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夭折
入冬之後,天氣冷暖反複,瑞應也感染了風寒,在自己房裏修養不去上課。桓凝、桓玉也都閉門不出,更別說年紀最小的八斤了。
又一次巨幅降溫,八斤高熱不退,太醫已常駐王府。
馮姨娘衣不解帶的在八斤床前看守,王妃和側妃也每日都來,謙王只要從宮裏回來,就會來此,一待就是半夜。
宮裏得知王府的二少爺病了,更是賜了很多藥材,可縱然如此,還是沒能保住八斤的性命。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晚上,八斤久治不愈,夭折不足一周歲。
“我的兒啊!”馮姨娘幾乎要哭死在床榻邊,“我的兒,我的兒啊!”她是真的想把八斤帶大,可八斤怎麽就沒活過今年呢?
馮姨娘曾是王爺年輕時候的通房,因侍奉的時日長,才封為姨娘。她養大了桓玉,桓玉就當她是親娘,她知道自己不可能再生孩子了,就想同樣帶大八斤,到時候八斤也會當她親娘那般孝順的。
可這才多久,這才多久啊?
謙王閉了閉眼,往後退了兩步,身邊的随侍連忙扶住他。他揉了一下眉心,低聲道:“按制去辦吧!”
不一會兒,就有人來裝殓八斤的小屍體。
馮姨娘攔住不讓帶走,哭喊道:“不行,不行!不能讓孩子就這麽走了,這是我的兒啊!你們不許帶走他!”
桓玉哭着攔住她:“姨娘放手,弟弟已經走了,你就讓他走吧!”她心裏十分難受,這個院子裏,是她最先感染風寒的,她也知道弟弟身子弱,不敢靠近怕傳染他,因此一直待在自己房裏沒出來。等她完全好了,她才來看弟弟,可是弟弟怎麽還是生病了呢?
不過是一場小小的風寒,小小的風寒啊!就奪走了弟弟的性命!
自己已經長大了,再過兩年就要出閣,原以為有八斤在,姨娘後半輩子也能有所依靠。可是冷不丁的,八斤這麽去了,姨娘深受打擊,以後可怎麽辦吶!
馮姨娘哭着哭着,忽然沒了聲音,人也歪倒下去。
桓玉驚叫一聲:“姨娘!”
Advertisement
謙王連忙命人把馮姨娘擡下去,還好太醫在此,診斷出馮姨娘是連日操勞,又憂傷過度導致的昏厥。
八斤因是夭折,所以不宜辦理喪事,暫時裝裹起來。又有人提醒,是不是要給京郊農莊的趙姨娘送個信。
王妃問過謙王之後,派人前去送了口信。
趙姨娘在農莊過得并不好,與王府相比,可謂天壤之別。尤其她是因有罪而被發落到此處的,農莊的人也不傻,落井下石的有,避之不及的有,根本就沒個好臉色。
她無日不想回到王府,當農莊的管事說王府來人時,趙姨娘幾乎飛奔而去。可是得到的,卻是八斤夭折的消息。
趙姨娘一口氣沒提上來就暈了過去,醒了之後,整個人就瘋了。
趙姨娘發瘋的事傳回王府,謙王嘆息了一陣,王妃倒是松了口氣。
接着,就是給八斤安排後事。夭折的孩子不能辦喪事,不能入祖墳,但八斤畢竟是王子皇孫,皇家夭折的孩子也多,自有一處墳地安葬。
謙王先把八斤的棺椁放在普濟寺誦經祈福七日,随後親自送往安葬。待謙王從郊外回京,整個人都瘦了一圈。
瑞應看在眼裏,疼在心裏,可是她又做不了什麽,只能幹着急。
着急上火的,就起了一嘴泡,反倒讓謙王關心的問了幾句。得知瑞應是擔心自己,謙王笑了笑,道:“我沒事,桓家的子嗣立住不容易,在凝哥兒長成之前,也有幾個子嗣剛出生就夭折了。”
瑞應垂下頭,低聲說:“王爺還年輕,以後還會有孩子的。”可是她知道,不會再有了。
上輩子,她根本不記得謙王府有二少爺,所以她是早就知道,八斤是活不到成年的。
不光如此,謙王府只有一子一女,根本沒有第三個孩子。
但是現在不同了,瑞應目光清亮的看着謙王,等自己長大了,嫁給他,一定會為他生很多孩子。把每個孩子都教養的極好,再也不讓他有今日的傷心難過。
謙王摸摸她的頭,接着處理事務,外面有人來報,說是農莊的趙姨娘送了東西回來。
趙姨娘不是瘋了嗎?
“趙氏時而瘋癫時而清醒,趁着清醒的時候,把這些交給小的,求小的帶進府裏,送給……送給二少爺。”
原來,是趙姨娘平時在農莊做的小衣裳小鞋子,謙王看着這些東西,眼神又暗淡了下來。
瑞應輕聲問道:“王爺會接趙姨娘回來嗎?”
謙王揮揮手,下人把這些小衣裳小鞋子都收了回去,謙王便道:“她是犯了錯的人,這個錯和八斤無關,不能因她失去了八斤就抵消她的過錯。所以,我不會讓她回來。她在農莊過得不好,我會體恤她的喪子之痛,讓人好生照顧,但不會再接她回府。”
瑞應暗自松了口氣,她還真怕謙王一時心軟,接趙氏回府,給自己帶來麻煩呢!
謙王卻以為她心軟,教過她道理之後,還說:“你以後用人,也要分清主次,分清大錯小錯,不可有婦人之仁。”
瑞應肅然:“謝王爺教導,瑞兒知道了。”
趙姨娘在農莊一邊瘋着,一邊等着,直等到大年三十,也不見王府的人來接她回去。她失去了最後一道心智,趁青兒去廚房的時候,一個人摸索出了農莊。
除夕夜,家家戶戶都在除舊迎新,根本沒人注意到一個瘋婦光着腳,步履闌珊的走在田埂上。一邊走一邊笑,一邊跌跌撞撞的脫下大氅、棉袍,最後一頭栽進了麥田裏。
青兒發現趙姨娘不見了,想讓農莊的人出去找,可是她發不出聲音,比比劃劃的人家也看不懂,看懂了也不願意去理會。
大年初一傍晚,趙姨娘的屍體才被人發現,可這大喜的日子誰也不願意去王府觸黴頭報喪。一直等到過了正月十五,農莊管事才硬着頭皮去回禀。王妃賞了六十兩安葬銀子,管事貪了五十兩,留了十兩給買了一口薄棺,草草的把趙姨娘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