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目标,(2)
以也是一個重要的縣城。
但是,這裏遠離京師,遠離家人和朋友,二十三歲的曹操只身一人,心裏充滿着孤獨和惆悵。一個任期至少兩三年,他不知道這段日子如何打發。
然而,只不過幾個月,他就不用作這樣的擔心了,因為更不順心的消息随後傳來:他被就地免職了!
這倒不是蹇碩等人背後使了手腳,而是曹家受到一門婚姻的連累。前面提到,在曹操的同輩人裏有一個堂妹,嫁給了一個叫宋奇的人,而宋奇的姐姐,正是靈帝劉宏的皇後。
靈帝劉宏成年後,所立的第一個皇後就是宋皇後,那是建寧四年(171年)的事。宋皇後身為後宮之首,但卻不受靈帝寵愛,在後宮這個充滿流血鬥争的地方,注定要成為他人攻擊的對象。
宦官王甫等人也不喜歡宋皇後,于是夥同其他嫔妃一共誣告宋皇後與一樁謀反案有關。結果宋皇後死于宮裏的監獄(暴室),宋氏一族被誅殺,包括宋皇後的弟弟、曹操的堂妹夫宋奇。因為這樁婚事,曹操被免職。按理說,擔任大司農卿的曹嵩也應該在免職之列,但史書并未有明确記載。
二十多歲,正是風華正茂之際,接連遭遇仕途的不順利,曹操有點煩悶。
因為誅殺了蹇碩的叔父,曹操與蹇碩結下了仇。如今另一個大宦官王甫因為宋皇後的關系,也勢必與曹家成為對立面。看來,洛陽暫時不能回去了。
于是,曹操打定主意回谯縣老家,在那裏好好休養一番,讀一讀書,思考一下未來。
【五、渦水結緣】
靈帝光和元年(178年)冬天,曹操在頓丘縣令任上被罷官,回到故鄉谯縣,這一年他二十四歲。
自十八歲離開谯縣,一晃已經六年。這些年來,他在外面學習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也結交了不少朋友。
但是,現在他突然間成為一個無所事事的人。宋皇後被廢發生在倉促之間,事先沒有任何征兆,天子對這件事的态度以及是否還有後續動作,決定着曹家人的命運。
曹嵩讓人捎回一封信,叮咛曹操短時期內務必不要回洛陽,在谯縣的活動也盡可能低調,不要抛頭露面,專心閉門讀書。
風雲陡轉,昨天還渴望施展抱負的人,今天就被陰霾壓得喘不過氣來。
但曹操心裏還算平靜,他相信一切都會變,而且會來得比較快,不僅是他個人和家族,還包括整個天下。在與橋玄、何、許劭等這些名士的交流中,他切身感受到局勢将發生重大變化。天下大亂,劉漢的江山将分崩離析,盡管不是所有人都願意相信,但那将是不争的事實。天下大亂,将因宦官們的專權、貪腐而引起,也将以這群無恥之徒的滅亡而收場。
曹操對兵法産生了興趣,從尉缭子到司馬法,凡是能收集到的兵法著作他都悉心研讀,讀得如癡如醉。最近,他開始讀一本叫《孫子兵法》的書,作者是戰國時期的将軍孫武。如今,《孫子兵法》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在曹操之前,知道這部書的人确實很少。兵書在漢代是與違禁物品等同的東西,不僅正規學校和圖書館裏看不到,就連在公開場合拿出來,都被視為有罪。
這個罪是謀反大罪。一個老百姓,不打算謀反讀兵書幹什麽?所以只能偷偷地讀。
曹操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得到這部書的。這部書對戰争有詳細的描述,內容廣泛,文字簡約但卻極為深刻,不僅講戰争理論,還有很多戰争方面的實務。既是理論教材,也是操作指南。
曹操每天在家裏讀書,很少出門。自家的幾個兄弟姐妹,除二弟曹德在洛陽陪父親外,其他人都在家料理家業。堂兄弟中曹仁、曹洪他們幾個不在谯縣,曹仁帶着弟弟曹純到揚州刺史部做馬匹、食鹽生意去了,據說生意做得很大,還結識了不少江湖朋友和地方豪紳。前一段時間,由曹鼎出面給曹洪謀了個蕲春縣長的職務。這樣,曹洪跟曹操一樣,都當上了縣官。蕲春縣也在揚州刺史部。
夏侯、夏侯淵兄弟倒是在家,曹操回來後,他們經常過來陪他。三個人經常到渦河邊找個僻靜的地方閑坐,聊小時候的事,也聊天下大事。曹操把《孫子兵法》介紹給他們,讓他們認真讀一讀。
曹操告訴他們,天下将亂,亂世中要想自保,依靠的是實力,必須早做籌劃。
夏侯氏兄弟在外面擁有很大的壁塢,也就是帶有防衛工程的莊園,為了保衛本族人的安全,他們還招募家丁進行訓練。
偶爾,兄弟幾個也悄悄到縣城最繁華的酒肆、茶樓和書肆裏逛逛。在一個茶樓裏,曹操遇到了對他人生影響最大的女人。
這個女人是個歌伎,史書上說她出身于“倡家”。漢代的倡家屬于民間演藝團體性質,出入于權貴和有錢人之家,在宴席和聚會上表演歌舞、伎藝,是民間文藝工作者,沒有其它方面的內容。
這種職業往往以家族為單位,一代代相傳下去,稱為倡家。曹操遇到的這個倡家,老板姓卞,叫卞遠,祖籍琅邪郡的開陽縣(今山東臨沂)。卞遠有個女兒,容貌美麗,是這個家族演藝公司的臺柱子,這時候剛好二十歲。曹操對卞姑娘一見鐘情,同行的夏侯氏兄弟看出了端倪,想到曹操的正妻丁氏至今沒有生育,後娶的劉夫人又因病去世,曹操不妨再納一個妾,使作為長子的他,可以多為曹家生幾個男丁。
于是他們從中搓合,卞姑娘也願意嫁到曹家,結束四處流浪的生活。于是,曹操在谯縣正式娶卞姑娘為妻。
這個卞姑娘,就是曹丕、曹植的母親,可惜史書并未記下她的名字。結婚前我們就稱她為卞姑娘,結婚後稱她為卞氏,等被封為王後、皇後的時候稱她為卞王後、卞皇後,曹操死後稱她為卞太後。
卞氏到了曹家,表現出與丁氏、劉氏不同的行事作風。丁、劉兩位都出身大家族,人品不錯,但沒有經過多少磨難,對人生的艱辛沒有切身感受。
卞氏不同,她不僅長得漂亮,身上有藝術細胞,而且長年流離在外,耳聞目睹許多事,一方面增長了見識,另一方面知道人生的不易,因此操持家務能夠細心周到,處理事情井井有條,待人和藹可親,曹府上下很快對這個琅邪郡來的新夫人交口稱贊。
曹操正妻丁氏一直未生育,第二位妻子劉氏生下了曹操的長子,取名曹昂,成年後取字叫子修。劉氏還生了一個女兒,即曹操的長女清河長公主,以後嫁給了夏侯的兒子夏侯。劉氏死得比較早,曹昂就轉由丁氏來撫養。丁氏對這個孩子特別關愛,曹昂也很争氣,長大以後文才武略都很突出。
曹昂二十歲時随父親南征張繡,由于曹操的一個失誤,導致曹昂在亂戰中為救自己而被殺。對此,丁氏難以容忍,與曹操産生了嚴重隔閡。曹操一怒之下,把丁氏休了,遣回谯縣老家。現在,曹操新娶了第三個夫人——年輕貌美的歌伎卞氏,正沉浸在新婚的幸福之中。
就在這時,從京師傳來皇帝的诏書,任命他為議郎,即刻赴任。
對于這次沒有征兆的任命,曹操心裏不僅沒有喜悅,反而充滿了不安。
這會不會是一次陰謀呢?
【六、來到天子身邊】
曹操有點多慮了,宦官陣營那邊現在沒有人惦記他,原因是顧不上。
曹節、王甫、蹇碩、張讓等幾大巨頭最近的興趣點發生了轉移,不再是黨人或後宮,因為這些都被一一擺平了。現在他們突發奇想,要策劃一場對鮮卑和烏桓的戰争,以此留名青史。
在對這場戰争的指揮權上,這幾個人都想露上一手,因此在暗中較勁,基本上把曹操給忘了。那怎麽會突然重新起用曹操呢?況且,這個新職務也不同一般。
議郎和頓丘令品秩都是六百石,但地位卻懸殊很大。縣令算是基層幹部,起早摸黑幹工作,到頭來皇帝連名字都不知道,而議郎是天子身邊的人,主要職責是跟在天子後面“顧問應對”,就是說天子回過頭來問你的時候,你能随時應對。議郎可以看成是天子的副局級秘書,天子身邊的參謀和顧問。凡是能擔任這個職務的,首先得有一定水平,天子不可能找個白丁當顧問。其次天子要信得過,經常跟在身邊,必須可靠。一旦擔任過這個職務,再出去的話就成了從“天子身邊來的人”,身價不同凡響。
事實上,很多人以這個職位作跳板,很快便會有高升的機會,有的直接進入九卿的行列,有的擔任刺史、郡守等地方要職。
事業正陷入低谷的曹操,迎來了令人豔羨的一次人生機遇。曹操雖然一時想不明白,甚至心裏有些忐忑不安,但還是立即動身從谯縣回到了洛陽。
後來曹操才明白,重新起用他的不是別人,正是靈帝本人。
靈帝廢了宋皇後,殺了她全家,罷免了跟她有關系的所有人。事情過去之後,靈帝常常反思,是不是處理得過頭了?
宋皇後出身大族,受過良好教育,端莊賢淑,對待身邊的人态度和善,史書稱她“過惡無聞”。僅僅因為不受寵就落到這個下場,靈帝心裏慢慢有些不安。
在這種情緒籠罩之下,一天夜裏靈帝就做出一個夢來。他夢見前任桓帝劉志,劉志一見他就很生氣,問他:“宋皇後有什麽罪過,你聽信邪孽,使其絕命?現在宋皇後自訴于天,上帝震怒,你實在罪在難救。”
夢得真真切切,劉宏醒來後惶惑不已。剛好身邊有個太監,靈帝就把夢中的情節說了,問他是不是兇兆,如何化解。這個太監是羽林軍的一個指揮官,名叫許永,剛好他很同情宋皇後,就替宋皇後說了很多好話。
靈帝跟他的前任桓帝一樣,都深信五行學說,也信夢。但是,他要馬上給宋家人平反,可這事牽涉的人太多了,不那麽好辦。但劉志還是做了一些彌補工作,他不露聲色地恢複了一些受宋皇後案牽連而被免官者的職務。曹操的此項任命,就是這個背景。
此前,曹操曾經擔任過郎官,即在宮內外各機構實習的準公務員,也曾經有機會進入宮內某個機構工作,但這樣的機會比較小。順帝以後,太學生、各地推薦的孝廉人數激增,加上特批的功臣、王侯子弟,要來宮裏實習的人實在太多,安排不過來,所以有些郎官未必真的安排實習,擔任郎官只是一種資歷。
此次擔任議郎,已經進入到朝廷官員的正式編制序列,辦公地點設在宮內,它隸屬于九卿之一的光祿勳,比較自由,直接受皇帝本人領導。議郎在宮裏設有辦公和休息的地方,和其他大多數在宮裏辦事的機構一樣,他們五天賜湯沐一次,即工作五天休息一天。
這是曹操第一次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天子。在太學的秋射大典上,曹操有幸目睹過靈帝的龍顏,但那時站得很遠,根本看不清楚。
現在,曹操的日常工作就是在宮內值班,參加重要的朝廷會議和活動,在天子需要的時候随時來到天子跟前。
他有權從到尚書臺那裏查閱相關的文書和诏令,了解最新動态,以便及時向皇帝提出決策建議。
幹這樣的工作,混日子也容易,只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胡說八道就行。要想幹好也挺難,必須有經驗,有韬略,又得熟悉自己的老板——天子。
議郎沒有固定的編制,少的時候幾個人,多的時候二三十人。年紀大的多屬學究型,都是經學、儒學方面的名宿,不管問什麽前朝典故、經學疑難,都能對答如流,腦子裏像裝了個電腦硬盤。曹操想,這種人只能做崇敬的對象,學是學不來了。
年輕一點能進來的,都有點門路和背景,來這裏大多是為了混資歷,跟天子套近乎,只等有朝一日出去做大官。凡是這樣的人往往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好表現,抓住一切機會在天子面前顯露自己。如果再說一個共同點,那是好嫉妒,人家表現好了,自己一定會上去踩一腳。曹操是個新手,當學究太嫩,想表現一時間還沒有資本,只能小心翼翼地幹工作,還得随時提防別被人踩下去。
幸好同事裏有一個人伸出了溫暖的手,經常關照這個沒有經驗的新同事。這個人才華了得,品德高尚,深得靈帝信任。他,就是蔡邕。也許他出于厚道的人性,不想讓這個曾經棒殺過蹇碩叔父的年輕人稀裏糊塗地從這裏被擠出去吧。
總之,從現在起直到光和六年(183年),前後長達五年的時間裏,曹操一直擔任着議郎的職務。根據史料記載,曹操至少有三次重要的谏言。
第一次是曹操上書為陳蕃、窦武平反。陳、窦事件發生時靈帝尚年少,在曹節、王甫等宦官的操縱下,陳蕃、窦武被殺。曹操舊事重提,需要非常大的勇氣,因為主要當事人曹節仍然大權在握(另一個當事人王甫已在一次宦官內鬥中被誅殺)。這次上書的後果,是“靈帝不能用”。與上次棒殺蹇叔事件一樣,宦官陣營也沒有發起報複行動。
第二次是光和五年(182年)正月,這次谏言的起因是“謠言”,“謠”是民謠的意思。當時老百姓編了很多諷喻時事的順口溜,把一些貪官污吏的醜事編進去到處流傳,這玩意兒的傳播速度一向很快,成為老百姓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事。
有些也傳到了宮裏,宮女、宦官也會了不少,靈帝聽到了很生氣,讓三公牽頭查一查,看看這些順口溜裏面說的事屬不屬實,都涉及到誰,并以此為線索往下挖,有犯罪行為的移送司法部門查處。
靈帝想查謠言本是件好事,但這種事一定要交給正直又敢碰硬的人去辦,否則不如不辦。靈帝交給三公,當時的三公是太尉許、司空張濟和司徒陳耽,其中許和張濟都仰宦官的鼻息,自己帶頭貪污受賄,怎麽能把清查工作做好?
陳耽雖然正直,但孤掌難鳴,而且三公素以太尉為首席,司空居次,他頂多是三把手,說了不算。結果清查名單出來了,一共二十六人上榜,這些人都是清正廉潔、不肯與宦官合作的人,應該在這個名單上的反倒一個沒有。
陳耽出離憤怒了,他直接向靈帝上書,揭露事實真相,與陳耽同時上書的還有曹操,他認為三公拿出來的這個名單純粹是颠倒黑白,是“放鸱枭而囚鸾鳳”。
奏書“其言忠切”,靈帝終于被打動,開始懷疑三公報上來的名單。加上這時候有不少官員跑到宮門外上訪,反映清查活動弄虛作假。于是靈帝下令重查,調查結果,确實是把鸾鳳當成了鸱枭。
靈帝申斥了許和張濟等人,但也只是申斥而已。對于上了名單的這二十六個人,既然查實是有德有才之人,靈帝下诏全部征為議郎。這樣,光和五年正月,曹操一下子就多了二十多個新同事。
第三件事還是發生在光和五年。這一年從春天開始,各種異常現象又不斷出現,包括旱災、火災以及神秘天文現象等,五行學說愛好者劉宏心裏又不禁發虛,于是再次召群臣問對。
對于天子的問題,大部分人都打了馬虎眼,說了些不知所雲的話搪塞過關,只有曹操“争谏”,但也沒有下文。
這讓曹操認識到,政治的衰敗已經很嚴重,靠他一個區區議郎改變不了任何事。而且,一再激怒宦官陣營,他終将成為這些政治群狼們打擊的目标。六百石的官位不足惜,甚至搭上自己的性命也無所謂,可要因此危及到父親以及整個曹家安危的話,曹操心裏還是充滿了顧忌。于是,曹操選擇了沉默。史載:“是後政教日亂,豪猾益熾,多所摧毀。太祖(曹操)知其不可匡正,遂不複言。”
這不是曹操的個性,但他現在必須這樣做。
【七、後宮裏浴血争寵】
弘農郡楊氏是一個有着光榮傳統的大族,他的代表人物楊震、楊秉父子以正直、剛毅、不屈不撓而著稱。這個家族日後還出了楊彪、楊修這些名人。他們在與宦官的鬥争中樹立了名望,當楊秉以七十四歲的高齡去世後,群臣們一致推舉他的兒子楊賜為靈帝劉宏的老師,在華光殿講授《尚書》。
楊賜也是一個鬥士,視宦官為寇仇。當年,在華光殿聽楊賜講課的不止劉宏一個,至少還有另一個學生在座,他的名字叫何進,字遂高,光武帝劉秀的老家南陽郡人,屠戶出身,後來竟交上了好運。
何進有一個異母妹在宮裏當貴人。在後宮等級裏,貴人僅次于皇後,其下還有美人、宮人、采女等,何妹妹能混到貴人這一級,說明她不醜,能得到天子的垂愛。但何家不像窦、梁、鄧、閻這樣的世族大家,一個殺豬賣肉人家的姑娘,能在後宮裏混到這個份上,應該可以光宗耀祖了。
何家的好運氣遠沒有終結。一直沒有兒子的靈帝,于光和三年(180年)突然添了一個兒子,即皇長子劉辯。自順帝劉保以後,幾代皇帝都沒有子嗣。消息傳來,從外朝的老臣到普通百姓都歡呼雀躍,而立下這一不世功勳的,正是何貴人。
在一片歡慶之中,有幾個人突然發現這也許是個機會,這些人是曹節、張讓等宦官。在宦官們眼裏,本朝的皇後一直被幾個世家大族壟斷,結果造成了像窦憲、梁冀、窦武這樣的強勢外戚,對宦官來說這十分不利。
兩年前,由王甫挑頭,宦官陣營一起動手,廢掉了宋皇後,原因之一就是宋氏之前就是外戚,宋家的勢力不斷上升、有成為另一個梁家和窦家的可能。
宋皇後被廢,後宮女主人的位置一直空缺,劉宏和他的前任劉志有個相似之處,他們似乎都是博愛主義者,後宮嫔妃衆多,受寵愛的貴人、美人也不少,誰來繼任皇後,一下子還看不清楚。
現在好了,何貴人生下了皇長子劉辯,榮升為皇後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何貴人的出身,也比較符合宦官們的利益。
加上屠戶家出來的孩子從小會說話、會來事,何貴人平時注意跟大大小小的宦官、宮女們搞好關系,尤其是對張讓,還透露出想攀成親家的想法。
經曹節、張讓等人不斷做工作,趁着天子還沉浸在長子出生後的喜悅和自豪中,靈帝下诏,冊封何貴人為皇後。
不久之後,何皇後的妹妹嫁給了張讓的養子,在新一輪競賽中,宦官搶占了先機,與新晉的外戚何家結成了政治同盟。
早在何皇後還是貴人時,何進就受到了優待,先是作為同學有幸與天子一同接受大學者楊賜先生的教誨,然後成為靈帝近衛部隊虎贲武士的指揮官,後來又官拜天下重鎮之一的穎川郡太守。
在妹妹被冊封為皇後的同時,何進接到命令,征召入朝擔任侍中一職,不久之後又擔任将作大匠、河南尹。從這幾個職務的任命上可以看出靈帝對他有刻意栽培之意,侍中是天子的近侍,同樣是高級秘書和顧問,但侍中比議郎的地位高,因為侍中可以自由出入禁中,是皇帝的貼身秘書,品秩為二千石,屬于正部級。
将作大匠類似于建設部部長,雖不是九卿之一,卻是準九卿。然後,何進出任河南尹,這雖是郡守一級,但卻比任何郡守的地位都重要。
提到何進,如果你想到的還是一個殺豬賣肉的小子,一個靠妹妹的裙帶關系爬上高位的人,那就大錯特錯了。
何進,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大學士楊賜的學生、天子的同學,擔任過近衛軍指揮官、天子秘書、準內閣成員、地方大員,這是多麽完整的一份履歷!即使世家大族的子弟也未必都能占全。何進現在擁有這一切,有什麽理由能阻止他在此後成為一個風雲人物呢?
曹節、張讓他們要是早看到這一點,也許會後悔親手制造出的這個新外戚。
不過,他們現在還看不到這一點。因為何貴人沒有因為當上了皇後就換了個人,對宦官們依然謙卑,在張讓的面前,何皇後更是以晚輩自居。這讓宦官們非常滿意,于是他們在靈帝面前使勁替皇後和皇後的哥哥說好話。
這個何皇後不是吃齋念佛長大的,而是專門殺生的,從社會的底層爬到人生的颠峰,她更明白只有學會鬥争才能保住眼前的一切。
靈帝應該是喜歡何皇後的,不然也不會封她為貴人,但在靈帝的愛情觀裏,喜歡一個人不等于只喜歡一個人。靈帝喜歡的人還有很多,比如王美人,種種跡象表明,靈帝對王美人的喜歡程度比何皇後還高。
更要命的是,萬一哪個嫔妃再給靈帝生出個男孩,何皇後的優勢地位難免會受到動搖。靈帝可以立她為皇後,也可以輕而易舉地廢黜,前任宋皇後就是例子。
于是,在宦官們的幫助下,何皇後又玩起了桓帝梁皇後玩過的那一招,專門盯着後宮其他女人的肚子。有疑似懷上皇子的,一般都會神秘流産,好不容易生下來的,也會不明不白地夭折。
作為何皇後認定的第一號潛在競争對手,王美人一直過着提心吊膽的日子。但不巧的是:她懷孕了。
這讓王美人陷入恐懼,她甚至找來堕胎藥,但不知道是藥性不足還是肚子裏孩子的生命力太頑強,光和四年(181年)三月,這個孩子仍然來到了人間。
靈帝大喜過望,給孩子起名劉協,就是以後的漢獻帝,很多年以後,成為曹操的女婿。史書上說,王美人快要生下這個孩子的那幾天,總是夢見自己背着太陽艱難地向前走(負日而行)。但是,王美人在孩子出生幾天後神秘死去,據說死前一直是好好的,喝了一碗小米粥後很快就斷了氣。桓帝得知後大怒,下令徹查。
調查的結果是,這碗小米粥果然與皇後有關。這其實在靈帝的意料之中,震怒之下,靈帝決定再來一次廢後。
張讓等人一下子慌了,好不容易找了個屠戶出身的人當皇後,好不容易結成了兒女親家,已經站到了一條船上,說廢就廢,豈不前功盡棄?
張讓發動了曹節等一大幫天子平時信任的宦官,在靈帝面前跪了一大片,又哭又鬧,阻止靈帝的廢後行動。他們還抓住靈帝貪財的弱點,表示将集資數千萬錢為皇後贖罪。
靈帝動搖了,答應不再追究這件事。但是,他從此對何皇後态度冷淡起來,對于立太子一事,也絕口不提。
為了防止再發生不測,靈帝秘密命令将劉協送到一個安全的地方撫養。靈帝的想法是,等劉協長大之後就立他為太子。
後宮裏的宦官大多跟何家人來往密切,為了把劉協推上皇帝的寶座,必須在宦官裏物色新的親信。靈帝把目光投向了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的蹇碩。
蹇碩,即将超越曹節、張讓,成為宦官陣營裏最炙手可熱的人,因為他将破天荒地成為第一個手握兵權的宦官。
可怕的是,他是曹操得罪過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