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暑氣
雖然朝堂之上,群臣還在就如何應對庫莫奚人的叛亂而争執不休,女眷們的心思已經轉到了即将要到來的七夕節上。
樂陽公主游園會的請帖一撒出去,整個帝京都翹首以待。
有資格進入永寧寺參加游園會的貴女們紛紛裁新衣打首飾,聽說市面上的珍珠價格都漲了三成。夏侯昭晨起梳妝的時候,風荷将此事當做笑料告訴了她。
自從夏侯昭回到帝京,便常常派風荷出宮,一方面為以後在外行事而鋪墊,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她多多了解些宮外的情況。風荷以為她喜聞街井傳奇,便将自己聽到的趣事,不拘大小,都講給夏侯昭聽。
夏侯昭沒想到樂陽公主此次竟然請了大半個帝京的貴女和少年,難怪前一日她陪皇後午膳時,皇後還特地叮囑她游園會那天要多帶些護衛,以防人多。
等到夏侯昭在翰墨齋讀書的時候,王雪柳也向她抱怨了此事。因為樂陽公主邀請夏侯昭的時候,王雪柳恰好就在一邊,所以樂陽公主一早就給她送去了帖子。
這可把她母親着急壞了。大燕帝京的風尚總是跟着南朝轉,幾代帝王都不曾扭轉這個局面。今年京中最流行的便是新從南朝傳來的曳地長裙,正是王雪柳素來最不愛穿的樣式。然而參加貴女們的宴會,想來人人都做此裝束,母親忙忙地尋了裁縫,當天就為她定了五套。
王雪柳連連嘆氣:“殿下,您是不知道,那裙子足有四五尺長,又疊了好多層,拖在地上,走兩步就絆一跤。我母親還連呼慶幸,若不是我們去的早,恐怕那裁縫早被別人家請走了。”
夏侯昭笑她:“是你平時走路太慌急了,一點兒閨閣風度都沒有。”
“殿下何必說風涼話,您願意拖着好幾塊布走來走去嗎?”
“我?我姓夏侯,自然要穿鮮卑服飾。”夏侯昭眉目間的神采如旭日的光芒般,王雪柳一怔,随即問道:“真的?”
“自然是真的,我還要騎着馬去永寧寺!”
王雪柳“嘿”了一聲,開懷道:“有您這句話,我就放心了。公主殿下穿什麽,我這個小小的陪讀自然也得穿什麽。”
守在閣外的風荷輕輕咳了咳,夏侯昭與王雪柳都收了聲。
只聽一陣不緊不慢的腳步聲,新上任的夫子走了進來。自從杜夫子被夏侯昭趕走後,翰林院的博士們看到璇玑宮的宮使,無不望風而逃,生怕自己被選為公主的夫子,落到那萬分狼狽的境地。
這初懷公主在白道城竟然親自提着劍上了戰陣,聽說她的一個陪讀都被吓病了,忙忙地辭了去。夫子們清白了一世的文名,可不能斷送在她手上。
最後還是王志璜為皇後解了圍,他推舉了自己的好友林夫子來教授公主與他那頑劣的小女。
這位林夫子雖是世家出身,早年卻曾投筆從戎,在九邊抗擊北狄人。後來在一次作戰中從馬上摔了下來,跛了一只腳,再不能上戰場。王志璜素知他腹內學識,便将他聘到羽林演武堂為将士講授兵書。
王雪柳自小與林夫子熟識,聽聞他來瀚墨閣教書,極力向公主殿下誇耀他的學問。與翰林院的博士們不同,林夫子倒沒有那等偏見,教授兩人甚是用心,因此師徒三人頗為相得。
他一進來,夏侯昭與王雪柳便老老實實捧了書本,只等他将前一日讀了一半的《戰國策》講完,一時之間,瀚墨閣書聲琅琅,連暑氣都好似散了幾分。
燕朝幅員千裏,帝京的貴女們談論的已經是輕薄的夏裙,邊鄙之地的清晨,仍能感到蕭瑟的寒意。
大燕以武立國,自太/祖定鼎天下二百年來,四境一直不太平:北有外族入侵,南與陳朝對峙,境內也常常發生叛亂,
故而每代燕帝都不敢忽視武備。除開築城屯田,練兵冶鐵之外,對軍情的傳遞也十分重視。以帝京洛邑為核心,全境三十六州,八大軍鎮都設有軍情驿站,專司軍情傳遞。自南朝太尉鄭簡廢梁帝沈赟而自立為帝,建立陳朝始,南朝境內戰亂頻繁,無力北上。
大燕便将軍事的重心轉到了北方,其中尤以與北狄和庫莫奚人相接的九邊為首。此地每隔百裏便有一座驿站,不僅養着駿馬以供傳驿使用,還兼理監視各州兵馬之職。
可以說,只要九邊烽火一起,三日之內,詳細的戰報就會送進帝京的天樞宮。因此,庫莫奚人叛亂的消息隔了一日便傳到了九邊重鎮北盧。
北盧乃九邊重鎮之首,北軍的軍府便設立在此。
此時北軍軍府的大堂上一片肅靜,列于堂下的諸将皆屏氣凝息,不敢出聲。上首一個男子端坐在案幾之後,正在翻閱戰報。此人年近四旬,面容清朗,雖然穿着铠甲,卻遮蓋不住眉目間的那股書卷氣。
這男子便是節制北軍,總督九邊的沈明大将軍,也是名震帝京的樂陽公主驸馬。
庫莫奚人的領地本在北盧的東北方向,如今竟然繞過九邊入境作亂,等于生生打了北軍的臉。是以半個月前沈明一接到戰報,就派人召集九邊的守将們會議,諸将不敢耽擱,晝夜兼程,都拼死在軍令規定的時限前抵達了北盧,集結于北軍軍府的大堂上。
那知沈明日日召集諸将列于堂上,自己卻不發一言,到今日,已是将他們晾了半個月。
別看沈明樣貌儒雅,治軍卻嚴。他不說話,旁人更不敢出聲。大堂之上,連衆人的呼吸聲都清晰可聞。
諸将都披着全副甲胄,時間一長,便有人站不住了。
李罟是李罡的弟弟,兄長被送到羽林演武堂,秀水守将這一世襲的職位便落到了他身上。可憐李罟不似乃兄,因是早産,自小身體就不好。這般連續數日披甲候見,于他而言,着實辛苦。加上連日來食宿不安,竟然當堂暈了過去。
沈明眼皮也不擡,恍若未聞。堂外的李家家将進退維谷,既擔心李罟出事,又不敢進去察看。
過了片刻,還是平州刺史段林親自扶着半醒的李罟出來,李家家将好生感激,謝了又謝。段林亦只是笑笑,并不居功。等他回到堂上,諸将已散。只留着一個副将,引着他到了後堂。
北軍軍府的後堂與刀戟林立的前堂不同,靠牆立着一排書架,上面放滿了各式書籍。沈明背後的牆上則挂着一幅列女圖。若是不知情的人看來,恐怕會認作是一個文士的書房。
後堂上除了已經卸了甲胄的沈明外,只有一個跪着的男子。雖然他遮了半邊臉,段林也一眼認了出來。他心中冷笑,面上卻十分殷勤,走到那男子身邊,道:“正坤,你終于到了。路上可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