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暗湧(二更)
十一月, 四爺奉康熙之命,于圜丘祭天行禮。這是一個重大信號, 幾乎是昭告世人, 康熙最中意繼承這天下的皇子是四爺胤禛。
康熙最近越發寵幸四爺了,到哪裏都帶着, 就連去外頭行圍一時都離不開他。以前那些只有太子才能幹的活,不少都讓四爺代勞。大家心裏頭也都有數了。
八爺府的書房內,桌上的各色菜品已經涼透了, 兩個喝酒的人卻都沒心情動筷子享用一二。
康熙的身子骨什麽樣,他們這些跟康熙親近的皇子最清楚不過。自打那次塞上“斃鷹事件”後, 八爺在康熙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基本可以說是翻身無望,上位更不可能。
八爺等人最不希望的就是四哥上位,就連三哥、五哥幾個,八爺都覺得比四哥上位對他更有利一些。可現如今形勢下,三哥等人捆起來也不夠四哥打的, 叫八爺還能看到點兒希望的,就只有十四了。
九爺也是這般認為,他擎者酒盞, 為八爺出主意道:“不如咱們叫人送信給十四吧?”
八爺說好。
然十四而今正在邊關前線,不能一般什麽人都能去送。八爺想了想, 還是請了八福晉家中幫忙,畢竟八福晉外祖安郡王岳樂也曾掌管軍務,在軍中多有親信, 這樣給十四送信更容易些,還能免于盤查。
不管怎麽說,他們都要拼上一把。否則四爺一朝上位,這局棋就死住了,八爺滿盤皆輸。
軍營裏,十四爺接到八爺的信就有些坐不住了。輾轉反側一夜無眠後,十四爺決定給康熙去信,以“明年進兵事關重大”為由,要求歸京。
康熙也知道這個兒子在急些什麽,他拿着十四的信沉吟許久後,決定給十四回一封信。
康熙在信上說得很好,十四這些日子在邊關實在是辛苦了,作為阿瑪他充分體諒十四想家的心情,邀請十四回京來跟大家一起過個年。但是邊疆建設離不開皇十四子你的支持,過完年以後還是哪兒來的回哪裏去吧。
在邊關帶兵的這段時間裏,十四比之前時候黑了,瘦了,也更穩重了,給人一種短短一兩年時間內蛻變了的感覺,跟老九和老十已經不是一種人了。
皇阿瑪把他封作大将軍王,卻讓四哥代替他這個皇帝于圜丘祭天行禮。十四興許以前不懂,但經歷了這段時日後,也明白了二者之間的差距。
永和宮,袅袅茶香裏,德妃遣散了所有嬷嬷和婢女,緊蹙着眉頭對十四道:“你說這些話什麽意思?”
十四被康熙派出去帶兵打仗,她這個做額娘的,日日提心吊膽,生怕小兒子有個什麽閃失。臨近新年時候,康熙終于大發慈悲,許十四回京過年。
十四入京後,第一站去了康熙那裏,第二站就來德妃這裏報道。德妃還消化完全見兒子的喜悅,就被十四這番“表明心跡”弄得有些不知所措。
康熙身子很不大好了,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不光是德妃,榮妃、宜妃心裏也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希望新君上位後,自己能過得比旁人更好一些。
惠妃膝下的大阿哥早就不成了,榮妃膝下有三阿哥,宜妃膝下有五阿哥和九阿哥,而她德妃,膝下有四阿哥和十四阿哥,比起其他幾位來說,更是熱門的太後人選。
可當十四直言不諱地說出自己意在儲位的這番心思,德妃還是有些慌神了,不知該如何應答兒子這一番話。
德妃不說話,十四也沉默。不知過了多久,德妃呷了一口茶,發現茶盞當中的碧螺春都涼透了,才對十四道:“若是……不管如何,要記得善待你四哥。當然,額娘也會囑咐他,等他若是得了造化,也會善待于你。”
十四說:“我會的。”
頓了頓,他又道:“額娘,你更希望,我們兩個是誰?”
德妃不說話,只是對着十四笑了笑,眼神裏滿滿都是對十四的期待意味。
十四對着德妃深深作了一揖:“額娘,等我的好消息。”
= =
康熙六十一年的新年,照例是要進宮領宴的。
在宮裏頭折騰一天,又站又跪的,當真累得很。叫靜儀說,簡直比前世軍訓時候還要累上幾分。
回到瓊華齋後,雁蓉上來服侍格格更衣洗臉,指着桌上摞着的禮物道:“富察大人府上托人送了禮,下頭這份兒是他們家夫人給您特地準備的,上頭這禮是富察大姑娘送給您的。”
自打那年去給李榮保拜壽見過靜儀一面以後,每年富察家給雍親王府上送東西,慧儀都會親自給靜儀備上一份兒禮物,随着富察家的禮物一道兒送進來。
靜儀拆了頭發,坐下來啃了兩塊糕餅,還是覺得有些不頂餓,便叫索嬷嬷給她弄些東西來吃。
兩刻鐘後,靜儀拿筷子挑着銀絲面,對着索嬷嬷問道:“今兒一出門就是一天,家裏一切可好?”
索嬷嬷道:“都好都好,年主子家裏頭送了幾樣時新點心過來,雁芙收到茶房去了,格格可要嘗嘗?”
年氏又生了個小阿哥。自從福晉說不管年氏的事情,就真的不管了,什麽都是年夫人幫忙操持,在府上待得時間也長了起來。
年家廚子做得東西十分合靜儀的口味,靜儀點頭道:“好啊,拿上來吧。”
雁芙聽了這話,不由在一旁嘟囔:“年側福晉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娘家得勢,她那母親妹妹隔幾天就要來一次,簡直都要住在咱們府裏頭了,生了小阿哥多了不起似的。”
靜儀不滿地看了雁芙一眼,冷言道:“生了小阿哥當然了不起。雁芙,不是我說你,你的嘴該好好管管了,你都十三了吧?這種話還能不過腦子說得出口?再學不會說話我可不留你了。”
雁芙看格格以前雖然整治嬷嬷們,但是對丫頭們還算和氣,以為格格不喜歡跟她們計較,膽子也越來越大了起來。見靜儀沉下臉來,忙跪下請罪道:“格格息怒。是奴婢輕狂了,奴婢再也不敢了。”
靜儀嘆氣,凡事有利有弊。旁的姑娘屋子裏的丫頭有嬷嬷們約束着,可她自己這邊,自打索嬷嬷幾個被她壓得沒有脾氣了,同樣也沒底氣管束雁芙她們什麽。所以她這屋子裏的丫頭反而比旁人更不守規矩。
算了,慢慢教,實在不行就換了。
來日方長。
= =
康熙身子雖然不比前幾年硬朗,但一直活動在大衆的視線裏、正月未過,就帶着十一個阿哥浩浩蕩蕩巡視京畿,四爺也在其列。
靜儀不難發現,康熙近來愈發離不開四爺了。
又是一年春天到,圓明園的牡丹臺開花了。
康熙對四爺說,他想要來圓明園賞牡丹。
牡丹臺位于圓明園後湖東岸,殿有三間,殿前以文石為坡,種植牡丹數百本。
靜儀記得前世去圓明園游玩時候,導游曾經介紹過牡丹臺:康熙六十一年,聖祖臨幸圓明園牡丹臺觀賞牡丹。康雍乾三朝天子在牡丹臺會聚一堂,傳為佳話。這事在後來乾隆詩文中也多有提到。[1]
李氏和年氏作為側福晉,是沒資格出來的。只有四爺、福晉和幾個小主子陪着康熙飲酒賞花。
同是面聖,康熙抛出來的梗,弘歷和靜儀大都能接上,弘晝還比靜儀大兩歲呢,坐在那兒就有些接不住梗。
四爺有三個兒子,結果康熙最贊許的竟然是女兒靜儀。
福晉想法有些複雜。這幾年孩子們都大了,相比較之下,靜儀和弘歷渾身上下都透着機靈勁兒,弘晝這麽一看就略顯平庸了。可李家那種人家,養出的李韓李申都是混蛋,李氏究竟是怎麽能養出靜儀這麽出色孩子的?
福晉百思不得其解。
作者有話要說: 康熙:争儲不如打地鼠,誰想出頭,朕就Duang~一下把他按下去。
衆皇子:厲害了您。
注:[1]引自新浪文章【圓明園真實複原圖,和故宮比,立見高低】
鏈接:k.sina../article_6453359490_180a67382001006hn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