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卷一)
1.
定安七年。
京城裏淅淅瀝瀝的下着春雨,早朝剛下,大臣們三三兩兩的散了。卻有一名皇帝身邊的太監急匆匆追來,小聲道:“沈尚書,皇上召您,入偏殿議事。”
沈尚書名為沈傾默,頗有些風骨的一個名字,怎奈他中年微胖,一雙小眼在橫肉裏打轉,聽到太監叫他,他駐足和和氣氣的咧嘴一笑,看上去極其和善,極其沒有架子。
小太監卻不敢怠慢,這位沈尚書雖官職不大,卻是皇帝眼前的紅人,滿朝文武,連左右丞相也沒有他在皇上跟前的話分量重。
原因有二,其一,他是七年前扳倒鈞王爺,助皇帝即位的重大功臣。他一路來替皇帝鏟除異己,以至于今日所謂的“亂黨”都被皇上趕到了荒涼的江北之地,規規矩矩的過着日子,皇帝,卻在老百姓中撈了個前所未有的寬宏大量,愛惜手足的明君的名聲。
其二,他的同僚們,不得不羨慕,沈尚書和他的夫人生得兩個好兒子 –長子沈君,一表人才,能文能武,皇帝器重之至,已将一衆皇子女中偏愛的宓德公主許配于他,只待公主成年後,沈尚書就成了皇帝他老丈人。次子沈林,卻極少人見過,只聽說是世外高手,武林盟主,朝堂之下的皇帝。衆人認為,他是這真正的皇帝安插在武林中的眼線。
沈尚書另有一子,更是鮮有人知。人們只大約聽說名叫沈雲,出生後據說體質孱弱,很快就送到了他兩位哥哥都拜師習武的歸霞山學藝,自此并未在京城出現過。
一路上,沈尚書在小太監那裏恩威并展,旁敲側擊,還塞了一粒金子,小太監不得不松口道:“如今事情緊急,許是于江北的事有關聯,我聽不真切,說錯了沈尚書莫怪。”
沈傾默自覺目的已達到,心中也有了計較,不由得又把他那肥胖的臉擠了一擠,做出了一個格外真誠謙卑的微笑,一步跨進了偏殿。
雖是上午,偏殿裏卻燈光幽暗,皇帝只坐了個不遠的書案前,他的影子似乎就罩在剛進門的沈尚書身上。沈尚書官職低微,行禮不夠,需要跪拜。他剛剛做足了架子,皇帝卻擡手制止了他:“免了,沈愛卿到前邊來說話。”
沈尚書上前幾步,他一進殿,就感覺皇帝心情不佳,若換做別人恐怕早已心有戚戚,可沈尚書是何許人,他認為:“皇帝若日日歡天喜地,又要我何用?”
長久的殘酷鬥争中,皇帝和沈尚書這兩只老狐貍,十分的心心相印,不,惺惺相惜。他們早已培養出了默契 –皇帝不開口,沈尚書也安靜的就座,陪皇帝醞釀着情緒。
片刻,皇帝開口了,這次他聲音低沉,而且漸漸變得咬牙切齒起來:“亂臣賊子欺人太甚!沈卿,你當日裏叫朕留他性命,是以彰顯天子風範,如今他們要爬到朕頭上來了!”
沈尚書深知當日不是這麽回事兒,但是他更明白,皇帝要他背的鍋,只要是他能背的了的,他很樂意背。
于是他深深一鞠躬道:“皇帝聖明,都是老臣的錯。”
Advertisement
皇帝看到他的模樣,覺得胸中的氣已出了大半。叫他繼續坐下,道:“我已三番五次差人去楚……那混蛋小子那裏尋那密書,這一次,我已派了最高強的影衛,還借了你家二公子一臂之力,怎奈……怎奈!”
皇帝所說的,沈尚書沒有一字不知。他是在日前就得到沈林傳書,聽了事情的經過,這幾日心中一直在權衡利弊,待皇帝召他。
看見皇帝說着說着又氣的哆嗦了起來,沈尚書忙道:“聖上息怒,那小子原本就不學無術,如今徹底成了個市井無賴,若不是聖上您,念着同宗的情分,他又怎能茍延殘喘到今天?”
“不說別的,他既不能文,又不能武,只要是把他抓來嚴刑逼供,十本密書也到手了,臣知道聖上不忍,只望他能改過自新。”
皇帝撚着胡須,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雖然他和沈尚書都明白事情沒有那麽簡單。
沈尚書見時機成熟,慢慢的開口道:“臣有一計。”
皇帝半即興表演了這半天,等的就是沈尚書這一句話,他心中暗罵沈尚書此時還要賣個關子,卻只能做出求賢若渴的姿态:“愛卿快說。”
沈尚書道:“此計于江山社稷應是上策,于老臣一家确是下策。”
皇帝也不忍好奇起來:“沈愛卿,這是為何?”
沈尚書微微嘆氣:“皇上,您可知老臣還有一女,名為沈雲。”
皇帝一怔,這老東西不是三個兒子麽?何處又來了個女兒?莫非他與人私通……
想到這裏,他不禁多看了沈尚書一眼,沈尚書深知京城裏對他這第三個孩子所知甚少,多半是他故意混肴試聽,散布虛假消息的結果,誰知假戲真做過了頭,連皇帝也忘記了。
他提醒道:“我那女兒從小就送上歸霞山學藝,聖上不知,也是屬平常。”
皇帝琢磨了一會兒,是有這麽一回事。他心中仍然疑惑,怎麽他這女兒學得了絕技,比影衛出手還要厲害?
“聖上,如今那密書不能到手,莫不是因為我們一味強取,前前後後派了這許多人,那小子早已狡兔三窟。他個人當然不足為懼,還有那塞北餘孽虎視眈眈。”
皇帝聽到這裏,心中一動:“沈愛卿是說,不能強攻,應做智取?”
沈尚書點頭道:“皇上聖明。”
“莫不如,以鈞王後人才學武功皆有疏忽為名,派小女去教授于他。然而若單單如此,未免太過引人注目。”
“如今朝堂上下,知曉雲兒是女子的不多,不如您頒一道旨意……”
三日後,皇上頒旨,沈家沈雲,歸霞山學藝十餘載,于文博古通今,于武爐火純青,家學淵源,一心報效朝廷,特準随塞北通州安撫使李昌冶同往通州歷練,兼輔佐已故鈞王之子楚沉天,令其端正品德,不負當今聖上仁愛之心。
沈尚書心中百感交集,正了正領子,把昨日沈夫人在他脖子上抓出的幾道紅痕擋了一擋,臉上堆笑,坦然接受各階官員的道賀贊賞去了。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