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醫學·漢
第37章 醫學·漢
【秦朝太短了, 醫藥學沒什麽好說的,直接來看漢朝吧。漢朝醫藥學方面需要注意的有三個人,淳于意、張仲景和華佗。】
漢, 景帝中元二年(前148)。
淳于意滿意極了,他就知道天幕提起大漢的名醫必然少不了他,別問他怎麽知道的, 他就是怎麽自信,至少當時之人無人可與他可比。
漢,建安五年(200)。
張仲景不為所動,他的藥童卻激動不已,“郎主, 那神仙女郎要說你的事跡了!”
【淳于意生活在西漢初年,別名倉公, 他姓淳于, 這個姓氏還挺少見的, 但是歷史名人有不少,比如淳于髡、淳于缇萦等, 這些人物的故事都挺有意思的,說完淳于意我給大家簡單唠兩句。】
漢, 元光六年(前129)。
劉徹有些無聊, 這些人的事情他都知道,沒有覺得有趣的地方。也許他可以見一見淳于缇萦?但她也就是普普通通一個醫女, 最多也是醫術好一點, 方便去後宮看診罷了。罷了罷了, 沒什麽可見的。
【淳于意, 著名醫學家,有多著名呢, 司馬遷在《史記》裏把他和扁鵲合并列傳,名字就叫《扁鵲倉公列傳》,就跟《屈原賈生列傳》一樣。我是個很不合格的歷史愛好者,沒通讀過《史記》,高中文言文閱讀做到哪篇算哪篇,曾經做到一篇《屈原賈生列傳》的節選,當時就想着這賈生是誰呀,還怪能蹭屈原熱度的,現在想想真是無知者無畏。賈生就是賈誼呀,就是那個“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倒黴蛋兒。[1]】
[笑死了,小倒黴蛋兒是誰呀?哦,是賈誼呀]
[古人常用素材之賈誼]
[《滕王閣序》反正是背吐了]
[高中生?]
[不,高中生在上課,本人是過兩天打算去滕王閣游玩的游客]
[哈哈哈哈哈,握手,剛重溫了《蜀道難》,蜀道不難,《蜀道難》真難]
[但是不用花小錢錢真的好香]
[前兩天去岳飛廟玩了玩,《滿江紅》還挺好背]
[前兩天刷到一個視頻,在三味書屋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呢]
[那個不是初中學的嗎?真記不得了]
漢,景帝中元二年(前148)。
淳于意喜呆了,他猜到天幕會講他的故事,但他沒想到這本名為《史記》的顯然後世很推崇的史書會把他和扁鵲列在一起。就算天幕說扁鵲可能不是一個人,那他也心甘情願,他敢說沒有一個醫者不崇拜扁鵲。
漢,文帝四年(前176)。
賈誼也激動極了,握筆的手不停的顫抖,天吶,那可是屈原啊,他何德何能能和屈子并列史書?就算天幕說他很慘又怎麽了?像屈子一樣品性高潔為國而亡,每一個士人心甘情願吧?
但是如果有可能的話,他還是希望能回歸中樞,侍立于帝王身側,為大汗盡心盡力嘔心瀝血而亡。
【僅僅司馬遷将淳于意和扁鵲放在一起就足以從側面看出淳于意有多著名,也有直接描寫,《史記》說他“學黃帝、扁鵲之脈書,五色診病,知人死生,決嫌疑,定可治,及藥論,甚精”,我印象中的司馬大大言語犀利,把始皇和商鞅罵得不能行,很少誇人的,看他用的詞,“甚精”,哇,淳于意的醫術頂呱呱。而且他生卒年明确,比扁鵲的确定性高多了。[2]】
秦,始皇帝元年(前221)。
嬴政有點生氣,但不多。這世界上罵他的人多了去了,如果有人罵他他就要生氣,他怕是要更加死不瞑目了。他生氣是為了被罵的商君,商君為變法付出了生命,造就了強盛的大秦,身為大秦的君王,哪怕再冷酷無情,他也無法不感念商君的付出。
嬴政閉目,大秦若在,怎敢有人明目張膽的在史書中罵商君呢?
【淳于意學醫經歷也挺有意思的,他原本跟着同郡醫家老鄉公孫光學醫,公孫光教完他能教的就把淳于意推薦給老鄉陽慶,陽慶全名公乘陽慶,家裏挺有錢,而且當時都八十多了,很少看病、也不收徒弟,但淳于意貼心懂事聰明好學,哪個老師能拒絕得了這種學生啊?反正陽慶沒能拒絕的了,就把壓箱底兒的醫術都教給了淳于意。[1]我覺得有意思的點就在他們都是複姓耶!天知道每個新認識的人都會對我的姓氏表示驚訝、羨慕、想跟我姓是什麽感覺嗎?以前覺得很爽,但現在着實是老了,唉,平靜中帶着一絲疲憊。】
[小辰找到了組織]
[清澈愚蠢大學生,一點也不老]
[一時間分不清是在誇人還是在罵人]
[小辰也是複姓嗎?]
[對呀,複姓東方]
[我去,這名字好大氣]
[還好,我舍友叫軒轅明月]
[這也太瑪麗蘇了吧]
[我閨蜜姓第五,她說為了讓她的姓氏繼承下去也得生個娃]
[生一個夠嗎?響應國家政策,一胎七寶!]
[太好了,緩解人口老齡化就靠你們了,姓李的我不準備承擔人類延續的責任]
漢,前198年(高祖九年)。
劉邦挑眉,後世人說話真有意思,有一次生七個,也有人不生,難道國家就不管管嗎?
【《史記》還記載了淳于意的二十五例診籍,也就是我們現在的醫案,是後世病歷的起源——這句要記住。淳于意大概就是這麽點事兒,下面我們來說一說他的閨女淳于缇萦。前面說刑律的時候好像說過漢文帝廢除肉刑吧?淳于缇萦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1]】
漢,景帝中元二年(前148)。
想起當年的事情,淳于意感覺有點不自在,但也就是一瞬間的事情,随即就安之若素起來,他又沒有做錯什麽事情。
【淳于意醫術高超,但這其實是他的業餘愛好,他真正的工作是齊國太倉令,主業清閑,下班兒了就喜歡給人看看病,自然而然地就有了名聲,許多位高權重的就想讓他當私人醫生。放我們現在,私人醫生這份工作多好,清閑有錢又有面兒,其實放在當時也差不多,不過連現在都有醫鬧,更別提那時候了,病人或者病人家屬一不開心那醫生不嘎嘎玩兒完?[1]】
[最近綠江可流行霸總和霸總的私人醫生了]
[恨不相逢在花市]
[可能有點m,就喜歡那種被車尾氣崩一臉的感覺]
[哪本書啊?還有車尾氣?我已經好久沒有見到車的蛛絲馬跡了]
[古耽王爺和醫生也有一本可好看的]
[真正的古代王爺和醫生根本走不到一塊兒]
[這什麽下頭言論]
[三次元不要打擾二次元]
[二次元怎麽了?二次元高貴。]
[這有什麽可吵的]
[華佗就是那個被“霸總”殺掉的倒黴蛋兒吧]
[當時外科手術風險多高啊,他還想給曹老板開腦殼,膽兒也挺肥的]
[這不是演義裏的故事嗎?真的假的?]
[是他撒謊請假回家被曹老板懷疑捉拿入獄死翹翹了,和開顱沒什麽關系]
[包括關羽刮骨療毒都是假的]
[真的吧?《三國志》裏有寫呀]
[誰知道《三國志》真的假的?成書那麽晚肯定有很多道聽途說的,就像《資治通鑒》寫武則天就跟在人家床底板底下聽的一樣]
[托物言志嘛,文人不是都那勁兒?被武皇吓壞了呗]
[切,什麽垃圾玩意兒]
[我們武曌大帝不care他們,無字碑任人評說。]
漢,200年(建安五年)。
曹操有些苦惱,他感覺天幕所說的曹老板就是他,所以他把華佗給殺了?以後犯了頭疾不會找不到良醫吧?真是太要命了。
關羽也很懵,刮骨療毒?!天吶!不管是真是假,他一定要避免這場禍事,男子漢大丈夫不言疼痛,但能免還是免了吧,主動受傷的人都是傻子。
華佗來回踱步,掩蓋他心底的慌張,本來想聽天幕說一說有關醫術的事情,冷不丁知道了自己的死因,這擱誰誰都得緩一緩。
周,如意元年(692)。
武曌坐在窗前,面無表情似乎在發呆,實際上她沒有錯過天幕所說所寫的任何話。
她做了,便任憑後世評價,她只為了自己的目标前行。
她已經做好了準備,後人不懂她,盡情诋毀唾罵她,但她沒想到,很久很久以後居然是那樣一個世界,一個女孩子比大唐還要活得自在的沒有任何束縛的世界。
她們懂她。
【再加上淳于意可不想把愛好當工作,而且神醫嘛都有脾氣,他本人性格也不圓滑,不懂得溜須拍馬,更不想攀附權貴,于是收拾收拾遷移戶籍并雲游行醫去了。這一下子可得罪了不少人,淳于意你什麽意思吧?寧願去給賤民看病都不願意為本官本王服務?得罪的人裏面就有當時的齊王府丞相。漢文帝時期諸侯國權力比較大,齊王府丞相收拾一個小小的齊國太倉令那叫一個簡單,于是貪污、渎職兩個莫名其妙的罪名憑空落到了淳于意頭上。不知道他跑路的時候辭職了沒,如果沒辭職,渎職這項罪名應該是成立的吧?[1]】
漢,景帝中元二年(前148)。
淳于意不知道說什麽才好,天幕的小娘子說話前後不通,先前都說他的罪名是莫名其妙的了,又說他可能渎職,實在令人生氣。
【入了罪就要被判刑,淳于意被判了肉刑,具體是什麽肉刑沒什麽印象,好像是沒查到吧,好奇心重的可以 去搜一搜,別看我前面刑律背書背的挺好,但我對古代律法具體內容一概不知,按照漢朝初期的律法淳于意要被罰哪種肉刑也推斷不出來,但肯定是那種少胳膊少腿兒的影響他行醫的那種。他的小女兒淳于缇萦就去求漢文帝,就是電視劇裏那老一套說自己父親無罪、代父親受過什麽的。現實可不是電視劇,在古代尤其是皇帝面前說這種話可不是鬧着玩的,而且當時依舊是黃老之學占主流,儒家的以孝治天下還沒有占據主要市場。缇萦這小姑娘膽兒真肥,好在漢文帝被感動了,也不知道是順勢而為還是一個沖動就把肉刑給廢了。[1]】
[黃老之學也提倡孝順吧]
[舉孝廉是什麽時候開始的?]
[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議的]
[呀,那她确實膽子肥呀!]
[人家那是純孝]
[呵,感覺不值得,但我為了争口氣也要上,她爹罵“生子不生男,緩急非有益 ”,真是氣死個人了]
[文盲搜了搜這句話,打出六個點]
[我只想罵人,喜歡歷史可以,但千萬不要成為哪個歷史人物的粉,別以為歷史人物就不會塌房了]
[我就喜歡荀香香郭美人周郎策策蔡文姬等等等等]
[修身養性,我個人比較喜歡黃老思想]
[不知道為什麽我腦子裏浮現的是一個老年人慢吞吞拄着拐杖的樣子。]
[難道不是應該老子騎青牛的圖畫嗎?]
[那我更喜歡道教愛信信不信滾的那個勁兒]
[學的宗教學嘿嘿嘿嘿嘿畢業準備去當道士]
[我也想去可惜專業不對口]
[我也想去可是人家只要碩士]
[這年頭不是高材生都出不了家了]
[如果有錢的話也可以的]
[有錢早就去了,還在網上逼逼賴賴什麽?]
[瞎說什麽大實話]
漢,元光六年(前129)。
淳于缇萦臉上帶着釋然的笑,父親已經去世很久,她以為她忘了,原來她一直沒有忘記。父親的話實在太令人受傷了。
【淳于缇萦也是小說裏常見的人物,一般身份是宮廷女醫,不過她的的确确是以孝順聞名的,是千古流傳的著名孝女。有點兒不知道說什麽才好,其實我更希望她是以醫術流傳于世的。】
[确實,挺不值的]
[古代女孩子有名有姓的太少了]
[我的平陽昭公主啊嗚嗚嗚嗚嗚嗚嗚]
[真的想起來就心碎怎麽攤上那麽垃圾個爹啊]
[沒本事光靠兒女吧]
[以為誰不知道誰呢,唐朝開國皇帝一直是李世民來着]
[他還是有那麽點兒能耐的吧]
[能耐是基因好嗎?]
[生出來李建成一個大蠢蛋?]
[還有李元吉一個小蠢蛋]
[李世民也不地道就不能把姐姐的名字留下來嗎?讓我們擱這兒猜來猜去]
[皇帝都沒心沒肺]
[都狼心狗肺吧?]
隋,開皇二十年(600)。
楊堅皺着眉頭仔細思索,有些猶豫,“李建成……”
“是李淵的長子。”獨孤伽羅有些生氣,直呼李淵大名。
“诏叔德回來吧,帶上他的次子”,楊堅卻意外的心平氣和,“讓朕看看天幕誇過無數遍的李家鳳凰兒。”
“那羅延……”獨孤伽羅有些擔心。
楊堅安撫地拍了拍她的手,“無事,往前幾十年改朝換代還少嗎?朕相信叔德,若不是楊勇那逆子太過分,叔德絕不會起事,你要相信阿摐,阿摐是個好孩子。”
獨孤伽羅點了點頭,李淵是他姐姐的兒子,若是可以,她自然不會對親外甥動手。
在隴州擔任刺史的李淵重重地嘆了口氣,瘋狂思索着之後的路。那個被罵的李建成可不就是他長子的名字嗎?他的次子去年剛出生,還沒取名字,只是叫做“二郎”,若是沒有天幕,“世民”是個多好的名字,現在可好,長子的名字被暴露出來了,一家子的命還不知道能不能保住。
唐,636年(貞觀十年)。
李世民很是羞愧,他對不起三姐,他習以為常了,畢竟很少有女子的名字流傳于世。但三姐不一樣,她本該擁有如此的榮耀。等不及天幕結束,他就讓人去傳喚史官,這次,史書上必定有平陽昭長公主的名字,大唐應該給她應有的。
【好了,不說了,我們來說一說張仲景吧——诶,剛剛還想說淳于髡來着,先說說這個奇男子吧,我控制不住我的分享欲。對春秋戰國歷史有點了解的都知道淳于髡這個人,俳優、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稷下學宮的先生,一鳴驚人就是他和齊威王的故事。但很多人估計不知道淳于髡是贅婿出身份,男頻有一段時間不是可流行贅婿文嗎?淳于髡就是那樣一個大男主,想不到吧?荀子在稷下學宮的時候還經常向他請教呢。[1]】
[我去,還真不知道這個]
[當時贅婿地位可低了吧]
[那肯定啊,髡這個字的意思就是剃掉頭發的那個刑罰呀]
[看小說也不是白看的,反正我知道秦國是優先拿奴隸和贅婿當炮灰的]
[我去,這人這麽牛的嗎?]
[當然很牛啊,他還和孟子辯論呢]
[齊國怎麽那麽多納谏的人啊?可記得高中那篇“我與城北徐公孰美?”]
[是這樣的嗎?不是“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我記得沒有城北兩個字]
[不是有三問嗎?]
【其他沒什麽有意思的了,還是回到古代醫藥上,我們來說沒人不知道的醫聖張仲景。張仲景感覺真沒什麽可說的,前三國的小說就沒一個沒有他的,寫的書名字叫《傷寒雜病論》沒人不知道吧?下面這句話死記硬背背牢,這不就考到了嗎?《傷寒雜病論》從辨證、立法、拟方、用藥等各個環節,建立了一整套辨證治療的醫療原則,奠定了我國中醫治療學的基礎,标志着我國中醫理論走向成熟[1]。背完之後正确答案A選項就出來了,都不用往下看其他幾個選項的。】
漢,建安五年(200)。
藥童非常興奮,叽叽喳喳說個不停:“郎主,您的書寫成了呢,還流傳到後世,格外有名氣!呀!郎主,您怎麽哭啦?”
張仲景怎麽能不哭呢?他的家人、許多族人、鄰居都死于傷寒啊!
【可惜《傷寒雜病論》就跟華佗的《青囊書》一樣散佚了。不過比《青囊書》好一點,西晉的時候有個叫王叔和的人廣泛搜集,把傷寒部分編成《傷寒論》,待會兒我們會說到王叔和,大家先有個印象。然後呢?到了北宋因為有個叫王洙的翰林學士發現《傷寒雜病論》節略本,修訂為《金匮要略》。這個名字乍一眼和醫書沒丁點兒關系,D選項《醫宗金鑒》還帶着“醫”字呢,但金盒子诶,裏面放的東西別提有多重要了。[1]】
漢,建安五年(200)。
小藥童很難過:“郎主我也想哭了,您寫的書怎麽就失散了呢?那不是白寫了嗎?”
張仲景卻調整好了情緒,“別哭了,快擦擦,怎麽能算白寫呢?好歹有些用處吧,但凡能拯救一條人命就是值得的,更何況不是流傳到後世了嗎?”
“說不定是神仙複原的。”小藥童非常困惑。
張仲景笑了,“所以呀,如果我不寫,神仙想複原都沒辦法了。”
【這兩本書的區別我們要記一下,《傷寒論》主要是針對傷寒的,《金匮要略》是雜病的病症、病方的彙集。[1]不過考的可能性不大,基本可以肯定的說313不會考這麽細的東西,自命題應該也不會這麽腦殘,但也不好說,出個名詞解釋也不是沒可能。】
[真嚴謹]
[就是摳字眼兒背呗]
[小辰就是背熟了沒事兒幹]
[超讨厭考這東西非常細的東西]
[不管哪門科目都惡心吧]
[覺得這些還算好的,考公的邏輯題,真的是讓人陶醉]
[那不就靠運氣嗎?不要讓運氣不好的人拖累國運]
[還可以吧?找到規律其實很好寫]
[好卷啊你們]
[還不是找工作找不到,我都準備二戰了]
[唉,想念鐵飯碗]
[現在大學生多如狗,人才市場一抓一大把]
【然後就是華佗華元化啦,他以精到的外科手術和麻醉術著名,我看大家剛剛都讨論過刮骨療毒和開顱術了,根本沒什麽好說的嘛。還有五禽戲,家裏老人可能會,模仿的五種動物是虎、鹿、熊、猿、鳥,它門檻好像有點高,有的動作很搞笑,至少我們大學體育課學的是太極拳和八段錦,也沒聽說哪個學校學的是五禽戲。五禽戲以五行、氣血、經絡等中醫學說為理論基礎,聽起來就很高級,做起來也很高級,它不僅要模仿五種禽獸的姿勢和動作,還要輔以呼吸吐納,感覺就像那種內功心法一樣,做不好會連岔氣兒的,但是練好了好處多多的,舒筋活絡、增強體質、防治疾病等等,我覺得我這種還要重新馴服四肢的脆皮大學生還是更适合廣播體操[1]】
[有的,我大侄女大課間跳的就是五禽戲,不過好像是改良版的]
[記得前一段兒有個五禽戲進校園活動]
[是啊,每個人都得學,累趴]
[廣播體操也怪難學的]
[已經是最好學的了,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哪個簡單?]
[現在廣播體操不知道都第幾套了]
[我小時候跳的是七彩陽光]
[課間操不一樣,但是那個吹口哨的跑步音樂倒是一模一樣]
[可不是嘛,上大學不遠萬裏從西南到東北,天天聽到隔壁高中放那個音樂]
[還有運動進行曲,從小到大開運動會耳朵都要長毛了]
[那個曲子居然有名字,從來都不知道]
漢,建安五年(200)。
華佗對脆皮大學生表示鄙視,五禽戲很難嗎?他很想見識一番後世的體操,若是能和後世的大夫交流一番醫術就更好了。
【再說一個課本上沒有大家也不是很知道存在感很低但是和張仲景華佗齊名的人吧,有寶貝知道他是誰嗎?】
[就是那個、那個,嘶——想不起來]
[你為什麽能發語音?]
[我也知道,但是就是想不起來名字]
[老師是桃李滿天下,醫生是杏林高手,就是他讓人栽杏樹的]
[是他啊!為什麽一點兒印象都沒有]
[董奉!度娘真好用]
[傻眼,為什麽這人毫無存在感]
[對呀,杏林春暖的典故那麽耳熟能詳,就是記不住主人公的名字]
[出生比華佗晚了25年,比張仲景晚了20年,活得還長,整整活了110歲!]
漢,建安五年(200)。
曹操,曹操表示他想要這個神醫,想跟董神醫學習怎麽活一百歲。
魏,黃初元年(220)。
董奉的面部表情一時沒有控制住,興奮、無奈、被當頭潑了涼水、驚喜,複雜的心情出現在臉上,看起來有些扭曲。
建安三神醫,和張仲景、華佗齊名的神醫啊!盡管他存在感很弱,但是好歹史上有名啊!而且他活得長,一百一十高齡啊,這是活成了個人瑞呀。
【原來大家都跟我一樣,真是太神奇了。不過背一背就忘不了,張仲景、華佗、董奉并稱為建安三神醫,我覺得董奉沒有存在感是就是因為他出生太晚了,和華佗、張仲景都隔了二十多歲,差着輩兒呢。】
[我去,生不逢時啊,怪不得沒有一點兒名氣]
[按理說他應該見過華佗和張仲景的]
[反正《三國演義》丁點沒提]
[好像提了吧?]
[提了嗎?不知道诶,完全沒印象]
[但是現在小說很少他寫到我是知道的]
[對啊,曹丕稱帝之後有啥好看的?就愛看曹老板大寶備和他們的好大兒孫仲謀相親相愛的生活]
[雞皮疙瘩掉一地]
[這什麽梗啊?不要這麽惡搞吧]
[沒聽過那首詩嗎?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啊這啊這啊這一時不知道說什麽才好]
[這不是n多年前的老梗了?]
[母雞啊母雞很多年前我還小]
漢,200年(建安五年)。
曹操的心情就像過山車一樣,他沒有篡漢,但他的兒子篡了。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算了,頂多讓人更忙碌些,雖然已經忙得焦頭爛額了。
但是天幕究竟是什麽意思?難道他和劉玄德生出來一個孫仲謀嗎?!那孫仲謀不是孫伯符的弟弟嗎?!這等玩笑可不能開!操不太能接受如此炸裂的信息!
劉備更難受,東躲西藏還要被調侃,生氣也不知道生誰的氣,簡直令人郁悶。
孫權年紀雖小,卻已經早早舉了孝廉和茂才,取字仲謀。他年輕氣盛,聞言氣紅了臉,想要找天幕中人打上一架,奈何不得其法,提起武器就去了校場。
看着孫權氣沖沖的背影,周瑜擔憂地看着好友,孫策爽朗地一笑:“可能是我出了什麽意外,好在有權兒,不至于讓你的心血白費。”
孫策已經奪取了豫章郡,江東地區基本統一,原本準備過一段時間就發兵北上,天幕只說孫權不談孫策的話讓周瑜心裏很不安穩,覺得計劃有所疏漏,需要重新策定。
“好在我們已經奪取江東,不然就危險了”,孫策不理解好友的擔憂,只幸災樂禍道,“像那個劉備,現在不知道跑哪兒去了,被幾方勢力追殺的滋味兒肯定不好受。”
“也許這也是他的機會。”周瑜嘆了口氣,忠于漢室的人還有很多,估計有不少回去投奔劉備,只要劉備能有固定的地盤,只是難啊,蜀漢蜀漢,劉表可不會把嘴中的肥肉送給別人,也不知道未來發生了什麽,劉備能夠得到蜀中。
魏,黃初元年(220)。
董奉無語至極,他真的沒想到他存在感不高的緣故竟是如此,難道他能選擇他出生的時間嗎?
但是沒關系,他做好他應做的就行了,他無愧于“建安三神醫”之一的名聲。
宋,嘉泰四年(1204)。
辛棄疾更加無語,他的詞啊!!!說他嘆息報國無門也好,哀傷時光易逝也罷,但和天幕所說的那些完全沒有關系!他都羞于言說。明明是很正常的一首詩,天幕為何扭曲至此?
【還有一本大約在秦漢時期成熟的《神農本草經》,也有說是戰國時候的。不過不重要,我們需要記住的是這本書中收錄了好多藥物,其中有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種,具體數字不記得了,回頭翻書再看看,不過我覺得就算再看了我也會忘,如果考到我也不敢往上面寫确切數字,寫少了不要緊寫錯就尴尬了。它不僅按植物動物礦物分類,還根據藥物的性能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又分為上、中、下三品。重點啊,這種分類的方法是我國藥物學的最早分類法,不僅這本書用了,以後歷代本草著作基本都沿用這個方法。】
[《本草綱目》也是這樣嗎?]
[乍一眼我還以為我的減肥操呢]
[試過一次,累死我了]
[感覺這本書被污染了]
[duck不必如此,沒有高低貴賤]
[《滿江紅》還是個電影名呢]
[看了,報看]
[挺好看的呀]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吧]
[最近電影感覺都不咋地,好久沒看過電影了]
[這樣還挺好的,就是電視劇都很垃圾]
[差不多就行了要求那麽高肯定劇荒]
明,嘉靖四十年(1561)。
李時珍有些疑惑,減肥?減什麽肥?雖然《本草綱目》還沒有寫完,但他可以肯定它只是很普通一本藥典,可能記載了一些利于瘦身的藥方,但也不至于讓天幕中人如此興奮吧?
【《神農本草經》跟《黃帝內經》一樣,都是蹭名人熱度的,名人熱度是蹭到了,但作者沒留下名字,不過如果沒蹭熱度可能連書都留存不下來,比這兩本書成書晚的《傷寒雜病論》還有《青囊書》都散佚了,這兩本書卻沒有,還挺玄學的。《神農本草經》這本書地位挺高,它形成了我國的藥學理論體系,奠定了我國藥學的基礎,後世大量本草著作都是在它的基礎上産生、發展來的。】
漢,建安五年(200)。
張仲景有點心動,如果給書改個名字會不會能讓它免于失傳呢?
仔細想了想,張仲景無奈的拍了拍腦袋,真是傻了,有天幕揚名已經足夠了,之後必定會有許多人來求書,如果這樣書還是失傳,估計怕是天命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