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章
2.
皇帝初見這沈雲,心中不由得有些打鼓。初次聽聞沈尚書這計策,實在是再次刷新了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底線 –應該說是沒有底線。
沈尚書的大兒子和二兒子皇帝都見過,大兒子沈君人如其名,是一位正氣浩然的君子。所謂沒有什麽就在乎什麽,皇帝自己半生多行不義,對于這樣正氣凜凜的人就格外珍視,恨不能把什麽宓德,朝德,元德……公主都許配給他。而沈尚書的二兒子沈林也曾随沈尚書進宮面聖,主要是商議平定武林的大計。彼時沈林還未當上武林盟主,但在皇帝心目中沈尚書這樣的基因,生沈君一個有模有樣的已經難為了他,沈林不是個五大三粗的漢子,就是像沈尚書這樣獐頭鼠目的胖子。
皇帝依舊在偏殿接見了沈尚書和這位武林盟主候選人,只見晨光初現,沈尚書後邊跟着一位長身玉立,劍眉星目的青年。他一開口,如璀璨星海,如微風拂面。
“沈林見過皇上。”
皇上就這樣當着沈尚書的面,咽了一口唾沫。
于是,皇帝想當然地認為,沈尚書叫他的女兒去“輔佐”楚沉天,是一種好聽一點的說法,實際上,這是一道“美人計”。不說這沈雲有他二哥的相貌,就是有一半的相貌,這密書也到了手了。
所以如今,皇帝打量着殿上的沈雲,不僅開始重新思考沈尚書的出發點 –沈雲目前還沒有官職,她随父進宮,為掩人耳目,并未着女子裝扮,只是穿了一襲暗青色的長衫,大概是歸霞山弟子的統一着裝,只不過她這一身用料剪裁都極其考究,一看便知并非每個弟子都穿得起的。
她常年練武,自是體格勻稱,姿态大方。只是一眼看去,沒有她大哥那般端正,更沒有她二哥那麽驚豔。
皇帝待二人站定行禮後再看,方覺得,這沈雲雖然面容樸素,卻自然清澈,也有些她大哥和二哥的影子,尤其是和沈尚書站在一起,實在是賞心悅目許多。
皇帝和顏悅色的開了口,無非是說些沈雲氣質出塵,沈尚書教女有方之類的大話空話。随即就打發沈雲去旁邊的殿裏候着,領些賞賜,他覺得他有必要跟沈尚書再落實一下這道計策的具體實施問題。
沈雲随着太監走了幾步,到了一處偏僻的殿裏,太監退出去不久,又來了數名宮女,給沈雲端來上好的茶點,行了禮便走了。
沈雲出門前在家裏用過了早膳,此時并不覺得餓,半月前她便接到了她父親的書信,叫她速速返京。于是她收拾好自己簡單的行李,拜別了師傅,跟着二哥派來的人回到了京城。
沈雲詢問過這護送她的人此行目的為何,雖然京城的人都以為她常年住在山上,實際上,她年幼時還是在家中居住為多,只是近幾年需要勤練武藝,兼修文略,才大部分時間住在山上,只有逢年過節才回家幾趟。
護送她的人是二哥手下的高手,一問三不知,沈雲到底是世家子女,見過許多風浪,也沒有追問,只是跟着他盡量趕路。
回到沈家,沈夫人便一直哭天搶地,罵沈尚書害自己和唯一的女兒聚少離多,沈雲為了安慰母親,便花了大多時間陪母親說些山中求學之事,以慰母親平日的相思。
Advertisement
前幾日,沈雲如平日般在院裏練劍,練了小半日,只聽院門外父親的聲音道:“好!”
沈雲停下來對父親施了一禮:“父親。”
沈尚書拉着沈雲的手,對沈雲說:“雲兒,我們進屋說話。”
沈雲跟沈尚書進了屋,她估計父親要對她說起這次回京的原因,便打起精神,認真聽着。
沈尚書開口道:“雲兒,這大半年未見,你的劍法又精進了。”
實際上,沈尚書哪裏看得懂什麽劍法,只是他深知說話前将人誇上一誇,便好開口了幾分。
他接着說:“雲兒,你母親總是怨我,不教你像尋常官宦家小姐在家裏享受,卻讓你上那歸霞山受苦。你心裏可曾怪我?”
沈雲想了一想,她自幼見兩個哥哥在外闖蕩,翻雲覆雨,各有一番天地,二哥偶爾給她講些武林趣事,她也聽的津津有味。相比之下,那親戚家的姐妹日日在家裏繡花看戲,日複一日,再等人求一門親事嫁了,實在無聊得很。
于是她很誠懇地說:“雲兒很是感謝父親,山上雖……簡陋了些,但人人真心以待,師父更是傾囊相授,我實不後悔!”
沈尚書想,我許以重金,你師父若敢不傾囊相授,別說是我,你二哥也要找他算賬。他點一點頭,道:“正是,雲兒,須知,日中則移,月滿則虧。你瞧我如今在朝堂之上有個一席之地,可伴君如伴虎,更何況人生不過百年,百年後我和你母親不能在你身邊,你們總還是要靠自己。”
他又道:“我給你留下黃金萬輛,你若是嬌奢,花光這錢不過須臾。可你若是學了一身本領,就算我沈家倒了散了,你又何愁不能在這世上生存呢?”
沈雲覺得父親說的很有道理,不由得說:“雲兒知道父親的苦心。”
她又說:“我願在上山歷練幾年,待到有了兩位哥哥那樣的本事,我也願意……”
只是說到這裏她不禁一頓,她其實不太知道,自己作為一個女孩子,能做些什麽。
沈尚書偷偷瞟一眼自己這涉世未深的女兒,眼看該有的鋪墊都有了,頓了一頓:“你不必再上山了。”
沈雲詫異的看着父親,沈尚書那時已與皇帝串通好,知道不日聖旨即将頒下,便把沈雲這下山後第一個大任務于沈雲細細說了一番。
沈雲聽罷的第一反應,就是她其實不太适合這項任務,随安撫使歷練這一部分她其實比較樂意,但是要督促那楚沉天文攻武略,她覺得自己還沒有這個本事。
如果不是她知道自己的父親與皇帝是多年幹缺德事的老搭檔,她甚至懷疑這是他們一拍腦袋想出來的。
不過,她也算是學有小成,樂于接受這樣的挑戰。她對沈尚書答道:“父親,我……盡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