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反将
李晏拖着傷腿,緊趕慢趕地終是在皇帝所派之人到達前趕到了江南,替下已經在江南尋花問柳,作威作福許久正愁找不到新花樣的假王爺。
囫囵了解了下這些時日裏,替身都幹了些什麽糟心事兒,李晏不禁扶額暗嘆:本王的名聲就是這麽被毀的。
還沒等背鍋的王爺喘口氣,皇帝派來的人就到了。
來的是皇上的護龍衛衛長羅進。
向來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羅進忽然出現在西子湖中的畫舫內,滿臉嫌棄地拂開反彈琵琶的歌女,撂下一句:“皇上召你回宮!”,就直接拎着李晏飛上了湖堤。
若是旁人見了此景,怕是會驚到掉了下巴,而李晏身邊的人卻早已習慣這樣的場景。
自小到大,只要是李晏做了混事,被人狀告到皇帝面前,皇帝就會派羅進将他逮回宮訓話。而這羅進有個臭毛病,逮人喜歡用拎的。久而久之,都不用說什麽,兩人只要見面,必是拎與被拎的場面。
于是,可憐的睿王,方至江南,就被羅進給拎回了宮。
“皇兄,江南風景好,臣弟還沒玩夠呢,什麽事這麽急着把我拎回來?”
見李晏确實是在江南被羅進給找回來的,此時又是一副樂不思蜀的表情,李乾的疑慮已是消了大半,擺上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斥責道:“你心中除了玩鬧還記得些什麽?京中出了大事,火都要燒到家門口了,你還一副呵呵呵的樣子,成何體統?”
“皇兄,怎麽一回來就訓我,我可沒幹什麽壞事啊?”李晏撓了撓頭,半晌又讪讪地道,“額,除了調戲了幾位姑娘,破壞了一樁婚事,別的真的沒了!”
聽李晏還好意思扳着手指頭屬他在江南做的好事,李乾覺得自己的涵養早晚有一日會被氣得蕩然無存。
“你在江南為所欲為時,可還惦記你未來的王妃?”李乾甚至都懷疑自己這個不着調的皇弟是否真心喜歡陳凝兮了。
聽李乾提到陳凝兮,李晏才收了收表情,問道:“她怎麽了?不是好好待在陳老身邊嗎?”
“你讓朕如何說你?自己的王妃都不關心。”
李晏這下急了:“皇兄,您把話說清楚了,她怎麽了?是哪個王八羔子欺負她了,我去宰了……”
Advertisement
“夠了!”李乾喝止了李晏,“她有沒有被人欺負,你自可回去親自問她,但元老将軍向朕控訴,你因陳凝兮之事,報複元湛,叫人火燒天香樓,殘害了他,你可認?”
李晏激動了,也不顧自己的腿,噌地站起來:“什麽?元湛那家夥死了?是哪位仁兄有這魄力,真該好好結識一番。只是可惜了天香樓這麽個好地方,以後讓我等去哪找那麽些漂亮的姑娘?”
李乾這下真的是無語了,難道自己真是平日裏太過縱容他,叫李氏皇族出了這麽個不肖子孫。
扶額再次問道:“你的意思,便是此事與你無關?”
李晏喜笑顏顏,輕拍着手慶賀:“皇兄,我雖早就看那家夥不順眼了,可我人在江南,又沒有千裏眼,連凝兮發生了何事都不知,怎會無緣無故害他。再說了,我堂堂當朝睿王,要殺他至于這麽費勁嗎,還藏着掖着?”
李乾知道,李晏此話不假,而陳凝兮那邊的事,也已從弘寂大師和南山寺裏的小沙彌那裏得到證實。
此事,怕還是朝廷兩方勢力暗中鬥争之故,應是元家故意要将髒水潑到睿王頭上。
當朝以元家為首的将臣與以胡老丞相為首的文臣兩股勢力為重,兩方從來互看不順眼,明争暗鬥的,從未停歇。
原本兩方勢力,一文一武,相互牽制,達成了朝廷勢力平衡的局面,但如今,出了胡硯書這麽個奇葩,棄文從武,還很是出色,搶了元老将軍一方的将職,也就打破了兩方平衡的局面。
偏偏這胡硯書自小與睿王交好,這下子,元老将軍一派坐不住了,就着元湛之事不鬧點事反倒奇怪。
如此想來,李乾的疑慮已徹底打消,正要再數落李晏幾句,蔡公公進來通禀,說是胡老丞相有要事啓奏。
這下,李乾更是篤定自己方才所想,随意訓了李晏幾句,将他打發了,才傳胡老丞相觐見。
胡老丞相行了大禮後,直接了當地将折子遞給了皇帝:“皇上,今日,禦史臺的臺鼓被人敲響,來人是那夜從天香樓裏逃出的女妓,狀告元公子私下裏讓鸨母誘拐良家女子,用盡肮髒手段逼良從昌,做盡了喪盡天良之事。”
見李乾打開折子細細閱覽,胡老丞相捋了下白須,繼續道:“禦史臺的王禦史聽聞大驚,立刻着人細查,這一查可真查出了不少龌龊事,具體內情,王禦史都已寫在了這折子上。此事涉及皇後娘家,王禦史不敢擅自行動,便求臣前來遞這折子。”
說完,便眼觀鼻鼻觀心,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站在那等皇帝的旨令。
李乾翻閱着折子,心想元家這回真是急了些,瞧這折子上羅列的罪名,樁樁件件,有憑有據,愣是找不出丁點可以自辯的空子。這偷雞不成蝕把米的虧,元老将軍是吃定了。
也罷,元家高高在上太久了,元老将軍更是獨掌整個東南的兵權,也是時候給京中的年輕子弟們施展才華的機會了。
“天色已晚,丞相先回吧!”
胡老丞相行禮告退,捋着白須若無其事地出了宮。
當夜,蔡公公帶着新鮮出爐的聖旨去了柱國将軍府。
不到一柱香的時間,整個京城有頭有臉的人都知道了消息:元家嫡孫罪行昭昭,雖死難以罄竹,元老将軍失于管教,治家無能,降柱國大将軍為護國将軍,分嶺南兵權于胡硯書等一衆年輕将領。
元老将軍當場噴出一口血,赤紅着臉進宮面聖,被拒于宮門外。
消息像長了翅膀般,瞬息便傳遍了整個京城,衆人都如見了風向标,一時,元府門前冷落車馬稀,而風頭正盛的丞相府門前訪客絡繹不絕。
胡小公子更是一躍成了京城人人争搶的如意佳婿。畢竟,如此年輕的嶺南骠騎将軍,從來少見,何況,跟在他底下的還是一幫京城貴胄子弟。
如此,一場風波,竟是這般出人意料地結束了。陳凝兮聽聞後,想着此事的真相,一時甚感滑稽,也更是體會到了京城權力中心的波雲詭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