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年側福晉
這日膳房送來的早膳很是豐盛。
李氏近兩年來不算得寵,四爺歇在鈕祜祿氏和耿氏那裏都比李側福晉這邊要多一些。
但李氏畢竟有位子,算是半個主子,膝下又有小主子,即便四爺同李氏感情淡了也經常過來坐坐。
比如昨天忙完一陣兒回府時候,除了去福晉那裏用了個膳,就是李側福晉院子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四爺過來的原因,今兒膳房送來的早膳做得格外用心,也格外合李氏的口味。
吃了一頓挺舒服的早膳後,正院福晉身邊的大丫頭春朝便過來傳話,說是福晉請側福晉過去吃茶。
李氏應下後,春朝便回福晉那裏複命了。
福晉正在小佛堂禮佛,春月拉着春朝道:“辛苦你了,給你留了飯。今兒膳房上的菜不少,福晉用得不多,大半都賞下來了。”
春朝想起方才李側福晉也剛用完膳,李主子那邊的夥食竟然不比福晉差,還有幾樣費工夫的小菜是福晉這邊也不大常見的。
春月聽了春朝這話,道:“我也聽說了,昨天四爺從李側福晉院子裏出來,瞧着心情好得很呢,也難怪膳房的人巴結。”
春月心有戚戚,李側福晉以前多得寵啊,跟宮裏德妃娘娘似的,一個接着一個生孩子,在府上那是壓了福晉一頭的。也就是這幾年,三阿哥不争氣,李側福晉脾氣又倔,才跟四爺冷下來了。
不過李側福晉就是有別人沒有的好福氣,雖然前頭沒了兩個阿哥,但畢竟還有一個嫁了人的二格格,一個長到十歲的阿哥,一個能讓四爺記挂着時常去看看的小格格。不像福晉,大阿哥沒了,就一直沒再能有孩子了。
滿人規矩不似漢人那般嚴格,不會太講究晨昏定省一說,幾位皇子福晉對于這些規矩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四王府上請安問好全憑個人意志——想讨好福晉的,去得就多,沒什麽上進心的,去得就少。
李氏恰好就是那種沒什麽上進心的。福晉今兒特地來請,李氏猜是因着年氏的事情。她到底是側福晉,位份比旁人高一些,又離得正院遠,就稍微晚去了一會兒。
李氏到了正院時候,宋氏、武氏、郭氏、耿氏和鈕祜祿氏也都在了,一見到李氏都起身行禮。
李氏同幾人寒暄兩句,坐下來大約一盞茶的功夫,福晉才從小佛堂出來。
Advertisement
福晉坐定,叫-春月給在座幾人換了茶,說了幾句場面話後,便把年氏要進府的事情一說。
不管在宮裏還是府裏,都講究個論資排輩兒,李氏熬了這麽多年,還養了這麽些個孩子,當個側福晉大家都是服氣的。可那年氏,不過仗着家世好,年紀輕輕,一上來就是側福晉了,衆人面上不顯,心裏也都有些不服。
不管之前福晉和李側福晉怎麽鬥,現在對視一笑,倒是有了一種惺惺相惜的意味。
作為四爺府上唯二有名分的兩個人,想要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年氏進府是大事,李氏到底要應景,不能端坐房中,要日日去福晉那邊應卯。
李氏白日雖然忙碌,但總會時不時抽空過來看靜儀,各種刷存在感。
日子一天過去,年氏還沒進府,靜儀便先迎來了周歲生日。
這些年福晉跟李氏難免磕磕絆絆,但好在福晉面子功夫做得都挺足的,尤其待府上幾個孩子可以說無可挑剔,給靜儀舉行的抓周禮也有模有樣。
萬壽節在即,四爺這幾天忙得很,吃住都在宮裏,依然沒空回來。
靜儀吃得飽飽的,穿上了新衣裳,由馬佳氏抱着來到正院。
福晉是個典型滿人長相的婦人,穿戴十分考究,五官端莊大氣,身量很高骨架也不小,靜儀被她抱在懷中,腦袋靠着她的肩膀,莫名覺得很有安全感。
靜儀對于幾位庶母的認識大都從乳母和丫頭口中聽來。
武氏伺候四爺早,當年剛進阿哥所的時候還是很抖的,只是一直沒能有孩子,近兩年來府上進的新人又多,幾乎被四爺遺忘了。但到底有年齡和閱歷在那兒,福晉每次散賞的時候也都不忘了她。
宋氏是伺候四爺最早的女人,據說從一進阿哥所就沒怎麽很得寵過,府上伺候人少的時候四爺也能時不時想起她來,人多了以後去得次數就屈指可數了。宋氏有過兩個女兒,可惜都沒多大都夭折了,宋氏打那以後便更加沉默,性子也越發小透明起來。
郭氏性格據說挺能折騰的,長得也的确不錯,跟鈕祜祿氏一起進的府,剛來時候特別得寵,四爺的新鮮勁兒都在她身上,一點也沒分給鈕祜祿氏。但是後來鈕祜祿氏上來了,四爺卻嫌郭氏能折騰,不大去了。看福晉、李氏等人都混得不錯,就知道四爺其實骨子裏還是喜歡自己女人安靜大方一些。郭氏剛開始失寵時候,正是鈕祜祿氏得寵的時候,郭氏還去找過鈕祜祿氏幾次麻煩,連未來乾隆他媽都敢惹,靜儀表示對于這位郭氏十分欽佩。
鈕祜祿氏和耿氏都有兒子傍身,是當今府上的熱門人物,據靜儀所了解到的歷史,弘歷和弘晝都比弘時的命運好得不止一星半點,這兩人作為成年皇子的母親結局也不壞——一個最終封了純悫皇貴妃,一個則是傳說中的孝聖憲皇後。
據說,耿氏性格豪放,不拘小節;鈕祜祿氏性格大氣,不争不搶。畢竟是雍正後宮活得最長、地位最高的兩位大佬,沒點手段能成事嗎?靜儀對于這些說法持保留意見。
四爺府裏幾位格格的孩子都暫且跟着親生額娘住,反正這些小主子們開蒙了也都是要去前院讀書的,在後宅住不了多久。況且這幾年來康熙給了皇子們恩典,孩子都是可以送到宮中讀書,像弘時一般,在府裏待着的時間就更短了些,福晉也懶得去争這點短長。
福晉給靜儀送的送的禮物是兩柄成色極好的玉如意,其他幾位庶母送的的都是金鎖、金鈴、镯子、項圈等小玩具。
弘晝比弘歷小了将近一歲,比較懵懂的樣子,站在耿氏身邊,時不時擡眼瞅瞅被衆位額娘圍在當中的小妹妹。
弘歷一看就要比弘晝機靈更多。他虛歲已經有四歲了,估計已經開蒙了,也正是調皮的年紀。弘歷對于自己當年的抓周諸事顯然不記得了,于是對這個小妹妹的抓周禮尤其很好奇,一雙眼睛眨都不眨盯着靜儀看,最後甚至掙脫了乳母的手趴在桌案邊指導靜儀。
弘歷對着在桌上爬爬的靜儀使眼色,妹子,抓這個,四書五經。
靜儀淡定地看了弘歷一眼,伸手抓了另一旁的金銀锞子。
弘歷擡起小手捂住了眼睛,似乎不忍直視,還帶有那麽點小失望。
可能剛剛啓蒙,自認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靜儀搖頭,一看就沒經歷過人生,少年不知窮滋味。幾十年後叫和珅給你搜羅金銀珍寶時候不要太痛快。
抓周不過是圖個好意頭,桌上東西本就都能說出好的寓意和典故,周圍響起了一片或真或假的贊嘆聲。
福晉也在一旁微笑:“我們四格格可是個小財迷呢。”
這日照例是要吃長壽面的。
靜儀十個月大的時候便自己給自己斷了奶。李氏找了幾個大夫來問,都說這些東西本就無礙,格格不先吃,就先添點其他吃食便是,李氏便不再糾結靜儀不要人喂奶的事情。
長壽面拿雞湯調配的高湯滾過,很是入味,考慮到小孩子牙口,煮得火候比較足,吃起來又軟又香。
靜儀的抓周禮結束沒幾天,年氏便進府了。
李氏等人在給福晉請安時候見到了年氏。
年氏人長得很是漂亮,也十分規矩,對着福晉恭敬有加,對着幾位比她先伺候四爺的“姐姐”們也謙和有禮。
四月下旬,康熙帶皇太後去塞外避暑,命皇三子和碩誠親王胤祉、皇四子和碩雍親王胤禛、皇八子多羅貝勒胤禩、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祿、皇十七子胤禮随駕。其間靜儀還病了一段時間,四爺心裏記挂着靜儀,還有好幾日功夫歇在李氏那裏,沒跟新納的側福晉溫存多久,便跟着大老板出差了。
靜儀一直無緣得見年氏,聽說年氏也來李氏這邊串過兩次門子,只是李氏沒叫靜儀過去見客。
即便如此,靜儀也聽了不少關于年氏的新聞八卦,東廂這邊的乳母丫頭們說得最多的就是年氏,以為靜儀年紀小,也不避着她,倒叫靜儀聽了不少事情。
據說,四爺很喜歡年氏,打她入府以來便獨得恩寵。靜儀覺得四爺對年氏應該還是有幾分真心的,畢竟年氏年輕,長得又美,身後還有很大助力。只是乳母和丫頭畢竟是李氏這邊的人,到了她們嘴裏就成了年氏手段高,能攏住男人。
據說,庫房和膳房都很巴結年氏,不管是發放份例還是日常膳飲,都挑好的給年氏送去,年氏手松,對下人們很是和氣體恤,不少奴才都憋着勁兒想去年氏那邊伺候。
據說,那日年氏戴去福晉那裏請安的南珠耳飾是宮裏德妃賞的。德妃待四爺本就不親熱,以前只管福晉,就連李氏也沒放在眼裏呢。這次還指名道姓給了年氏賞賜,府裏人津津樂道了好幾天。
據說,年氏對福晉十分恭敬,每日都去正院請安請安。
受前輩、宮中以及其他阿哥府風氣的影響,府上側福晉、格格們去福晉那裏請安本來就不規律,李氏一般都是有事情才過去,或者單純覺得有段時間沒跟福晉接觸,想過去說說話才會晨起請安。
但人家年側福晉就天天去過去,并且沒給福晉添亂,還把福晉哄得挺高興的,叫人說不出不是來,倒把李氏這幾個不勤勉的襯得有些不大好了。
總之,年氏而今出風口浪尖上,出鏡率很高,如果雍王府裏有微博,分分鐘就是熱搜第一位。
靜儀得出結論,年氏這個人,挺要強的。
熱搜上的年氏此時正在用晚膳。
乳母江嬷嬷見姑娘只用了一盞雞蛋羹就擱下了筷子,心疼道:“姑娘這才進了府不過幾個月功夫,臉都瘦了一圈兒呢,若是還能吃得下,就再多用點吧。”
“嬷嬷。”年氏道,“我自幼畏暑熱,加上而今身子不爽利,實在有些吃不下。”
江嬷嬷試探道:“看姑娘近些日子來脾胃越發的弱了,奴婢多嘴問一句,姑娘可是身上有了?要不要同福晉說上一說,讓主子給您請個大夫來看看?”
年氏搖了搖頭:“嬷嬷也太心急了些。我的身子我知道,每每到了夏日時候皆是如此。況且我入府不到一個月,王爺便去了塞外,在家時候那幾日,不光要顧着我,還要顧着生病的四格格,算起來也沒在一起過多少日子,沒有也沒什麽稀奇的。”
江嬷嬷道:“既如此,這幾日得閑時候我就回咱們府上一趟,問太太讨些調理身子的丸藥、吃食回來。咱們府上什麽沒有?姑娘就請好吧。”
滿人側福晉地位高,雖說名義上是妾,但也是雍王府半個女主人,不必像格格一般,出府見人都要事事報備。
況且三月萬壽宴上,父親年遐齡在萬壽節上被康熙安排做了“千叟宴”桌,這是等閑滿族大姓官員都沒有的上上榮寵。
年氏差人回府探過幾次親,福晉從來不攔她,甚至有時候還會給她點禮物帶回去。
據說李氏叫下人回家探親的次數屈指可數。
年氏想着,估計是李氏家裏拿不出手吧,派人回去一接觸就求東要西的,自己卻沒助力,幫不上府裏的側福晉,也難怪李氏跟家裏人生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