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次日起來,顧汐用了些早膳,便披了披風,往林氏的院子裏去請安。
進了林氏的屋裏,顧汐解了披風給小丫鬟,見着林氏還在用早膳,請了安,便坐到林氏邊上,讓下人拿了一副碗筷,夾了一片糯米藕吃了起來。
顧鴻卓每日天将亮,便進宮去教導太子了。
顧汐腦子裏突然在想,那太子,不知道每日在爹爹的課堂上是個什麽樣子。
說起來顧潮和顧汐也是顧鴻卓教出來的,顧潮的字,和顧汐的畫,都是顧鴻卓的親傳。自然知道顧鴻卓的課堂是個什麽模樣。
顧鴻卓這個人,生性平和,可就是在學問這方面,嚴肅又固執。小時候教顧汐的時候,顧鴻卓這個原本溫和有禮的爹爹,就會變得嚴肅起來。
那時候顧汐在自家爹爹的課堂上可是沒少受教訓。也不知道太子會不會也被自家爹爹教訓。
按着時間來算,顧鴻卓先教的顧汐。顧汐腦子裏不受控制的冒出了一個不能與人說的想法:那太子算起來可是她顧汐的師弟,合該叫自己一聲師姐啊。
想到這裏,顧汐便噗哧一聲笑了出來。
引得正在喝粥的林氏滿臉疑惑的看了過來。
顧汐連忙斂了面上的笑意,給林氏夾了一片糯米藕:“娘,你嘗嘗這個,今日的糯米藕格外香甜好吃。”
待林氏用完早膳,下人們将桌上的東西撤了下去,林氏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便對一旁的顧汐說:“這些日子,你便不要出門了,過幾日,皇後娘娘會派宮裏的嬷嬷來府裏教你規矩。”
“好,女兒知道了。”
“宮裏的規矩多,萬不可因為禮數問題,被人捏住把柄”林氏叮囑到。
“娘放心,女兒會跟着嬷嬷好好學的,女兒聰明着呢,不會做出這麽蠢的事情的。”
自那日離了宮,皇後與太子給了顧家姑娘賞,對她很是滿意的消息便如長了腿一樣入了京城各府的耳朵。
Advertisement
各府的帖子立刻如流水一般進了顧府,大家都想請到這未來的太子妃,見見這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又有何出衆之處,皇後與太子才能對她如此滿意。
顧汐一概都推了,一是因為不想去,顧汐原本就不是個愛去宴會的人,何況如今這大冬天的,顧汐恨不得日日窩在房裏不出門才好,也不知這些小姐們是有多抗凍,才這般三天兩頭出門宴會。
二是因為實在沒有時間,幾日前,宮裏派來的榮嬷嬷到了顧府,顧汐便日日忙着跟榮嬷嬷學習宮裏的禮儀規矩。
顧汐雖然不愛出門交際,可這些個禮數規矩,卻是挑不出錯兒來的。這滿京城,扔出一塊磚頭,指不定就能砸到一個皇親國戚,權貴人家,在這京城,遍地開花。
可不能因為這最基本的禮數規矩,而受人以柄。因而,顧汐小時候,林氏便給請了人來教導。
那時顧汐剛穿來沒多久,可被這些規矩折磨的夠嗆。這站有站的姿态,坐有坐的姿态,見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禮要行,這都是要學的。
不過幸好,那些規矩學了,便再沒有忘。
原先那些規矩也是夠顧汐用一輩子了,可如今情況不同了,顧汐将來是要在宮裏過日子,那宮裏的規矩又與宮外的規矩不同。
因此,顧汐近幾日一直在跟着宮裏來的榮嬷嬷學,連帶着身邊的念夏與拂冬都在學規距,半點兒不得閑。
雖然榮嬷嬷與現代那位名震天下的容嬷嬷名字差不多,可性子卻差了十萬八千裏。榮嬷嬷雖然嚴厲,但性子寬和,見着顧汐做得不好的地方,也不會生氣,只是會清清楚楚地講解一番,再讓顧汐繼續。
榮嬷嬷剛來時,顧汐還有些緊張,怕來了一位嚴厲的嬷嬷,日子不好過。□□嬷嬷私底下與她說了,殿下讓她來,便是因為她性子寬和,讓顧汐放心。
顧汐想着,那日與太子的相處,他也沒有表現出多少的滿意,而且,嬷嬷的性子是否寬和這種細微之事,不像是太子會注意的。
略一打聽,才知是在太子給皇後請安時,下得令。顧汐猜,背後應是皇後的意思,不過借着太子的嘴說出來罷了。
*****
這日,顧汐得了榮嬷嬷的令,可以歇息一下午,坐着歪在塌上喝了一口熱熱的銀耳蓮子羹。
皇家的規矩禮數,實在是繁瑣的不行,這一天天的,可把顧汐累得不行。
念夏一路小跑進了屋,直沖到爐子邊,顧不得說話,等身上暖和些了,才吸着鼻子走到顧汐身邊說:“姑娘,少爺回來了。”
聽到這消息,顧汐也顧不得甜甜熱熱的銀耳羹了:“哥哥回來啦!在哪兒呢?”
“少爺現在在夫人那兒說話呢。”念夏回到。
“念夏,給我拿件披風出來,我要去娘那兒。”說着便把碗裏的銀耳蓮子羹喝完了。
穿上厚厚的披風,這才出了門,往林氏院子裏走。
一路上,風吹得顧汐臉生疼,恨不得把整個腦袋都埋進暖和的帽子裏才好。也不知顧潮這一路上回來,得有多冷。
快到林氏的院子時,突然開始下起了雪,跟撒鹽一樣,顧汐加快了步子。
冬日裏,屋子裏的炭火基本是不斷地,不然這日子大概是要過不下去了。
進了屋子,顧汐便看見林氏與哥哥在說話,解了披風,交給身後的念夏,朝着林氏與哥哥行了禮,便坐到了兩人身邊。
“哥哥幸好已經到家了,我來的路上外頭已經下起了雪,若是之前路上耽擱了,便要在雪天裏趕路了。”
“竟然下雪了?也不知這雪積不積得起來。”顧潮望了眼關得嚴實的窗子。
“哥哥這次怎麽突然就回來了,還沒到年關呢。”
“還不是為了你,皇上突然降旨賜婚,你哥哥聽到消息就趕回來了。”林氏在一旁說到。
“那真是幸苦哥哥了,為了妹妹在如此大冷天裏趕回家來。”顧汐端起茶盞,朝顧潮比了個禮。
“你一向不愛在外面出風頭,那是如何被皇後娘娘看中的呢?”顧潮了解自己妹妹,知她向來憊懶有愛藏拙,整天逍遙度日,縱然有那般的畫藝,這滿京城也沒人知道。
“我怎麽知道,那些宴會,我從來都是在一旁喝茶吃果子的。”顧汐也很無奈。
早知道,當時就應該膽子大些,稱病不去那宴會了。
三人聊了好一會兒,林氏便讓常媽媽吩咐下去,晚膳讓廚房裏頭多做幾個顧潮愛吃的菜。今日顧潮回家,定是要好好給他接個風的。
當天晚上,一家四口人坐在一起,好好地給顧潮辦了個接風宴。
第二日,在城外普華寺念了幾個月佛的顧老太太得了顧潮歸家的消息,立刻着人收拾東西回府了。
等顧汐到老太太的松竹園時,林氏與顧潮已經在了。
顧老太太見顧汐到了,招招手讓顧汐到自己家身邊,轉頭示意了身邊的柳媽媽一眼。
顧汐坐在祖母身邊,見到柳媽媽拿了一個荷包上來,有些疑惑的看了看自家祖母。
“這是請普化寺釋慧禪師開過光的平安符,你要每日裏戴着,菩薩會保佑我的乖孫女兒的,讓你一輩子平平安安。”顧老太太摩挲着那荷包,荷包上繡着精致的福壽如意的花樣。
“好,孫女兒定會每日都戴着。”顧汐說着便從老太太手中接過荷包,挂在了腰間。
“你與你哥哥一人一個,菩薩會保佑你們倆的。”老太太摸着顧汐的頭慢慢說着。
顧汐轉頭一看,果然看見自家哥哥腰間也有一個荷包,花樣是一樣的,只不過她的是女兒家用的煙粉色,而顧潮的荷包是男兒用的墨綠色。
林氏看着這一幕,只覺得心裏難受,之前賜婚的聖旨下來,婆婆也沒有從的普化寺回來,自己心裏還很是難受,萬萬沒想到,婆婆特意找了釋慧禪師求了平安符。
京城中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達官顯貴,都對釋慧禪師十分尊敬與推崇,人們都希望釋慧他能開個光蔔個卦,只是他一年中有大半年的時間都不在普化寺,在外雲游,沒有人知道他去哪裏了。
想必這次老太太應是恰好遇到釋慧禪師回京,只是不知老太太花了多少心思才從釋慧禪師那兒求來兩個平安符。
*****
薛昀正坐在書房奮筆疾書,自從父皇下了賜婚的旨意之後,顧師父布置的作業就開始多了起來。
以前,顧師父的作業是隔幾日才有一回,如今,幾乎隔一日便有一回。課堂之上,顧師父也尤其愛提問了,經常出一些刁鑽的問題,弄的薛昀最近一個頭兩個大。
等到薛昀終于把顧鴻卓布置的作業完成,邊上的德文很是有眼力見兒的讓人上了殿下喜歡吃的點心和果子。
薛昀正好覺得腹中有些饑餓,見着上了一碟桂花糕和一盤的蜜桔,拿了些就開始吃起來。
吃着吃着想起來昨日去皇後宮中請安時,皇後對自己說的話:“顧汐如今是你的未婚妻,你心裏要時時惦記着她,就像惦記着我和你父皇一樣,遇着好的吃着好的,會差人給我們送些來。”
轉頭吩咐邊上站着的德文:“這桂花糕和蜜桔,你找人去給顧家小姐送一些。”
“奴才這就去辦。”
*****
顧汐正跟着榮嬷嬷學規矩呢,便聽下人來報:“小姐,太子派了人來,夫人讓您去前頭呢。”
聽聞此話,念夏與拂冬立刻替顧汐收拾整齊,拿出披風替顧汐穿上。三人一起往前院去了。
顧汐想不出來太子派人來是要做什麽,若是皇後派人來,倒是有可能是賞些東西之類的。
到了前院,顧汐便看見站了一堆人,忙上前給林氏行了禮,再看向那小公公。
小公公道:“太子殿下今日吃着桂花糕與這進貢的蜜桔覺得不錯,便命奴才給顧小姐送了些來。”
衆人一時沒有反應過來,還是顧汐反應快,立刻行了禮謝恩。
林氏命人給那小公公奉上了一個荷包。
待那公公帶着人走了,顧汐命人将東西拿回她的陶然齋,與林氏說了幾句話,便也回了。
回了院子,顧汐打開食盒,拿了一塊桂花糕嘗了嘗,不由得嫌棄:“這宮裏的桂花糕做的還沒有我做的好吃呢。”
又剝了個蜜桔,才覺得味道不錯:“這進貢的蜜桔味道就是不一樣啊,拂冬,你分一下,給祖母,娘還有哥哥那兒都送一份過去。”
“是,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