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章節
青,你樂什麽呢?有什麽高興的事情說出來讓大家都高興高興!”
戴玉青扭頭看了她一眼,沒接她的話茬。
“看見個草原都樂成這樣,真是沒見過世面——”童唯低聲咒罵道。
龐蓉等童唯扭過身子面朝車頭坐直了之後,悄聲問戴玉青:“你是不是覺得來草原也挺好的?”
戴玉青點了點頭:“對啊。”
過了一會兒,她又忍不住道:“我有一個老鄉在咱們要去演出的部隊。”
“真的呀?”龐蓉問。
“嗯。”戴玉青在不知不覺中擡高了聲音:“他還不知道我也來當兵了呢!”
林雪娴和蔣瑩坐在戴玉青和龐蓉的右邊,中間隔了一個過道,她正默默的閉着眼睛休息,突然聽到了她倆之間的對話,一下子如睡夢中的人被驚醒了一樣,心髒撲通撲通跳個不停,額頭也瞬間滲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
作為一個重活一世的人,她不想自己今生在做每一件事前都想到前世的同一時間發生了什麽,就像她這次來演出前完全沒想到她将要去的是李浩然的部隊。
她不清楚李浩然前世是從哪一次演出開始注意到了她,也許是這一次,也許是她主演了《草原兒女》之後,可是她卻一清二楚——他愛慕的只是舞臺上的那個她,也就是由她扮演的那些角色。
她在舞臺上扮演的往往是勇敢、無畏、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女兵,或是擁軍、發自內心熱愛人民解放軍的百姓中的一員,比如斯琴,比如白毛女,比如娘子軍連長……這些角色帶有強烈的迷惑性,事實上,她扮演的那些角色,并不是前世真實的她,所以當最後戴玉青把她和顧冉東之間的訂婚、悔婚的經歷告訴了他之後,他開始重新認識她,或者說開始不再迷戀她。
“雪娴,你怎麽了?你的臉色這麽蒼白,是不是暈車了?”蔣瑩一扭頭看到林雪娴額頭上密密麻麻的冷汗,不由擔憂地問。
“沒有,就是有點熱。”林雪娴搖了搖頭,重新閉上了眼睛,輕輕地道:“我再睡會兒。”
她閉上了眼,心中卻是翻山倒海似的悲傷,一波又一波地朝自己襲來。
在這突如其來的、鋪天蓋地的悲傷中,她第一次感覺到了一種無法言說的累。
她不想這一世在做每一件事前都想到前世的同一時間發生了什麽,就像她這次來演出前完全沒想到她将要去的是李浩然的部隊,她希望自己能和別人一樣在一種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度過昨天、今天和每一個明天,就像她不想讓自己意識到明年會發生唐山大地震,會死去千千萬萬無辜的群衆百姓。
78、
“快看,天上有好多傘兵!”
突然有人喊了一聲,大家紛紛伸出頭往車窗外看,只見湛藍色的天空中忽然多出了一些白色的降落傘。草原是一望無垠的綠色,一個個潔白的降落傘在半空中輕輕飄蕩、下落,就像是許多個碩大的白色花朵。
“你們看到了嗎?其中還有女空降兵!”又有人喊了一聲。
林雪娴也睜開了眼,站起來往外一望,遙遙地就看到了一個個白色的降落傘下面是一個個身穿綠色軍裝的小人。
“傘兵們真棒!”
“這有什麽!”
“這還沒什麽嗎?你知道他們是從多高的地方跳下來的?”
“你這話真稀奇……傘兵們不就是幹這個的嘛!”
“從八百米的高空中往下跳,你敢嗎?估計要是你,你早就吓尿了。”
……
在一片吵鬧聲中,車的前方出現了一座軍營的大門,這是他們這個演出分隊來到的第一站,隸屬于某師下面的某摩托化步兵團。
營門口的哨兵遠遠的看到了文工團演出隊的車駛了過來,連忙吹響了哨子,從營房中立即出來了一隊歡迎他們到來的士兵。
客車慢慢駛進了團部大門,車門一開,他們便受到了官兵們的熱烈歡迎。坐在前面的資格比較老的聲樂隊的演唱老師們先下了車,四周全是掌聲,興奮的戰士們把手都拍紅了。
林雪娴他們這個演出分隊帶隊的人是林峰,他帶領着演員們魚貫下車,那些演唱家們笑容滿面地與士兵們一一握手,他們經常在部隊裏演出,下面的官兵們都認識他們,都能叫得出他們的名字。像林雪娴、蔣瑩她們這些學員兵們,士兵們對她們還很陌生,但是對她們的到來也都表現出了極大的歡迎。
短暫的歡迎儀式結束後,演出分隊開始組織自己的演員們卸樂器、道具和服裝箱子,布置演出舞臺。他們在團部操場的主席臺上搭出了一個簡易的舞臺,雖然簡易,卻不失盛大,上面還被士兵們挂出了熱烈歡迎文工團演出隊字樣的紅布條幅。
學員們紛紛擡箱子、卸箱子,幹得滿頭大汗,弄完這一切後,時間剛好到了中午的吃飯時間,林峰集合了隊伍,對隊員們宣布說:“大家吃完午飯後,下午可以自由活動,但是自由活動也不要亂跑,要遵守部隊裏的紀律,下午四點半準時在這裏集合,不許遲到……”
團部一早為演出隊騰出了幾間屋子作為演員們休息的宿舍,吃過了午飯,隊員們一個個拆了背包鋪了地鋪,準備休息一下,迎接晚上的演出。
戴玉青吃完飯後,向團裏一名老兵模樣的人打聽李浩然的消息。
“同志,我想向您打聽一個人——咱們團有一個叫李浩然的人嗎?”
“有啊,你問的那個李浩然是來自XX桐柏山公社的嗎?”
“對對,我倆都是那個地方的人,他是我老鄉。”
“他在偵察連,是二班的班長。”
“您認識他嗎?”戴玉青道。
“當然認識了,我們團的人誰不認識他啊——別說我們團,就是在師裏、軍裏,大家也都知道他呀!”
“為什麽?”
“他五公裏武裝越野軍裏第一,射擊第二,四百米越障第一,十公裏武裝泅渡第一,他就是兵王,你知道不知道?”
“真的麽?”戴玉青興奮得臉都紅了。
“你是軍區文工團的舞蹈兵吧?”
“對。”
“你們那個地方挺能出人才的呀!”老兵開玩笑道。
“我哪算什麽人才!”戴玉青連忙說。
“你……現在要去找你老鄉嗎?”
“不不,我等演出完再去找他吧!”
79、
以林雪娴一個過來人的身份來看,七十年代其實是中國軍事上最為脆弱的時代。
随着中蘇兩國關系惡化,中國完全失去了先進的常規武器裝備和技術的來源。此時,中國還沒有能力自行研制和發展新型的炮兵武器,對引進的武器也需要在工藝上和技術上進行消化。
前世時,她從未考慮過這些事情,只是憑外界的宣傳知道中國的武裝部隊和民兵總兵力人數遠遠超過世界任何超級大國。重生一次後,她才明白這一切并不像她所想象的那麽簡單。
在數年前的珍寶島事件中,蘇軍在短短的幾個小時內就集結了集團軍規模的裝甲群,而解放軍大批增援部隊還在林海雪原中艱難跋涉,拼命趕往邊境。
蘇聯作戰師已經完全摩托化或裝甲化,他們的摩托化遠不只是徒步的步兵能夠搭乘一段載重卡車行軍,而是完全搭乘裝甲車或步兵戰車進行摩托化行軍和作戰。
同一時期,多數的解放軍步兵團卻并沒有實現摩托化,許多步兵團依靠徒步或者分段搭乘軍區及其他軍事運輸單位的載重卡車行軍,團屬炮兵很少配備需要車輛牽引的火炮,僅有某些摩托化步兵團的炮連配備122毫米榴彈炮和配備的車輛,絕大多數依靠徒步行軍的步兵團炮連則配備100毫米迫擊炮。
六十年代初期,中國的戰略原則被定為“誘敵深入,打人民戰争”。數量龐大的常備軍和民兵成為支持這一戰略原則的要素。這個原則表明,中國在遭遇大規模入侵時,将放棄在邊境地帶進行大規模的抗擊,轉而在內地對入侵之敵進行不分前後方的長期的人民戰争。這是符合當時國情的戰略原則,同時也是非常無奈的戰略原則。
日本學者江田俊一認為:誘敵深入表明中國軍事力量沒有在邊境地區殲滅敵人的能力,而人民戰争和持久戰則體現中國沒有在短時間內結束戰争的能力。
七十年代時這種情況并未好轉,各行業生産陷入了混亂和停頓,即便生産,質量也沒有保障,大量的裝備需要返修和退回,使得本已薄弱的生産能力不堪重負。在北方鄰國大規模裝甲集群和火力戰樣式的入侵威脅下,解放軍依舊需要依托大量的步兵進行反侵略戰争準備……
很多人評價七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