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1)
〔公孫瓒殺了劉虞,呂布鸠占鵲巢與劉備共治徐州,劉璋成為益州的繼任者,孫策靠着自身努力崛起于江東,劉表大力推行荊州的內部治理,加上袁紹和袁術,在這個勢力版圖上,曹操的對手們正在變得更加強大。〕
【一、劉虞之死】
在曹操忙于跟陶謙、呂布等人交戰時,幽州的局勢發生了重大變化,現在回頭看一下。
公孫瓒界橋失利後退回到薊縣,雖然他對袁紹的絕對優勢已經不複存在,但實力仍然相當可觀。袁紹被突如其來的勝利搞得似乎有點暈,部隊還沒有來得及好好休整,就出師北伐,進攻公孫瓒。袁紹的情報工作可能做得不夠好,沒有完全摸清公孫瓒的底細。這個時候的公孫瓒仍然控制着幽州刺史部的大部分地區和冀州刺史部、青州刺史部的一部分,經過短時間動員,仍然可以征調起十幾萬大軍。
這不是推測,而是有依據的。一年之後,劉虞發動十多萬人攻打公孫瓒,公孫瓒輕松将其戰勝,并将劉虞活捉,公孫瓒的實力可見一斑。
而袁紹派來攻打公孫瓒的只有幾萬人,實力并不占優勢。更為不利的是,他既沒有親自出征,也沒有派義、張徙這樣的猛将來,而是派了一個專業很奇怪的人當主帥,這個人的名字叫崔巨業。在界橋之戰前公孫瓒發布的讨袁檄文裏,列舉了袁紹的十大罪狀,其中有一條就是說他與星象學家(星工)關系密切,不僅對他們深信不疑,而且還整天跟他們一塊吃吃喝喝(與共飲食),袁紹根據他們的天象報告占蔔吉兇,然後決定哪一天可以到哪些地方搶劫。
公孫瓒的說法有些抹黑的嫌疑,但這些事總是有些根據的。袁紹的确信任幾個搞星象學的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這個崔巨業。
崔巨業率數萬人馬北上,攻入幽州刺史部的涿郡,此時公孫瓒的大本營在廣陽郡的薊縣,與涿郡緊鄰。崔巨業将軍事重鎮故安圍住,開始攻城。這裏雖然河網密布,但無險要可守,故安若失,則公孫瓒的南大門洞開。
公孫瓒沒有給星象學家留下建功立業的機會,他親自率領三萬精兵由薊縣南下,增援故安。崔巨業圍城多日沒有進展,也不知道晚上偷偷跑出去看了多少回夜空,但腦子裏仍然沒有頭緒。正在這時,聽說公孫瓒親自來解圍,他倒也知趣,趕緊下令撤軍。
然而,公孫瓒連這個面子也不給,追上他一頓猛揍,雙方戰于巨馬水之畔,袁軍死了七八千人,遭受慘敗。公孫瓒挽回了界橋失利的面子,趁勢将勢力範圍向南推進,委派田楷為青州刺史,把冀州刺史部的渤海郡、青州刺史部的平原國等地發展成敵後根據地或游擊區。
崔巨業敗北,袁紹心疼不已,不敢再大意,于是親自率軍北上,尋找公孫瓒的主力進行決戰。袁軍在龍河一帶與公孫瓒軍相遇,袁紹再擺迷魂陣法,讓老弱殘兵在前面誘敵,等公孫瓒主力沖殺而來時袁軍主力殺上,再次大敗公孫瓒。
巨馬水之戰和龍河之戰,雙方一勝一負,戰成平局。戰後公孫瓒的主力退回薊縣,繼續派田楷、劉備等人向山東半島一帶發展。袁紹則派長子袁譚來與田楷、劉備來搶地盤,雙方形成對峙局面。在将近二年時間裏他們互相不分勝負,并且也面臨了嚴重的糧食危機,史書記載,他們“互掠百姓,野無青草”。
龍河之戰後,公孫瓒看到南線戰事暫時無法取得突破,把着力點放在鞏固幽州內部、壯大自身實力上,他決定跟劉虞徹底翻臉。
自從上次公孫越被殺之事發生後,公孫瓒與劉虞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公孫瓒這個人一向目無領導,自以為是,不執行上級決定,劉虞制定的民族政策是懷柔為主,為了搞統戰,經常送給少數民族首領一些禮物,公孫瓒偏偏喜歡動武,半道上就給劫了,還在劉虞跟少數民族首領之間挑撥離間。
作為公孫瓒的頂頭上司,劉虞對公孫瓒的憤怒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老頭子一向待人謙遜,脾氣也好,就這樣經常也被氣得要死。劉虞通知公孫瓒來開會,公孫瓒每次都推說有病不來。劉虞跟自己的心腹、太傅府人事處長(東曹掾)魏攸商量,想攻打公孫瓒。
魏攸知道真動起手來劉虞根本不是公孫瓒的對手,但沒這麽說,換了個說法:“現在天下人無不對您仰望,你手下也需要謀臣,公孫瓒文武雙全,是有用的人才。現在雖然有些小過錯,應該對他遷就一下。”劉虞聽了才作罷。
可是不久,魏攸死了,劉虞再因為公孫瓒的事氣不過的時候就沒人來勸了。初平四年(193年)冬天,忍無可忍的劉虞調集十多萬人馬攻打公孫瓒。臨出發前,手下一個叫程緒的參謀上來勸阻,盛怒之下的劉虞将程緒砍頭示衆。
公孫瓒此時在薊縣,他的人馬還分散在各地,劉虞發動突然襲擊,公孫瓒就是再能打也兇多吉少。關鍵時刻,公孫瓒在劉虞身邊安排的卧底發揮了作用,這個卧底名叫公孫紀,因為跟公孫瓒同姓,二人以前來往就比較多,後來發展成公孫瓒的耳目,此時在劉虞身邊擔任參謀。公孫紀及時把情報送出,為公孫瓒防守和反擊贏得了時間。
劉虞大軍開到薊縣城外,劉虞下令:“只殺公孫瓒一個人,不要傷及無辜。”他同時命令士卒注意戰場紀律,不要毀壞百姓的房屋,不得騷擾百姓。劉虞确實是個好人,是個有德之人,是幽州人民的好領導。但他不是一個好統帥。
司馬遷借韓信的嘴評論項羽說:“項王對人,恭敬慈愛,說話從不高聲大氣(言語嘔嘔),人有疾病,一邊流淚一邊親自送吃的,但這僅是所謂的婦人之仁。”作為幽州牧的劉虞,理應愛民如子,行仁愛之心。但作為十幾萬大軍的統帥,此時考慮的應該是如何取勝,因為你必須為十幾萬條生命負責。
開展了仁愛教育的劉虞的軍隊,打起仗來畏手畏腳,攻了半天也拿薊縣城沒有辦法。公孫瓒瞅準時機,晚上派精銳數百人出擊,一邊攻擊一邊順風放火,劉虞軍大亂。劉虞攜帶家屬和一部分士兵退到上谷郡的居庸縣(今北京延慶一帶),公孫瓒追擊,圍城三日城破,将劉虞及家人抓回薊縣。
開始公孫瓒還沒有打算殺劉虞,州政府的往來文件還讓他看(猶使領州文書),但是到第二年,發生了一件事,讓公孫瓒不得不把給劉虞殺了。
這一年秋天,遠在長安的朝廷不知道怎麽又想起了劉虞,派段訓為使臣前來幽州,增封劉虞的食邑,并任命劉虞一個新職務:督六州事。
這六個州,指的是幽州、并州、青州、冀州、兖州、涼州,簡言之,就是整個北中國。劉虞集這六個州的軍政大權于一身,這将是史無前例的一個職務。
但這對劉虞已毫無用處,即使他此時不是公孫瓒的階下囚,他也無力調度目前實際控制着這六個州的公孫瓒、袁紹、曹操、呂布、劉備、袁術等人。
長安朝廷掌握在李等“三人小組”手中,他們抛出這項任命,目的是分化瓦解聯軍陣營,以黨人來治黨人。因此,“三人小組”在任命劉虞的同時,也拜公孫瓒為前将軍,封易侯,督幽州、并州、青州、冀州四州,範圍比劉虞小一些,但這四個州都跟劉虞的任命相重。
公孫瓒面臨的選擇是,如果承認朝廷的任命,劉虞仍然是自己的頂頭上司;如果不承認朝廷的任命,就要給出一個說法。公孫瓒于是舊事重提,向段訓提出劉虞曾與袁紹合謀造反,想自己稱帝。然後,他借用朝廷特使的名義,将劉虞斬首于集市之上。
臨刑前,公孫瓒公開宣稱:“如果劉虞真有天子的命,上天當有風雨相救。”這真是瞎扯,此時華北地區已經旱了很久了。劉虞于是被殺。公孫瓒下令将劉虞的首級送往長安,但是中途被劉虞一個叫尾敦的故吏劫下,進行安葬。
公孫瓒害怕民意反彈,就拉段訓下水,脅迫他當幽州刺史。
劉虞在幽州多年,深得民望,有不少景仰者和追随者。公孫瓒殺了劉虞,在幽州的勢力雖然擴大了,但也因此埋下了滅亡的禍根。劉虞一派的勢力始終存在,代表人物有鮮于輔、閻柔、田疇等人,袁紹利用他們與公孫瓒周旋,最後消滅了公孫瓒。但袁紹似乎又處理不好跟他們的關系,這派力量中的大多數人日後轉而支持了曹操,在曹操統一北方的戰争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呂布反客為主】
興平二年(195年)夏天,呂布被徹底趕出了兖州。從他上一年夏天被張邈、陳宮迎進兖州到現在,剛好是一年時間。
一年之間,兖州八郡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轉變,也飽受了戰火的摧殘。所以,當戰事告一段落之後,荀、毛等人就建議曹操暫停軍事行動,發展地方經濟,休養生息,恢複元氣。
就在曹操考慮如何經營兖州的時候,失去地盤的呂布開始考慮自己的出路。他想了想,只好投奔徐州的劉備。
呂布此舉實屬無奈。他此時已是天下聞名的人物,論資歷和知名度,劉備差得都不是一兩個檔次。但若論實力和地盤,呂布又跟劉備沒法比。一個是新上任的徐州刺史,正躍躍欲試;一個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無處可去。
呂布親自前往徐州來見劉備,表達願意投靠的意願。此時的劉備,已将大本營由徐州刺史部的治所郯縣移到下沛國的治所下邳縣。呂布見到劉備時,态度畢恭畢敬,跟劉備還套起了近乎:“我跟您都是邊地人,真是緣分呀。我殺董卓,本應該得到天下人的敬重,但卻沒有人願意接納我,所以來投奔您。”
呂布是并州刺史部五原郡人,劉備是幽州刺史部涿郡人,本來拉不上老鄉關系,但在呂布嘴裏五原郡和涿郡都是邊地,怎麽說也算半個老鄉吧。
呂布把劉備請到自己營帳中做客,喝完酒,邀請劉備到內帳之中,請劉備坐在自己妻子的床上,然後把自己的妻子叫出來拜見劉備,為劉備斟酒布菜(請備于帳中坐婦床上,令婦向拜,酌酒飲食)。呂布的妻子名字叫什麽沒有記載,但肯定不叫貂婵,因為那只是個虛構的人物。“貂婵”這兩個字也不是人名,而是後宮裏女官的名稱。關于這方面的考據文章甚多,此處不予贅述了。
呂布跟劉備還稱兄道弟,劉備生于桓帝延熹四年(161年),小曹操五歲,此時虛歲三十五歲。呂布生年不詳,但他把劉備稱為老弟,可見他比劉備年長。
印象中,此時的劉備應該是三縷長須飄在腮下,一副長者模樣,而呂布則是英俊小生的打扮,成為女士們的偶像。看來,這純屬誤解。
當年,擔任青州刺史部平原國相的劉備接到了被黃巾軍管亥部打得擡不起頭來的北海國相孔融的求救,激動得瞬間心跳到了一百八:海內大名士孔融居然知道他劉備的名字!
而現在,劉備的心跳估計應該達到了二百:比孔融更有名、更有本事的當代名将呂布不僅知道他劉備的名字,而且對自己如此恭敬,願意投奔到自己手下!
劉備好激動,也有點感動,他親自迎接呂将軍,給予盛情接待,對于呂布投奔自己的請求,更是想都沒想就表示同意。
劉備犯了一個大錯,在這一點上他不如袁術、袁紹甚至張楊。
先不說呂布的誠信記錄有問題,僅從目前局勢判斷來看,劉備也不應該收留呂布。剛剛就任徐州刺史的劉備,立即受到袁術的攻擊,無奈之下,劉備主動向袁紹表示效忠,并得到袁紹的認可,名義上他跟曹操一樣,都屬于袁紹陣營。
呂布是什麽人?呂布是袁紹正在通緝的人,也是剛跟曹操拼得你死我活的人。劉備收留了呂布,将自己的戰略思想引向了混亂。
劉備在微山湖南部一帶被袁術壓制得喘不上氣的時候投靠了袁紹,雖然沒有此後袁紹提供給劉備哪些具體幫助的記載,但劉備因為有袁紹作外援,已經度過了當時的危機。
日後,當劉備再次面臨敵人攻擊的時候,袁紹還會不會提供幫助呢?
這個問題劉備沒有多想,可能他被呂布拍得有點暈乎,也可能他貪慕呂布手下的人馬,出于現實利益的考慮,他正式接納了呂布,并且給他找了一個好地方,安排了一個好差事。
劉備當年作為外援被陶謙引進的時候,陶謙讓他駐紮在沛國的小沛,這裏好比是日後荊州外圍的新野,地處敵我之間的要沖,實際上是徐州的一面擋箭牌。
劉備給陶謙擋過一回箭,現在劉備又把這個光榮的任務轉交到呂布手上,希望他給自己也擋一回箭。當然,這僅僅是劉備的個人想法。
小沛即沛縣,漢高祖劉邦的老家,因為它屬于沛國,為了在名字上有所區別,習慣上把它稱為小沛。沛國不屬于徐州刺史部,而屬于豫州刺史部,如前所述,從地理位置上看,這裏像是插在兖州跟徐州之間的一把劍。由于呂布到了豫州的地盤上,劉備順便也送給呂布一個新頭銜:豫州刺史。這個職務此前由劉備兼任,是陶謙生前表奏給劉備的,劉備此時已經擔任了徐州刺史,就把豫州刺史讓給了呂布。
豫州至少還有一個刺史叫郭貢,是袁術表奏的,郭貢之前,袁術還曾短暫地表奏過孫堅的侄子孫贲為豫州刺史,但不久就派他到南方工作去了。劉備讓呂布當豫州刺史,目的至少有兩個:一是替自己抵擋名義上的盟友、潛在的敵人曹操,二是跟自己眼前的敵人袁術搶地盤。
劉備盤算得很好,但事情的進展卻不如他所想,因為他對呂布這個人實在太缺乏了解了。
第二年,也就是建安元年(196年)春天,袁術再次由壽春對劉備發起了進攻。劉備讓張飛留守在下邳,自己率領關羽、趙雲等人南下迎敵,雙方交戰的地點跟上次差不多,在盱眙、淮陰一帶,即今天的微山湖南部地區。
在河網密布、丘陵縱橫的江淮地帶劉備跟袁術都沒能取得速勝,雙方陷入僵持,這樣一來,劉備的後方基地出了問題。
劉備入主徐州以後,內部形勢并不穩定,徐州本土派人士不是所有人都服氣劉備,也有暗生不滿的,下邳國相曹豹就是其中的一位。
曹豹見劉備被袁術牽制在南線作戰,留守的張飛兵力有限,認為機會難得,就有意挑起叛亂,但被張飛提前發現,把曹豹殺了。
曹豹雖死,但叛亂未停,下邳國大亂。袁術知道消息,派人秘密給在小沛的呂布送去一封信,讓他趁機奪取下邳,進而占領徐州,抄了劉備的後路。
袁術寫給呂布的信保留在《英雄記》一書中。袁術對南陽郡的不愉快只字不提,反而大大吹捧呂布,說他立下了三件大功,分別是誅董卓、襲兖州、幫助自己破劉備。
呂布在張邈、陳宮的幫助下從背後下手襲取了曹操的兖州,這件事在袁術看來是正義的行動,他的理由是,當時朝廷正式任命的兖州刺史是金尚,他到兖州上任,結果被曹操打跑,是呂布為朝廷主張了公道(複明目于遐爾)。
其實這有點東拉西扯,袁術起兵的時候恐怕并沒有想過自己的身份是否合法,他還扣留過朝廷的特使,随意任命官吏。現在,就連朝廷都變得很務實了,已經正式任命曹操為兖州牧,袁術還舊事重提,實在是相當無聊。
不過,袁術的目的是吹捧呂布,跟他拉近乎。袁術說完呂布三大不世之功以後,緊接着開出了雙方合作的條件,袁術請呂布拿出當年襲取兖州的勁頭再襲取徐州,為此他願意為呂布提供二十萬斛糧食,而且說明這僅是第一批,以後還會源源不斷,至于兵器戰具,要多少有多少(它所乏少,大小唯命)。
呂布接到袁術的信,大喜過望,立即整軍出發,直奔下邳。
據《英雄記》記載,呂布奔襲下邳不僅帶來了步兵和騎兵,還有一支新軍:水軍。這應該是呂布到小沛後新組建的部隊,這支水軍行進的路線應該由泗水河南下而來,因為小沛和下邳城都在泗水河畔。
呂布率水陸兩軍在下邳城以西四十裏的地方會合、駐紮,張飛手下的中郎将許耽悄悄派出一個叫章诳的團長(司馬)來見呂布,表示曹豹被殺後,城裏大亂,丹陽兵決定反攻劉備,他們有一千多人控制了下邳的西門,可以裏應外合。
許耽是丹陽郡人,是陶謙的老鄉,此人可能跟曹豹一樣,是陶謙的舊部。呂布得信大喜,連夜進軍,到達下邳城西門。此時天剛亮,負責守衛此門的丹陽兵果然打開城門,迎接呂布入城。
下邳城當地人稱西門為白門樓,這是一個跟呂布有緣的地方。呂布此時登上城樓,坐在上面指揮城內的巷戰。張飛不是對手,落荒而逃。呂布把劉備的妻小以及劉備手下各位将領的家眷全部俘虜。
整個事件進行得很順利,呂布是受益者,袁術的受益更大,讓人不由懷疑從曹豹到許耽都是袁術精心策劃的,加上呂布的配合,讓事情進展得出奇順利。
在前線作戰的劉備聞知此訊如五雷轟頂,他顧不上袁術,立即回師下邳,但手下人知道眷屬們都在呂布手裏,無心作戰。劉備看到沒有獲勝的希望,只好帶着人又南下,與袁術作戰,但被擊潰。狼狽不堪的劉備一直退到廣陵郡的海西縣,此地大約位于今江蘇省灌南縣,如今是內陸,而在當年則是沿海。劉備再退就得到海裏當漁民去了。當時城裏嚴重缺糧,官民甚至相殘,出現人吃人的慘象。
在這個最艱難的時刻,劉備手下的從事麋竺給了他最大的支持。麋竺是徐州刺史部東海郡人,是陶謙的舊部,對劉備很看好。麋家世代經商,是當地的富豪,麋竺和兄弟麋芳散盡家財支持劉備,同時集合了仆人、賓客和族人共兩千多人加入到劉備的隊伍中。不僅如此,麋竺還把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當夫人。劉備在小沛時娶的當地人甘氏,此時已落入呂布手裏。
麋竺在劉備事業最低谷的時候傾全力支持劉備,看得出來他很有眼光。麋竺此後一直追随劉備,深得劉備信任,是商人從政的成功代表。
雖然有麋氏兄弟的大力支持,劉備暫時可以不當漁民,但前途仍然黯淡。在走投無路之際,他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覺得不可思議的決定:投降呂布。
這件事要換成袁紹或袁術,那是寧死也不會幹的。換成是曹操,估計也夠嗆。但呂布能做出來的事,劉備也能做出來,在別人看來不可能的一件事,恰恰成了最現實的問題解決方案。呂布聽到劉備來降,慨然接納,不僅把俘獲的劉備及手下人的家眷全部歸還,還給劉備找了一個好地方,安排了一份好工作。
想必大家已經猜出來了,這個好地方就是小沛,這份好工作就是豫州刺史。
呂布的邏輯跟之前的劉備以及劉備之前的陶謙都一樣,把劉備放在敵我之間的緩沖地帶當盾牌使。呂布自稱徐州牧,表奏劉備為豫州刺史,二人的職務來了個乾坤大挪移。這樣,徐州的局面總算暫時穩定了下來。
對曹操而言,劉備和呂布都是不能掉以輕心的對手,這兩個人如果團結起來,問題更麻煩。現在,他們出現了內讧,相對容易對付的呂布又暫時得勢,這不失為一個好消息。
【三、易水岸邊的超級防線】
此前,公孫瓒殺劉虞,占據大部分幽州,并積極向冀州、青州等地擴展。
但是,此人打仗有一套,搞地方治理卻不怎麽行,尤其是用人上,他有一個奇怪的理論,即不重用品德高尚的人,而重用那些平庸無才之輩。有人問他原因,他說:“對衣冠子弟以及品格高尚的人,你給他富貴他認為這是應該的,而不會感激你。”
受到公孫瓒重用的人有劉緯臺、李移子、東何富等人,光看看名字就知道不是什麽厲害的角色。公孫瓒跟他們結拜為兄弟,自己稱老大。這幾位完全符合公孫瓒的用人條件,其中劉緯臺是算命的出身,李移子是布販子,東何富是小商販。
公孫瓒還重用太原郡人關靖。此人一貫嚴刑峻法虐待百姓,在公孫瓒面前一味逢迎拍馬卻沒有什麽才能。幽州被公孫瓒和他所親信的這幫人弄得民怨沸騰,大家都思念劉虞,對公孫瓒頗有怨言。劉虞的舊部鮮于輔、齊周、鮮于銀等人趁機反抗公孫瓒,他們知道廣陽郡人閻柔素來有很高聲望,就推舉閻柔為烏桓司馬,由閻柔出面征召烏桓、鮮卑等少數民族軍隊,加上漢人,組成聯合軍團,人數多達數萬人,進攻公孫瓒所屬的漁陽郡太守鄒丹。
雙方戰于潞河(今朝白河)以北。鄒丹不是對手,向公孫瓒求救。
公孫瓒不去救援,他的理論是,如果救援,會讓以後遇到類似情況的将領因為依賴援兵而不奮力戰鬥,如果不救,反而會激發他們的鬥志,奮力自救(救一人,使後将恃救不力戰;今不救此,後将當念在自勉)。
看來公孫瓒的思維方式真有點與衆不同。鄒丹因為等不來救兵,被閻柔、鮮于輔等人所殺。以後,公孫瓒的手下遇到了鄒丹這種情況,都知道公孫瓒不會來救他們,幹脆投降。
鮮于輔等人也得到了袁紹的響應,袁紹命令義和劉虞之子劉和領兵北上,配合鮮于輔的行動。公孫瓒前後受敵,勢力範圍受到很大壓縮。
如果袁紹一鼓作氣,公孫瓒可能提前被消滅,但此時發生了臧洪事件,袁紹不得不抽調主力轉入南線作戰,公孫瓒得以喘息。
袁紹主力在東武陽城下被臧洪牽制達一年之久,袁軍還未強大到能同時打贏兩場大戰,只好在此期間北線暫時轉入守勢。公孫瓒趁機将主力集結到易水一線,在此修築了聞名于世的易水防線。易水位于幽州與冀州的交界處,由上游的盧水、雹水、順水、徐水等河流交彙而成,這是條古老的河流,戰國時期燕太子丹送荊軻刺秦王時于此作別,高漸離擊築而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使此河名揚天下。唐代駱賓王有一首詩《于易水送人》:“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公孫瓒此時被封為易侯,其封地易縣位于易水之上。公孫瓒趁袁紹騰不出手來進攻自己的空檔,以易縣為中心,沿着易水大修軍事工事。
公孫瓒在易水的北岸挖了十多重戰壕,每隔一段又堆起五六丈高的土山,在土山上修起樓觀,據《英雄記》所載,這種樓觀數以千計,公孫瓒手下的将領分別居于這些樓觀之內。
這其實就是由密網交織的交通壕所聯結的碉堡群,這種碉堡被稱為“京”。“京”是甲骨文裏的象形字,即築起的高丘,上面有聳起的尖端。
這上千個碉堡築起了堅固的易水防線,其核心地帶是公孫瓒親自居住的易京,其下的土山高達十餘丈,足有六七層樓高,在上面修有樓觀,下面用鐵門封死。公孫瓒居于樓上,樓裏只有婢女和女官,有需要公孫瓒批閱的公文,都通過繩子吊上來,等批示完再用繩子吊下去。
公孫瓒在堡壘裏囤積了三百萬斛糧食,他告訴手下:“從前以為天下事可以揮手而定,現在看來不是那麽回事。兵法上說‘百樓不攻’,現在我有上千座樓觀(樓橹千重),等到這些糧食吃完,也就能把天下事弄明白了(足知天下之事矣)。”
公孫瓒引用的“百樓不攻”不知道出自哪部兵書,也許是公孫瓒個人的軍事思想。漢代一斛合如今約一百三十五斤左右,三百萬斛約合四億斤、二十萬噸,載重八噸的卡車要拉二萬五千車。這麽多的糧食不可能都囤積在公孫瓒住的易京一座碉堡裏,可能是易水岸邊上千座碉堡囤糧的總和。公孫瓒發明的易水防線與對傳統的城池型防禦工事完全不同,它更注重立體作戰和協同作戰,一改拒敵于城外的戰法,把敵人放進來再打,憑借堅固的工事和充足的糧食,待敵軍進入碉堡網後四處出擊,将其擊敗。
袁紹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付出了巨大犧牲之後,終于将東武陽的臧洪解決了。等他緩過勁來重新審視北線戰場時,吃驚地發現橫亘在他眼前的是一道數百裏長,從未見過、卻牢不可破的超級防線。
袁紹試圖展開進攻,卻遭到了慘重打擊,進攻的部隊好不容易攻到堡壘下面,結果都被占據有利地形的敵軍以弓箭、亂石等武器打得擡不起頭來。
袁紹想突破這道防線,連攻了數年之久,仍然一籌莫展,不得要領。易水防線,成了袁紹的夢魇。
公孫瓒此後也不再出擊,只待在他的超級堡壘裏,在一大群婢女和女官陪伴下,過着他的逍遙日子。直到四五年後,袁紹充分解決了各種外圍的敵人,力量發展到足夠大,才集結優勢兵力于易京之下,費盡心機,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才将其攻破。
這道防線遲滞了袁紹統一北方的步伐,牽制了袁紹的行動,給曹操發展壯大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
從這個意義上說,臧洪和公孫瓒都是袁紹的克星,也是曹操的福星,沒有他們,曹操超越袁紹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四、孫策:成長最快的明星】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初平三年(192年),一代名将孫堅在荊州襄陽城外的岘山死于敵人的一次襲擊,享年三十七歲。此時,孫堅的長子孫策年僅十六歲,次子孫權九歲,正跟他們的弟弟孫翊、孫匡、孫朗以及母親吳氏在廬江郡的舒縣。
孫堅死時,他手下應該有數萬人之多,這些是孫堅一手拉起來的隊伍,其中不乏韓當、程普、黃蓋、朱治這些日後的名将。但是,由于孫堅死得突然,沒有一點征兆,也沒有留下任何政治遺言,他的這些子弟兵,後來都被袁術吞并了。
袁術把這些隊伍的編制打亂,另行組編。孫堅死後孫氏在部隊裏的唯一代言人是孫堅的侄子孫贲,開始他接替孫堅成為豫州刺史,不久,袁術另表他為丹陽郡都尉,把他派到南方打游擊去了。孫堅拉起來的隊伍,徹底讓袁術給黑了。
當初把孫策母子留在舒縣,一半是孫堅的決定,另一半是因為舒縣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跟孫策關系特別要好。這個人,就是周瑜。
周瑜字公瑾,舒縣本地人。周家在舒縣可謂第一大戶,他祖父的兄弟周景當過太尉,周景的兒子周忠此時正在長安的朝廷任職,先擔任太尉,後改任衛尉。周瑜的父親周異當過洛陽令。周景在士人中名望很高,曾經提拔過李膺、陳蕃、杜密、荀绲、朱寓等著名黨人。
周瑜長得相貌英俊,跟孫策同歲,關系十分要好。孫家到了舒縣後,周瑜把府裏最好的南大宅讓給他們住,兩家成為通家之好。
孫堅死後,孫策一下子挑起了整個家族的重擔,對于下一步如何發展,他心裏很是茫然。周瑜建議他去找一下名士張,聽聽他的建議。
張字子綱,廣陵郡人,早年上過太學,拜韓宗為老師,專習《易經》和《尚書》,成為一名學者。這個人不讀死書,喜歡将書本知識活學活用,視野開闊,看問題很有見解。孫策大老遠跑去找他,正逢張因為母喪在家守孝,見到了張,說明來意後,卻被張婉言拒絕。
孫策很着急。據《吳歷》一書說,孫策急得涕淚橫流,對張說:“久聞您的大名,今天的事,只有您能給拿個主意(今日事計,決之于君),請您務必給出建議,以不負我對您的高山之望。如果我能微志得展,血仇得報,這是您的功績,也是我心中所望啊!”
孫策的真誠打動了張。張幫孫策分析了形勢,指出了下一步的行動方案。他們之間的這次談話很重要,有人認為是孫吳版的“隆中對”,因為這次談話的地點在廣陵郡的江都,也被稱為“江都對”。張說:
“從前周朝國運衰落,但是有齊國、晉國一起來光複它,這是諸侯王應盡的職責。現在您繼承了令尊的事業,又有骁勇善戰的名聲,如果現在投奔丹陽郡,在江南的吳郡、會稽郡一帶發展,那麽日後揚州、荊州也不在話下,據守長江,奮威德,誅除郡穢,匡輔漢室,功業豈不跟當年的齊桓公、晉文公一樣?如果是這樣,我願意聯絡各地的好朋友,渡江輔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