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夏如雪坐在副駕駛座上指路,窦純把車慢慢地開上了高速公路:“這裏就修了一條高速公路了,以前還記得我們在河裏出船捕魚嗎?河這邊的人過去那邊,就要劃船。不過現在方便了,有車的就開車,沒車的人可以從高速公路上走過去。”夏如雪笑着說:“以後就要少了些河水的回憶呢!”又在叨叨地向窦純說着這些年發生的變化。曹子惠想的是夏如雪以後暗裏不再會為那事責怪自己了。馮以英的那只破舊的木船可以棄置不用,自己也可以用那快朽掉的木船養花。家裏有這麽一船子花總是一件賞心悅事。
窦純已經有三十年沒有回老家了。三十年前的沅水河鎮是一個靠山水吃山水的窮鄉。在窦純這個年紀的人,絕大多數都在沅水河裏打了大半輩子的魚。沅水河的兩岸已不再是清一色的木房子,而是磚房和木房散亂地卧在重山的懷抱裏。下車時,窦純還在院牆外面看了會,夏如雪又是一陣嘀咕着剛才說過的話。曹子惠看她兩人叽叽咕咕地說個不停,便自個兒走了。
窦純見曹子惠一個人走了,笑着對夏如雪說:“我們也進去吧!”夏如雪回轉身,一面說:“我買的東西落在車上了。”窦純見她去取東西,也才想起自己早上給夏如雪帶來的禮物,忙說:“我的東西也忘記了,在車的後備箱。我去拿吧。”
不一會,窦純手捧着一疊方盒子來了,同着夏如雪進了院子。窦純帶笑着說:“給你拿了幾件差勁的藕粉和一些補品。”夏如雪一邊接過她手中的盒子,一邊微微地笑着說:“你是不是傍大款呢?哪來那麽多錢給我買這麽好的補品?”窦純說:“那次和家人搬出去後,就在城裏做古董生意。哎!這世道什麽生意都不好做。”曹子惠在旁也接口說:“做生意很吃虧。我倒是願意在鄉下過一輩子。”窦純很詫異,一個年輕人竟願意呆在鄉下,鄭重地說:“鄉下的人一般都靠力氣吃飯。他們幹活累了就上床睡覺。什麽事都不想,比不得那些用腦的。他們累着,簡單了一輩子,卻也糊裏糊塗得幸福着。”夏如雪也說:“是啊,就好像種葡萄。在大太陽底下曬了不得已的一天。累了就躺着。日子過的簡單卻也要安分。”曹子惠說:“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都不同。而欲望卻是相同的。”夏如雪知道曹子惠又要發自己獨特的見解,忙轉移了話題說:“”窦純,明天去看看我們這兒種的一大片葡萄吧。”三人又說了一些別的話,吃完晚飯就睡了。
第二天,幸好天清氣爽,不似前些日子悶熱。曹子惠陪着她們在田地裏轉悠了會,因感覺身上發熱,臉上火辣辣得疼,就獨自一人回來躺在竹涼席上盹着。窦純見鐵絲網上重重疊疊的盡是蒼青色的葡萄葉子。擡眼望去,巴掌大的葡萄葉子閃着銀白色的陽光。如果仔細地看,還會發現結了零散的小葡萄。窦純深吸了口氣,帶着羨慕地口氣說:“好久沒在鄉下呆了,鄉下的空氣真好。要是搬張涼席在這葡萄架下睡着該多好。”夏如雪說:“種這葡萄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啊。不過他們家請的人多自然種得也快。”窦純驚訝地說:“呦,我還以為是你種的。”夏如雪說:“是我那姨侄女家種的。”窦純聽說這片葡萄園是曹子惠家種的,可曹子惠的家是在城裏啊。難不成她在這裏安了家,也像她小姨一樣嫁到鄉下來呢?正要開口問清楚時,只見莫蘭從葡萄架下鑽了出來,掠了掠頭發上粘的葡萄須子說:“如雪,你這會站在這做什麽呢?”又上上下下地瞅了瞅窦純,似乎在哪裏見過一樣,但一時半會硬是想不起來是誰,笑着又說:“你家來了客人?”夏如雪不禁笑了,說:“這個人你就不認的?莫蘭。她就是我們這裏的,叫窦純的。”莫蘭腦子才轉過彎來,歡喜地說:“啊!窦純。你好久來的?”窦純笑着說:“昨天才來的。”窦純打小就很明白莫蘭的為人。她為人最是心高氣傲,又重名譽,雖然表面對你一團和氣,內心卻是計較得很。窦純很厭惡這種人,但又不好臉上露出半點顏色,所以只微微地對她笑了笑。夏如雪說:“你這會子又跑這裏來做什麽呢?”莫蘭說:“我們進你屋去說吧。我也想去看看曹子惠。”
窦純心裏越發不得主意了,莫蘭也是曹子惠的親人嗎?她不想往深裏去想。正胡亂想着,只聽到曹子惠喊了莫蘭一聲媽,也就把想讓曹子惠做自己媳婦的妄想打消了,笑着說:“莫蘭,這是你的媳婦啊?生的也白白淨淨的。”莫蘭聽到窦純誇自己的媳婦生得嬌俏,心裏也歡喜,說:“你說的好噢。”窦純說:“你這輩子的福氣,家裏進的人都那麽标致,少不得惹外面那些人愛,巴巴兒地想你的媳婦。曹子惠這人心又好,今天去吃飯時她還擔心一個小孩找不到媽媽呢,把小孩子拉到了飯店裏。”夏如雪也笑着說:“莫蘭當年也長得桃紅花色,打快板、說書、唱歌、跳舞,樣樣都行啊。”莫蘭笑着說:“你們把我說的那麽好,我自然好。說起跳舞,我剛就是去給她們排練舞蹈。村裏說什麽排練好了,還會去市裏比賽呢。”窦純夏如雪說:“到時候,你又可以上鎮上的電視臺。”莫蘭微微地笑了。
莫蘭心裏想的可不是自己在大家面前風光的一面,自己的媳婦曹子惠因自己的麗姿被人瞧上,這點毋庸置疑;可要是說起她在我家的行為,那可說不上賢淑。馮以英他自己又太順着自己的妻子。盡管如此多的不諧和,但短少了她的家裏,灰蒙蒙得,讓人心裏陡生長長的寂寞,長長的寂寞,那濃得化不開的寂寞。
趁着天色還早,莫蘭拉着曹子惠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