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2)
宦官,即後世所稱的“五侯”。
在此次事變兩年前,全國剛搞過一次人口普查,當時人口總數是五千六百多萬,戶數不到一千一百萬。六萬戶已超過了全國總戶數的千分之五,被桓帝一天之內派發出去,實在是大手筆。接下來是清查處理梁冀的財産。梁家的金銀珍寶、房地産和一切值錢的東西在洛陽令袁騰的主持下先登記造冊,然後進行拍賣。最後清理的結果,梁冀一家貪污受賄的不法所得共有三十億錢。
據《後漢書·食貨志》記載,桓帝時一石米大約是五十錢,漢代的一石約是現在的六十斤,按照平價理論,漢代的一錢比現在一塊錢要值錢些,約等于現在的兩塊錢左右。三十億錢約等于現在的六十億元,在當時可以買六千萬石大米。
如果按照購買力計算,梁冀一案的涉案金額,僅少于清朝嘉慶皇帝辦的和坤案,和坤案涉案金額折算成白銀共一億兩,在當時可以買六千六百萬石大米。
在這次大清算中,也有漏網之魚:曹家。
曹騰是梁氏兄妹曾經的堅定支持者,是他們在宦官隊伍中的代言人,但他卻沒有出現在被清查的名單中,原因是曹騰不久前剛剛去世了。鑒于他擁有費亭侯這樣的爵位,故在官方發布的訃告中稱他為駕崩。
九年前梁太後因病去世,晝夜忙碌的長樂宮一下子冷清下來。長樂宮裏的宦官們都開始為自己尋找新的出路,能夠跻身于皇帝或皇後的身邊是最理想的選擇,否則只好提前退休。
只有曹騰不着急,實際上着急也沒有用。作為整個宦官隊伍的老大,他反而不好再就業。皇帝、皇後身邊已被年輕一代的宦官把持,這些曾經望見他腿都會發抖的小宦官們,如今都已當上中常侍、小黃門,他要是回去,他們怎麽辦?
曹騰确切的生年史書沒有記載。根據他被選作順帝劉保伴讀這條線索判斷,他應該比劉保大一些,劉保生于115年,曹騰應該出生于這個年份之前。
史書記載曹騰是在安帝時入的宮,在宮中前後工作了三十多年。安帝劉祜106年繼位,125年駕崩,在位十九年。曹騰入宮當在106年到125年之間,這樣推算,曹騰出生于公元100年之前的可能性比較大。
故梁太後駕崩時,曹騰應該有五十多歲的年紀了。此後,對于他的活動,史書再沒有過任何記載。
我們可以推測,梁太後駕崩之後,曹騰就要求退休(致仕)了。退休後他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兩件事上:一件是扶持養子曹嵩,另一件是在家鄉谯縣大修墓地,為百年之後做準備。
宦官是沒有後代的。順帝劉保當年是被宦官擁戴才當上皇帝,為了感激宦官的功績,他做出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決定:允許宦官收認養子以繼承家業和封爵。于是曹騰就在同宗裏收養了曹嵩作養子。
曹騰大修的曹氏族墓在郦道元《水經注》裏有明确記載,規模十分宏大。如今,歷盡千百年風雨,它們依然驕傲地分列于曹騰的家鄉安徽省亳州市城南。據确切的考古資料顯示,這個龐大的家族墓地裏,埋着曹騰、曹褒、曹嵩、曹熾等人,他們都是曹騰的族人,對于他們之間的關系,這裏作以簡要介紹。
曹褒與曹騰同輩,應該是從兄或從弟的關系,因曹騰的蔭護,做到了穎川太守。他的兒子叫曹熾,做過侍中、長水校尉,是曹仁、曹純的父親。
曹熾與曹嵩同輩,在這一輩的人裏,至少還有四到五個族人。一個是曹鼎,做過尚書令;曹鼎的兄弟中,有一個叫曹瑜,做到了衛将軍;他們還有一個親兄弟,已不知名字,但他的兒子很有名,叫曹洪。
除了曹鼎三兄弟之外,這一代人中,至少還有兩個支脈,其中一個當過吳郡太守,他有一個孫子叫曹休。另一個生了個兒子叫曹邵,曹邵有個兒子叫曹真。
如果以曹騰、曹褒為“曹一代”話,“曹二代”包括曹嵩、曹鼎、曹瑜、曹熾;“曹三代”包括曹操、曹德、曹洪、曹仁、曹純、曹邵;“曹四代”就很多了,包括曹丕、曹植、曹休、曹真等,後面還有“曹五代”。再之後的曹氏後人們已經不是歷史關注的焦點了。
曹嵩的出身問題歷來争議頗多,這裏必須交待一下。
陳壽一句“莫能審其本末”,害得曹家人一直被當成“黑人黑戶”而受到歧視。有些野史認為,曹嵩是夏侯氏的後人,是曹騰當初從夏侯家抱來的。對于陳壽寫的這句話,歷來都有人懷疑要麽是他的專業水準出了問題,要麽是他有別的動機。
陳壽始撰《三國志》是晉太康元年(280年),這一年陳壽四十八歲,大約九年後他完成了該書。陳壽寫《三國志》的地點是在洛陽,那時他在司馬氏朝廷裏擔任着著作郎兼中書侍郎的公職。
公元280年是司馬氏建立晉朝的第十六個年頭,雖然曹操已經死了六十年了,但是熟悉前朝歷史掌故的人還大量在世,別的不說,單就曹氏一族中仍然健在的就有“曹五代”的曹志、曹奂等人。
曹志是曹植之子,在晉朝擔任過樂平太守、散騎常侍、國子博士、博士祭酒等官職。太康九年(288年)即陳壽寫完《三國志》的前一年才病逝于洛陽。作為同朝為官的同事兼重要歷史事件的當事人,曹志理應引起陳壽的足夠重視,除非曹志本人對其祖上也“莫能審其本末”,否則這一歷史懸案很容易解決。
曹騰弟兄們應該有四個以上男丁(曹騰字季興,上面應還有伯興、仲興、叔興),即使開始曹家很窮,但到順帝的時候,曹家應該很富有了,他怎麽會放着曹家的孩子不要,收養一個異姓人呢?
所以,合理的解釋是,曹嵩是曹騰其他三個哥哥中某一家的孩子,也就是他的親侄子。當然這也是猜測,曹嵩到底姓曹還是姓夏侯,或者像袁紹揭露的那樣是從乞丐那裏收養的,在沒有更有力的考證發現前,恐怕還要繼續争論下去。
關于曹嵩的子女、即曹操的兄弟姊妹史料十分有限,綜合起來推測,曹嵩至少先後有六個兒子:長子曹操;接下來是曹德,曹操的異母弟;老三叫曹彬,與宋代那個名将同名;老四叫曹玉,死得比較早,後來曹操曾把自己的兒子曹徽過繼給他;老五的名字不詳,只知道他的兒子叫曹安民,追随曹操起兵,在征讨張繡時戰死;老六的名字叫曹疾,也有史書說,曹德和曹疾是一個人。
此外,曹操至少還有兩個姐妹,一個嫁給了夏侯家,一個嫁給了江東的孫氏。他還有兩個堂妹,即叔父家的女兒,一個嫁給了他日後的部将任峻,一個嫁給了叫宋奇的人。
現在我們可以大致推測一下,在梁冀倒臺前夕,曹騰因病去世于洛陽。按照禮制,曹騰要回到家鄉才能安葬,曹嵩等曹氏子弟必須辭去官職,在家守孝三年。梁冀倒臺時曹嵩等人均不在洛陽,幸運地躲過了政治清算。
【五、至親之家夏侯氏】
刻意的低調,長年的謹慎,不事張揚,努力縮小目标,不被狼群盯上,這本身也是狼的戰術,是受傷之後的孤狼,面對未知世界所采取的生存策略。
今天的曹家,不能說已經衰落,但至少已風光不再。曹氏的當家人曹嵩本來并不具備在亂世中奮起的志向,養父在時,一切由養父操持,突然之間離開了養父的庇佑,肩負起整個家族的重擔,他的心情怎麽也輕松不起來。
在谯縣,與曹家來往最多的是夏侯家,這兩個家族的友好情誼已經歷了幾代人,他們相互通婚,互相扶持。
這個夏侯氏,也大有來頭,可以追溯到漢朝開國之時。
沛國這個地方,在秦統一置天下為三十六郡時屬泗水郡管轄,當時這一大片地方叫沛縣,是漢高祖劉邦的老家。所以,如果拿秦朝的行政區劃來說,曹操和劉邦這兩位傑出人物是同一個縣的。
劉邦當時在一個叫泗上亭的地方當亭長,是一個比村長大比鄉長小的角色,類似于鄉派出所所長。當時沛縣縣政府馬房裏有一個掌管養馬駕車的人叫夏侯嬰,也是沛縣本地人。夏侯司機跟劉所長關系挺好,每次駕車送完客人只要經過泗水亭,都會找劉所長喝酒聊天。
有一次,這哥倆把玩笑開大了,劉所長誤傷了夏侯司機,這本來是私人之間的事,夏侯司機也沒有告狀,本應沒有事了。但由于劉所長是公職人員,根據漢代法律,傷了人無論對方是否追究都要受罰,有人将此事告發到官府,兄弟倆私下串了個供,都說沒有這事。又過了一段時間,其他證人證明有這事,這樣一來傷害罪就變成了僞證罪,夏侯司機被關了起來,還挨了不少板子。
後來劉所長斬蛇起義,成了沛公,夏侯司機就跑去找這個老夥計,劉邦任命他當了太仆,由一個縣政府司機當上了交通部部長、兵車部隊司令兼劉邦的首席司機,專業倒挺對口,就是升的速度比坐火箭還快。可見劉所長這人挺重情、挺念舊,所以張良、蕭何這些有能耐的人都願意跟着他幹。
夏侯嬰指揮劉邦的兵車部隊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少功勞。有一次,夏侯嬰處理一起涉及十幾個士兵的貪污案,一口氣處斬了十三個人,輪到第十四個人,是個管倉庫的小官,這個人臨死前對夏侯嬰說:“劉邦不是想打天下嗎?為什麽還要殺壯士?(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
夏侯嬰覺得此人口氣不凡,相貌也威武,就放了他,交談之下,對他大為欣賞,于是把他推薦給了蕭何。這個倉庫主任就是韓信。
在楚漢大戰中,劉邦經常面臨不利局面,老是被項羽追着跑。有一次,劉邦又跑路,坐的是兵車,司機就是他的老夥計、兵車部隊司令夏侯嬰。正跑着,路上遇見了劉邦的兩個孩子也在逃命,一個叫劉盈,一個是魯元公主。這兄妹倆一見老爸坐着車來了,像遇到救星一樣呼喊。夏侯嬰把他們弄上車,繼續跑。
可是追兵太急,車沉馬困,眼看跑不動了。大家知道,一到危急關口劉邦的流氓本性準犯,就是只顧自己死活,不管別人,這次也不例外。情急之下,劉邦好幾次想用腳把兩個孩子踹下去,可每次都讓夏侯嬰給攔住了,真蹬下去了,他就跳下車給抱上來,兩個孩子吓得緊緊摟住夏侯叔叔的脖子不放。
夏侯嬰畢竟是老司機,駕車技術一流,最終他們都脫離了險境。
以後,夏侯嬰又追随劉邦打了無數惡仗,幫助劉邦奪取了天下,他擔任的官職一直沒有變過。劉邦死後,那個險些被踹下車的劉盈繼承了皇位,就是漢惠帝。漢惠帝非常感激夏侯嬰叔叔,就把長安城裏緊鄰皇宮的一處宅院給他,賜名為“近我”,意思是這樣就能離我最近了。
到呂後、文帝執政的時候,夏侯嬰仍然擔任太仆,一直到漢文帝繼位八年之後才去世。算起來,夏侯嬰這個交通部長前後幹了三十七年,估計可以創造一項世界紀錄了。
谯縣的夏侯氏,就是夏侯嬰的後人。這個有着光榮傳統的家族,雖然在夏侯嬰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過什麽大人物,且早在西漢時就因為什麽事被剝奪了封爵,成為平民。但在谯縣當地,夏侯氏一直是響當當的大家族。曹家與夏侯家很早就開始通婚,這個傳統以後還繼續保持,使這兩個家族結成了至親的關系。
由于這層原因,夏侯家也把孩子送到曹府開辦的私學裏接受教育,這些孩子中,知道名字的有夏侯、夏侯廉、夏侯淵等,他們父輩的名字都已不可考,他們跟曹操是同輩,年齡也相當。夏侯和夏侯廉是親兄弟,夏侯淵至少有兄弟三個,另兩個已不知名字,其中有一個,生了個兒子叫夏侯尚,夏侯尚又生了個兒子叫夏侯玄,都是後世的風雲人物。
夏侯淵另外一個弟弟,雖然不知道名字,但卻很有意思,因為他是蜀漢大将張飛的岳父,還是蜀漢皇帝劉禪的外祖父。她的女兒在一次意外事件中嫁給了張飛,生下的女兒,又嫁給了劉禪,當了蜀漢的皇後。
少年時期的曹操,雖然不是一個用功聽話的好孩子,但卻跟曹氏、夏侯氏一幫兄弟們處得特別好。多年之後,他就是領着這幫兄弟縱橫馳騁,開創曹魏基業的。
【六、曹氏接班人】
這一時期,曹操曾出過一次事,差點沒了命。
根據《三國志·夏侯淵傳》的記載,曹操不知道什麽原因犯了罪,在谯縣被抓了起來。
說起來少年時期的曹操也就是調皮搗蛋愛搞個惡作劇什麽的,還不至于殺人放火。但這一回他運氣不好,犯到了沛國相王吉的手上。這個王吉在《後漢書》中也有傳,但那是在酷吏傳中。酷吏是很可怕的一類人,說他們嫉惡如仇是好聽的,其實他們是一群變态狂,到最後他們實際上已變成殺人取樂了。
這位王吉本來也是個讀書人,但一直時運不佳,飽受社會的不公,直到他認大宦官王甫為義父,情況才發生了改變,他馬上當上了沛國相,成為副部級的地方大員。
一個人被壓抑得太久不是一件好事,一旦他掌握權力,昔日被壓抑的那一面便會以另外一種形式爆發出來,變成一種偏激和殘暴。歷史上的酷吏往往都是這樣煉出來的。
由于養父王甫在背後撐腰,由于年輕時有那麽點小名氣和小才氣,更由于曾經被壓抑得太久、經歷的挫折太多,王吉治理沛國的手段與衆不同。
王吉在沛國推行了一套嚴酷的白色恐怖制度,比法西斯還法西斯。對于各種大大小小的犯罪行為,他都在朝廷的律條之外做出新的司法解釋,給各類犯罪者以超乎尋常的嚴厲打擊。
比如小偷小摸行為,千萬不能讓王相國發現,在別的地方打二十板,在沛國就要打二百板,而且他還交代打板子的人,下手務必要狠。結果好多人撐不住,被活活打死了。
未成年人犯罪歷來都會輕判,但王相國不這麽看,只要犯了事,不分男女老幼,一律重判。他還特別規定,有不孝順父母的,或者父母遺棄孩子的,一經查實,全部活埋。
聽起來不可思議,但那個時代的法律體系相當松馳,有時候判案拿的居然是儒家經典,比如《春秋》這樣的書,所以量刑的自由度很大。
而且,王相國殺人的方式也很不講究,他以殺人為樂。每次殺了人,還要将屍體碎屍萬段,大卸八塊地放在車上,游街示衆。夏天屍體腐爛了,他就讓手下人把骨頭串起來,繼續游街。
每當看到老百姓吓得驚恐萬狀、震怖瑟縮時,王相國就會覺得特別痛快。根據《後漢書》記載,王吉一共任沛國相五年,前後殺了一萬多人。根據桓帝時的人口普查數字,沛國的總人口才二十五萬。五年中,沛國老百姓因為他們的行政長官喜歡玩殺人游戲,僅此一項就使人口增長率淨減百分之四!
曹操在這個時候偏偏犯了罪,而且犯在了王吉手上。要知道沛國的監獄不是那麽好坐的,小罪在這裏可以變成大罪,活罪就能弄成死罪。眼看曹操兇多吉少。
說起來王吉沒有專門跟曹家叫勁的理由,大家井水不犯河水,而且出身又相似,不說惺惺相惜,至少也不應該惺惺相鬥吧?
可這位相國的脾氣誰也摸不準,他已經由打擊犯罪變成了殺人取樂,進而發展成精神分裂症和臆想狂,一旦殺紅了眼,就會六親不認。不過現在還好,曹操被關在縣裏的監獄裏,還沒有報到沛國相那裏,曹嵩趕緊四處找人疏通,争取在案子報上去之前把曹操放出來。
費了好大的勁,花了好多錢,才給出一句話來,說要是有人肯主動站出來把罪行承擔下來,縣裏可以考慮放人。
夏侯淵第一個站出來願意替曹操扛罪。這樣曹操就被放出來了。
後來曹嵩又繼續活動,費了很多周折,才把夏侯淵弄了出來。曹操究竟犯的是什麽罪?因為沒有其它記載,就成了一個謎。不過,推測起來,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平時喜歡惡搞,有時搞出了頭,弄出一些亂子,倒是有可能,至于更嚴重的事件,可能性倒不大。對這件事,就連以抹黑曹操為唯一目的《曹瞞傳》都沒有記載。
這件事雖然過去了,但對曹嵩的觸動很大。亂世,衰世,做個順民很難,你不惹事事情也會來找你,要做就做個強者,否則家業難保。
面對聽話卻稍顯軟弱的曹德和不聽話卻激情迸發的曹操,曹嵩曾一度想把曹德培養成接班人。現在看來,這種想法必須改變,只有強者,才能保護曹家在亂世裏不受欺淩。
到曹操十三四歲時,按照風俗,要給他定婚了。曹嵩為曹操選了一門親事,對方也是谯縣的大族,姓丁。
丁家是曹氏在谯縣除夏侯氏之外另一個來往比較多的大族,曹操的母親就姓丁,估計也出自這個家族。丁氏家族裏的代表人物是丁宮,此時在朝廷供職,官至尚書。丁宮的兒子丁沖日後成為曹操的好朋友和事業上的堅定支持者。丁沖的兩個兒子叫丁儀和丁,深得曹操的欣賞,并成為曹植的好朋友,因為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奪繼承人的鬥争中而被殺。
曹操的首任妻子就是丁家姑娘,至于跟丁宮父子是什麽關系,已經不可考了。曹操跟丁夫人成婚後一直沒有孩子,多年後因為一些事她與曹操離婚。這是後話了。丁夫人還有個親妹妹,嫁給了夏侯淵。
三國時代,江東喬玄(不是名士橋玄)有兩個女兒,大喬和小喬,分別嫁給了孫策和周瑜,成為一段佳話;丁夫人姐妹兩人分別嫁給了曹操和夏侯淵,也應該成為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