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2)
,劉備或許意識到曹操在把禍水往自己身上引,但他沒有別的選擇。
總之,呂布就這樣死了,而且死得很窩囊,是被人勒死的。
一同被殺的還有高順。高順這個人,一生跟随呂布,《英雄記》說他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不受賄,訓練出一支數百人組成的勁旅,號稱陷陣營,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呂布更信任魏續等人,經常把高順調教好的兵交給魏續帶,讓高順帶魏續的兵。即使如此,高順仍然毫無怨言。像高順這樣品才皆優的将領實在難找,呂布被殺後,曹操不應該再殺高順,但最終還是殺了,一定是因為高順執意要陪呂布一死,曹操沒有辦法。高順的死法跟呂布一樣:絞刑。
一天之內連殺兩員虎将,曹操心裏肯定覺得可惜。所以,輪到下一個人時,曹操覺得無論如何不能再殺了。
下一個人是陳宮。
這是個老熟人,和曹操有太多的恩怨,即使如此,曹操仍然希望陳宮能回心轉意,只要陳宮自己願意,曹操就打算給他條生路。
陳宮的老母親和女兒也在曹操手上,曹操問陳宮想不想讓老母親和女兒活命。陳宮的嘴很硬,說:“我聽說以孝治天下的人不會絕別人之親,以仁義施于四海的人不會斷絕別人家的祭祀。老母親能不能活命,取決于曹公,不取決于陳宮!”
據《典略》一書記載,在呂布還沒有被殺時,曹操問陳宮:“公臺,你平生計謀過人,現在怎會這樣?”陳宮指着呂布說:“都是這個人不聽我的,才至于此。”
陳宮自請一死,态度甚為堅決。陳宮的選擇也是無奈,縱然他還想投降,縱然曹操也願意接納,但曹營的将士們也不會原諒他。與其痛苦地活着,不如慷慨一死。
陳宮徑直往外走,拉都拉不住(遂趨出,不可止)。《典略》說,曹操看着陳宮的背影,不禁流下了眼淚(泣而送之)。陳宮死後,曹操善待他的老母親,撫養他的女兒,後來又給她操辦了婚事。
至此,呂布集團徹底灰飛煙滅。
呂布自追随丁原起兵以來,先後依附過董卓、袁術、張楊、袁紹、劉備等人,除了張楊對他自始至終以兄弟相待外,其他的人要麽死在他的手裏,要麽對他恨之入骨。
呂布是一員骁将,他縱橫中原,虎步天下,如果只論沖鋒陷陣,估計很少能找到對手。但他謀略有限,眼界也窄,善于短線操作,不能作長遠謀劃,導致一生起起落落,沒能成就出太大的功業,在四十多歲就死了。
呂布雖然也有一些個人魅力,但成大事者僅靠魅力是不夠的,還要有一定的手段,懂得用人攏心之道,在這方面呂布比曹操、袁紹、劉備甚至袁術都有明顯的差距。
陳壽對呂布的評價是:“呂布有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複,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意思是:呂布有如猛虎咆哮般的勇猛,卻沒有超群的智慧和謀略,輕浮狡詐又反複無常,眼中有的只是私利。從古到今,這樣的人沒有不被消滅的。
範晔在《後漢書》裏把呂布跟劉焉、袁術等人合為一傳,他對呂布的評價是:“術既叨貪,布亦翻覆。”意思是:袁術貪婪成性,呂布反複無常。呂布死後,他的首級被砍下,送往許縣示衆。但他最終葬在了哪裏,史書并未記載。近年來,相傳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城東南六公裏處的郇封鎮蘭封村村北發現了呂布墓,不過此事尚待考證。
【五、名将歸心】
呂布死了,高順死了,陳宮也死了。
曹操的殺戒也到此為止。侯成、宋憲、魏續等叛将曹操一一給予錄用,以後雖然再不見這些人的記載,但他們應該一直在曹營效命。
此次行動中的最大功臣當數陳登。陳登臨陣倒戈,給了呂布致命一擊。當時,陳登的三弟還在城中,呂布把他抓了起來,想以此為條件與陳登談判,遭到陳登的斷然拒絕,攻城反而更急。曹操知道後,對陳登更加信任。
面對遲早要破的孤城,呂布手下想給自己留條後路的人不止宋憲一個,呂布的情報處長(刺奸)張弘也在給自己找出路,陳登的三弟大概就掌握在他的手裏,張弘趁夜将其護送出城,交給陳登。
呂布被殺後,曹操拜陳登為伏波将軍,讓他繼續在徐州一帶主持軍政事務。陳登在江淮地區與袁術周旋,不斷拓展勢力,成為曹操在華東地區的重要支柱。
呂布被攻破後,曹操見到了當時滞留于呂布軍中的陳群父子。作為穎川郡陳氏家族的重要成員,曹操一定早就聽荀等人講過陳群的事,所以見到陳群特別高興。
《袁氏世紀》一書說,陳群父子見到曹操時,都行叩拜之禮。曹操以獻帝的名義征陳群的父親陳紀為朝廷的部長(九卿),任命陳群為自己的司空府人事處副處長(司空西曹掾屬)。
陳群從此進入曹魏陣營,一開始主要從事人事工作,他是一個稱職的人事幹部。曹操曾任想提撥王模、周逵兩個人,任職文件都拟好了,到了陳群這裏,陳群知道這兩個人品德很差(穢德),于是将文件退了回去(封還教)。但曹操還是堅持用了這兩個人,後來他們都犯了嚴重錯誤,為此曹操還專門向陳群道歉。
陳群真正大放光彩是在文帝曹丕和明帝曹睿時代,他由人事工作先後轉向軍事參謀以及監察工作,後來被曹丕賦予軍權,和司馬懿一塊兒成為在曹魏陣營裏統兵的世家大族,是文帝、明帝時期的著名人物。
在陳群父子給曹操下拜的時候,有一個人也在場,但他站着不動,只是稍稍作了個揖(高揖不為禮),這個人名叫袁渙。
袁渙字曜卿,陳郡人,在郡裏當過基層官吏,後被舉為朝廷的侍禦史。天下大亂後他回到豫州,當過曹操老家谯縣的縣令。劉備擔任豫州刺史期間,舉袁渙為茂才。後來,他又輾轉到過袁術那裏,最後被呂布扣留。呂布和劉備翻臉後,呂布命令袁渙寫信辱罵劉備,袁渙因為劉備曾舉他為茂才,視為恩主,不願意寫這樣的信。
呂布大怒,拿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以兵脅渙)說:“寫了就讓你活命,不寫就讓你死。”袁渙臉色都不帶變的,笑着說:“我以前事奉劉将軍,就像現在事奉将軍您一樣,如果今後離開您,就開始罵您,可以嗎?”呂布聽了很慚愧,不再勉強他。
曹操聽說了袁渙的事,很欣賞這樣的人,讓他搞屯田。袁渙後來發現屯田中存在的許多問題,給曹操提出了不少合理化建議。後來,曹操任命袁渙為梁國相,成為曹操在豫州刺史部重要的行政官員。
下邳城被攻克後,劉備的兩位夫人甘氏和糜氏也重新回到了劉備身邊。對于如何安排劉備,曹操頗費了一番腦筋。無論是豫州還是徐州,都不能再交給劉備了,思來想去,曹操決定把劉備帶回許縣去,便于自己監視和控制。曹操又以獻帝的名義任命劉備為左将軍,較先前的鎮東将軍又提高了一個檔次,由少将升成了中将。
曹操對劉備給予了充分禮遇,出去就坐同一輛車,進屋就坐同一張席(出則同輿,坐則同席)。從此劉備就在許縣被軟禁了起來。
曹操拜劉備的部将張飛為中郎将,準将一級。劉備的另一個部将關羽,此前的職務是劉備手下的獨立團團長(別部司馬),此時未見有升職的記載。下邳城被攻破後,關羽又再三向曹操懇請,希望得到秦宜祿之妻杜氏,但未能如願,原因是曹操來了個近水樓臺先得月。
關羽總在曹操面前提杜氏的事,令曹操不禁有了好奇心,城破之後,專門下令抓獲杜氏後先送到他這兒過個目。等人帶來後曹操一看,發現這個杜氏果然美若天仙,難怪關羽要反複請求呢。曹操歷來善于欣賞美女,更善于收藏美女,于是就給自己留下了,納杜氏為妾。
杜氏入曹府時還帶着和前夫生的一個兒子,名叫秦朗,小名阿蘇,年齡與何晏差不多,曹操甚為喜愛。秦朗後來跟明帝曹睿關系很好,他是曹睿的叔輩,但曹睿見他時都叫他阿蘇,可見關系之親密。
曹操納杜氏時,杜氏的前夫秦宜祿還沒有死。秦宜祿是呂布手下的部将,也曾被呂布派遣向袁術求救,袁術把他留了下來,并許他以漢宗室之女為妻。秦宜祿後來又輾轉回到徐州,投降了曹操,曹操任命他為縣長。
後來劉備再叛曹操時,張飛路過縣,對秦宜祿說:“人家奪了你的老婆,還讓你當這個破縣長,哪有這樣難堪的事,跟我走吧!”秦宜祿于是跟着張飛走了。只走了幾裏地,秦宜祿就後悔了,想跑回來,張飛把他殺了。杜氏到了曹家後,先後生下了曹林和曹衮兩個兒子。
曹操攻陷下邳,得到了陳群、袁渙這樣的人才,也得到了杜氏這樣的美人。但這還不算他此行的最大收獲,曹操此次徐州之戰的最大收獲應該是得到了一員虎将,那就是張遼。
張遼雖然是呂布的屬下,但資歷一點都不比呂布差。當年丁原拉起來的并州軍老班底裏共有三員虎将:呂布、張遼和張楊。丁原被呂布謀殺後,呂布和張遼歸順了董卓,當時他們都歸董卓直接領導,是平級關系。再後來,呂布又殺了董卓,張遼才歸呂布領導。
下邳城破後,張遼率所部投降了曹操,走了與高順不同的路。
曹操任命張遼為中郎将,待遇與張飛差不多。在此期間,張遼與并州同鄉關羽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友誼。
呂布集團保留下來的力量經過整編就由張遼來統帥,這支隊伍在張遼手裏繼續保持了很強的戰鬥力,在其後的歷次大戰中均有出色表現,張遼逐漸成長為曹魏陣營裏的一流大将。
在曹操手下,徐晃和張遼都來自敵方陣營,且都是降将,但曹操對他們很信任,他們也很忠于曹操。這得益于曹操不同一般的識人智慧和用人膽略,曹操善于發現人才,善于辨別人才的品行和節操,一旦認定就用人不疑,讓各種人才發揮最大的潛能。
【六、留下個泰山問題】
曹操東征呂布之役不僅大勝,占據了徐州,而且還順帶将勢力伸入到青州刺史部境內,這裏是袁紹和公孫瓒的傳統勢力範圍,曹操趁他們二人激戰正酣之機,巧妙地插進一只手。
從以後的戰局發展看,這只手對曹操太重要了,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日後袁曹大決戰的勝敗。
替曹操完成這項任務的是幾個特殊人物,他們有着大致相同的經歷,都出身于青州刺史部的泰山郡或在泰山郡一帶活動,早年屬于流寇一類,後被前徐州牧陶謙收編,陶謙死後又投靠了呂布,曹操消滅呂布,又把他們找出來,進行收編,之後把他們繼續留在青州、徐州發展。
這幾個人分別是臧霸、昌、孫觀、吳敦、尹禮,其中臧霸是他們的首領。臧霸字宣高,小名奴寇,是泰山郡華縣(今山東費縣)人。他的父親叫臧戒,在縣裏面擔任監獄長(獄掾)。泰山郡的太守喜歡随便殺人,臧戒拒絕執行命令,惹怒了太守,把他抓了起來,要押送到郡裏去治罪。
臧霸當時十八歲,聽說此事後馬上聚合了幾十個人,在半道上把他父親劫下,之後帶着父親還有一幫人逃亡到徐州一帶。臧霸以勇壯聞名,黃巾起義暴發後,陶謙在徐州募兵,臧霸加入到陶謙的隊伍裏,由于作戰勇敢,升為高級軍官(騎都尉)。
在陶謙與曹操的幾次戰鬥中,沒有見臧霸參戰的記載,可能他負責駐防在外圍地區。臧霸與陶謙手下的昌、孫觀、吳敦、尹禮等很要好,暗中結成同盟。陶謙死後,臧霸獨立發展,成為昌等人的頭領,屯駐于徐州刺史部琅邪國的開陽縣一帶,成為一方霸主。
劉備占據徐州後,臧霸等人主動投靠,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呂布得徐州後,臧霸等人又投靠了呂布,在曹操攻打呂布時臧霸率兵來助戰,但他們很知道保存自己的實力,只擺擺架式,或者遙相呼應,而不死戰。
孫觀、吳敦、尹禮等人與臧霸的情況差不多,他們跟臧霸一樣,都有一個小名。《魏略》稱,孫觀的小名叫嬰子,吳敦的小名叫黯奴,尹禮的小名叫盧兒,可見都不是士大夫出身,屬于江湖人士,即使被收編後,也屬于亦兵亦匪的角色。
但在地方勢力版圖中他們都不可小視,在青州和徐州交界的幾個郡國,他們有着相當的影響力。他們雖然先後投靠了陶謙、劉備、呂布等人,但獨立性很強,不會為這些人真的賣命。
在亂世中,他們尊崇實用主義,這是他們能夠存活下去的關鍵。
曹操攻克下邳,殺掉了呂布,但并不意味着徐州乃至整個東方的局勢可以傳檄而定,事實上當時的局勢還相當嚴峻。
徐州的南面是袁術,袁術的背後是正在快速崛起的孫策,他們都有向北擴張的沖動;徐州的北面雖然是相對穩定的“曹統區”兖州,但已經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來自袁紹的壓力;徐州的東北面是青州,袁紹和公孫瓒長期在那裏經營,曹操基本上還沒有什麽影響力。
攻克下邳後,曹操也可以乘勝追擊,繼續鞏固在徐州的基礎,進而奪取青州。但那樣一來他必須冒着張繡反攻、袁紹南下襲擊許縣以及關中諸将趁機作亂的風險。曹軍的主力不能長期滞留在徐州一帶,他得盡快回師。
曹操知道,回去之前他必須找到一個人,不管多難找,也得把他找出來,不見着他,曹操回去心裏便不會踏實。曹操要找的這個人就是臧霸。
下邳城破後,臧霸躲了起來(自匿),曹操懸賞搜尋(募索),終于把他找到了。曹操見到臧霸特別高興(見而悅之),說服臧霸歸順了自己,并通過臧霸找來了昌、吳敦、尹禮、孫觀以及孫觀的哥哥孫康等人。
曹操任命臧霸為琅邪國相、昌為東海郡太守、吳敦為利城郡太守、孫禮為東莞郡太守、孫觀為北海國相、孫康為城陽郡太守。這些地方處于徐州、青州交界地帶,他們以臧霸為核心,形成了一個“泰山幫”。
曹操的戰略是,以陳登在南線牽制袁術,以臧霸等人在北線牽制袁紹和公孫瓒,這樣他就可以騰出手來,優先解決南面之敵。臧霸從此據守于徐州、青州一帶,這裏成為曹魏勢力的“邊緣地帶”,雖然他們服從曹操的領導,在後面的戰事中,尤其在官渡之戰中他們堅定地站在了曹操的一邊,但他們也保持了相當的獨立性。
雖然臧霸等人不具備與曹操分庭抗禮的實力,但曹操也無法以武力徹底解決他們,再加上這裏不是曹操的主戰場,以和平收編的方式處理這些“泰山幫”無疑是最明智的。
但是,随着形勢的發展,曹操戰勝了袁紹,統一了整個北方,解決泰山問題就提到了議事日程。曹操多次動過徹底解決該問題的想法,但後來他遭遇了赤壁之敗,曹操敵人的名單依然很長,在這個名單上臧霸一直排在後面。
直到曹操去世,臧霸和泰山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作為具有獨立性的非嫡系武裝集團,它一直是曹魏帝國的軟肋。直到曹丕繼位,才下決心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
處理完這些事,已經到了建安四年(199年)的春天,曹操搬師回許縣。
第一站先到達昌邑,這個時候,眭固殺了楊醜率張楊舊部投奔袁紹,袁紹命其駐紮在黃河北岸的射犬。
《典略》說,眭固字白兔,他殺了楊醜後,又屯駐于射犬,這時有個算命先生勸他說:“将軍字兔,而此城名犬。兔見犬,其勢必驚,應該趕緊離開。”眭固不信。
四月,曹操率軍來到黃河岸邊,命曹仁、史渙渡河攻擊眭固,雙方交戰于犬城,将眭固斬殺,應了算命先生之言。曹操随後率軍渡過黃河,将射犬圍住,守城的是眭固的長史薛洪和袁紹任命的河內郡太守缪尚。
董昭這時已由洛陽令升為河南尹,當年他曾在袁紹和張楊手下待過,跟薛洪、缪尚都有交往,曹操派人把董昭請來研究對策。董昭單身入城,勸說薛洪和缪尚率衆投降。
曹操還軍敖倉,任命董昭為冀州牧,任命魏種為河內郡太守。“曹統區”目前已經發展到兖州刺史部、司隸校尉部的大部以及豫州刺史部、徐州刺史部、青州刺史部的一部分,論勢力範圍已經不輸于老朋友袁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