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這日晌午,從鎮裏回來的小厮捧着一封厚厚的信件, 喜氣洋洋的回了年府, 剛一進門,就迫不及待的大聲報訊:“老爺、夫人!雜志社回信了!好厚一封呢!”
這一句呼喊, 頓時驚動了整個年府。
雖然答應兒子要幫他将詩文寄給雜志社, 但年氏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還是需要将此事禀告公婆,由他們出面派小厮去送信。
而得知自己唯一的寶貝孫子也寫了詩, 想要像是年翔飛一樣投稿,原身的爺爺奶奶自然驚喜萬分, 十分支持。這樣一來, 消息就傳了出來, 年府上下都知曉他們的小少爺和少爺一樣, 也是個有才氣、會寫詩的。
得知雜志社來了回信, 年老爺與年老夫人迫不及待的拆開信封,一眼就看到随信寄過來的彙款單,立刻便知道孫兒的詩文被雜志社錄用了。
“快!快去喚小少爺與少夫人過來!”年老夫人疊聲喚道, 而年老爺則迫不及待的展開信紙,仔細讀了起來。
對于雜志社的回信, 孟晖沒有半點激動。畢竟,就連年翔飛那種無病呻吟、只有辭藻而沒有思想的文章都能被雜志錄用, 這首出自名家之手的詩篇自然沒有理由會落選。
不過,不知內情的年氏卻沒有這般淡定了。她由于纏足,行動不便, 平時走路都十分穩當,今日聽到消息,卻忍不住小步奔跑起來,要不是身邊丫鬟手疾眼快扶了一把,差點都要崴到腳踝。
匆匆來到客廳,衆人大老遠就聽到年老爺子正在大聲朗讀雜志社的回信,一邊讀,一邊還大笑兩聲、贊一句好。而丫鬟小厮們也湊在兩位老人面前說些讨趣兒的吉祥話,襯得客廳內一片笑語歡聲。
——自從原身不久前那一場沒有熬過去的大病之後,年府的氣氛已經很久沒有這般輕松愉快過了。
見孟晖到來,年老夫人“哎呦”一聲,伸手将他攬進懷裏,笑得合不攏嘴,連聲誇贊他聰明厲害。而一向嚴肅的年老爺也興高采烈,望着孟晖的目光又是驕傲又是贊賞:“樂兒當真是不錯!你瞧瞧,雜志社給了你十個銀元的稿費呢!樂兒一篇詩文收到的稿酬,就頂得上你那個不孝爹發上三四篇了!雜志社的編輯還言辭懇切的向你繼續約稿呢!”
曾經,為了向自己的父母證明自己的能力,年翔飛說過自己發一篇文章所能得到的稿酬,一篇詩文2-3銀元,散文略高一些,4-5銀元。年翔飛每篇文的質量不算高,但數量卻還不錯,每個月單靠稿酬,起碼能有一二十銀元的收入。
這筆錢放在普通人家裏,稍稍拮據一些的話,差不多能夠養活一家人了,不過年翔飛從小就沒吃過苦,花錢大手大腳,再加上還談着一場風花雪月的戀愛,開銷極大,至今仍舊還不得不靠着家中二老接濟。
年老爺雖然讀過不少書,卻沒研究過這些新體詩,自然分不出什麽好壞。由于年翔飛抛棄妻子的行為,年老爺子看他極不順眼,更加不會去讀過雜志上對于年翔飛詩文的評價,如今自然也無從比較。不過,他卻能夠從雜志社付出的稿酬來判斷詩文的質量。
年翔飛大約是沒有想過,自己曾經告知父母自己的稿酬,本意是想要炫耀,如今卻成為了自己不如兒子的如山鐵證,直讓年老爺有種出了口惡氣的心滿意足。更何況雜志社的編輯在信中還說,由于投稿者新人,所以給的價格偏低,倘若作者下一次還來雜志投稿,稿酬待遇肯定會有相應的提升。
“這個月的雜志出了,一定要多買幾本,送給親戚朋友們看看!”年老爺子撫着胡須,呵呵笑道。旁邊負責采買的小厮立刻應了一聲,喜滋滋的将此事記下。
半個月後,《新文學》發刊,年老爺立刻派人買了十多本回來。翻開雜志,目錄後的第一頁就是孟晖的詩。
在這首詩之後,雜志社的編輯還專門寫了一篇洋洋灑灑數千字的品讀,将這首詩誇得天上有地上無,堪稱新文學的典範之作。而有些諷刺的是,同一本雜志上,也同樣刊登了一首年翔飛的詩,卻是與其他人的新體詩放在一起,湊了個新體詩賞析,詩文下只有短短一句評語,雙方對比鮮明。
看到自己那眼高于頂的兒子被孫子狠狠踩進了泥裏,年老爺子恨不能每頓多吃一大碗飯,而在他的宣揚下,年家的親戚友人也了解了這個情況,明面上稱贊“年康樂”青出于藍,實際上卻在私下裏嘲笑年翔飛江郎才盡,連被他棄之不顧的兒子都比不上。
當然,這種傳言僅僅在親戚間流傳,遠在外地求學的年翔飛是不知道的。畢竟孟晖投稿的時候并沒有使用自己的名字,而是将原作者的名字當成了自己的筆名,所以目前還沒有人知道這位“瓊枝先生”與年翔飛之間的關系。
至于以一篇詩文一鳴驚人,被無數新青年們津津樂道的“瓊枝先生”,此時正在“寫”自己的第二篇文,并且一邊成文、一邊與年氏讨論,力圖依靠自己的舌燦蓮花、引經據典,順利為年氏洗腦。
對于兒子與自己讨論文章,年氏十分高興,還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受到重視的滿足感。
雖然已經嫁過來很久,又生了子嗣,但由于公婆身體康健,家中內有老夫人把持、外有老爺子出面,沒有丈夫支持的年氏在家中幾乎沒有任何的發言權。
公婆喜歡她的順從,丈夫也不與她交心,原身雖然對于母親十分關心,卻內斂多思,與年氏一樣習慣将心事藏在心底,不願吐露。所以,年氏在年府完全可以稱得上是孤家寡人、形單影只。
幸好,在孟晖到來之後,年氏的情況就有了明顯的好轉。
孟晖臉皮厚,在哪裏都混得開,雖然還顧忌着原身病弱敏感的人設,卻已然開始逐漸表現的更加開朗、成熟。
對于他的變化,衆人都認為這是由于他的文章被刊登在雜志之上,還得到了極高贊譽的緣故。畢竟,當一個人得到了他人的贊同後,自然會顯得更加自信。而且,自從發表了文章,年府上下對待孟晖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從前,他只是年府的小少爺,是個病弱可憐、不知能活到幾歲的孩子,但現在,孟晖卻成了十裏八鄉知名的大才子,是需要旁人崇拜、尊敬的大人物。
俗話說“母憑子貴”,在孟晖受到尊敬之後,年氏的地位也跟水漲船高,不再如從前那般像是個透明人,也有了丫鬟小厮會刻意讨好她、恭維她,争搶着為她跑前跑後。
不過,最讓年氏高興的,并不是其他人的推崇,而是兒子對自己更加親近貼心了,哪怕明知道自己肚子裏沒有多少墨水,也會願意跟她讨論自己的想法、交流彼此的感悟。
在孟晖的引導下,年氏不再每日悲秋傷春,鑽進被丈夫厭棄的牛角尖中不得掙脫。她逐漸開始思考除了丈夫與兒子之外的東西,逐漸将目光投向孟晖所講述的外面的世界。
——說實話,這還是孟晖第一次如此盡心盡力的完成原身提出的願望,畢竟調養身體實在無聊,孟晖也只能将年氏拉到身邊,打發打發時間。
在年氏的參與下,孟晖的第二篇文章終于完成。幫助愛子整理着稿件,年氏心中湧動的成就感比之孟晖還要濃烈,她含笑看着孟晖将終稿以清秀的字跡謄寫完畢,最後在文章末尾的撰稿人處寫上了兩個名字——瓊枝先生,張箋茹。
張箋茹,是年氏的閨名,看到這個名字,年氏愣了一瞬,随即面色驟變:“樂兒,你做什麽呢,快,快将娘的名字去掉!”
“為什麽啊,娘?”孟晖轉頭看向年氏,清澈的眸底滿是單純的疑惑,“這篇文,是娘與兒子一同寫的,自然要署上我們兩人的名字。”
這一點,孟晖并沒有說謊。原作者雖然致力于解放女性,但他畢竟是個男人,并不能全然了解這些亟待解放的女性的真實心情。當然,他應該也找了不少女性,詢問她們對于一些事情的想法,但面對一名男子,大多數女性也許都是有所保留的,而在孟晖面前,年氏卻沒有絲毫的隐藏。
根據年氏的想法,孟晖對于原文稍稍做了改動,使之更加貼近于年氏對于這個社會的理解,而将年氏的名字寫在撰稿人上,一來是借此嘉許年氏的功績、增強她的自信心,二來也是為了打破她身上的封建枷鎖。
“不行,不行的,婦人家的名字,怎麽能印在書上,讓所有人都看到?”年氏手足無措,十分焦急。畢竟,她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女兒家應該乖乖在家相夫教子,不可抛頭露面,而女孩子的閨名,也只有自己的家人與丈夫能夠知曉,切不能傳揚出去。
“娘,只是名字而已。你說的那些都是舊觀念了,現在大家都不在乎這些的!”孟晖輕笑一聲,一手拿筆,另一只手則拉住年氏,撒嬌般晃了晃。
“但是……但是……”年氏吶吶,她抵不過兒子撒嬌,卻又無法邁過心頭的那道坎。
“反正,兒子是決計不會占了娘的功勞的。”見年氏有所松動,孟晖再添一劑猛藥,生氣般将手中的筆扔到一邊,“如果娘不願署名,那這篇文,兒子就不發出去了!”
“這、這怎麽行!”聽到這裏,年氏立刻就急了。她對于這篇文有着很深的感情,迫切希望它能夠刊登上雜志,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多麽優秀、多麽有才華。倘若因為自己的緣故而令這篇文明珠蒙塵,令兒子這些日子的辛勞付諸東流,年氏是萬萬不會答應了。
如此這般,在孟晖一軟一硬的攻勢之下,年氏終于動搖了,她遲疑着看向自己的名字,陷入了天人交戰。
“這樣吧,娘你不願署名,是擔心爺爺奶奶會不高興吧?那我親自與爺爺奶奶說,他們肯定會同意的。”眼見火候到了,孟晖微笑起來,一針見血的點出了年氏最為擔憂的問題。
頓時,年氏長長松了口氣,連忙點頭:“也好,只要公公婆婆答應,我便沒什麽顧慮了。”
得到年氏的首肯,孟晖立刻拿着這篇文去找了年老夫人與年老爺子,也十分順利的說動了對方。
畢竟,現在這個年代對于女人的閨名的确沒有太過嚴格的約束,很多名媛小姐都會寫一些文章,大大方方的将自己的名字刊登在報刊雜志之上,而世人也大多習慣了這些女性的做法,已然沒有了太多苛責。
有了上一篇詩文珠玉在前,當雜志社看到署名為“瓊枝先生”的投稿時,立刻打起了十二萬分的精神,也很快被這篇字字珠玑、鞭辟入裏,辭藻優美華麗又帶着溫柔的人文情懷的文章折服。
于是,當月的《新文學》雜志,再次在首頁最為顯眼的位置刊登了瓊枝先生的文章,同樣配上了長篇解讀,絲毫不吝于溢美之詞。
當年氏捧着印有自己名字的雜志,嗅着那沁人心脾的油墨清香,整個人都有些心神恍惚。而在那一刻,似乎有什麽一直束縛在她身上的東西頃刻崩碎,讓她緊繃了三十多年的肩膀驟然一輕。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 千尋小桃妖 小天使扔的地雷,還有 Ashle 親愛噠扔的手榴彈=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