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1)
〔呂布死了,公孫瓒死了,袁術死了,孫策也死了。在短短一兩年時間裏,曾經叱咤風雲的豪傑們紛紛謝幕,仿佛故意給留在舞臺上的人們以更好的表演機會。曹操面前的對手越來越少,但也越來越強。〕
【一、易京倒了】
在曹操大打出手一舉滅掉呂布的同時,袁紹也沒有閑着,他也一舉滅掉了另一個大軍閥:公孫瓒。
只不過他為此付出的代價更沉重。
早在興平二年(195年),袁紹歷時一年之久終于攻破了東武陽城,殺了臧洪。之後,袁紹的主力被吸引至公孫瓒精心構築的易京防線一帶,在這條超級防線面前,袁紹一籌莫展,打不下來,但也不敢放着不打。
易京防線是一條東西綿延數百裏的立體防禦網,巧妙地利用河流,以人工壕、人造土丘為依托,在強大的後援保障系統支持下,通過交叉配合,足以将任何來犯之敵消滅于城下。
袁紹試着攻了幾回,收效甚微。袁紹無奈,只得放棄速勝論,改打持久戰。袁紹采取迂回之策,從公孫瓒的背後和外圍下手,一點點蠶食對方的勢力,最終把公孫瓒壓縮到易水河邊。
為此,袁紹拉來了兩股勢力為自己助陣,一股是忠于劉虞的鮮于輔、閻柔等人,另一股是烏桓首領蹋頓。在他們的幫助下,袁紹才慢慢找到了感覺,在與公孫瓒的較量中逐漸占據上風。
劉虞死後,他的舊部鮮于輔、齊周、鮮于銀等人繼續堅持反抗公孫瓒的敵後鬥争。鮮于輔聽說廣陽郡人閻柔很有名氣,就共同推舉閻柔為烏桓司馬,領導幽州西北部一帶反抗公孫瓒的各路勢力。
閻柔是個漢人,小的時候被烏桓、鮮卑人俘虜,在少數民族中長大,熟悉這些民族的語言和風俗,得到部族首領的信任。擔任烏桓司馬後,他率領反公孫瓒的武裝,活躍于代郡、廣陽郡、上谷郡、右北平郡等地,攻殺公孫瓒任命的官員。
閻柔、鮮于輔還聯合劉虞的兒子劉和,利用劉虞的召號力不斷打擊公孫瓒。袁紹派人找到閻柔、鮮于輔,策應他們的鬥争,并派麹義支援他們,雙方聯合作戰,曾取得潞河之戰的勝利,斬殺了公孫瓒的部将鄒丹以下四千餘人。
袁紹的另一支援軍是烏桓人。
烏桓在有的書上也寫做烏丸,跟鮮卑族同是東胡部落的一支。公元前三世紀,匈奴崛起,攻破東胡,烏桓這一支遷到烏桓山,即今天的西拉木倫河兩岸及歸喇裏河西南地區,該族遂以山名為號。
西漢與匈奴開戰後,烏桓族站在漢朝廷一邊,後來南遷到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等塞外之地,生活在今遼河下游、山西和河北的北部以及內蒙古河套一帶。東漢末年,烏桓有三個主要首領,分別是丘力居、難樓、蘇仆延。丘力居死後,他的兒子樓班年齡太小,由侄子蹋頓繼位,這是烏桓歷史上最有名的首領之一,他開啓了烏桓族的新時代。
在蹋頓之前,烏桓族沒有形成統一的聯盟,三個主要首領都稱王,各自為戰。蹋頓有勇有謀(有武略),很快統一了各部,成為北部邊境一股重要的勢力。
在袁紹與公孫瓒交戰中,蹋頓經過觀察,發現袁紹更有前途,于是主動聯絡,請求和親,幫助袁紹進攻公孫瓒。《英雄記》稱,袁紹矯诏拜蹋頓等烏桓首領為單于,讓他們從北面進攻公孫瓒。
袁紹得到北部少數民族部族首領的支持,又有閻柔等漢人武裝作呼應,對公孫瓒形成了南北夾擊之勢。
公孫瓒的傳統盟友,一個是袁術,遠隔千山萬水不說,而且已經自身難保,根本指望不上;一個是陶謙,已經身死衆散;還有一個是自己的老同學劉備,但此時被呂布欺負得自顧不暇。在袁紹淩厲的攻勢面前,公孫瓒只有龜縮到易水河畔那些高大的堡壘裏不出來。
唯一可能被公孫瓒引為外援的,是黑山軍首領張燕。公孫瓒派人策動張燕,倒沒費什麽勁,張燕表示同意站在自己一邊。
在袁紹的左翼綿亘着大片的山陵和高原,這就是并州。黃巾軍的餘部黑山軍活躍在這些山谷之間,袁紹為了統一河北進而統一并州,與他們發生了軍事沖突,由于地形的關系,袁紹打他們并不是很順手,拖拖拉拉,一直處于你來我走、你走我擾的狀态。
黑山軍視袁紹為敵人,于是跟公孫瓒結成了盟友。到建安四年(199年)初,也就是曹操下邳之戰剛結束準備回師時,公孫瓒在易水河畔的堡壘也所剩不多了,他派兒子公孫續到張燕那裏搬救兵。
張燕倒也不含糊,于這一年的三月集合所部,號稱十萬人,分三路來救公孫瓒。援兵快到時,公孫瓒做了一個夢,夢見昔日的大本營薊縣城門崩塌,這是一個大兇之兆。公孫瓒感到最後的時刻到了,必須絕地反擊,他想趁援軍到來之際,給袁紹來個內外夾擊(欲內外擊紹),于是寫了封信給兒子公孫續,悄悄派人送出易京。
這封信保存在《典略》一書中。公孫瓒在信裏對兒子說:袁紹的進攻神出鬼沒(似若神鬼),雖然有易京高大的堡壘作支撐,但也弄得我心驚肉跳(鼓角鳴于地中,梯沖舞吾樓上)。現在應該趕緊通知張燕,大軍到後在北面燃起烽火(到者當起烽火于北),我看到烽火,就從裏面殺出來。公孫瓒的兒子公孫續事跡不詳,但公孫瓒對這個兒子顯然還不夠特別放心,因為在信裏他還有這樣幾句話:現在必須奮力一搏了,不然的話,我死之後,天下雖大,你要想安身立命,恐怕也難以做到!
要命是的,這封重要的信竟然落到了袁紹偵察兵(候者)的手裏。袁紹看到信,讓人如期在北邊燃起烽火。公孫瓒以為救兵到了,于是從堡壘裏殺出來,結果中了袁紹的埋伏。
公孫瓒大敗,趕緊退回堡壘中,依靠堅固的城防繼續苦守。但即便到了如此危局,易京仍固若金湯,袁軍居然奈何不了。
據《英雄記》說,袁紹的參謀們想出一招,一邊正面佯攻,一邊分出一部分人挖地道(分部攻者掘地為道),一直挖向公孫瓒住的超級堡壘易京的下面。這條隧道應該挖得很長,在沒有任何先進儀器指引的情況下,施工難度可想而知。
袁紹的工兵一面向前掘進,一面用木頭支撐巷道,跟現在開挖平峒式小煤窯的工序差不多。經過測算,估計挖到易京的正下方時,他們停了下來,盡可能擴大掘進面,在公孫瓒的屁股底下掏出個大洞來,不斷用木頭加固,差不多以後,開始放火,人員撤離。
支撐的木頭被燒壞,支架坍塌,不可一世的易京終于倒了。
在易京倒掉的同時,公孫瓒知道大勢已去,殺死老婆孩子,然後自殺。袁軍攻入易京,找到了公孫瓒的屍體,袁紹下令将其首級砍下,呈送許縣。
建安三年(198年)十二月,曹操在下邳殺了呂布。僅三個月後,袁紹在易京便殺了公孫瓒。雖不是巧合,卻預示着群雄兼并步伐的加快。
公孫瓒的人頭送到許縣時,曹操應該已經回來了。據曹操後來跟鮮于輔的一次談話記載,他曾親自看了看公孫瓒的人頭,這是曹操第一次看到公孫瓒的長相,在此之前他們并未見過面。
袁紹把公孫瓒的人頭送來,跟後來孫權殺關羽卻把關羽的人頭送給曹操有同樣的算計:人是我殺的,卻是奉你的命令行事,想給公孫瓒報仇的兄弟們,你們都找曹操去吧。
當然袁紹的用意不僅如此,他還為了炫耀和示威。曹操殺呂布威震中原,袁紹殺公孫瓒更足以威震華夏。
袁紹消滅公孫瓒有着重要的政治意義和軍事意義,自此以後,北方的幽州、冀州全部以及并州、青州、司隸校尉部的一部分盡入袁紹的掌握中。
《典略》說,袁紹有了幾個州的地盤,用審配、逢紀統領軍事,田豐、荀谌、許攸為謀士,顏良、文醜為大将,手下有十幾萬軍隊,于是更加自高自大,也不怎麽好好地向朝廷進貢了(自此紹貢禦希慢)。
呂布、公孫瓒死了,但這只是個開頭,在天王巨星級的割據群雄裏,馬上還有兩位也要追随他們而去。
建安三年(198年)到四年(199年)的這段時間,注定成了英雄競相謝幕的時刻。
【二、僞皇帝獨坐江亭】
袁術當了皇帝,但也惹了衆怒,曹操發動呂布、孫策對袁術來了個三面圍剿。袁術吃不消,在北面的梁國、陳國被曹操打敗,又被呂布一度攆出了壽春,被驅趕到淮河以南。
看到這時候的袁術,就想起來一千多年後也有個姓袁的軍閥,勢頭比袁術還猛,也一心想過把皇帝瘾。結果他們都稱了帝,也都因此在歷史上落下了惡名。
後一個就是袁世凱,他們的祖籍地相同,有人考證說他們還是同宗。袁世凱跟袁術差不多,沒有當皇帝時還是個人物,一旦宣布當皇帝就迅速走向滅亡。袁世凱當了八十多天皇帝,袁術比他強一點,好歹當了一年多。
皇帝,不是誰都可以自封的,現在有好多人想打架正愁找不着對手,你喊着要當皇帝,就給人家送上一個揍你的理由。大家一轟而上,這些人裏既有曹操那樣本來就想打你的人,也有孫策那樣的聰明人,同時也有呂布那樣心裏本不想打但也不得不跟着打的人。
袁術就這樣被徹底毀了。這個反面教材無疑給袁紹、曹操、劉備這些人上了生動的一課,袁紹也動過當皇帝的念頭,試探了一下就不敢往下進行了,曹操終其一生都堅決反對稱帝,并且一再聲明誰敢稱帝就收拾誰。而且,當皇帝不僅要有政治資本、軍事資本,也要有經濟實力。皇宮、百官、後宮嫔妃、羽林衛隊,光是備齊這些家當也得有相當的實力。袁術的地盤并不大,核心區域僅是揚州六郡裏的江北二郡,加上豫州的一些游擊區而已,以這點實力不用別人打上門來,就是自己關起門來過日子也困難。
曹操從徐州撤退前,起用陳登主持徐州南部以及揚州一帶的軍務。陳登很有兩下子,在江淮一帶幹得有聲有色,整天揚言說不用曹公親自來他就能打下壽春。袁術眼看待不住,在內外交困之下決定放棄壽春。他下令一把火燒了壽春的宮室,前往大別山區的潛山,投靠他的部将陳簡、雷薄。
皇帝當到這個份上,簡直生不如死。不幸的是,陳簡、雷薄二人翻臉,拒絕接納老領導率領的流亡僞朝廷。袁術好憤怒,但又好無助。身邊的人看到此情此景,有些幹脆溜之大吉,袁術又恨又憂,不知道下一步如何辦(憂懑不知所為)。
實在走投無路之際,袁術想到了哥哥袁紹。雖然是勢不兩立的敵人,雖然這些年中原一帶的亂仗大多數都與他們兄弟倆有關,但畢竟是同胞兄弟,別人都不管他,自家親人總不能不管吧。
袁術給袁紹寫了一封信,表示願意将帝號讓給他。袁術在信中寫到:“天欲亡漢室很久了,袁氏可以受命當王,各種符瑞都兆示這一點。如今老兄您擁有四個州,人戶一百多萬,謹将大命呈上,您一定能帶領新王朝興盛起來!”
袁術摸準了袁紹的脈,他知道這個老兄當皇帝的瘾一點都不比自己小,于是專從這方面下手。袁術手裏有兩大法寶,一個是他建立的新王朝,一個是傳國玉玺。袁紹得到了這兩樣東西,稱帝路上的障礙會小得多,對于既要面子又要裏子的袁紹來說,這兩樣都相當有價值。
果然,袁紹接到信,立即派長子袁譚從青州動身來迎接袁術。
袁術自己已經沒有能力一路打到袁紹那裏了,他只能等侄子來接。而袁譚要從青州到揚州,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他必須經過已經是“曹統區”的徐州。
曹操自然不會放小袁過去,他馬上派重兵進行攔截。他派了兩個部将帶兵前往,一個是從袁紹陣營裏投奔自己的朱靈,另一個是劉備。
袁譚南下受阻。袁術還想冒險試試,到了徐州境內,根本過不去,于是只得折返回來,又到了壽春。
壽春城裏的皇宮已被袁術自己燒得一塌糊塗,在這裏也待不下去。袁術只得繼續往南,又走了八十來裏,于這一年的六月到達江亭。
此時,袁術身邊已經沒有多少人,糧食也吃完了,袁術問廚師還有多少吃的,回答說只有三十斛麥屑。這時正是盛夏,天氣悶熱,袁術身體有些不舒服,想喝點蜜漿,手下人說找不到蜜。
英雄一世的袁公路,就這樣窮困潦倒地坐在江亭邊的草席上回顧着自己的一生。想剛出道時的前途無量,想起兵反董卓時的叱咤風雲,想當了皇帝以後的錦衣玉食,想想這些,看看眼前,袁術不禁老淚縱橫。
袁術一生都頗為自負,他也是個有血性的人,袁術大叫道:“袁術至于此乎!”喊罷之後癱倒在草席上,嘔血不止,足足吐了一鬥多。袁術就這樣死了。
袁術死時,他有個叫袁胤的堂弟在身邊,袁術的後事便由袁胤來料理。袁胤害怕曹操,不敢回壽春,就率剩下沒有走的人以及袁術的老婆、兒女投奔袁術的舊部、廬江太守劉勳。
袁胤不清楚,這個劉勳雖然是袁術任命的,但跟曹操關系相當親密,推測起來應該是年輕時在洛陽就和曹操認識。那時候劉勳似乎也認識袁術,袁術待劉勳也不錯,不惜得罪孫策,讓劉勳當上了廬江郡太守。
袁術的另外一批舊部,在楊弘、張勳等人帶領下準備渡江投奔孫策,随身還帶着袁術積攢下來的大量珍寶。劉勳得知後,在半道上對他們進行伏擊,将其全部俘虜,繳獲了許多珍寶。
孫策得知大怒,密謀除掉劉勳。他假裝與劉勳結好,并且向劉勳提供情報,說豫章郡有一塊地盤,與廬江郡隔江相望,上面有當地土著居民結夥聚守。孫策表示劉勳如果能打下來,這裏就歸他。
劉勳剛剛兼并了袁術不少舊部,人馬驟增,正要幹一番大事業,沒有看出來孫策這小子動機不純,還以為他是個好人呢,于是按照孫策提供的情報渡江作戰。
孫策待劉勳到了江南,親率一支快速機動部隊(輕軍)趁夜到了江北,來到劉勳的大本營廬江郡治所皖城。
孫策沒怎麽費勁就打下了皖城,劉勳的部下全部投降。劉勳這才發現上當了,但也無計可施,自己身邊只有幾百個人,在廬江郡一帶無法立足,只好跑到許縣投奔老朋友曹操去了。
袁術的老婆孩子此時也在皖城,根據《後漢書》記載,孫策把袁術的女兒許給了弟弟孫權。而袁術的兒子袁曜後來入仕吳國,擔任過郎中等職。袁術死後埋到了哪裏呢?據專家考證,袁術墓位于今安徽省長豐縣楊公廟鎮西南三公裏處的孤堆回族鄉蔡圩村閻家小集,這個鄉以袁氏孤堆命名,這個孤堆相傳就是袁術的墓。
袁術死後,被他視為珍寶的傳國玉玺卻沒有落到孫策的手上。
這件很多人做夢都想據為己有的東西,開始應該在袁術老婆的手裏,但後來不知道什麽原因到了徐的手上。徐字孟玉,徐州刺史部廣陵郡海西縣人,是一個老臣,跟着名将朱俊打過黃巾軍,因為得罪了宦官,雖然有功卻被免官回家。後來又被啓用,擔任汝南郡太守,又改任東海國相。
獻帝到了許縣,征召各地有名望的舊臣補充朝廷缺員,徐也在征召之列,給他安排的職位是新朝廷的部長(九卿)。徐應召,但在前往許縣的途中被袁術扣留。袁術的小朝廷也正缺有影響力的人裝點門面,就把他留了下來,并連升兩級,授以上公之位。
徐堅決不從,以死相抗,袁術不敢再逼。袁術死後,傳國玉玺到了徐的手上,具體過程不詳。
徐後來輾轉來到許縣,獻上玉玺,使這本該屬于漢室的東西重新回到主人手裏。徐成為九卿之一,在履行新職務前,他把此前在汝南郡、東海國任職的印绶一并交還有關部門,司徒趙溫感嘆道:“你連遭大難,還保存着這些東西呀?”徐說:“當初蘇武困于匈奴,不墜七尺之節,況且這方寸之印呢?”
【三、發生在身邊的密謀】
袁術想投奔袁紹,被徐州的劉備、朱靈擋住過不去。這次劉備重回徐州,是曹操的決定。
劉備被曹操帶到許縣,雖然有左将軍的身份,卻形同于被軟禁。曹操沒有聽程昱等人的建議殺掉劉備,但對他也很不放心。現在,劉備居然重獲自由,對于此事,胡沖所著《吳歷》說并非是曹操所派,而是劉備自己逃出來的。
《吳歷》稱,曹操對手下人歷來防範很嚴,經常派遣心腹暗中刺探手下人的私生活,重點是看大家有沒有暗中相互交結,一旦發現,就會嚴厲懲處。
有一天,劉備在自家院子裏指揮人種菜,曹操派的密探來了,從門縫裏往裏看(窺門),想知道劉備平時在家都幹什麽。
劉備很老道,他發現門外有人,但裝着沒察覺,該幹什麽幹什麽。密探走後,劉備對張飛和關羽說:“我豈是幹種菜這種活的?曹操必然會生疑,這裏不能再留。”
當天夜裏,他們打開後門悄悄逃出許縣,臨走前,把獻帝和曹操賜予或贈送的衣服等,全部整理好留下。劉備逃出許縣,直接前往小沛,這裏是他多年經營的根據地,在此他重新聚合舊部,打出反曹旗號。
《華陽國志》等書也有曹操派人窺視劉備的細節,但主要情節與《吳歷》不同。根據大多數史書的記載,劉備重返徐州是曹操派遣的,臨出發前,曹操還請劉備喝酒,算是餞行,幾杯酒下肚,曹操意氣風發起來,他對劉備說了一番很有名的話。曹操說:“當今天下的英雄,依我看只有玄德你和我曹操罷了。袁紹那些人,根本排不上號!”
劉備聞言,吃了一驚,手裏的勺子、筷子掉到了地上。
劉備聽了曹操的誇獎為何這麽緊張?因為劉備是個聰明人,他知道曹操對自己是怎麽想的,在曹操眼裏,越是英雄危險性越大。所以,劉備來到許縣以後,低調做人,遇事裝傻,在園子裏開了片菜地種菜,目的就是不引起曹操的懷疑和防範。
劉備的失常行為卻引起了曹操懷疑,好在這時外面響起了震雷,劉備打圓場道:“聖人說‘迅雷風烈必變’,看來确實如此呀,一震之威,居然這麽厲害啊!”
《華陽國志》還說,曹操酒醒之後自覺失言,就派人到劉備的住處偵察了一下,看看劉備在做什麽。派去的人回來報告,說劉備在院子裏指揮仆人侍弄他的菜地,地裏面種着蔥,他讓仆人除雜草,仆人弄完沒有把蔥扶正,劉備還找根棍子打他們。
曹操聽完報告,有點放心了。但他不知道,這是劉備故意表演給他看的,劉備在曹操那裏喝完酒回來,越想越不對勁,決定一走了之,他騙過曹操派來的特務,晚上逃出了許縣。
程昱、郭嘉聽說後再次跑來見曹操,讓曹操把劉備殺了。曹操派人去追,但沒有追上。
《三國志程昱傳》裏沒有那麽多生動的細節,但它支持《華陽國志》後面的情節,《程昱傳》說劉備被派往徐州阻擊袁術後,程昱和郭嘉立即來見曹操,程昱說:“主公前面沒有解決劉備,考慮得很正确也很全面,是我們不能及的。但現在再讓他擁有兵權,他必然會生出異心。”
曹操經程昱、郭嘉的提醒,有點後悔,派人去追,但沒有追上。
與此記載不同的是,《三國志董昭傳》說,剛剛擔任了冀州牧的董昭聽說曹操派劉備領兵前往徐州,也深以為不可。董昭面見曹操,勸道:“劉備有大志,又有關羽、張飛為羽翼,他心裏到底怎麽想的很難說(備之心未可得論也)!”曹操說:“可是我已經答應他了(吾已許之矣)。”大概曹操覺得任命文書已發,不好收回,也就沒有派人追趕劉備。
綜合以上種種記載,大致可以看出這件事的梗概來。袁術要從徐州過境與青州的侄子袁譚會合,曹操不能坐視不管,想派人會同徐州當地的駐軍阻擊袁術。正在謀劃脫離許縣的劉備聽說後,想辦法說服了曹操,讓曹操同意他去完成這項任務,曹操答應了。
曹操之所以答應,看中的是劉備的作戰能力和他在徐州一帶的影響力,加上劉備主動請纓,不便打擊他的積極性,所以就同意了。
更為重要的是,曹操大概認定派劉備此去不會有什麽風險,他覺得劉備不可能現在造反,以劉備現在的實力和呂布沒法比,呂布都讓自己消滅了,劉備更不在話下。如果劉備敢造反,那是死路一條。曹操認為,劉備是個聰明人,這種明擺着的形勢他不會看不清,不可能走出險棋來。
曹操如果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也不會做出這樣重大的決定,所以曹操剛下完命令就後悔了的說法,可能性并不大。同時,劉備也不可能是逃出許縣的,他應該是帶着關羽、張飛等人,以及曹操撥給他的人馬浩浩蕩蕩開到徐州的。他去的地方也不會是小沛,而是下邳,劉備确實打出了造反的大旗,那是到了下邳之後的事。
曹操之所以對劉備做出了誤判,是因為他忽略了兩件事。一件是劉備在許縣期間跟朝中部分官員之間的來往,另一件是劉備與袁紹的關系。
劉備到了許縣後,雖然整天在曹操手下特務人員的嚴密監視之下,但作為與九卿級別相當的左将軍,劉備也不可能沒有一點社會交往活動。事實上,劉備還與朝中一些人來往密切,這些人裏,有幾位正在密謀推翻曹操的統治,結成了一個反曹小集團,其核心人物是董承。
董承的身份很特殊,他是靈帝劉宏生母董太後的侄子,這樣算來董承就是劉宏的表兄弟,是獻帝劉協的叔輩,是貨真價實的“董皇叔”。
當年董太後跟董卓拉親戚,董承便與董卓成為名義上的遠親,後來董承到涼州軍中發展。獻帝東遷過程中,董承一直忠心耿耿地護駕左右,他是獻帝身邊唯一手握兵權又可以信任的人。
董承還有一個身份——獻帝的岳父,他的女兒是獻帝目前的貴人。有了這層關系,董承與獻帝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
到了許縣後,獻帝的內心慢慢發生了一些變化。開始他對曹操也充滿了好感,在自己危難之際曹操能挺身而出,使朝廷不至于陷入困頓或離散,使大漢的皇統得以維續。
獻帝劉協此時還不到二十歲,他是在苦難中登上皇位的,年齡雖小但各種磨難經過了不少。同時,他也是個有遠大志向的皇帝,從地獄般的長安逃出來後,他越來越強烈地渴望劉漢江山能在他手中重新振興。
但遷都許縣以來,劉協心中的火焰一次次被壓制了下來,他越來越看清楚曹操擁戴自己只不過是想要這塊招牌,既沒有還政于他的意思,大事小事也從不向自己征求意見。劉協有點憤懑。
建安四年(199年)三月,還在曹操從徐州回師的途中,劉協發布了一項重要的人事任命,擢升董承為車騎将軍。車騎将軍相當于全國武裝部隊的副總司令(總司令是大将軍袁紹),董承此前擔任的是衛将軍,地位比車騎将軍差得多。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應該記得此時車騎将軍一職由曹操本人兼任。劉協趁曹操遠征之機,突然任命自己的老丈人為車騎将軍,意味着曹操兼任的這個職務已經被免除。
這樣,下面的事就好理解了。幾個月之後,董承被人舉報策劃了一場謀殺曹操的事件,被牽涉到這件事裏的,還有長水校尉種輯、偏将軍王服等人。
如果把這一時期發生的很多事放在一起看,就會發現董承擔任車騎将軍一職決不是曹操的想法,否則不會剛給他升了官,就馬上翻臉。這項任命,應該是劉協的主意,也正是因為這項任命,要了董承的命。
曹操不允許有人動他的軍權,天子的岳父更不行。而劉協之所以任命董承為車騎将軍,一個解釋是他在賭氣,表達對曹操的不滿,表明他在有些事上仍然有發言權,但這樣就顯得他太年輕、太嫩了。另一個解釋是,他确實有一個計劃,想依靠董承一幫人除掉曹操。
盡管後一種可能也充滿疑問,如果劉協真有密謀的話,應該悄悄行事,為什麽還要高調地擢升董承的職務?但有許多記載支持後一種說法,一致認為董承、種輯、王服等的确有過密謀,而且是奉了劉協的密诏行事。種輯在《後漢書》裏說他是越騎校尉,《三國志》裏說他是長水校尉,都屬北軍五營之一,只是如今許縣的北軍應該僅存形式,所有軍隊包括天子禁衛軍的将領都是由曹操的人來擔任。偏将軍王服此前未見記載,想必不是曹操主力部隊裏的将領,也有的史書說他的名字叫王子服。
《獻帝起居注》等書保存了他們密談的一些記錄,證明他們确實有過謀反的行動。董承擔任車騎将軍一事讓曹操十分惱怒,對董承更加警覺,經過幾個月的秘密偵察,他掌握了董承等人的謀反證據,于是下令将董承、種輯、王服抓起來處死,夷滅其三族。
董承小集團裏還有一個人暫時漏網了,他就是劉備。
已經到達下邳的劉備,開始并未造反,後來聽說董承等人被抓,才公開造反。
對于劉備參加董承的密謀一事,各種史書均無異議。看來劉備來到許縣後沒有閑着,推測起來他在這裏前後也只居住了三四個月時間而已,一邊要忙着種菜,一邊要陪曹操喝酒,一邊還要參加地下活動,确實很累。
至于他攜關羽等人陪曹操打獵的可能性則不太大,他來許縣時正是夏天,打獵一般在秋天或春天進行。
不過,對于劉備造反、董承被殺這兩個件事的前後順序,各種史書有着不同的記載,即使同在《三國志》中,《魏志》和《蜀志》兩部分的說法也相互矛盾。有的認為劉備是在聽說董承事件敗露後起兵造反的,也有的認為是劉備先造反的。
司馬光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專門考證,他認為後一種說法正确,但也有很多人認為前一種說法更合理。不過不管怎麽說,這兩種說法都否定了劉備是逃出許縣的,事實上,他是曹操正式派出來的,而且完成了阻止袁術的任務,迫使袁術南逃。
大約在建安四年(199年)底,劉備在下邳正式宣布脫離曹操,這件事對曹操的刺激可想而知,他想不通劉備居然真敢造反。
劉備自有他的打算,他也知道以自己的實力與曹操抗衡無異于以卵擊石,但他不着急,因為他已經給自己找好了靠山,這個靠山就是袁紹。
劉備敏銳地看到了曹操與袁紹之間的決戰一觸即發,在這個時候投靠袁紹,他沒有不被歡迎的道理。
袁紹一直是劉備刻意經營的一個關系,他曾經給袁紹寫信表示擁護袁紹的領導,雖然此一時彼一時,但他的态度應該還有效。在他擔任豫州刺史期間,還不忘給袁紹送了個人情,薦舉袁譚為茂才。
劉備的想法很簡單,他根本不怕與曹操翻臉,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去找袁紹。
這一下,曹操被徹底激怒了。
【四、打不贏就跑】
曹操派往徐州的人馬不止劉備一支,還有朱靈、路招兩人率領的另一支隊伍。
朱靈字文博,原來是袁紹的部下。曹操在兖州期間,袁紹多次給曹操以軍事支援,每次派的都是朱靈所部,一來二去,朱靈就留在了曹操這裏,成為曹操的部将。路招其人不詳,但他多次随朱靈一起行動,也許是朱靈的副将。
曹操這次阻擊袁術看來用的都是非嫡系部隊,也許他故意存了些私心,但這一回他錯了。
劉備在下邳突然發動攻擊,殺了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車胄,打出反曹大旗。朱靈和路招雖然沒有一同參與,但也沒有及時阻止,因為他們應該已經不在下邳城內。
推測一下也許是這樣的:劉備到達下邳後,并沒有與袁術正面交鋒,袁術自己退回到壽春,既然任務不存在了,劉備就應該撤回,曹操想必也有命令催他們回師許縣。但劉備已經打定主意不回去了,所以他讓朱靈、路招先開拔,他随後就到。朱靈等人走後,下邳防守力量有限,劉備突然下手,解決了車胄。
車胄其人情況也不詳,但他能做到徐州刺史,想必也不是一般人物吧。消息傳到許縣,曹操怒火中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