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安利希望小學
早在一開始從禦書房借書的時候,淩彥就趁機看過地圖。這個世界的絲綢之路似乎已經打通了,西域小國也都有标明。
之所以國庫還是這種情況,完全是因為本朝一開始就對商業充滿輕視。先帝在位時又連年征戰沒有條件派出商隊。淩彥當然不會放過這麽好的機會,一想到西域,歐洲的黃金珠寶,他眼睛都亮了。說不定阿拉伯商人還能把算術帶過來呢?
派商隊!必須派出商隊!
這個世界航海的條件還不充分,但是商隊就容易了,馬,人,足夠的糧食和水,瓷器和絲綢,大不了再加幾只駱駝。
然而令淩彥沒想到的是,一直對他非常支持的皇帝這次聽說他要派遣商隊,卻沉默了。
“陛下以為如何?”淩彥琢磨不出自己說錯了什麽,皇帝不是也一直憂心國庫空虛嗎?
“寧卿啊。”皇帝似乎是在斟酌詞句,“你難道不知道,這聖旨一下,天下文人會怎麽說朕嗎?”
電光火石的剎那,淩彥懂了。
無非還是重農輕商那一套。商人盡管賦予,卻被視作下等人,子孫不可參加科舉。官員不得經商,更不用說皇帝。
他滿腦子都是電視劇裏皇帝滿國跑,四處微服私訪的畫面,卻忘了這個時代約定俗成的理念。
“是臣考慮不妥。”淩彥意識到自己錯了,就大大方方認錯。
皇帝的右手無意識摩挲着左手指關節,似乎在想該說點什麽,沒防備淩彥下一句更加堅定:“但臣以為,這種情況必須改變,派出商隊,勢在必行。”
【你沒事就少說話!】
皇帝的表情很微妙,他皺着眉,像是不耐地要發火,嘴角卻翹了一下,投來的是個意料之中的眼神。“說說,你想怎麽做?”
“臣想去拜訪許大人。”
朝中的文臣再怎麽鬧騰,畢竟是朝臣,皇帝也好管束。真正管不住的,是天下文人,悠悠衆口。所以淩彥要去找一個能管住他們的人。
皇帝倏然松開右手,他先是放在桌上,蜷成一團,又意識到太過緊張,收回手摸了摸下巴。“朕知道,你與許妃交情不淺,但,你就這麽信得過她?”
淩彥隐約覺得皇帝說自己的一個妃子和另一個妃子關系不淺什麽的好像不太對勁,不過……
【淩老師看來已經坦然接受自己是一個妃子的現實了?】
太久沒有被系統突然出聲吓着了,淩彥又是一哆嗦,趕緊摸了摸胳膊上的雞皮疙瘩。“臣相信,能培養出許妃這樣一個女兒,許大人定非尋常儒生。”
皇帝注視了他一會,終于移開了如有實質的視線。淩彥瞬間呼出一口氣。
“好吧,既然是替朕辦事”
淩彥決定登門拜訪,向國子監祭酒求救。許大人雖然曾經捐過書,但畢竟只是随着朝中的各位大人獻一份力,未必有想和他扯上關系的意思。所以淩彥提前和許妃打好了招呼,謹慎地(從皇帝的內庫中)挑選了禮物。
而事實也如淩彥所料,許大人與寧大人的态度截然相反,禮儀周到地将淩彥迎入家中,奉茶招待。
淩彥拿出禮物時,許大人完美的笑臉終于露出一絲破綻。
“這……這是……”許大人的眼睛微微瞪大,淩彥微笑,“大人好眼力,這的确是吳道子的真跡。”
——我父好畫,尤其是吳帶當風。
好在皇帝大人的內庫裏總算找出了一幅吳道子的人物畫,畫的還是孔子,這就更符合許大人的身份,無論是獨自賞玩還是挂在家中做擺設都是極合适的。
“這畫,這畫從前朝起就收在皇宮裏了。”許大人喃喃着,終于冷靜下來,手指沿着茶杯邊緣轉了一圈。“看來寧妃娘娘所求不小啊。”
淩彥腼腆地笑了笑,“不會為難大人的。”
他早已提前打好腹稿。他今日登門拜訪刻意穿了一件深色袍子,打扮成儒生模樣,盡可能貼近許大人日常穿着,坐下時也極力挺直脊背。在許家的客廳裏,這個許大人最熟悉的地方,這是第二步。
淩彥擡頭與許大人對視,露出如出一轍的自信笑容,“我與令嫒在宮中時常一起聊天,她常常提到許大人的事。”
“哦?”
淩彥仍是笑着,手指在茶碗邊緣打轉。“她說大人是個書癡、畫癡,古有王右軍書成換鵝,今有許大人籌千鵝買畫。”
“哈哈哈哈,寧卿這是擡舉老夫了。”盡管明知淩彥的用意,許大人還是被逗笑了,稱呼也變了。兩人都瞬間輕松了很多。淩彥就挂着輕松的笑容,切換到了說正事環節:“我知道最近許多大人都為設立皇商一事議論紛紛。許大人是怎麽看的?”
許大人并不輕易上鈎,“寧卿覺得呢?”
“不錯,這的确拔高了商人的地位,有辱士人尊嚴。”淩彥長嘆一聲,“甚至會吸引一部分農人轉向經商,以致荒廢了田地……”
“您覺得會嗎?”他話頭一轉,又一挑眉,“田地不管到了誰的手裏,都還是田地。我們缺的,從來不是種地的人。”
“是錢。”許大人終于開口了。
有了許大人這兩個字,淩彥心中就宛如得了保證一般驟然輕松。他仍然是那樣不急不慢的語速,和風細雨的嗓音。“我也深知,大人們的想法,也是有道理的,畢竟祖宗成法改變艱難,必然有萬般阻力——”
“但是什麽時候改革是沒有阻力的呢?陛下甚至沒有涉及擡高商人的地位,僅僅是允許他們以‘皇商’的名號,就引來如此多的非議。想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學習外族的衣飾,孝文帝改漢姓——那可是世世代代的姓氏啊!他們所作所為,阻力必然更大,然而值不值得,歷史卻告訴了我們答案。”
“好了,我知道寧卿要說什麽了,”許大人嘆了口氣。淩彥注意到他手指的動作停止了,立刻中斷了自己的發言,聽他說話。
“寧卿,我知道陛下派你來的用意,可是,就算是變革,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前次修建蒙館,我知百官心中都有郁氣,操之過急,反而不美,何況不是每個人都相信,商人的作用那麽大。”許大人的聲音輕而和緩,字字令人難以反駁。
淩彥也不打算反駁。
“許大人,我也是心中矛盾重重,顧慮十足,才來找您讨教的。”淩彥愁眉苦臉,“從商鞅變法,歷朝歷代,大多是如此,但司馬遷則認為農、工、商、虞都是人民的衣食之源,上則富國,下則富家,不應有輕重之分。桑弘羊也指出富國也要靠發展官營工商業,而不是單靠農業。聖人說法姑且矛盾,我們尋常人,又怎知自己所作所為是對的呢?”
淩彥見許大人果然微不可查地點頭,露出深有同感的表情。
“可是您知道國庫現在如何麽?”許大人沉默,于是淩彥發出了從進入許家以來最铿锵有力,氣勢十足的一句話:“長此以往,民不聊生,食不果腹!”
許大人驟然擡頭,臉上怒火熊熊。
“大人別以為我是危言聳聽。”淩彥始終與他對視,不肯先移開視線。“以您的年紀,應該記得先帝在位時境況如何,我實話實說,若不是當今陛下勤政,運氣還算不錯,幾次天災不大,又沒有人禍,就不會是眼下的局面!”
“陛下是仁慈明君……”
這一次許大人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淩彥打斷了,“明君又如何?前朝是如何亡的,如今已經沒人記得了嗎?先是戰亂耗盡國庫,然後就有人中飽私囊,天災綿延,救災銀兩被私吞,立刻就有流民起/義!內憂外患,大廈将傾!眼下形勢尚可,可您說說,萬一又有宵小侵犯,戰亂趕上天災,陛下又能如何!”
這樣大逆不道的假設讓許大人的臉變得煞白。“擡舉商人……就有解決辦法麽?”許大人的目光飄向遠方,捏緊了杯子的手指微微顫抖。
達到目标後,淩彥的聲調頓時降了下來。“并非單純擡舉商人,眼下就有一條路,可以充實國庫。您大約知曉博望侯鑿空西域,開辟的絲綢之路吧?”
許大人的眼睛一亮,但立刻又黯淡下來。
“并非我空想。《唐會典》就有記載,西域商人喜愛瓷器與絲綢,常以金銀珠寶交換。民間商人也一直在沿着這條路進行貿易,如今陛下只是想借商人之手充實國庫,做些實事罷了。”
許大人正了正坐姿,放下了茶杯。淩彥的動作幾乎與他同步。淩彥先抱拳道:“我此次前來,并非奉陛下之命,事實上,陛下素知大人為人,不敢勉強大人。我只是向陛下極力争取,前來在大人面前分辨一番。若朝中有一人能為國為民,抛去世俗觀念,必是大人無疑。我代陛下,請先生首肯。”繼而起身行長揖。
許大人長嘆一聲,也站起來。“寧卿所言如此懇切,不由老夫推脫。”他雙手扶起淩彥,鄭重地點了點頭。
作者有話要說:
參考書籍:《非暴力溝通》《社會性動物》
有效的說服技巧
利用居家優勢,在熟悉的環境展開談話;修飾儀表;使自己盡可能與對方相似;即時反應對方的感受。
對于具有知識的人适合使用兩方面的宣傳(使贊成的觀點更有力);對自信的人使用巨大恐怖的語言同時提供一項具體的行動計劃更有可能使他采取行動;安排專家發言;盡可能激烈表達以最大限度擴大觀點與觀衆最初态度的差異;同時使用生動具體的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