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人皆自會分辨
翌日,到鳳藻宮請安。
只見太後正帶着郭賢妃、萬華嫔、雲才人、徐寶林,觀賞着茶花。
而那雲才人,臉上的傷雖未全好,但是整個人精氣神卻是十足的。
我向太後行禮起身後,就看着雲才人,道:“雲才人今個看起來,氣色好像是好了不少”。
雲才人即笑着回道:“回娘娘,妾身都是沾了太後娘娘的福,才好的這麽快的”。
徐才人聽言即不屑的瞥了雲才人一眼,才回神看向太後。
而我心中冷笑:你目的都達到了,自然是會“神清氣爽”了。
于是,我便看着徐寶林,笑道:“徐寶林你可記住了,以後可要多拜拜太後娘娘這位活菩薩”。
徐寶林還未解意,順口就接話道:“是,太子妃娘娘”。
郭賢妃一下就琢磨出意來,便不由的笑道:“這太子妃娘娘的這張嘴,真是叫人又愛又恨”。
太後聽言心笑,用餘光瞟了雲才人一眼。才笑道:“就她那伶俐勁哀家是早就見識過了”。
郭賢妃遂看着我,臉上起了滿臉笑意。
太後又轉而對我言道:“那就你來評評這花吧”。
我心中思量着:這太後向來喜茶花的雅致。于是便笑言道:“回皇祖母,這花乃是花中之嬌客,妾身可不敢随意拿俗言來評,免得惹得嬌客生了氣”。
太後聽言心喜,對着郭賢妃笑道:“你看看,她倒是不拿什麽俗話來說,可是這花卻一下子被她說成了個活靈活現的人兒”。
我心思着:瞧着風向變的!
雲才人立即讨喜的道:“啓禀太後娘娘,這可是大喜之兆啊”。
我心下冷哼,但面上仍笑道:“皇祖母,您看,這才是張玲珑巧嘴呢!”
太後聽言笑道:“好,都好。這樣和和樂樂的才像是一家子人”。
郭賢妃即瞥眼看着我,一笑。
我遂回之一笑。
不過今個,萬華嫔卻是一直心不在焉的。
然而在鳳藻宮用完午膳回來後,我小歇了一會兒,就便帶着雙兒去了後山賞秋景。
而這一路行來,但聞桂花送香,見萬種秋菊争俏。又有月季吐芳,還有夾竹桃、孔雀草四處展現身姿。
然因一路行來,有些腳乏,就便欲往亭中歇坐。然而還未走到亭中,就見到姜宜嫔正悻色怏怏的斜坐在亭中欄椅上,而她的随身侍婢錦書也正站在一旁勸解着。
這錦書年約二十五、六歲,模樣倒也端莊。而相較起姜宜嫔的稚氣未脫,這錦書也就越發顯得老成穩重。
只聽,這時錦書言道:“娘娘,怒奴婢鬥膽直言,您萬不可再言這些話出來”。
姜宜嫔嘟囔着嘴道:“可是,我這不是只是跟你說了嗎?”
錦書環顧了一下四周,嘆了一口氣。帶着幾分寵溺的語氣言道:“娘娘,奴婢也是擔心,怕被別人聽見會亂嚼舌根”。
姜宜嫔撒嬌的道:“我知道,從小到大你是最疼我的”。
錦書有些動容的道:“小姐,夫人臨終前,奴婢答應過夫人,要照顧好小姐,這自然都是奴婢應該為小姐做的。而奴婢只希望娘娘這一生都可以平平安安的”。
姜宜嫔道:“我明白,可我現在不是好好的嗎?”
錦書頗感無奈的道:“娘娘,您現在是,身處險境卻還不自知也。”
姜宜嫔道:“我怎麽就身處險境了呢?”
錦書知不便深講,就便言道:“娘娘,您身後雖有着姜家做屏,可是老爺疼小姐多少,小姐您自個還不知道嗎?”
姜宜嫔聽言,神色有傷,道:“那我應該怎麽做?”
錦書思量了一番,安慰着道:“其實這倒也不難,娘娘您日後的日子還長着了。娘娘您只管侍奉好太後,斷了争寵的念頭。然後常到鳳栖宮去請安。再同仁栖宮打好關系便可”。
我心嘆着:這錦書短短幾語,就将這內中利害分的如此明白,而且又還能用姜宜嫔能懂方式教她行事。這錦書果然是個極聰慧之人。不過想來這姜宜嫔年幼喪母,卻還能在子嗣衆多的姜家,能保留着這份純真,又能有立足之地,恐怕還真是得多虧了這個錦書在身邊呵護、引導。
然想到此,便不由得對錦書起了幾分敬意。
而又覺不便再待下去,于是就帶着雙兒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