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往事重現
果然如此。
齊念不禁冷笑了起來,心中大概将當年的前塵往事都給捋順了。
就在三十年前,當今皇帝那時不過剛剛登基,因是強搶了昭文太子的天下,唯恐今後的江山不固皇位不穩,是而開始了一場朝堂之上的殘酷血洗。
而她那外祖父慕容将軍,因着曾将長女嫁給了昭文太子為太子妃,是而便理所應當的被視為前太子一黨,不由分說給扣了頂叛國作亂的罪名,就給株連九族滿門抄斬了。
當初權勢滔天枝葉繁茂的偌大一個慕容府,被砍得砍發配得發配,竟到最後只餘了兩個孤女能得以逃脫此難。
齊念的姨母,也就是慕容府的大小姐慕容婉霜,因着身上有着曾被先皇欽點封為太子妃的這一道聖旨,且皇族本就最為忌諱的便是對自己人趕盡殺絕,生怕沾染了半點兒天下人千夫所指說是殘暴君王,是而也就随了太子一起,廢除封號貶為庶人監禁了起來。
至于後來姨母是如何逃脫了長樂城而輾轉來到這天陰城隐姓埋名了三十年都不曾被人發覺,想來其中的隐情也是曲折難解。
其二便是齊念的娘親,随了外祖母姓氏的秦墨仙。她因着自幼便沒養在慕容府中,鮮少有人知曉這二小姐是什麽樣的,且又是在她兩三歲時慕容府便遭了這滅頂之災,是而逃脫了去也就容易了許多。
秦墨仙雖曾貴為世家之嫡女,但奈何身負亂臣賊子要殺頭的罪名,不得不對往事三緘其口絕不再提,便也就如同尋常人家的姑娘似的慢慢長大了。
再然後,她便嫁給了齊念的親生父親,當朝的炙手可熱勢絕倫的國相華章為妾。
想來那也只是個貪圖美色的僞君子,輕易不會付出真心。不然又怎會叫自己的親生女兒在外流落了十數年,直到手中缺少了能夠拉攏關系的棋子,才派人出來尋呢。
前世正是周氏為了以齊姝來假冒齊念國相小姐的身份,而将不過剛剛及笄的齊念給賣入了青樓。
而齊姝正好假借這看似高人一等的身份,嫁給了四皇子李錦玉為正妃。
這還當真是一步錯步步錯,齊姝踩着齊念的肩頭探出了身去,又語笑嫣然的奪去了她曾經最為深愛的那個人。
低眸斂去了眼底那抹冰冷的諷刺之意,齊念只輕聲道:“怪不得自我記事起,秦姑便格外體弱多病些。想來這次她會因傷寒而病逝,也是因為當年劇毒入骨而叫師父不得不替她摘了一顆腎髒,而留下的殘缺吧。”
“應是如此。”沈灼華面色黯然的又撫了撫下颌的那一把白須,擡眼凝重的看向了齊念,“念兒,為師算是最清楚你的性子了,你雖面上不動聲色,實則心中是極有計較的。如今秦姑既已然去了,你可有什麽打算,可有用得上我的地方?”
齊念心頭不由得湧上一陣暖意,雖說當初拜這個師父她是有私心的,沈灼華也只是鄉野生活太過寂寞,偶得一頑徒任由自己調教,便也就當作日常消遣打發時光罷了。
但這些年終究是相處出了真正的師徒之情,如今師父這一句關懷,也是實心實意叫她能體會到的。
她想了想,到底還是不能說的太過直白通透了,只言辭委婉的道:“如今秦姑已逝,我于這行山村除了師父便也就沒有旁的牽挂了。我也不知師父與小七究竟是何身份有何意圖,但依着這麽多年的交情,我只想說,這行山村在數十年前或許還是個能躲避是非的世外桃源,但如今卻是衆矢之的。你們若是有其他的去處,還是早早的離開這裏最好。”
想起前世在她十八歲那年,這不起眼的偏僻行山村竟忽得一夜之間遭遇了全村屠盡的滅頂之災,當時還上達天聽,皇帝大為震怒下令徹查,鬧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
不論這事情是因何而起,前世她因遭遇得磨難太過導致心念都已然麻木,倒也不覺得有什麽。如今卻是打從心底裏不想毀了這座盛開着她無憂無慮的童年的小山村。
沈灼華倒是微有些疑惑,看着她面色十分倦然的模樣沒有再細問,只“唔”了一聲,道:“你這樣子實在是不太好,待會兒我給你炖碗藥讓阿瑤給你端去,你便先去歇息吧。”說着轉身就去瞧瞧秦姑的後事辦得如何了。
齊念不禁擡眸看了看這漆黑夜幕之上的那輪銀色彎月,旁邊漫天的星辰傾灑在天空各處,端的是叫人精神一振,心中豁然開朗。
她的眼前忽得閃現而過一個人的眼眸,也是這般的星星點點清澈明亮,恍若銀河落凡塵。
這夜本以為會輾轉反側難以入眠,誰知雙眼一閉竟就睡過去了,一睜開即已天亮。
在接連不斷且亂七八糟的夢境之中,齊念忽得只覺自己陷入了一個無法突破的困境。
雖說人死如燈滅,去了之後在這人世間便再也沒有了意義,即使尚有氣澤殘存,也會随着生者的記憶漸漸消散,直至全然不見。
但若是都這麽想,恐怕這世上便也就沒幾個人了。
算上去齊念也能說是曾死過一次的人了,于活着并沒有多大的執着,只是一心想着要保護自己的至親,不再像前世那般留下無窮無盡的遺憾。
可是她這樣機關算盡費盡心思,依舊沒能留住姨母與秦姑的性命,還叫她們一人抱憾而終,一人苦難終生。
于前世而言,就算她已然重生一次,也并無多少變化。
那麽既然如此,她在這世間走過兩遭,又有什麽意義呢?
帶着這個令她無比困惑的難題,她随着沈灼華的張羅之下,将秦姑妥善的下葬在了一處風景清幽荒無人煙的好地方。
茫然舉目四顧了一番,忽得只覺這裏有些眼熟。
對了,這是九歲那年她年少頑皮,因在山間挖參玩得久了些而致回家後得了熱病高燒不退,秦姑吓得跟什麽似的,忙到處燒香拜佛求得神仙符咒,就埋在了這裏。後來她的病好了,再來這裏還願祈福的時候,便挖出了那一塊據說是山神所賜的玉珏。
想到了這裏,她不禁伸手入懷中,摸了摸那塊觸手生溫的瑩白羊脂玉。
真好,它還在,雖然之前有人想将它奪去,卻叫她給守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