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小戶千金
張家雖是富農,日子過得不錯,但也僅僅是不錯,比起陸家是差遠了。。
況且張柳兒不比陸晚是家裏的獨女,她兄弟姐妹多,她上有三個哥哥,下還有一個弟弟和妹妹,她雖因長得漂亮,嘴巴甜,比妹妹張荷兒受寵于張父張母,但怎麽也越不過傳宗接代的兒子,頂多就是不讓她下地,少分擔一些家裏的活計而已。
她和徐生的婚事,兩家各有算計。
張父張母生有一雙富貴眼,不然前世也不會把女兒嫁給和張父年紀差不多的富商做小妾,已經開始盤算要問徐生要多少聘禮了。就他們看來,徐生是秀才公這聘禮怎麽也不能少,不然多丢人,況且張柳兒肚子裏還懷着徐家的骨肉。
而徐家這邊,不管是徐生還是徐母都盤算着張柳兒能帶來多少嫁妝,要知道當初陸晚的嫁妝可足足有二十臺。徐母更覺得她兒子是秀才公這媳婦的嫁妝,可不能少。
且沒了陸家的支持,來年兒子去江城參加府試,還要張家支援,嫁妝少了可不行。
因這個緣故,兩家在婚事上起了争執。
張父張母獅子大開口,要求徐家給三十兩銀子的聘禮。徐家的條件本就不好,先前全靠陸家支援,才有那樣的好日子過,徐母知道張家要三十兩銀子,一下就炸毛了,死活不願意。
農家娶個媳婦,最多十兩銀子,她張家倒好,賣女兒呢。張嘴就要三十兩,當年她張家娶自己女兒時,給的聘禮也才不過八兩銀子。
基于這一點徐母寧願不要這個兒媳婦,也不願意給。
要知道她手裏頭也就這麽棺材本,她才舍不得。便一口拒絕了張家的要求,放話說聘禮最多也只給八兩,愛要不要。徐母某方面來說也是精明,她篤定,張家一定會同意,畢竟張柳兒肚子裏可已經有了她徐家的孩子,除了嫁給生兒外,她還能嫁給誰。
反正該着急的不是她。
張柳兒雖不滿意徐母的小氣,但心裏念着徐生明年會成為舉人老爺,撒嬌纏磨,好不容易才讓張父張母點頭同意。
不過張父和張母見徐家這樣小氣,女兒也向着外人,心裏也憋着氣,因而在給張柳兒辦嫁妝時,本就沒打算給多少。這時更不上心,把家裏的一個木箱子重新刷了面,把張柳兒在家一應的舊衣服裝進去,徐家送來的聘禮中有三尺紅布便做了一身新衣,兩雙鞋子并幾雙鞋墊,便也齊全了。
至于徐家給的八兩聘禮,他們自是收起來了。沒給張柳兒壓箱底的錢,至于張柳兒,這段時間他從徐生手裏哄騙了十多兩銀子,并且也堅定的認為徐生能成為舉人老爺,到時候有的是人奉上大把銀子。
便也沒提這事。
Advertisement
因張柳兒懷孕,這婚期自然訂的急,下聘十天後,便成婚了。
婚禮辦的也簡陋,徐生雇了一輛牛車,把穿着大紅嫁衣的張柳兒接到縣城的宅子裏,拜了天地,就算是已經禮成。
張柳兒對此自然不滿的很,她本就是個虛榮的很,期待已久的婚禮居然如此簡陋。
但卻被徐生的花言巧語哄住,說是她懷了孩子,不易操勞。讓她放心雲雲,等來日中了舉,一定會好好補償她。要說張柳兒也是歷經過富貴宅鬥的人,不該如此輕易就被哄住,但徐生說着話時還把一根精巧的銀簪子插在張柳兒頭上。
這根銀簪子就是用從張柳兒那裏要來的二兩銀子買來的。
張柳兒喜不自禁,思索一下,覺得徐生說的也對,她如今有了身孕,不易勞累。況且如今受點委屈,來日等徐生中了舉,自然也會多補償自己一些。
便也就不再計較了。
只是她不計較,并不代表徐母不計較。
徐母一見張柳兒的嫁妝就只有一個木箱子,裏面更沒有值錢東西,就只有一些舊衣服,當下就氣炸了。再想到陸晚的嫁妝,滿滿當當二十臺,光壓箱底的銀子就足有六十兩。
對張柳兒更不滿了。
不過念着張柳兒肚子裏的孩子,倒也隐忍不發。
成婚後,徐生便把所有經歷都放到讀書上。徐母和張柳兒成了婆媳,倒是沒有以前的和樂,生出了不少的摩擦,不過有徐生從中調和,徐母看在張柳兒日漸大起來的肚子份上,多有忍讓。只是沒了陸家銀錢的支持,他們的生活水平驟然下降了一大截。
張柳兒雖不滿,但想着只要等到徐生考上舉人,一切都會好起來。現在只當是幸福前的小磨難罷了。沒道理陸晚能忍受,她不行。
如此,這段時間徐家的日子,倒也還過得去。
至于巷子裏的其他家,雖對徐生咋然和離,又娶了新婦,心有些嘀咕之語。但總歸只是些閑言碎語,因徐生把所有心思都放到讀書上,張柳兒因懷孕不常出門,徐母更是忙着照顧兒子,照顧懷孕的兒媳,更沒什麽時間出門。自然聽不到,對他們的影響并不大。
衆人念叨了一段時間,便也就過去。
夏去秋到,時間飛快,阿晚已經被陸母拘在家中整整三個月沒出門。
這讓即便不愛熱鬧的阿晚也有點受不住。
不過好在阿晚知道陸母也是為了她好,雖想要出去逛逛,他來到這裏三個月有餘,只在第一天時出去略逛了一下。只是別說陸母不同意,就是陸父也有點不贊同,不過陸父也安慰阿晚說,等他們去了江城就可以放她出去逛逛了。
為此,阿晚心裏即便不情願,也只能忍耐下來。
因為是打算就此在江城定居下來,在這裏的鋪面和院子,變打算賣掉。這事不能心急,不然容易被壓價。
一直到晚秋時,陸家門外的楓樹上的葉子徹底變紅,他們一家才出發往江城而去。
江城是豐州的州都,熱鬧繁華之處并不是區區一個靈水縣能比。
既然決定要在江城定居,陸父自然已經做好一應的準備,甚至院子也已經置辦好。在南城的福雙巷,是個二進的院子,雖比不得他們在靈水縣的家大,不過他們一家三口住卻已經足夠了。
陸母雖性子柔弱,但整理家務也是一把手。顧婆子更不用說,雖已經上了年紀,但手腳卻極為麻利。兩人只用了半天時間,便已經把院子收拾的七七八八。等再稍添一些東西,也就妥當了。
至于陸父的話,他更忙,早出晚歸。在他們舉家遷過來前,他已經自己幾次過來,也已經盤好一個鋪子,想盡早把鋪子給張羅起來。
家裏雖有些積蓄,但總不能座山吃空。
阿晚成了家裏最閑的一個。
因而,閑來無事的阿晚很快就把福雙巷給摸熟。
在和徐生和離時,她就已經想好所有的事情。這輩子她是不打算再嫁,不過看陸父和陸母未必會同意,特別是陸母。但她相信這并不是問題,等過段時間,她會到養生堂抱養一個孩子,這樣陸父陸母有了精神的寄托,勸說他們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阿晚也開始跟着陸父學做生意,立志要接掌陸父的衣缽,成為一名布莊娘子。
為此,陸母是強烈反對的,在她的觀念裏,女兒家就應該在家相夫教子,抛頭露面,那是男人才做的事情,不然就有違婦德。阿晚知道陸母這種觀念已經深入骨髓,想要改變是不可能,而她也沒打算讓陸母改,其實不單單是陸母,這個時代多半女子都是這樣認為。
所幸陸父性子開明,因而陸母的意見并不重要,只要陸父同意就沒問題了。
陸父起先也不同意,但和陸母所想不同,他是怕女兒辛苦,要知道做布莊娘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過他也經不住阿晚的纏磨,同意她一試,卻沒想女兒倒給了她意外之喜,口齒伶俐,八面玲珑,在人情往來上更是只需稍加點撥,便通透非常。
這讓陸父十二分滿意,只覺得自己後繼有人,收起最一開始的玩笑心,開始手把手的教導起阿晚來。
阿晚生平沒多少愛好,最喜的便是錢,對一應賺錢的事都很感興趣。陸父既然願意傾囊相授,她自然也願意學。
雖然不管賺的再多,等她離開一分也拿不走,但她享受的是賺錢的過程,能讓她心情愉快!
作者有話要說: 某夏表示今天依舊是勤奮的日更君,麽麽噠!親們看文愉快!不要忘記留言收藏,感謝……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