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回禮
所謂“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做了年蒸後,不過眨眼的功夫,年三十就近在眼前了。
照着習俗,除夕這天各家各戶都是要祭祖的。雖然于男尊女卑的社會裏,祭祀一事跟婦人們無關,可這親戚雲集的一天裏,誰也不願意蓬頭垢面地見人。所以,就和後世的理發店一樣,除夕這天,于梳頭娘子們來說,竟是年前最後的一個“小高峰”。
就和之前王大娘曾刺着莫娘子的話裏所說過的那樣,往年每逢着這樣喜慶的時候,莫娘子的生意總是格外慘淡。可今年卻是個例外。甚至,都到了二十九了,還有人家急急來找着莫娘子,預定着次日除夕裏的大妝。
一開始時,莫娘子還以為是因為坊裏王大娘忙不過來,那些婦人們又沒個耐心去坊外找別的梳頭娘子,直到她于路上遇到王大娘,聽着她那滿是酸味兒的話,莫娘子才反應過來——卻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是因為,她家阿愁得了王府兩位小郎青眼的緣故……
就和孫老戰戰兢兢收藏起兩位小郎随手所捏的面食一般,似乎不少人家都覺得,便是他們沒那福氣親自跟王府小郎們有所接觸,借由被王府小郎所看中的阿愁,多少也能叫他們沾上一點王府的富貴……不得不說,便是在秋陽的那個時代裏都有個“名人效應”,又何況這個時代裏,人們對真龍血脈有着一種格外的崇敬。
對于這樣的情由,莫娘子師徒都頗為無奈。且,莫娘子生怕阿愁因着這個原因而不知自己的斤兩,便很是嚴肅地敲打了阿愁一通。
兩世為人的阿愁又不是個真孩子,自然深知,她于兩位王府小郎君來說,就只是個“樂子”。可便是她很是誠懇地跟莫娘子說,她不會因着兩位王府小郎的“看中”就生出什麽別樣心思,顯然莫娘子還是不放心她。每跑完一個主顧,主顧家裏對阿愁的格外殷勤,總不免又叫莫娘子想起這樣的情由來,然後便總忍不住又敲打阿愁兩句。卻是叫前世就受夠這種苦楚的阿愁立時就深信起,莫娘子肯定是秋陽奶奶的轉世來。
隔了一世,再次遭遇這種不信任,直把阿愁郁悶得恨不能當即紮了那兩位王府小郎的小人兒來洩憤。
也虧得自年蒸後,許是除夕在即的緣故,兩位小郎再沒來找她,不然阿愁還真不能保證,她能不能忍住脾氣,不把這一肚子的郁悶給當面發作出去。
除夕這一天,阿愁和莫娘子起得比往日都更要早一些。二人匆匆吃了年蒸的包子後,便這般早早地出了門。這一天裏,除了兩家老主顧外,跟莫娘子有約的還有八戶人家。等忙完最後一個主顧,那天色都已經黑了下來。坊間原本零零星星的鞭炮聲,此時也已經漸漸連成了片。
等她們師徒趕回周家小樓時,就只見整個九如巷裏一片燈火輝煌。二木頭正拿着個香頭,在巷道裏放着鞭炮。招弟盼弟四丫還有孫楠等女孩子們,則捂着耳朵站在院門口看他放鞭炮。見阿愁回來,幾個女孩子們立時上前把她攔了下來。莫娘子見狀,便笑着叫阿愁留下跟女孩們一起玩耍,她則先上了樓。
這是阿愁于這世間頭一次過春節,便是她心裏住着個成年人,這會兒也忍不住像個九歲的孩子般,和小樓裏的其他孩子們打成了一片。
那二木頭獨自放了一會兒鞭炮,見樓裏的女孩們都聚在門口的燈籠下各自說着話,竟再沒一個關注他了,這熊孩子忽然就點了個鞭炮往女孩們的腳下扔去。
頓時,周家小樓門前響起一片驚呼聲。四丫挽着衣袖就追着二木頭打了過去,她大姐招弟怕她沒個輕重叫孫老怪罪了,便趕緊也追過去阻攔。來弟盼弟和孫楠都已經習慣了二木頭的淘氣,跟着沖那二木頭的背影罵了兩聲後,三個女孩又叽叽咕咕地說着新年的新衣裳來。
這邊各自笑鬧着時,那邊,巷口外的街上忽然就響起一陣馬蹄響。
此時天色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加上今兒是除夕,阿愁跟着莫娘子回來時,就已經看到,路上早已經行人稀疏了,這會兒聽着馬蹄響,她不由就好奇地扭頭看了過去。
就只見巷口外的暗影裏,忽然停下一輛黑乎乎的馬車。不一會兒,只見巷口門戶大敞的老虎竈上那片光影裏,踩進一個穿着深色大氅的人。那人行動間,從大氅的下擺處露出一角淺色的袍帶。于他的身後,似乎隐約還跟着幾個仆從。
那人下了馬車後,也不管身後的随從是否跟上,就這麽從容地走進了九如巷。因是除夕,巷內的人家依着習俗,家家戶戶都大敞着門戶。那從住戶家裏投出的光線,忽明忽暗地照在那人身上,卻是忽地就令阿愁眼前一陣恍惚……
那明滅不定的光線,那從容不迫的步态,以及,那一刻,某種無法解釋的微妙印象,忽地就令阿愁心頭一陣激跳。明明眼前只是一條古老的巷道,可于阿愁的腦海裏,卻隐隐約約似叫她看到了前世時,她家樓下的那條小徑,以及小徑上,正一步步向她走來的秦川……
那人走過來,于她的面前站定。那張遮在寬大風帽下的臉,明明跟秦川生得一點兒也不像,卻是不知怎麽,叫阿愁憶起,那天,秦川那張遮在羽絨服寬大帽檐下方的臉……
阿愁忍不住往後退縮了一步,卻不想,她的腳正踩在背對着她的來弟的腳後跟上。
正跟幾個女孩說着話的來弟“嘶”地倒抽了一口後,正要回頭抱怨阿愁時,卻是忽然就看到,阿愁的面前不知何時竟站了個人。
那人擡起手,推開頭上的風帽。
頓時,似乎連小院門口挂着的大紅燈籠都于瞬間明亮了一下。
“二、二十七郎君?!”
來弟下意識裏驚呼了一聲,卻是忽地一轉身,就縮到了她姐姐和孫楠的身後。
孫楠和盼弟一回頭,不由也吓了一跳,三個膽小的女孩立時丢了阿愁,轉身就跑回了小樓裏,只留下阿愁站在門口的臺階下,呆呆看着那于燈影裏低着頭的李穆。
“怎麽,不認得我了?”
李穆那隐在眉骨暗影下的一雙眼,于黑白分明中,透着一種令人心悸的光芒。
那一刻,阿愁的心髒似被人狠捏了一把一般,她驀地再次後退了一步。
此情此景,竟就如那前世再現一般……
十五歲那年,她險些因廖莎莎而犯下大錯後,曾有近半年的時間一直在躲着秦川。然後,于冬日的一個晚上,差不多也是這樣的時間裏,秦川于她家樓下截住了她。他叫住她時,也如現在這樣,問着她:“怎麽,不認得我了?”
再次本能後退的阿愁,險些兒叫身後的臺階給絆倒。
李穆的眼眸飛快一閃,伸手扶住她,看着她又道:“之前我就總覺得,好像在哪裏見過你一樣,偏怎麽想都想不起來。你呢?你可記得以前在哪見過我?”
被李穆握住手臂的阿愁,此時除了發呆,也只能發呆了。她呆呆看着李穆,半晌都說不出一個字來。
直到打鬧着的二木頭、四丫和招弟注意到這邊的動靜跑回來,李穆才收回手,回頭沖那三人微笑了一下。
對于兩位王府小郎君,小樓裏的衆人們一致認為,那位二十六郎君是個可親可近的,而雖然也一樣笑臉迎人,可這位二十七郎,卻給人一種不好親近的印象。因此,便是這會兒他笑得很是和善,依舊令四丫和招弟遠遠地就站住了。連一向膽大包天的二木頭,都捏着那香頭沒敢靠前。
最後還是聽到女孩們的通報,急急迎出來的孫老,才叫阿愁從恍惚中醒過神來,趕緊側身讓開了門口。
“小、小郎怎麽來了?”
孫老擠開阿愁,看着李穆激動地搓着手,一副不知該是行跪拜大禮還是僅作揖問安就好的忐忑。
虧得李穆及時扶住他,嘴裏說着“免禮”二字,這才終結了孫老的糾結。李穆笑道:“前兒受了你們各家的禮,總不好不回禮。正好這會兒閑着沒事,就過來給各位拜個早年……”
他一邊說着,一邊扶着孫老的手,頭也不回地從阿愁身邊走進院中,卻是連眼尾都不曾再給阿愁一個。
阿愁眨了眨眼,于衆人的背後伸手按了按仍莫名激跳着的胸口,趁着衆人的注意力全放在李穆身上,她趕緊悄悄溜上樓去。
于樓梯上背對着衆人的阿愁自是不知道,她才剛一轉身,李穆的眼就往她背後看來,且,那唇邊還飛快地掠過一抹淺笑。
正如李穆所說,他是來給衆人送回禮的,因此,只他一個人來了,并沒有帶着那一向跟他焦不離孟的二十六郎。而回禮一事,自是不用他親自動手,他于天井裏跟孫老和晚了一步才迎出來的王夫子各說了兩句話後,便轉身打道回府了,只留下珑珠在那裏分派着各家的回禮。
*·*·*
因今兒是除夕,坊間那原本該于暮鼓時分關閉的坊門,難得地仍開啓着。只是那不時響起鞭炮聲的街道上,顯得出奇的冷清。
這個時辰,該到家的都已經到家了,那還沒到家的,都于路上向着團圓的家宴狂奔着。仁豐裏通往王府的大道上,一輛驷馬馬車正狂奔在夜色中。被熏爐烤得暖融融的車廂內,李穆裹着身上的大氅,那張一如女孩兒般精致的臉龐上,正無聲地展露着一個令人目眩的笑容。
這樣一來,他想,她肯定就不會認錯人了。
千般算計的李穆,卻是再想不到,此時的阿愁心裏正想着什麽……
*·*·*
等孫老和王夫子親自将李穆送上馬車,再回到小樓裏時,就只見樓裏的衆人一陣群情激蕩,到處都洋溢着一片激動的議論聲。
年蒸那天,因書院裏還沒放假,王夫子并不曾有幸見過兩位王府小郎君。如今這麽親眼一看,就和所有偏愛個美色的大唐人一樣,雖然只這短短不到一盞茶的功夫,全然不能叫王夫子了解到這位二十七郎君的性情為人,他依舊為這位二十七郎君的豐采所折服,卻是從他的相貌到舉止,一時間,那種種溢譽之詞,簡直都可以編個大詞典了。
王夫子的誇獎,叫孫老聽了,竟是比他誇了他那寶貝孫子二木頭還要高興,忍不住就擺出一副他跟兩位王府小郎乃是忘年之交的模樣,跟王夫子炫耀着年蒸那一天裏,兩位小郎君是如何親切地跟他交談着,如何屈尊向他請教該怎麽做包子,以及他如何深入地和兩位小郎探讨着年蒸的意義……
至于珑珠。派完各家的年禮後,已經好幾年不曾在家過年的她,這會兒早被她母親鄭阿嬸給拉回了家。站在二樓的走廊上,阿愁不用豎耳朵,都能聽到鄭阿嬸那比往日裏高了不止一個八度的笑聲。
李穆過來時,莫娘子正在房裏梳頭換衣裳。等她換好衣裳出來,李穆已經走了。因此,莫娘子和韓家那兩位同樣忙着梳妝的姑娘一樣,竟都沒能見到李穆。見衆人都激動議論着,莫娘子便問着那趴在欄杆上,探頭看着樓下熱鬧的阿愁道:“那位小郎來做什麽的?”
“不知道啊。”阿愁沒有擡頭。她怕她這會兒擡起頭來,會叫莫娘子發現她眼底正閃爍着一層淚光。
李穆推開頭上風帽的那一刻,叫阿愁再次意識到,秦川于她心底所占的分量。那一刻,她忽然就後悔了起來。前世時,她應該可以再勇敢一些的,哪怕她因為把真正的自己袒露于秦川的面前,叫他嫌棄了她,至少于她來說,這是個答案,她可以從此了結那段感情,放下一切重新再來。偏她懦弱地選擇了逃避,以至于便是隔了一世,沒解開的心結,依舊還是一個無解的疙瘩。
前世時,秋陽便多少有點強迫症,哪怕是一本叫她看得直打瞌睡的書,她也要忍不住看到最後一個字,何況這是有關她自己的故事。
那一刻,阿愁無比渴望着能夠再次遇到秦川,能夠給他倆之間的事,一個最終的結局。而不是像如今這樣,仿佛一個開放式的結尾,叫她心裏總有種說不出的牽挂……
李穆說,他覺得她很眼熟。其實她也早覺得他極像秦川了,甚至比那長着一張秦川臉的周昌還要像。可,就算李穆是秦川的轉世,那終究已經是另一個人了,再不是她的秦川,不能給她的故事一個明确的結局。何況,他還未必就是……
前世錯過的,終究是錯過了。阿愁心裏明白得很,換了一世,哪怕她能有幸遇到秦川的轉世,那也終究不是前世了。秦川于她,終究只能是前世的遺憾。
*·*·*
因除夕的守夜,各家娘子們于大年初一時都不需要另梳頭,倒叫莫娘子終于得了難得的一天休息。
和小樓裏其他拖家帶口的住戶不同,已經跟娘家決裂了的莫娘子家裏人口簡單,以至于過年也極簡單,不過是一早向着樓上下的鄰居們團拜過後,就沒什麽事情可做了。
莫娘子是清冷慣了的性情,并不愛于坊間各家串門,不過她倒并不想也同樣拘着阿愁,當四丫等人來叫着阿愁去給九如巷的鄰居們去拜年時,她便點了頭。
雖然骨子裏是個大人,卻多少有些童心未泯的阿愁,便跟着這些孩子們,出門給各家拜年去了。
等各人收了一口袋的銅板回來周家小樓後,就跟後世過年時比着壓歲錢的孩子們一樣,一個個都擠到二木頭家的西間裏,各自數着各自得的壓歲錢。
二木頭得意洋洋道:“今年還是我拔了個頭籌。”
大木頭孫楠撇了撇嘴,道:“阿爺又偏心你,只給了我五枚銅板,倒給了你十枚。”
二木頭笑道:“你是女孩嘛。三木頭不也得了十枚?”
“什麽什麽?”四丫一歪頭,好奇問道:“三木頭是誰?”
孫林二指着那在榻上亂爬着的小寶笑道:“小寶呀!如今他可有大名了,昨兒阿爺剛給寫上族譜的,叫孫森三。可不就是三木頭了。”
“為什麽叫這個名字?”招弟問。
阿愁笑道:“是因為‘森’字三個‘木’吧。二木頭的名字,‘孫林二’,那‘林’字兩個‘木’,所以叫‘林二’;小寶自然就是‘森三’了。”卻是又笑道:“你們家若是再添個弟弟,又該怎麽起名呢?四個‘木’是個什麽字?”
阿愁的話,不由就叫四丫瞪大了眼,問着她道:“你竟識字?!”
“是啊。”阿愁笑道。
“怎麽可能?!”那二木頭忽地從榻上翻身坐起來,湊近阿愁的臉,看着她道:“你不是慈幼院裏出來的嗎?你怎麽可能會識字呢?誰教你的?”
“我……”阿愁一呆。直到這時她才想起來,于這個文盲一大把的年代裏,識字的人原就極少,識字的女孩就更少了。便是王夫子自己就是個教書先生,他也不過于閑了時,出于情趣才教着四個女兒識得幾個常用的字而已。因此,她能識字,該算得是件極不合理的事了……
就在她發着呆時,門口忽然有人笑道:“她說她識字,你們就真信了?不定她就只識得那幾個字,這是給自己臉上貼金呢。”
衆人一扭頭,只見那韓大姑娘韓枝兒站在門口處。在她身後,帶着兩個女兒來孫家拜年的韓大娘,正跟大李嬸和小李嬸唠着家常。
二木頭一聽就不樂意了,叉着腰道:“大過年的,會不會說話啊?!”
那小李嬸于門外聽到,立時不分情由地喝着二木頭道:“怎麽說話呢?!”
大李嬸聽了,趕緊一拉小李嬸的胳膊,道:“新年頭一天呢。”
韓枝兒的怪話,阿愁自然不會往心裏去,可她有點心疼替她說話卻挨了他娘一嗓子的二木頭。見這孩子表面看着一副無所謂的模樣,其實眼眶都有點紅了,她便掂着掌心裏新得的壓歲錢,笑道:“我們買鞭炮放去吧。”
這個提議,立時得到其他孩子們的一致稱“好”。于是,一幫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呼嘯着,無視那韓家兩姐妹的眼,就這麽沖出了院門。
出了門,四丫一只手拉着二木頭,一只手拉着阿愁,老氣橫秋道:“你倆也別惱,她一個嫁不掉的老閨女,心裏有怨氣,自然說話也就不好聽了。”又恨恨道:“沖她那樣,只怕今年也嫁不掉。”
“哎呦,”她大姐姐,為人一向老實的招弟立時推了她一把,道:“新年頭一天呢,何苦咒她。”
“活該,”四丫翻着眼道,“別當我沒聽到,她背後可是說阿娘……”她忽地一收口,然後一陣連呸,又恨聲道:“活該她落得這樣一個下場。她們家裏,也就韓大娘是個命苦的,偏那兩個小的,都不是東西。那韓大娘求着宋老娘,替她挑了多少夫家呀,她不是嫌這家窮,就是嫌那家兄弟多,只恨不得人家上面全都死了老子娘,再沒個負擔,下頭也就只一根獨苗,她過去就享着那清福了。偏她自個兒連一文錢的嫁妝都沒有,只想着攀高枝兒。”
卻是因着這句話,叫一衆孩子全都想起年蒸那一天的事來。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忽地全都笑了。
四丫撐着阿愁的肩笑着:“昨兒二十七小郎來的時候,你們看到沒?她們兩個急急收拾打扮了,卻再沒想到,人家腳不沾地地又走了,倒叫她倆竹籃打水一場空。該!”
“過年呢。”阿愁裝着個厚道模樣,推着四丫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