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何去何從
這情況對于靜儀主仆幾人來說的确罕見, 攬月蹙眉, 有些拿不準主意地看向靜儀:“主子, 您的意思是?”
需不需要奴婢把她轟走啊?
靜儀對着攬月點了點頭:“叫她進來。”
慧心是納喇氏唯一的女兒, 自幼被額娘和哥哥們嬌寵着長大。慧儀端莊, 慧芬怯懦, 兩位姐姐都從不與她争風,是而慧心平日在家裏過得十分得意,也養成了一副比尋常人家閨秀更是驕縱的性子, 總要人人都順了她的意思才好。
慧心早就聽說今日有貴客要來,在房中等候多時,都沒有見到公主和姐姐對她的邀請。興沖沖過來給公主請安, 卻被公主帶來的丫頭們攔在了門外, 一時氣不過,想起慧儀大姐姐好脾氣, 從不拒絕她的要求,故而轉變了思路, 不說來拜見公主,轉而說起要同慧儀要瓷器使, 非要見上公主一面不可。
攬月領命後将慧心領了進來。
靜儀淡淡瞥了慧心一眼。這小女孩不過才六七歲的年紀, 面上卻有着與年紀不相符合的驕矜氣質, 并不得靜儀喜歡。
且不說在這個上尊下卑的時代裏, 靜儀有公主身份。就算是在靜儀未穿越前的世界裏,若是旁人已經很明确地拒絕了慧心,并不想請她過來做客, 她卻定然要闖進別人家裏來,也是一種很是沒有教養的表現。
這富察三姑娘慧心一看就不是一個好相與的,繼母當頭,想來慧儀姐姐平常也沒少受委屈。
慧心進了屋子一陣兒左顧右盼,最終把目光定格在靜儀身上,這才收了目光,恭敬對着公主行了個大禮。
靜儀都沒正眼看慧心,而是将目光轉向了慧心身邊的嬷嬷尹氏。
尹嬷嬷的覺悟顯然比慧心要高太多了,一看公主臉色不好,立馬就跪了下來,直言是她沒有教好慧心,望公主大人大量,原諒府上的過失。
眼見着也到了該回宮的時辰,靜儀起身,輕輕“嗯”了一聲:“府上的三姑娘,是該好好教教規矩了。”
回宮時候,弘歷陪靜儀一同乘車,見妹妹神色不好,不免多問了兩句。
靜儀沒心思替這姑娘遮掩什麽,把富察府上的情況簡單弘歷一說,想了想,又補充道:“別告訴阿瑪和額娘。”
弘歷一臉“我都懂”狀,對着靜儀打包票道:“你放心,這點眼力勁兒你四哥哥我還是有的。趕明兒我得閑了,叫傅玉好好說一說她。”
弘歷轉身便告訴了傅玉在富察府上發生的事情,明确表達了自己訴求:你妹妹惹我妹妹不高興了,是很嚴重的事情。如果我妹妹不高興了,那麽我不高興我的兄弟不高興我阿瑪不高興我們全家都不高興了,你自己掂量着辦吧。
李榮保去年冬天又病了一場,身子一直不好,斷斷續續地咳。四爺對富察氏一族素來感觀不錯,故而恩準李榮保在京裏歇上一段時日後再去赴任。
傅玉知道慧心得罪公主一事非同小可,甫一回府便去書房找李榮保彙報情況。
李榮保起身去找到納喇氏的時候,納喇氏還不知道慧儀院子裏的這一段公案。等李榮保離開正院後,納喇氏才抑制不住地發了大火兒,讓身邊丫頭把慧心主仆叫來,對着慧心身邊的尹嬷嬷劈頭蓋臉地罵道:“你們都是死人吶?姑娘犯渾不說好好攔着,出了這麽大的事情,連公主都給得罪了也不見來報上一聲,要你們幾個何用?”
嬷嬷們也知道,若是将此事告訴太太少不了一頓責罰,故而想挑個太太心情好的時候再慢慢說來。卻沒想到老爺李榮保動作比她們幾人都快,竟然先來太太這邊發難了,倒顯得她們越發無能且無腦起來。
納喇氏有傅玉、傅謙、傅恒三個兒子,卻只有慧心這一個女兒,對這個女兒偏心更多也是在所難免。人人都說姑娘要“居移氣,養移體”,需得金嬌玉貴地養着,鮮衣美食地供着,萬萬不能養出一身小家子氣,旗人家的姑奶奶更是如此——畢竟選秀會是她們的通天梯,也是家族興旺的重要途徑之一。
納喇氏不禁想到了未來。
就慧心這樣的性子,公主在上都敢橫沖直撞的主兒,等到将來選秀時候,若是真有造化入了宮或是嫁了宗室阿哥,還不讓人吃了?
趁着而今慧心還小,一定要把性子扭過來。
抄書,禁足,什麽時候能從思想根本上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寫好書面申請,等額娘和阿瑪審核合格後,什麽時候才能被放出來。
= =
再過兩個月又是大地回春,草地翻綠,樹木抽芽兒,一派勃勃生機。
一連幾日小雨過後,空氣變得有些格外清新,淡淡的芳草香味伴着濕潤的土地氣息。
靜儀約着慧儀出門騎馬,慧儀看這日風和日麗,天氣極好,穿得相對有些單薄。靜儀在半路上發現慧儀神色不對,拿手蓋在慧儀額頭摸了摸,發現慧儀姐姐有些發熱,怕是這趟出來凍着了。套車回府後,納喇氏請來了大夫。大夫說富察大姑娘的病并不礙事,但還是該好好養一段時間。
好好的一日春游卻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靜儀回宮時候臉上自然就帶了出來。四爺正好在承乾宮用膳,聽說了靜儀小夥伴生病的事情,特意叫李氏給富察府上賞了東西,以示關懷和慰問。
原本四爺還想繼續派李榮保常駐察哈爾的,而今了解了他家情況——小姑娘身體不好卧病在床,繼母在府裏面管家,親哥哥又去從軍保家衛國了……想來想去,另派奇諾接了察哈爾總管的位置,把李榮保留在兵部任了侍郎。
反正李榮保年紀到了,資歷也夠,上從二品也就是這一兩年內的事情,早一年晚一年在四爺這邊都是沒差的。
半年後,察哈爾某地發生叛亂,奇諾前去平叛,差點被亂刀砍死……李榮保留任京官,也算因禍得福。
此乃後話。
八爺并沒有對得住四爺信任,試用期裏出了不少的幺蛾子,弄得四爺頭痛不已。
四爺登基也有小半年了,對于朝中諸事也有了比之前做皇子時候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這話雖然說出來有些對不起皇考,然康熙晚年皇子争鬥不斷,衆臣小動作頻頻,投機取巧的不在少數,實在是欠收拾。
李煦一大把年紀了,還遭此變故,極是可憐。但是看到他們攫取了那麽多財富,并企圖轉移家産蒙混朝廷欽差,四爺覺得,辦了這些人也并不冤。
兩個月前,四爺指責蘇努、胤禟等人相互勾結,朋比為奸,以此為線索追查各地大小錢糧貪腐案件。四月,又命極是親近八爺一黨的十四留守景陵湯泉,想着把這個弟弟先摘出來。
誰知,十四在湯山讀書思過之時毫無悔改之心,對四爺這個皇帝也曾多次口出不敬之語,還想盡各種辦法企圖給老八幾個送信聯絡,四爺忍無可忍之下革了十四祿米,并令侍衛在湯山嚴加看守十四。
科舉亦是朝廷大事,四爺命鄉會試以《孝經》出題,順帶叫了弘時幾個也寫張卷子試試。
結果四爺意外發現三個兒子文章都作得不錯,就連他從來都不看好的弘時,竟然也作出一篇有不少亮點的錦繡文章出來。
段考驗收出了很是不錯的效果,四爺的心情終于多雲轉晴。
太後從那日冊封典禮完畢後就稱病不見人了。
開始時候的确是稱病,後來卻發現自己好像是真的病了……烏雅氏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覺,大把大把地掉頭發,腦子裏總不受控制地想起之前發生一幕幕事情……
佟佳氏抱走了老四,康熙摟着她在耳畔低語,腳上平底繡鞋換成了花盆底,封妃那年她才二十二歲,正是最好的年紀……
溫憲公主指給了她所憎惡的佟家,公主避暑出事的消息傳來,惠妃榮妃對她的擠兌,十四失勢後的滿目頹廢,老四對她的聲聲控訴……
願意看的,不願意看的,由不得她做主。
德妃有時候也覺得自己瘋魔了。明明以前她最早侍奉先帝的時候,無論發生什麽樣的事情,哪怕是別人在她跟前指桑罵槐,貶低她的身世、嘲笑她的手段,她都按耐得住。怎麽如今當了太後,明明日子變好了,她也成了這大清最尊貴的女人,只要是牽扯到十四的事情她就半點都忍不住,簡直成了一點就炸的性子。
很多事情都經不起思考,想多了,反而覺得不知道該何去何從。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醜刻,太後烏雅氏病逝于寧壽宮,終年六十四歲。
靜儀記得歷史上德妃就是雍正元年沒了的,對于太後的離開,她原就比別人多了幾分思想準備。
太後一直認為四爺是她懷胎十月生下的兒子,不管怎樣都該站在她的這一邊,就應該像她一般關懷十四這個幼弟。
可親情是需要培養的。在靜儀未穿越前的世界裏,父母子女反目成仇、母親把兒子告上法庭的事情并不少見,三天兩頭出現在網絡熱搜。
不管怎麽說,太後也是靜儀的親祖母,血緣關系在那裏擺着,靜儀雖然知道太後并不待見她,但太後就這麽突兀的去了,靜儀的悲痛并不比弘時他們更少一些。
只是去持服哭靈時候,比起面對康熙駕崩時的傷心,卻不由又是差上了一層。
人性如此。
不知四爺是不是受了太後病故地觸動,太後走後沒幾日,四爺便晉封十四為郡王,提升了待遇,卻仍然命令十四留湯山,不準離開。
四爺給太後定的封號是“仁壽”,靜儀認為這封號算是頂頂好的字意了,四爺對太後還是有心的,只可惜,太後到臨走前都沒有領四爺的這份兒情。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珺瑤、漫瀾 2瓶;木木今天也沒吃糖、托馬斯dududu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