那大家一起來罵他好了……
《大公報》接到這封書信,大喜,立即全文刊載,這封書信的部分章節如下:
兄弟不同德,自古有之。吾家數代忠良,數世清德,至兄則大失德矣。二十年來,兄所為之事,均與母命相背,朝中劾兄之折盈尺,皆痛言兄過。
兄扪心自問,上何以對國家?下何以對先人?兄能忠君孝親,則為吾兄;不爾,則非吾兄也。
弟避兄歸裏于茲十載矣,前十年或通信,後十年片紙皆絕。今關乎國家之政,先祖之祀,不能不以大義相責也。
兄顯達後,一人烹鼎,數人啜汁,然弟獨處僻壤,始終不敢問津。兄為總督,弟為匹夫,兄固不加愛,弟亦不敢妄邀。挑燈織履,次晨市之,雖然清苦,猶榮于依托老哥為人指責曰:此某弟也,某爪牙也。
弟視大義如山岳,富貴如浮雲,惟謹守父母遺訓,甘老林下。辛醜春,弟曾上書于河南巡撫景公,祈轉禀榮相,以朝中無能制兄之人,恐将來尾大莫掉,莫若解其兵柄,調京供職。正所以保存功臣之後也。其言昭昭如在目前,今日之後,但願彼蒼有靈,先祖有功,兄能痛改前非,忠貞報國,則先祖幸甚,阖族幸甚,臨箋揮淚,書不盡言。
這封信,真可謂聲聲血,字字淚,便是鐵石人,也喚得回轉。
只是不知對袁世凱那厮是否管用。
05.陰謀暴露大升官
慈禧太後身邊,彈劾袁世凱的奏章堆如小山。
此前許多彈劾,多是出于大臣們的愛國之心,捕風捉影,道聽途說而論。現在卻截然不同了。
袁世凱的親弟弟已經出面揭發舉報了,其犯上作亂的狼子野心,已經是路人皆知,再經媒體這麽一報道,如果朝廷不立即采取行動的話,往最輕最輕裏說,那也是對人民群衆忠君愛國熱情的一次打擊……
群臣洶洶,大為物議,袁大頭屁股朝天蹶着,腦袋瓜子貼地趴着,聽着同事們對他的工作評價和總結。
意見很快形成了一致。
鑒于袁世凱所犯的嚴重政治錯誤,大臣們拟定出三條處理意見。
意見一:現在就殺頭,趕早不趕晚,現在直接将袁大頭推出午門問斬,也省了再耗費高昂的行政司法成本,多事之秋,能節約點就節約點吧……
意見二:先下獄,袁世凱這厮已經成為了教育廣大人民群衆的反面典型,就這樣殺了他,太可惜了,要先在全國展開揭批袁世凱國賊罪行的大批判,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這個國賊的真面目,有利于團結大多數人,孤立極少數不法犯亂者……
意見三:削官去職,也就是開除公職。朝廷也不是一點道理也不講的,懲前毖後,治病救人,之所以要嚴肅處理袁世凱,目的無非是挽救落水同志……
三條意見,各有各的優點,各有各的作用,究竟哪條更合适呢?
這就要看慈禧太後的決定了。
慈禧太後臉色冷肅,那雙冰冷的眼睛殘酷而狠辣,死死地盯在袁世凱身上。
傳旨!
慈禧太後吩咐道:
外務部尚書著袁世凱補授,欽此。
群臣大放悲聲。
這他媽的,還講不講道理了?袁世凱這個家夥的罪惡與陰謀暴露一點,他就升一次官,小暴露小升官,大暴露大升官,莫非慈禧太後的腦袋裏,被袁世凱這個家夥灌進去了屎嗎?
群臣不忿,冒死再奏。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袁賊趨避之。
拼了!
見群臣反對意見過于強烈,慈禧太後眼皮眨了又眨,只好做出讓步。傳旨:
大學士張之洞,外務部尚書袁世凱,均著補授軍機大臣。欽此。
群臣立即閉上嘴。
不再說話了,不能再提反對意見了。首次反對,把袁世凱弄成了外務部尚書,二次反對,把這個家夥弄進了軍機處,再反對下去,鬧個不好,說不定慈禧太後一急眼,幹脆把袁世凱立為皇帝,那卻如何是好?
看着老太太瞧袁世凱那眼神,說不定她真的打算這麽幹……
沒人弄得清慈禧太後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其實這藥再也簡單不過了,殺了袁世凱,你能找出一個有本事給這大清國立憲的人嗎?找不到,就得用袁世凱這個渾蛋!
慈禧太後是真的沒有辦法啊。
難道就沒有人能夠牽制袁世凱這厮了嗎?
有!他來了!
自東洋來,意氣風發,挾日本列島之海風,欲置袁賊于必死之地。
張一鵬!
06.小人物搞掉大知府
話說那張一鵬,生得五官清秀,模樣周正,更有那一雙眼睛,清澈純淨,不染塵埃,泉水一般一望到底,讓人看了頓生自慚形穢之心,端的是一個優秀的大好青年。
眼見得時下裏出國熱,有出息的年輕人都公派出國,去東洋去西洋,學上個一年半載,再回來身價就非同一般,各地督撫只要見到留學生,就愛才如命地招攬過去。張一鵬也考慮是不是出國。
于是他就去找知府李丙吉借錢,李丙吉對少年張一鵬的志向表示了嘉許,并贈送三十元錢——與湖北立憲派頭子湯化龍支援革命黨人的二十元錢相比,李丙吉這應該算是大手筆了。
可是三十元錢哪夠出國?
張一鵬心中大為恚怒,就拿這三十元當路費,去直隸總督衙門找自己的哥哥張一鏖。這張一鏖卻是有點來頭,他和阮忠樞同為袁世凱的左右手,實際上是左右二秘書。那阮忠樞曾愛上名妓趙熙官,後由袁世凱替趙氏贖身撮合;而這張一鏖,同樣也是受過袁世凱恩惠之人。
張一鏖給弟弟張一鵬弄了一個公費名額,張一鵬就意氣風發地踏上了求學強國之路,到了日本,甫一下船,恰見宮崎寅藏親自撰稿的《大革命家孫逸仙》正在學生之中廣泛流傳,學生們吃飯睡覺,讨論的都是這件事。見此情形,張一鵬心念一動,也模仿着寫了篇《大革命家李丙吉》,然後自己花錢印刷,也四處散發起來。
未幾,學生們仰慕的革命領袖,除了孫逸仙之外,又多了一個李丙吉。
遂有正在國內活動的黨人紛紛登門,有的要求李丙吉提供武器,有的要求李丙吉贊助經費,還有的建議李丙吉出任人體炸彈一職,要求他借金殿叩拜慈禧太後的時候,身上綁上炸彈,來個魚死網破玉石俱焚……
李丙吉驚詫莫名,不曉得自己好端端地在家裏待着,怎麽就被革命黨引為同類了。直到有一個日本留學生歸國,回來後說起那張報紙,李丙吉這才恍然大悟:
有人暗算他!
可是這人卻是誰呢?
就是打死李丙吉,他也不知道這是清純少年張一鵬玩的花樣。
事情麻煩了,李丙吉急急上書朝廷,解釋這件事情,他的奏章到了北洋大臣袁世凱處,正好被張一鵬的哥哥張一鏖見到,順手拿到洗手間揩腚用了。
此後李丙吉幾次上書解釋,全都被張一鏖擦了屁股。
事實上,朝廷壓根顧不上管這閑事,要知道,在清室權貴眼中看來,革命黨無非是無官無職的立憲派,立憲派無非是有官有職的革命黨,都是打着強大國家的旗號,無非是想要瓜分人家愛新覺羅家族的産業罷了。這事慈禧太後心裏最清楚,所以她才無奈立憲。
瓜分就瓜分吧,只要給愛新覺羅家裏留點糊口的就行。
這就是慈禧太後的底線。
在這種心态下,慈禧太後哪有心思找大革命家李丙吉的麻煩?
可是李丙吉卻不這樣想,雖說大家都喊着立憲,但如果慈禧太後一咬牙,非要殺李丙吉不可,那些立憲派也會照樣遵命的。所以李丙吉眼下最聰明之舉,莫過于逃之夭夭。
李丙吉逃到了東北,被盛京将軍趙爾巽收留。
逃是逃了,但到底是誰陷害的他呢?這事李丙吉卻是心裏糊塗得很。
他左思右想,越琢磨這事越像是袁世凱幹出來的,雖說他跟袁世凱無冤無仇,但那袁世凱狼子野心,天下皆知,如此狠毒之人,若說他不陷害善良的李丙吉,那簡直是毫無道理的事情。
所以,此事定然是袁世凱所為!
聽李丙吉哭訴了他慘遭北洋袁世凱陷害的經過,趙爾巽怒發沖冠,從此拒絕新政。慶王爺老慶驚問何故,趙爾巽擲地有聲地回答:
我雖不善辦新政,幸東三省尚不似北洋之暗無天日。
07.袁世凱慘遭玩弄
輕松搞掉知府李丙吉,張一鵬心情愉快,就響應朝廷號召,回國效力。
他先去找自己的哥哥張一鏖,看能不能在袁世凱身邊弄個職務。張一鏖勸他道:袁公愛才,你須得寫一條陳,言及強國之策,待我與你轉至袁公。
張一鵬大喜,就租了間公寓,關起門來開始寫,此人既然能夠輕易扳倒一個知府,而且叫對方死得不明不白,那是因為他确實有才,非平庸之輩。須臾之間,條陳已經一揮而就,拿了去交給哥哥張一鏖。
張一鏖見了條陳大喜,就讓弟弟在公寓裏等待消息。
然後張一鏖拿着弟弟的條陳,回到書房,從上面抄了幾條,拿去找袁世凱,恭恭敬敬地将條陳呈上。
袁世凱打開一看,大喜:不錯,我就知道你有想法……好好幹,我虧待不了你……
然後袁世凱匆匆去找慶王爺老慶,把張一鏖的條陳拿出來,給老慶看,老慶看了大喜:老袁,你真了不起,咱大清國,可就指望着你了……快點去見太後。
沒過幾天,張一鏖又從弟弟的條陳上抄了幾條,拿去給袁世凱,袁世凱見了大喜,又跑去找老慶,老慶再帶他去見慈禧太後。
如此這般折騰了幾圈,袁世凱就上奏,張一鏖此人精熟新政,臣此前所議,均系此人所奏,請朝廷予以重用。
慈禧太後聽了大喜,有這樣的人才,那可別耽誤了,馬上放出去磨煉磨煉……
張一鏖遂補天津同知。
永遠也不埋沒下屬的功績,這一手是袁世凱從李鴻章那裏學來的。
袁世凱很快就會知道,正是這一手寬待部屬,才救了他一條老命。
臨上任前,張一鏖叫來弟弟張一鵬,嘆息道:兄弟,咱們運氣不好,人家不愛用咱們,那也沒辦法,這不還有哥哥我在這兒嘛。你放心,哥哥我每月給你一千元生活費,哥哥這裏若是有事,你可千萬要過來……
那張一鵬鬼精鬼精的,如何不知道他哥哥在玩他?也不說破,恭恭敬敬地答道:弟弟以後全仰仗哥哥了。
就這樣,以後袁世凱遇事,馬上就會找得力助手張一鏖起草初稿,而張一鏖呢,他則是省心得很,只需要一個電話,把弟弟張一鵬叫來,工作全部交給張一鵬來完成……如此風平浪靜地過了段時間,三個人配合得非常默契。
臨到五大臣出洋的前夕,朝廷又為立憲的事情吵了起來,吵架的一方是老臣鹿傳霖,另一方是鹿傳霖的小舅子張文襄。
鹿傳霖認為:立憲預備期,需要七年的時間。
小舅子張文襄認為:七年是不夠的,立憲預備期,至少要十年。
于是姐夫與小舅子拍案對罵。
張文襄大罵鹿傳霖:蠢鹿無知覺,不足以語人事。
鹿傳霖回罵張文襄:獐吃人,真可殺耳!
罵完了,恭請慈禧太後聖裁,慈禧太後也聖裁不了,于是兩人就吵着回了家,當着家人的面繼續破口大罵。罵着罵着,鹿傳霖的老婆、張文襄的姐姐不樂意了。
她說:你們這倆渾蛋,就這麽罵來罵去,那我不成了鹿的老婆、獐的姐姐了嗎?咱家裏全都成野獸了?
鹿傳霖和張文襄這才醒過神來,就去找袁世凱,問袁世凱立憲期到底是七年對還是十年對。
袁世凱說:茍能實事求是,三年之久,何事不可預備?
他堅持立憲三年預備期,并立即吩咐張一鏖起草奏章。
張一鏖立即吩咐張一鵬起草奏章。
很快,張一鵬的奏稿拿來了,張一鏖抄了一遍,交給袁世凱,袁世凱打開一看,甚合他意,也抄了一份,拿到朝廷上去,念給群臣們聽。
袁世凱正有板有眼地念着,慈禧太後卻突然打斷了他,讓李蓮英拿來一份別的大臣幾日前上的奏章,遞給袁世凱,讓他自己看個清楚。
袁世凱打開這份奏章,頓時變了臉色。
這份奏章,與張一鏖為他提供的奏章,一模一樣,連每句話都沒有任何差別。
是張一鵬搞的鬼。
這小家夥,他一人接了兩家的活,一稿兩投,倒黴的袁世凱,被他給玩了。
而且玩得極慘。
08.轎子上的大草包
幸虧袁世凱學到了不埋沒部屬的禦人之術,對慈禧太後主動說出了“張一鏖此人精熟新政,臣此前所議,均系此人所奏,請朝廷予以重用”這樣的話,所以慈禧太後知道這事的問題并不是出在袁世凱身上,沒有追究。
但袁世凱被張氏兄弟玩弄的事情,卻成為了北京《京報》上的重磅新聞。
人們對這件事情表示了高度關注,是因為這件新聞終于證實了人民群衆長期以來的一個判斷:
——袁世凱不學無術,狗屁不懂!
以此大家罵他不學無術,只是因為氣憤而罵,大家好端端的,偏他就是跟所有人不一樣,建學校,開工廠,修鐵路,定法律……看着他這麽幹誰不生氣?可是生氣歸生氣,罵他不學無術,最多也只是大家的“共識”,只是所有人都認為他不學無術而已,卻也沒什麽證據。
但是現在,終于有了證據。
原來袁世凱搞的那些,都是別人給出的主意。
張一鏖是袁世凱的二級顧問官,而張一鵬則是袁世凱的三級顧問官,堂堂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竟然是如此一個草包,這真是讓天下人恥笑。
下課吧,別玩了。
大臣們掀起了又一輪轟轟烈烈的彈劾高潮,如果這一次慈禧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