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醫學·魏晉
第38章 醫學·魏晉
【漢朝需要背的就這些, 然後是魏晉南北朝。首先來說王叔和,就是剛剛提到過的把佚散的《傷寒雜病論》收集整理編成《傷寒論》的那個人。他是西晉時期最著名的醫學家,他精通脈理, 寫了10卷《脈經》,把脈象歸納為24種,奠定了脈學的理論基礎。】
【王叔和名熙, 叔和是他的字,就像伯符仲景一樣,伯仲叔季幼,很多古人都喜歡這麽起字,方便快捷省事還容易分辨排行。】
[為什麽要以字行啊?]
[避諱吧]
[或者是重名問題]
[說到重名這個, 真是一代有一代的風尚]
[對呀,好神奇的]
[我查過全國沒有和我重名的, 我就是獨一無二]
[哇塞, 我查的有13個重名的]
[上哪兒查的呀?]
[搜全國重名查詢就可以, 好多途徑]
秦,前221年(始皇帝元年)。
嬴政目光閃爍, 後世的戶籍系統竟如此方便快捷嗎?雖不知道具體怎麽操作,但看天幕的意思, 絕對簡單易上手。
想要。
漢, 前129年(元光六年)。
劉徹對這個重名查詢系統很感興趣,他也想試一試有多少人敢和他起一樣的名字。如果能把這個奇奇怪怪的東西弄到大漢就更好了, 想必山中必無野人, 流民和隐戶的問題輕松就可以解決。
【然後是擅長針灸的皇甫谧, 著有《針灸甲乙經》, 這本書是我國第一部針灸學專著。皇甫谧在針灸學史上學術地位很高,被譽為“針灸鼻祖”, 我跟你們講,這人可牛掰了。】
梁。
皇甫谧有些好奇,他知道“牛掰”是厲害的意思,他覺得他只是平平,天幕為何會覺得他厲害呢?
【他本人其實不是很出名,但是他曾祖父相信大家都聽過,就是小說裏經常出現的那個大部分時候以漢朝忠臣身份出現的皇甫嵩。然後我覺得更牛掰的是這個人小時候不好學一直長到二十歲才被叔母罵醒,這個成長經歷有沒有很耳熟?蘇轼他爹蘇洵就是這樣的,而且更晚,二十五六七才開始讀書。不是我羨慕,實在是這學習能力也太強了點。蘇洵就不說了,考上了進士還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可能有部分寶貝在上高中的時候還背過他的《過秦論》。】
[不是我咋記得《過秦論》是賈誼寫的]
[小辰記錯了]
[蘇洵寫的是《六國論》才對]
[賈誼好慘,作品都被張冠李戴了。]
[小辰你錯啦]
[小辰小辰]
[蘇洵《六國論》]
宋。
蘇洵覺得有點尴尬,那麽大年紀才開始學習,和兒子們一起中舉,雖然結果是好的,他也不認為有什麽毛病,但天幕說起來怎麽那麽令人腳趾扣地呢?而且天幕中的小娘子将他的文章名字都說錯了。
【哎呀,不好意思,沒注意到。《六國論》和《過秦論》好像啊,古代人寫的小散文兒真不好背,反正我都太不記得內容了,大學就沒學過語文,考研也不考,早就忘光了】
[誰不是呢?]
[我沒有問哈哈哈哈哈流下了淚水為什麽我要輔導妹妹做語文題]
[語文這種東西還要輔導嗎?]
[我記得高中三年語文分兒從來都在十分以內的區間波動]
[都是這樣吧,語文再差都差不到哪兒去]
[不一定,我高中同學語文素養特別高,作文回回當範文,每回聯考語文都能把作文幾乎拿到滿分,聽說他高考語文分是147]
[我去,這咋考的,這是人能有的分數嗎?]
[沒見識了,數學英語是這個分數不奇怪,語文真的很少見啊]
[我覺得我高考考了132就已經夠高了]
[确實已經夠高了]
明,1494年(弘治七年)。
邱濬試圖理解後世的教育考試體制,奈何所知太少,只淺淺解讀出了皮毛,但和大明不太合适。
【感覺死去的記憶在攻擊我,高中生活其實還是挺幸福的,只用學習什麽都不用操心而且作息嘎嘎好,反正我現在八點起都嫌早,然後晚上學到十二點多,對我來說不算熬夜,但是絕對不是健康的作息。】
[小辰高中居然不熬夜學習的嗎?]
[不熬到兩點都不算晚]
[我高中的時候天天挑燈夜讀,每次都是晚上1點睡]
[這身體怎麽受得了?]
[中午也會睡一會兒吧?不然睡眠不足,學習效率太低了]
[高考大省都很卷的]
[我們學校不是啊,我早上就沒6點之前起過,夏令時下午3點上課冬令時兩點半]
[我去這哪個學校這麽幸福]
[很多吧,我高中不是,但是隔壁高中是]
[難道不應該抓緊所有時間學習嗎?]
[能自己學習的人太少了,還不如讓他們玩夠]
[我高中就是越學霸越會玩]
[我高中體育課就找個牆角坐着聽學霸們講電視劇和娛樂圈新聞]
[講電視劇?]
[是啊,就是聽她們講電視劇劇情,我印象可深了]
【不行,我要克制住自己,不說閑話——好吧,還是閑話,考試的時候不考這些,書上關于皇甫谧也兩句話,但是我覺得他這個人真的太厲害了,讓我吐不快。我不是說他二十歲才開始學習嗎?然後他出學習成果可快了,二十六歲就已經寫了兩本史書,我從幼兒園上學到現在,算一算,3+6+3+3+4,上完大四就十九年,估計到時候除了個畢業論文什麽都沒有,反正我畢業論文現在還沒影子】
[畢業論文下學期才寫嗎?我們學校已經讓交初稿了]
[一般都是大四下吧]
[如果這學期也是考什麽研啊,國考也在12月份]
[真的太變态了,為什麽要畢業論文這個東西]
[我去,本科還好,研究生畢業論文5%的查重率]
[提起查重我就想罵人]
[可是學術行為端正還是挺重要的]
[所以就很憋屈,不能理直氣壯的罵]
[聽說有幾個畢業工作幾年了查重複檢沒過,學位給撤了]
[現在就是這樣查的可嚴了,不要有一絲一毫僥幸心理]
[純文科,感覺還挺好寫的,就是查重花銷也高]
[好牛啊,怎麽做到現在寫完的?]
[反正我宿舍保研的都在寫論文,他們要發期刊,想發核心]
[哇,那牛逼啦,要加油啊!]
明,1494年(弘治七年)。
邱濬不以為然,誰不是自小開始啓蒙,學有所成,投身于科舉,踏上仕途呢?上二十年學又如何呢?大明在學館裏待三四十年的人多了去了。
【皇甫谧更牛逼的地方在于他自學成才,當時沒哪個經史大家會偏離陽光大道去學低賤的醫,皇甫谧如果不是得了風痹症也就是痛風,他估計也會泯然于歷史,成為普普通通的魏晉時期士人,第一部針灸學專著《針灸甲乙經》就不會問世了。】
[痛風啊]
[醫者不自醫,這人能自醫,牛蛙]
[我覺得吧,反正我沒那麽大本事,痛風這種病就不要找上我了吧]
[疾病面前人人平等,還是要好好愛護身體]
[好多小姑娘大冬天的穿那麽少,連襪子都不穿,露個腳踝,我看着都替她們冷。]
[怕冷體質傷不起,早就穿上了秋褲]
[我感覺我和舍友就不是同齡人,我們宿舍換季的時候經常出現春夏秋冬四季衣服,我通常是捂的厚厚的那個]
[可是真的不冷啊]
[現在還好吧]
[家在廣東,熱死個人了]
[再一次感受到了我國領土有多麽遼闊,凍死我了,已經穿上了羽絨服,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真的好冷]
梁。
皇甫谧已經感覺到骨頭縫在疼了,如果能選擇,他肯定選按部就班走完普通士人的一生。天幕說的太對了,如果不是風痹症,誰想學醫呀!如果泯然歷史可以治好他的風痹症的話,他願意啊!
【大家還是注意防寒吧,尤其是北方的寶貝們,受寒流影響的地方好像挺多的。我們來看下一個名字叫做葛洪的,這個在書上也就一句話的事兒,我們就記兩本書,《金匮藥方》100卷和簡約本《肘後救卒方》3卷,又是一個“金匮”,還怪有意思的,其他什麽評價意義都沒有,好爽的!】
【葛洪好像還挺出名的,不過不是以醫藥學家,而是以道士的身份,《抱樸子》大家都聽過吧?非常出名的□□教經典,就是葛洪寫的,書叫這個名字的原因也很直白,因為葛洪自號抱樸子。葛洪也是一個相當牛氣的人物,他成就不止高在醫藥和煉丹,他還可能當官兒了,能力很出衆,當過伏波将軍賜,被賜爵關內侯,當過州主簿、司徒掾、咨議參軍,後來為了交趾出産的丹砂請求出任勾漏令,經過廣州的時候刺史鄧岳用煉丹材料勾引他,于是葛洪愉快地決定不去上班兒了,就隐居在羅浮山煉丹。】
[羅浮山好耳熟啊,好像在哪兒聽過]
[5a級景區,能不耳熟嗎?]
[蘇轼那個日啖荔枝三百顆就是說的羅浮山啊]
[一顆荔枝三把火,廣東老人說的對,前兩天吃荔枝上火了,好難受啊]
[羅浮山可有意思了,不愧是風水聖地,又有寺又有觀的]
[準備寒假的時候去玩]
[已經不想在節假日出行了]
[真的節假日就是看人的,哪裏都是人山人海]
[調休好啊,我公司可以調休,連着上半個月班兒,就可以湊夠一整周的假期了]
[我去,好爽啊,哪個公司啊想跳槽]
[不嫌工資低就盡管來吧,不過勝在清閑]
[好棒的工作,又忙又沒錢,感覺像頭驢]
[連驢都比不上吧]
[社畜的怨念]
[感覺無限流副本裏面射出門可以比鬼怪的怨氣更大]
[好形象的說法]
魏晉。
葛洪笑了笑,羅浮山,天幕既然說它是個好地方,那他去定了。
【就是不想上班才考研啊,不是我說,考研要學的歷史知識和我印象中的歷史根本不一樣,我可怕以後會把熱愛消磨掉。】
[沒關系,歷史研究和歷史興趣完全是兩碼事,學習和興趣還是分開的]
[而且不去研究院工作之後也不是很用學歷史]
[歷史就業面還是挺窄的吧]
[對呀,基本就是考公,去博物館什麽地方的]
【唉,不管了不說這些難受的事情,考上研究生再說,給自己灌一口毒雞湯,永遠不要為明天的事情發愁。魏晉時期最後一個,名字叫陶弘景,這個人也是一個道教學者、煉丹家,他同樣很牛,當過諸王侍讀、左衛殿中将軍,我也不知道這些官職是幹什麽呢?但是聽起來還不錯,最主要的是他辭官之後皇帝對他念念不忘,被他幾次拒絕做官後還經常寫信問他,于是陶弘景被稱為山中宰相。當然啦,這些和醫藥學沒什麽關系,聽聽就算了,考研可能會考的主要是他增補葛洪的《肘後卒救方》寫的《補闕肘後百一方》和記錄藥物的《本草經集注》7卷。秦漢時期那個《神農百草經》不是以植物、動物、礦物分類嗎?還是有點糙的,陶弘景寫的這本《本草經集注》細化了些,首創以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食分類,對本草學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葛洪也活了八十,陶弘景活了八十,他們還吃丹藥诶,想想我們可憐的吃丹藥把自己給吃死的祖龍,唉,果然人還是要少操點心。】
秦,前221年(始皇帝元年)。
提起丹藥,嬴政的臉忍不住黑了,該死的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