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欽點赈災
見皇上沒有深究,唐宇輕喘了一口氣,目光下意識瞥向一旁一言不發的二王爺韓賢寧,在心中忍不住抱怨。好歹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寧王爺剛才絲毫沒有替他說一句好話,不免令人齒寒。
就在這時,大理寺少卿淩韬拱手上前。
“啓禀皇上,臣在查案時,遇到一棘手問題,臣愚鈍,不知是否需要酌情處理,還請皇上指點一、二。”
有大臣止不住冷嘲熱諷,“我說淩韬,我等臣子都巴望着為皇上分憂,你怎麽還要皇上替你分憂,簡直本末倒置。”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不怕多說,就怕不說。”
韓庭烨不禁蹙了蹙眉,淩韬職責在身,時常在全國各地奔走,并不是時時處于京都,若無事,更不會出現在這朝堂之上。既然他覺得有必要提上來,必然有他的道理。
“淩韬,你說來聽聽。”
“是,皇上。前些日子,臣抓到一名逃犯,名叫黎安,此人是吳縣的一名普通獵戶,仗着自己有些身手,竟膽大包天的去偷梧州知府李昂的官印,并且供認不諱。
我問案時,他一把鼻涕一把流淚的告訴我,吳縣幹旱數月,後來迎來了一場大雨,一開始,百姓們都非常興奮,但這雨一下就不再停了。
他家地勢低,前幾日屋子被淹,虧得他福大命大才撿回一條命,但家中老父卻意外淹死。原本,秋糧欠收,大家的日子都過得緊巴巴,如今天災連連,百姓們更是活不下去了。
為了生存,他和同村十幾戶鄰居聯名上了縣衙,希望縣老爺開倉赈災。誰知,縣老爺不管不顧也就罷了,還狠狠打了他二十大板,說要讓大家以儆效尤。
他氣不過,在鄰居們的幫助下找到了知府李昂,沒想到李昂和吳縣縣令竟是一丘之貉,他冒雨跪了一夜也沒有結果。所以,他才要盜走李昂的官印,逼他就範。”
聽了淩韬的陳詞,丞相柳士元面色凝重,立刻上奏,“皇上,梧州大雨多日,底下吳縣、鐘陵、藍田都有不同程度的災情,此事臣昨日就已遞了折子,不知皇上您是否已經查閱?”
之前還和一臉顏悅色的男子,此刻說變臉就變臉。
“王傾,為何朕沒有看見柳丞相的折子,你是怎麽辦差的,嗯?”
大太監面色一僵,噗通一聲跪在地上,臉上帶着些許心虛,“皇上恕罪,是奴才沒有辦好差事,這麽重要的折子,居然都給遺漏了。”
Advertisement
“到底是你的疏忽所致,還是……你本就是故意的?嗯?”
“奴才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敢欺瞞皇上啊,奴才有罪,請皇上責罰!”
“你是有罪,來人,拖下去,仗責三十大板。”
其實,王傾也是受人錢財,替人消災。
李昂曾是唐府門客,後來考中功名,才正式進入了官場。梧州發生天災,唐宇的本意是想李昂盡快解決這個爛攤子,畢竟梧州偏遠,只要使些銀子,定能瞞上一陣,等到災情控制住,再行上報,誰知竟發生了此等變數。更不曾想,雨災比想象中的嚴重。
見王傾被侍衛駕出去,唐宇冷汗涔涔,今天怎的如此倒黴,皇上該不會聯想到他身上吧?
想到這,他主動請纓,“皇上,李昂曾是臣府中食客,能爬到今時今日,實屬不易,卻不曾想,他竟如此庸碌無能,臣願大義滅親,請旨前往梧州赈災,替皇上分憂,望恩準。”
淩韬嘴角一勾,笑容中帶着一絲鄙視,很快被掩下,“唐大人,你不必極力撇清關系,既然李昂是你的人,下官認為,為了堵住悠悠衆口,您還是應該避避嫌……”
丞相柳士元早就看他不順眼了,見他被人打壓,不禁附和,“臣附議淩少卿所言。再者,唐大人乃兵部尚書,用兵布陣自然不再話下,但說到赈災,怕是不如戶部的幾位大臣。”
韓庭烨強行斂下先前的怒意,聲音帶着一絲憂愁,“可戶部尚書大病半月,此刻怕是不能下床啊……”想了想,他朝衆位大臣詢問道,“可有哪位大臣願前往梧州赈災?”
一時間,殿中竟無人出聲。
見狀,韓廷琦氣憤不已,拱手作揖,“父皇,兒臣願請旨出征。”
柳士元第一個反對,“太子不可,梧州雖地處偏僻,确是西域往大夏的咽喉。如今天災連連,指不定西域諸多小國會趁亂侵犯。而且,臣聽說那兒的災情嚴重,民憤四起,您貴體金尊,又缺少歷練經驗,依老臣看,不如另請賢明,最好是像淩大人這樣能文能武的。”
韓延琦暗中不滿,卻又不好表現得太明顯。都把他當金絲雀那般養,他能有經驗,能有擔當嘛!!!
一句無意的話,矛頭卻指向了兩個人。
一個是二王爺韓賢寧,一個是四王爺韓翊宸。
頓時,大臣們兩邊倒。
得知是藍田有事,韓翊宸的胸口漾起一股無法平息的波瀾。回安然前,那裏的雨就沒玩沒了,紫兒她……沒事吧?
唐宇率先出聲,“皇上,臣舉薦寧王爺。剛才丞相說,赈災的人最好是能文能武,臣認為,寧王爺不僅如此,他更是皇上的皇弟,由他出面,更彰顯了皇家對赈災的重視和決心。”
“若如唐大人所言,臣舉薦宸王。宸王剛剛打了勝仗班師回朝,由他出面,不是更為振奮人心?”淩韬不卑不亢,直視着唐宇,不因自己官職低微而有所窘迫。
“臣附議淩大人。”柳士元随後表态。
見柳士元和淩韬一唱一和,唐宇面色一冷,拳頭不禁攥緊。
一直默不發聲的韓翊宸用眼角的餘光細細打量寶座上的男人,見他面露遲疑,心中頓時有了自己的判斷。
他凱旋而歸,名聲大噪,若再解了梧州之難,害更引來兄長的猜忌。
梧州他是去定了,不過,不能着急,不如試試以退為進。
“皇兄,臣弟本是粗人,怕不如二皇兄心細如發,對于淩大人的舉薦,臣弟慚愧,不如還是把差事交給二皇兄吧。”
韓賢寧疑惑不已,這四弟到底搞什麽鬼,難不成,他還是擔心……功高蓋主,故意避嫌?
原本還想着趁此機會揚名,思及此,他立刻改變了心意。
“皇兄,四弟謙虛得緊啊,這幾萬兇殘的南蠻子都不怕,還怕被一群流民吃了?依臣弟看,不如就打鐵趁熱,讓四弟去吧。”
思索片刻,韓庭烨洪亮而渾厚的聲音傳來,“宸王接旨,朕封你為梧州赈災一行的欽差大臣,并戶部侍郎杜天樞協理,着辦派糧赈災,以及查處相關失職官員等,即日出發。”
“臣弟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