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戰事
胡硯書一收到老爹的傳信,便與李晏通了消息,商量着是否動用養在鬼谷的奇兵。
距鬼谷軍隊建立至今,不過小半載,雖有熟谙兵事的軍中将領日夜操練,又有通曉陣術的鬼谷中人幫襯,然時日尚淺,新成立的難民軍到底還是無法媲美吃着皇饷的正規軍隊。
今次并非出兵的好時機,弄得不好,不僅于戰事于事無補,還會過早暴露,引起皇帝和那幫子朝臣的注意,招來滅頂禍患。
再者,也是時候借外力打擊打擊皇帝和那幫子鼻孔朝天的井底蛙了,需要從外部撕開個口子,繼而揪出天乾皇朝內部的蠹蟲。
于是,二人一合計,決定先靜觀其變,一面又加緊鬼谷軍隊的訓練。
話說天乾派出的送信小吏,連西蜀國皇宮都未進得就被打發了回來。
一同回來的還有西蜀國國主的口谕:西蜀治下皆為西蜀子民,何來天乾子民?爾國蠹蟲猖獗,盡失民心,焉怪他國乎?
送信小吏跪在朝堂上,兩股戰戰,好容易複述了西蜀國主的話,鼻尖鬓角全是冷汗,深垂着頭,絲毫不敢去看皇帝和百官的表情。
那表情可謂是想當精彩。
皇帝被當衆打了個大耳刮子,臉面盡失,那臉沉得足可以結霜。而那些個屍位素餐的官員,叫人揭破了國之蠹蟲的面目,也盡都惱羞成怒。皇帝還未發話,朝中已是一片嘩然,盡都是些吹胡子瞪眼,大罵西蜀國好不卑劣的。
想百年前,西蜀國僅是個彈丸之地,歷代國主皆向天乾稱臣,歲歲納貢。如今不過百年,竟猖狂至斯,全不把天乾放在眼裏,再不給其些教訓以彰顯我天乾國威,怕是後患無窮。
于是,自西昌郡事發以來一直憋屈着的武将們終于尋得了反轉之機。但見當中一人,粗眉厲目,橫跨出一步,筆直站在殿中央,朝皇帝請旨:“皇上,臣願領兵西蜀,奪回我天乾子民!”
有人開了頭,餘者紛紛出列,一時殿中皆是此起彼伏的請旨聲。
見衆人義憤填膺,恨不得立馬殺到西蜀國去,李乾的臉色方回暖了些。誰言我天乾蠹蟲當道,瞧殿中站着的這些個青年才俊,哪個不能擔事?小小一個國主,欺我太甚,斷不能輕易饒恕,否則,叫朕如何在百官面前,在天下人面前拾起天子顏面?
一念及此,再不聽文臣們的勸解,當朝拟旨,命虎贲将軍領八萬人馬讨伐西蜀,命西昌郡新任文武郡守全力配合伐蜀。
李晏與胡硯書稱皇帝和朝中大多數人為井底之蛙,确實貼切無比。
Advertisement
想衆人被氣憤蒙了雙眼,不知那西蜀國兵力幾何,不識那邊境山河走勢,竟就氣勢磅礴地奔赴戰場,真叫人不知該稱其勇還是罵其蠢。
少數幾個看透內裏乾坤的,左右所提無人采納,皆都暗嘆着搖搖頭,道一聲時也命也,也就安心做起了縮頭烏龜。
虎贲将軍帶着八萬兵将,千裏行軍,無有幾日便到了西昌郡。與新任郡守一碰頭,商量出個什麽計策不曉得,只知未待軍士們好生休整,在天明時分,正是人睡得深沉意識最為薄弱之時,發起了夜襲。
虎贲将軍自認為此戰必有奇效,定能打得西蜀國兵丁屁滾尿流。誰曾想,夜襲的五千人馬方跨過兩國邊境,便進了對方的包圍圈,中了對方的埋伏。
一場完美設想的夜襲,結局卻是叫人驚掉了下巴。五千人馬,一半被當場擊斃,另一半皆都成了俘虜。
衆人皆大罵對方狡詐,竟設下圈套等着我方軍隊鑽,卻不想,兵者,詭道也,你可以夜襲,就不興別人埋伏嗎?
偷襲不成,那就明戰。
遞上戰書,約好時日。三日後,兩軍對陣于汜水河畔,跨一步便是對方國土。
想那虎贲将軍,昔日随着元老将軍,也是上過無數次戰場,打過無數勝仗的,是以,見對面為首馬背上的玉面小兒時,不由嗤笑出聲:“爾西蜀是無人了嗎,竟叫個毛都沒長齊的小兒來迎戰?”
麾下衆将皆是嘩然大笑。
對方卻是毫無所動。那玉面小兒端坐在馬背上,身型挺拔,若不是面白無須,生得實在太過好看,單看其持槍的身姿,也是能品出一股嗜血的氣勢的。
然虎贲将軍為人自大,又好臉面,過往皆是戰無不勝,此時哪能在衆兵将面前承認自個兒不敵這玉面小兒。
想起那夜中了對方的套,他就恨得直咬牙,猛地提起橫掃沙場的大刀,高喝一聲,領着數萬人馬直沖向河對岸。
“小娃娃,怕是未見過血吧?你若是跪在小爺面前喊一聲爺爺,小爺就大發慈悲讓你從哪來滾哪去,否則——”
話未說完,對面長.槍挑了個花式,角度詭異地斜斜刺了過來,伴随着想起了一個清泠冷冽的聲音:“很好,你成功挑起了我的厭惡,那便賞你個萬箭穿心吧!”
虎贲将軍堪堪躲過這斜裏一刺,還未來得及喘氣,槍頭閃着銀光又照着要害刺來。
那槍在玉面小兒手裏仿似千萬條毒蛇,綿綿密密罩着他的周身要害,躲過一槍,另一槍又至。
玉面将軍輕輕松松坐在馬背上,也不急着施懲,只将虎贲将軍當作猴兒般戲耍,待對方氣喘如牛了,方失了耐心,一槍槍俱都刺在了實處,直将虎贲将軍刺成了篩子,汩汩冒出血來,不一會兒就成了個血人。
“未見過血嗎?這不就見到了!”
虎贲将軍瞪圓了雙眼,生前入眼的最後一面便是玉面将軍那斜斜勾起的嘴角和嗜血的眼神。繼而,死不瞑目。
不過片刻,主将便被捅成了血窟窿,一時衆将大亂,軍心渙散。未幾,便大敗西蜀,天乾派出的八萬人馬死傷過半,餘下的大多成了俘虜,逃回來的卻是寥寥無幾。
西蜀軍隊趁勝追擊,因着西昌郡城牆破敗,守城內務也是新任郡守上任後才整頓的,這在西蜀國軍隊的眼裏,實在是不堪一擊。
遂,急報傳回京時,西昌郡已然失守。城牆上已換上了西蜀國的旗幟,西蜀國軍隊更是駐紮在城內,對着天乾腹地虎視眈眈。
消息傳回京城,滿朝駭然,皇帝更是嘔出了一口血,并非為失了李氏江山,實是向來自傲的心被打擊得狠了,氣急攻心。
這下,百官都靜默了。誰能料到百年前偏安一隅的羸弱小國,如今竟有這等能耐?誰又能料到僅是個弱冠小兒,就能将歷經沙場的虎贲将軍捅成了血篩子?
不過數日時間,非但沒能要回流入西蜀的我朝子民,更是折了我八萬英烈将士,西昌郡被移旗易幟,成了他國的領地。
數百年來,躺在祖輩打造的安樂窩裏,享了數百年安樂的天乾權貴,終于在數百年後的今日,被人一耳刮子狠狠扇醒了。
這天下已不再是天乾獨大的天下,周邊已是前狼後虎,安能日日笙歌,閉耳塞聽,不知今夕何夕?
然為時已晚,觀西蜀國勢,此時再戰已為下下之策,當務之急,是停止這場自打臉的戰事,待謀求了時間,才能勵精圖治,重新翻盤。
于是,待皇帝緩過氣來,文臣一列就站出了數位,請旨出使西蜀國,目的是求和。
皇帝李乾雖心胸狹窄,年輕時也是頗有韬略,并非是毫無腦子的君王。形勢到了這般地步,他也知多年來自己犯了多大的錯誤,如今再自欺欺人,怕是離李氏江山破敗之日也不遠了。
咽下口中的血腥,李乾端正了身子,一雙眼多年來重新煥發出一個君王該有的神采,掃視了殿中站着的衆臣,最後落在了胡老丞相身上。
“丞相,你說該當如何?”
胡老丞相捋了捋白須,直言道:“老臣亦認為,當此時機,應遣一合适之人出使西蜀,求和是目前最穩妥的做法。”
“那依丞相之見,何人能擔此大任?”
胡老丞相陳凝了片刻,方回道:“出使之人必須身份高貴方能體現我朝誠意,且能言善辯,能為談何一事做更多地争取,就這二者而言,全朝上下,唯有一人爾。”
胡老丞相的一番話,百官深以為然,雖未指名道姓,但衆人心中都浮現出了那個人:睿王李晏。
皇帝一琢磨,确實是再合适不過。
作者有話要說: 過渡章終于要完了,男二即将登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