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立新主,潞藩監國
當初弘光一行從南京倉皇出逃,在溧水失散後,馬士英帶貴州兵護衛鄒太後前往浙江。
七月十二日時,狼狽不堪的一行人才至杭州,潞藩朱常淓以及在杭官員都去拜見。
這時,馬士英等人已經得到皇帝到達蕪湖的消息,随将希望寄托在皇帝能依靠黃得功等部之軍扭轉敗局上,但馬士英入城不久,阮大铖、朱大典等人便惶惶逃到杭州。
馬士英随知黃得功兵敗自殺,而皇帝亦被清庭俘虜,衆人立馬失去指望,心中悲切無助不已。
國不可一日無君,馬士英身為首輔大學士,只得立馬同在杭官員商議,請潞藩朱常淓就任監國。
七月十四日,皇帝北狩,為使潞藩監國名正言順,杭州文武齊齊拜見鄒太後,請命潞王監國。
鄒太後亦知情勢危機,随即發布懿旨給朱常淓:“爾親為叔父,賢冠諸藩。昔宣廟東征,襄、鄭監國,祖憲俱在,今可遵行。”
以太後的名義下懿旨,是為了讓潞藩監國,更具合法性,但如今局勢卻同甲申之後,有天壤之別。
福藩登極時,富有江南半壁,五大強藩,是個美差,潞藩自然要去掙取,形成福潞之争,但如今兩都俱陷,五十餘萬大軍,或降清庭,或飛灰湮滅,形勢不可同日而語,皇位以成蕩手山芋。
潞藩得了太後懿旨,卻沒有絲毫喜悅,反而甚為恐懼,害怕就任監國後,将成為清軍的重點打擊目标,引得多铎發大兵來攻。
自古王朝傾覆,大臣降之,依舊可得高官厚祿,然而君王卻沒有投降的道理,即便降了也不得善終。
潞藩正是擔心這些點,随拒不接受太後懿旨。
福潞之争時,東林之人群起擁潞,借口便是潞藩賢,而福藩荒淫,時至今日,弘光帝确非雄主,甚至可稱昏聩,然潞藩也未見賢于何處。
潞藩拒不受旨,堅辭監國之位,令太後與諸大臣大驚,只得擁入府中相勸。
時,大臣跪于外,太後于內相見,淚流不止,反複勸說,潞藩才勉強接受懿旨,登監國之位。
七月十五日,在潞藩就任後僅一日,王威護左懋第、陳子龍等人乘船先至杭州。
Advertisement
時諸臣朝見潞藩以畢,潞藩會同馬士英、朱大典、阮大铖、袁宏勳、趙秉貞等大臣拜見鄒太後,謝恩!
忽有人報之,兵部左侍郎左懋第攜軍民至杭,潞藩聞之,随連忙命人招之來相見。
不多時,左懋第、陳子龍、王威,未來得及更衣洗漱,便被帶入殿來,先拜太後,再拜監國,最後又同一衆大臣微微見禮,而後與諸臣并立。
“諸卿,從何至杭?帶來多少兵馬?”潞藩觀三人風塵仆仆,特別是王威身上铠甲,盡然還帶着烏黑了的絲絲血跡,不禁開口問出他最關心的問題。
“啓禀監國!”左懋第聞聲行禮道:“臣等自揚州攜軍三千,民近萬,乘戰船六百艘,自海路赴杭。”
潞藩聽聞只有三千人馬,心中不由得一陣失望,沒來由的沒了再談的興趣,随開口道:“諸卿既然遠來,一路風塵,那就先去歇息吧!”
阮大铖等人聽左懋第之言,卻是臉色一變,随立馬出列道:“監國且慢,臣有話要問左大人。”
援揚大軍齊聚鎮江時,阮大铖是明軍主帥,自然同三人相熟,他原本以為水師盡沒于鎮江之役,沒想到還能見到三人。
起初,阮大铖只是以為三人突圍成功,自長江東下入海而來,可左懋第說他們來自揚州,他卻不由得心中一驚。
“左大人言來自揚州,卻是為何?”阮大铖問道。
左懋第還要請求杭州發兵接應王彥,自然不想退下去休息,本要請奏,現在阮大铖突然阻止,并相問,他正好先将事情的經過講出來,随微微作揖道:“監國與諸位臣公有所不知,王将軍大破八萬圍揚清軍,已解揚州之圍,并攜軍民三十萬南渡!臣同王将軍自長江口分別,先行入杭,請求援兵接應軍民南下。”
“什麽?”諸位臣公聞言大喜,紛紛驚呼道:“王士衡破虜南下呢?”
王彥獨守揚州兩月,本就名聲在外,現在諸人聽他不僅解圍,還大敗八萬清兵,頓時震驚不已。
這其中,阮大铖無疑是最驚訝之人,他近四十萬大軍集結于鎮江,為了解揚之圍,結果被清軍打得煙消雲散。如今王彥卻自己殺出了重圍,還帶着三十萬軍民南渡,他心中既高興,卻又十分不是滋味。
這時,左懋第見衆人之态,随将他敗退到長江口,夏完淳谏言,王彥用計,金聲詐降,斬準塔,連破清兵四大營,李率泰萬餘人馬北逃徐州等事,一一道來。
太後同潞藩以及諸臣聽完其中的跌宕起伏,感受這揚州城下的那一場大戰,心情不禁随之起伏,又深感王彥的大義和用兵之才。
潞藩自奪位失敗後,便很少關心家國之事,但也聽說過獨守揚州的王士衡,現在經過左懋第的敘說,原本了無興趣的他,不禁再次問道:“王将軍南下,帶來多少兵馬?”
“戰将數十員,精兵三萬!”左懋第答道。
潞藩聽聞後,心中不禁立馬大喜:“哈哈~此天降大兵,助本王守住祖宗基業也!”
杭州兵力單薄,這正是潞藩不願意接受監國之位的原因之一,現在突然有一支能抗住多铎三十萬大軍的強軍入杭,潞藩頓時便覺得身下寶座,安穩起來。
左懋第見此隧道:“啓禀監國,如今多铎引十萬兵,正欲追殺王将軍之兵,王将軍不願棄民南下,還請監國發兵接應軍民入杭。”
剛剛還欣喜的潞藩,聽聞有十萬清兵,尾随而來,不禁心裏一顫,顯得有些驚慌道:“十萬北虜,也将兵臨城下呼?”
左懋第欲求兵接應王彥,潞藩卻驚懼多铎之兵,他不禁有些無言。
一旁的陳子龍見此,微微皺眉,出列道:“啓禀監國,杭州乃南宋行在,東南大城,雄俊不輸于揚州,只要王士衡之兵入杭,以其善守之名,多铎必然不敢窺伺杭州!”
“對對對!”潞藩聞言,勉強鎮定下來,“昔日多铎三十萬大軍不能破揚,今只來十萬,必然不能攻下杭州。”
“正是如此!”左懋第隧道:“臣請監國速發大兵接應王将軍入城!”
“那就讓方國安引兵去接應吧!”潞藩正了正身道。
“臣亦願接應!”王威行禮道。
“準!”潞藩揮手道。
當下,衆人遂一一散去。
從殿中退去,諸大臣先行,馬士英同阮大铖行于後,阮大铖見馬士英并不因為杭州将得一只強兵護衛而欣喜,反而臉色十分難看,随開口道:“馬輔可是為王士衡入杭之事而不快?”
馬士英見左右無人,随回道:“王士衡名動華夏,威望甚高,他若至杭,吾等如何處之?”
阮大铖聞言,臉色一變,遂不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