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引見
一曲彈罷,衆人還未回過味兒來,只王政君笑着對呼韓邪單于道
“單于覺得這位姑娘彈的怎麽樣呢?”
單于滿臉堆着笑意,本就老态盡顯的臉眯成一道道褶子,一臉贊嘆道
“□□的女子果然名不虛傳,令人驚嘆,佩服。”
王政君心生歡喜,更有一絲自豪之感,正欲将王嫱賜予單于的話說出口,只聽身邊的陛下突然大笑道,“單于說得沒錯,朕也覺得嘆為觀止啊。”
王政君也附和的笑着,只以為皇帝也是甚為滿意,便又向單于道,“這是我們漢宮一位普通的宮女,今年二十有一,單于若是覺得滿意,便将此女賜予單于,單于可願意?”
王政君話音剛落,便聽身邊陛下震驚的道,“什麽?”
王政君被吓了一跳,轉過頭看向一臉驚愕的陛下。
“這就是你為單于挑選的宮女?”
“是啊,陛下不是命臣妾挑選一名宮女賜于單于嗎?這就是臣妾精挑細選的長樂宮的宮女,陛下不是也覺得她甚好嗎?”
“不是,這…”
皇帝一臉的扭曲,半天張口不知該說什麽,只那邊的官員早已将皇後的話轉告給單于,單于一時喜不自勝,急撩寬大的裙擺跪到殿中,“多謝陛下,多謝皇後聖恩!”
事已至此,王政君早從皇帝倉皇又難掩眷戀的眼中看出了端倪,她知道皇上一向愛美色,可這是什麽時候,後宮三千,陛下要什麽樣的美女沒有,為什麽偏偏看上送去匈奴和親的人呢?
王政君心生不悅,還是強笑着對堂中還在跪着的單于道,“單于快起身,你滿意,本宮就放心了。”
皇帝面色陰沉,一言不發。
單于又謝了恩,起身時,一雙精亮的眼免不了向王嫱看去,王嫱此時亦擡頭,淡淡的看了年邁的單于一眼,嘴角輕輕一笑,又是一副颠倒衆生的模樣。
Advertisement
單于喜滋滋的回了座位,看着皇帝魂不守舍的模樣,王政君在心中暗嘆一口氣,皇上縱然喜歡王嫱,也是萬萬要不得的。這是兩國交邦的大事,除了王嫱,她再找不到更加合适前去和親的人選。皇上有傅昭儀,有馮昭儀,還有後宮無數的美女,沒有了一個王嫱,對他不會有任何改變。
王政君壓下心中愠怒,命王嫱下去,王嫱盈盈起身,拂了拂櫻唇輕啓,“奴婢告退。”
看着絕美的女子拖着盈長的裙擺不加一點留戀的慢慢走出視線,甚至從頭到尾沒有看過坐在高堂之上的自己一眼,劉奭此時心裏如翻江倒海,久久不能平靜。
他從未見過王嫱這樣美豔又高傲,冷若冰霜又勾人心魂的女子,他的心在看到她的一瞬間,砰砰直跳,這種感覺只有在他第一次見到馮媛時有過,而這次,甚至更甚。她身上有一種讓人無法忽視的氣質,就如九天玄女,又如池中蓮花,聖潔而遙遠,仿佛只可觀看,不可亵玩,而這種氣質,讓他迫切的想要擁有,想要珍惜,可是他卻只能看着她成為別人的囊中之物。
他是皇帝,一言九鼎,既然答應了就不能反悔,可他心裏卻覺得如刀絞般,痛的無法呼吸。
從小到大他想要的東西,想要的女人沒有得不到的,可這個深深牽動着他的心的女人,他卻只能眼睜睜的失去她了嗎?
皇帝霍然起身,冰冷的開口,“今日的宴請就到這裏,衆卿都回去吧。”
說完,徑自向後堂而去。王政君不可思議的看着皇帝離去的背影,她一時有些生氣,又覺得好笑,不過就是一個女人嗎?邦交的情誼重要,還是一個女人重要?何至于此呢?
她深深的嘆了口氣,痛苦的閉了閉眼,向殿中不知所以的朝臣皇子們解釋道
“陛下剛才身體突感不适,要去後堂休息,今日本就是為單于引薦和親的女子,如今單于滿意,大事已成,本宮也要忙着籌備送親的各項事宜,衆卿若是沒有要事禀報,就都散了吧。”
聽皇後和藹可親的這麽一解釋,提心吊膽的衆人才都放下心來,連連到殿中拱手告辭。
皇後笑着一一應承,也站起身,向後堂而去。
不出所料,皇帝就在宣室殿的寝殿,面窗負手而立,紗窗下高大的身影一覽無遺,威嚴而又帶着盛怒的氣息讓人不敢接近。
王政君深吸一口氣,走上前,開門見山的說:“不就是一個宮女,陛下何必如此生氣呢?”
皇帝才慢慢的轉過身,聲音暗啞低沉,“你已經選定了宮女,為何不先告知朕呢?”
王政君幾不可聞的哼笑一聲,“陛下從始至終都沒有問過臣妾此事,就算臣妾差人去告知陛下,派去和親的宮女已經選定,您也不會此事放在心上的,不是嗎?”
皇帝一時語塞,的确如此,這幾日,宴請的事已經夠讓他頭疼了,閑暇的時候自然會在傅芸或是馮媛那裏,就算皇後差人來告知,他也不會費心去管這等小事的。
王政君心裏委屈,忍不住又道,“陛下無非是看王嫱貌美,心動了而已,只她是要派去可親的女子,縱然大漢與匈奴關系和緩,也不是堅不可固,陛下真的要為了一個女人得罪匈奴單于嗎?”
“朕,并沒有那個意思。”
“那就請陛下不要放在心上了,後宮的嫔妃亦或是宮女都是陛下的人,想要哪個只是您一句話的事,只她,您是要不得的。”
皇帝半晌無語,眼中是濃濃的不悅,和不甘。
王政君不再多說,毅然轉身出了宣室殿,她吩咐道
“呼韓邪單于三日後便會啓程,命太府加緊準備王嫱的喜服與陪嫁之物,另外,派人緊盯着宣室殿,陛下若有前去合光殿的舉動,立刻前來禀報。”
王政君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宮女能帶來這麽大的改變,也沒想到陛下四十有餘,閱女無數,竟會對一個要去和親的宮女着迷至此。
第二日,皇帝在朝堂感嘆,昭君和親,可使“邊陲長無兵革之事”,有助于邊境安寧,百姓免遭戰争之苦。為此,特下令将昭君和親這一年年號改為“竟寧”,意即邊境安寧之意。
呼韓邪單于謝恩,特将王昭君改為“寧胡阏氏”,“寧胡”意即“得以昭君,匈奴安寧”。
本來只是皇帝賜予匈奴單于漢宮宮女的一場盛事,因皇帝與單于的重視,這場和親變成了舉國歡慶的大事。
王嫱及其家族的賞賜之物不可勝數,她的兄弟更是當即被朝廷封為侯爵,特此在第二日的送親之上,派其帶領羽林衛護送王嫱到漠南。連着兩日,皇帝在朝堂對這件事幾次提起,大肆贊揚與封賞,與後宮并未做出什麽出格的事來。
王政君以為這一切都将塵埃落定,不想在和親的前一日,香蓮慌慌張張來報:陛下前去合光殿了!
王政君大驚,難道皇上在最後的緊要關頭上還是耐不住性子嗎?她在椒房殿躊躇半晌,最後還是決定:前去合光殿。
香蓮一臉焦慮,勸道,“娘娘,單于再大,大不過皇上,若皇上真的有心要她,我們又有什麽辦法?您若是因為她惹惱了陛下,才是得不償失啊!”
“本宮知道,王嫱畢竟是本宮一手挑選出來的,若是真出了什麽岔子,本宮也是難辭其咎。”
“王嫱雖然是您選的,只是單于滿意,您的任務便就是完成了,現在何必去往槍口上撞呢?”
王政君豈會不懂這個道理,只是這件事已然舉國皆知,所有人的眼睛會放在明日的昭君出塞之上,皇上這時若再做出什麽幺蛾子來,她身為國母,于情于理,都不能坐視不管。
“他二人若是兩情相悅,本宮自然不會蠢到去觸陛下的黴頭,只是本宮亦相信王嫱,不會在最後關頭臨陣退縮,由着陛下胡來,此時去看看,有備無患,免得事情到時候不可收拾。”
香蓮見勸不動皇後,也知皇後不是沖動之人,她心思深沉,為人處事定有她的道理。
這邊劉奭前去合光殿,不出意料的在這狹小的合光殿碰了釘子。守門的嬷子們少不了長篇大論,說姑娘明天出嫁,陛下不宜進去,亦或是夜已深,姑娘已然歇下雲雲。
這些劉奭早已料想到,王昭君能看出是個正直的,也是個烈性子,明日她就要出嫁,即使自己是皇帝,她也是不願相見的。他卻不想遺憾終生,這一面,就算是被她拒絕,他也是要一見的。
皇帝不為所動,冷冽的說道:“讓開。”
皇帝乃天子,在漢宮出入自由,他的命令沒有人敢違抗。守門的嬷子們也不敢再言。
只在這時,門突然從裏面打開了。
一聲紅色中衣,亭亭玉立的王嫱就站開狹小的正殿中央。她恭敬而又清淡的看着皇帝。
“陛下有何事?就在這裏說吧,夜已深,王嫱明日将嫁作他人之婦,今夜不宜與男子共處,恕王嫱不能請陛下進屋,還請陛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