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獨霸天下(3)
黯淡的天色下,衛青從軍帳出來,騎馬上了一個高地,望着遠處的荒野,深思起來:勝利近在眼前,卻又遠在天邊,攻下上谷城,匈奴必定會派來援軍,不久又會卷土重來,如果不早做準備,後果不堪設想。
匈奴王庭中,單于阏氏正在軍帳裏彈琴,有衛士掀帳禀報軍情,風趁機吹進來,吹亂了她的長發,軍臣單于伸手為她理了理頭發。阏氏動也不動,面無表情。
坐在一邊的軍臣單于的弟弟伊稚斜單于默默地看着他們。
衛士禀報:“報告大單于,上谷急需增援。”
軍臣單于一聽,感到十分震驚,伊稚斜出奇地平靜,而阏支的嘴角有隐隐的笑容。
這讓軍臣單于感到不安,在他的印象中,對戰的漢軍只不過是一群裹着小腳的女人。他霍然站起來,大聲得吼道:“什麽?漢軍竟然來到上谷了?他們怎麽來的?領軍的是誰?”
衛士據實回答:“是衛青,是漢朝皇帝一個寵妃的弟弟。”
伊稚斜臉上閃過一絲冷笑。
軍臣單于眉頭緊皺:“他是誰?與漢朝對峙數十年來,從沒聽過這樣一個人的名字。他有過什麽戰績?”
衛士搖了搖頭,表示不清楚。
伊稚斜笑了。
在一旁的于單感到奇怪,他對叔父說道:“二叔,你笑什麽?”
伊稚斜不屑地說道:“原來是個初出茅廬的新人,有何可懼?他們漢人就喜歡耍花樣,衛青是靠裙帶關系上來的,是皇帝的小舅子,這次不過是他運氣好,必是個草包。”
軍臣單于哼了一聲,轉念之間,下令道:“龍城與上谷距離最近,你去龍城,即刻派龍城的左都尉去增援上谷。”
衛士看了一眼伊稚斜,伊稚斜點點頭,他便聽令退了出去。
軍臣單于內心十分煩躁,忍不住轉向他的兒子于單:“給我記住他!”
于單聽了,安慰說道:“父王不是已經派去增援了嗎?相信定能打敗漢軍的。”
軍臣單于坐立不安,憂心忡忡地說道:“但是,漢軍居然出現了這麽一個人。這樣下去,怎麽得了?”
一直冷眼旁觀不說話的中興說開口說話了,他說道:“沉着點,自有我們匈奴,除了個別的李牧、蒙恬等人偶有勝算,那又怎麽樣呢?其他時候,漢人不過是匈奴人腳底的泥而已。”
軍臣單于急了:“你讓我怎麽沉着?”
伊稚斜笑着解釋道:“中興說是跟随老上單于阏氏來到我們匈奴的,是漢朝宮中的內侍,他一直對漢朝送他來匈奴而耿耿于懷,所以這份恨意就一直延伸到了現在。”
阏氏恨恨地看了一眼中行說,露出嫌惡的表情,但這表情轉瞬即逝。
“你們都給我下去!”軍臣單于看了一眼中興說,氣急敗壞般地說道。
于單、伊稚斜及幾名副将相繼告辭離去。
待到阏氏準備離開時,單于卻叫住了她。
伊稚斜帶着貼身随從朝帳外走去,忽然停下腳步,朝單于軍帳看了看,發出一陣陰冷的笑聲,他對中興說說道:“一個漢朝皇帝的小舅子就能讓他自亂陣腳,如此膽小,他根本不配做匈奴的王!就讓這單于腐爛下去吧,鬥志全失,那麽,到時候我伊稚斜取而代之的機會就到了!”
單于軍帳中只剩下阏氏和軍臣單于兩人。軍臣單于本想坐下來擺設沙盤,但看着沙盤無從下手,起身看見站着地阏氏,他說道:“彈啊,你怎麽不彈了?”
阏氏無聲地冷笑了一下,重新坐回琴前,手指撥動琴弦。
衛青軍帳內,空氣似乎都凝固了,他望着牆上的地圖以及桌案上的沙盤一言不發,沉思不語。
自進軍上谷以來,漢軍節節勝利,不消一刻朝拿下了上谷城。第一仗便大獲全勝,鼓舞了士氣,城中将士和百姓都興奮不已。
衛青論功行賞,優待俘虜,歸附者有重賞,籠絡了不少的人心。
大家都贊車騎将軍仁義。
然而,俗話說:人無近憂,必有遠慮。衛青聽聞前方有探子來報:“有一支大概三萬多人的匈奴軍隊正在向上谷的方向進軍。”
衛青猜測定是援軍,命軍士禁閉城門。
幾位副将都按捺不住,主張退兵回朝,他們向衛青禀報道:“我軍長期作戰,已有疲憊之态,将軍為何不班師回朝,再做打算?”
衛青搖了搖頭,說道:“若是回朝,匈奴卷土重來,不僅害了百姓,還更加使我軍士氣低落。我們怎麽還有臉面撤軍面對百姓?”
其中,有一個叫黃義地副将冷笑了一聲說道:“匈奴援軍馬上就會兵臨城下,我軍只有不到一萬的人馬,再這樣下去不都是在送死嗎?”
又有一人附和道:“我們提出撤軍,至少可以帶着兄弟們一絲不傷地回長安。”
衛青向部下解釋道:“無稽之談!上谷城危在旦夕,倘若我們一旦撤軍,匈奴必定攻下上谷。匈奴以上谷為據點堅城固壁,再打下就難了。我們絕不可讓将士們兩個月的拼死搏殺白費了!”
黃義還想要說什麽,衛青一拍桌子,鄭重地說道:“誰再敢言撤軍,定軍法處置。”
軍令如山,幾名副将雖心裏不服氣,但還是忍氣吞聲,俯首聽命。
衛青嘆了一口氣,擺了擺手,讓副将們下去。他坐在案前,看着地圖,反複地擺弄着沙盤,“上谷、雲中、代郡、匈奴王庭、龍城……”,他心情沉重,苦苦思索着讨敵之計。
正在此時,一名衛士押着一個匈奴探子匆匆來報:“将軍,我抓着了一個匈奴奸細。”
衛青頓了一頓:“帶上來!”
那匈奴人受了輕傷,很不屑看了一樣衛青,衛士往他的腿彎處踢了一腳,他才不情不願地跪在衛青面前,
衛青問他:“你們一共幾個人?”
匈奴人不答反而說道:“你最好放了我,封到我龍城援軍來了,也可放你一命。”說完,他得意的笑了。
衛青若有所思問道:“這麽說,援軍是從龍城來的了?”
“不錯。”那跪着的匈奴人得意地說道。“來的全是龍城的精銳,怕了吧?你們等死吧!”
衛青的眼睛回到地圖上,緊緊盯着龍城。
衛士憤憤地又朝着匈奴人踢了一腳:“奶奶的,給我閉嘴!”
“把他押下去!”衛青終于不再看地圖,忽然說道。
衛士應聲,把匈奴人抓起來往外退了出去。
衛青在軍帳中踱步,憂心忡忡地,神色嚴峻,他明白現在必須當機立斷,作出決定,不可再拖延了,倘若贻誤戰機,難辭其咎。
衛青下定了決心,命那幾名副将進來。
副将問道:“将軍,找我們何事?”
衛青手指指着地圖上某處位置,說道:“龍城!”
衆人疑惑不解。
黃義上前一步,試探着說道:“龍城位于上谷之西,離上谷甚是接近,而且是匈奴人祭天之地。将軍,您的意思是……”
衛青的眼睛裏閃爍着光彩,像天上的星星一般:“匈奴派人來救援,剛剛我已知曉是從龍城調兵,此時,龍城必定空虛,若我們趁機偷襲龍城,援軍得到消息必定趕回救援,這樣不僅解了上谷之急,還可滅滅他們的威風。我們相機而動,出奇制勝,匈奴必敗無疑!”
衆将領聽了,不禁點頭稱是。
不過也有人覺得這個計劃太過于冒險了,還想提出反對的意見。
然而,衛青果斷地說道:“我軍如果不進快到達龍城,不多時,援軍就會進入上谷。等到這時,便是老天要滅我們了。我意已決!”說完,他開始發號施令,命漢軍星夜出發,打龍城一個措手不及。
乘着夜色,衛青率領軍隊,悄悄逼進龍城,神不知鬼不覺地摸進了匈奴祭天的所在。
龍城內的情況如他所料,站崗的士卒極少,又昏昏欲睡。軍帳中或明或暗,暗了的軍帳想必人已經睡着了,明了的軍帳裏面喝酒劃拳之聲不覺于耳。
衛青大喜,龍城防備疏忽,甚至是沒有什麽像樣的防備。他悄悄地命人四處放火。借着風勢,“噼噼啪啪”大火馬上綿延千裏,瞬間包圍了軍帳,正在睡覺的或玩鬧的匈奴人立刻從大帳中跑出來,急切地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何事。
此時已晚。
他們還在慌張或懵然不知的狀态中,突然,殺聲四起,衛青帶着漢軍從四面八方湧過來,龍城頓時打大亂。
“兄弟們,我們上!”衛青手起刀落,砍下一名将領的頭顱,那樣殺人的氣派真讓不知不覺間想起“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這句詩來,他殺人就像在寫一首詩。
他揚起來給軍士們看,軍士們乍一看到,登時血液沸騰了起來,士氣大振……
他們殺紅了眼……
衛青領兵再次乘勢出擊。刀槍劍戟一路碰撞,一路亮起光亮,如落了一地的星星;人們的吼叫聲,哭喊聲此起彼伏,與光影相得益彰,這難得一見的盛況一時間充滿了整個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