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木耳菹
第19章 木耳菹
姚丹在外面喊道:
“大侄女兒,你大嬸子已經做好晚食了,你不做嗎?”
丁寶珠隔着窗口回答道:
“三嬸兒,你先做吧,我等會兒再去!”
說這話時,丁寶珠已經提前在腌制那條處理好的鯉魚了,就用蔥姜絲和粗鹽,全身抹了遍。
丁寶琴在邊上看着,卻沒有說話,他們家之前也做過鯉魚吃,畢竟這種魚到了季節就非常多。
可不管怎麽做,裏面仿佛都有一絲若有若無的土腥味,尤其是做湯,偏偏還總是做湯的次數多,因為湯水足夠一大家子一起吃。
可見自家大姐這動作,這次看上去不像是了,好期待!
姚丹現在也是一家三口,所以做吃食的速度很快。
其實原本村裏人的飯食,就挺簡單的,丁寶珠這時才覺得,她貌似吃得好了點,從她穿越過來後,好像和其他人比起來吃的一直不錯……
回過神來,那竈房已經空下來了,她便帶着所有食材,和丁寶琴一塊兒過去。
丁寶琴生火,丁寶珠就用生粉把腌制好的鯉魚從頭到尾又給抹了,然後下油煎炸起來。
不停地用熱油潑灑,直到那鯉魚的表皮變成淺淺的金黃色,定了型才撈出。
而這個時候,她在鎮上補充的那些調味料就派了用場:
粗鹽、醬油、白糖和醋調和了一碗糖醋汁。
Advertisement
不過調好了也不代表就完成了,丁寶珠要拿它做湯汁,順道勾個芡,這才緩緩澆在了魚身上,今天的竈房就多了絲酸酸甜甜的氣息。
丁寶琴愛吃甜食,見那澆在鯉魚上的醬汁是這味道,又紅通通的十分好看,立刻就按捺不住地上前來,幫忙端菜。
丁寶珠接下來還有道菜,也就囑咐了聲,便讓她去了。清洗大鍋後,她又添了幾根柴燒水。
這次她想着把前者摘來的那些木耳給料理了,把那些木耳全部煮熟,再拿出洗淨。
丁寶珠手起刀落将木耳切成細絲,又切了不少野蔥和姜末,之後加入醬醋和豉汁,簡單一拌,就是一道涼拌菜,配糖醋鯉魚正好。
端着這盤涼拌木耳絲回了屋,丁宏和丁寶珍也已回來,看來他們也是餓了,喚了一聲,就目不轉睛地盯着桌面中央的那盤子鯉魚,就等人齊能動筷了。
丁寶珠放下菜笑道:
“爹和二妹一定餓了,咱們就開吃吧!”
在座的人最想聽的就是這句話,紛紛拿起筷子來。
吃那魚肉,便覺得魚肉酸甜可口,磷脂綿醇,幾乎入口即化,極易下飯。
柳萍嘆道:
“怪了,之前做鯉魚總是去不掉那腥味,珠兒,你是咋做的?不但不腥氣,還有些鮮甜,難道是因為魚新鮮?”
丁寶珍這時咽下了一口飯,突然開口道:
“這有什麽,大姐用了那麽多調味料,怕是再腥的東西也能蓋過去了。”
雖是這麽說,她仍是多扒了幾口飯。
丁寶珠沒覺得有什麽,把原主的記憶完全消化後,她發現丁寶珍從小到大對誰都是這樣,卻也并沒有很叛逆,頂多是那性子刻薄了些。
丁宏則是夾了一筷子的涼拌木耳絲,酸鹹微辣,滑嫩可口,倒是能去膩,也許他喜歡這種特別是能下酒的吃食多一點。
他不住地稱贊道:
“不錯不錯,有這手藝,以後去了婆家那兒肯定不會被指摘了。”
丁寶珍聽聞,那拿着筷子的手停了停,把腦袋低得更低了。
丁寶琴擦擦嘴,問道:
“大姐這手藝都能去鎮上飯館裏做了,還要自己擺攤子去麽?”
“哪會有掌櫃的招女廚子的?就算有,那也是太少了。”
柳萍搖搖頭:
“況且你大姐又快要出嫁了,哪有新娘子、做人家媳婦兒的,去那種地方找事做的?能支個小攤子也就不錯了。”
丁寶珠聽這話,看來柳萍的想法和其他婦人沒什麽差別,只是覺得出去擺擺攤,不過是能貼補貼補家裏,最重要的仍是留守家中,做一個媳婦該做的事情,所以沒有回答什麽。
畢竟如果有機會的話,她可不想永遠都停留在擺攤的程度……
接下來幾日,丁寶珠一直在做手頭上的準備:
比如那曬好的茶葉,她又尋了機會慢慢烘烤,又等那葉子變得幹爽香脆了,再放進石臼中碾磨成粉。
只是想做末茶粉,就必須要那粉末極細極細,丁寶珠感覺自己的麒麟臂都漲了一小圈,這才勉強滿意最後的成品。
要不是這次做得少,她也不多廢這功夫,直接上石磨了!
末茶粉的香味就更深厚了,做好這一堆,丁寶珠先行包起來備用,接着又去找了石磨出來,開始做糯米粉。
丁寶琴自然來幫忙,可見這次磨的時候丁寶珠還往裏面加水,那流出來的也是白花花的米漿,不禁問道:
“大姐,這和上次有什麽區別嗎?”
丁寶珠這回用的糯米早早就充分浸泡過,她一邊加一邊解釋道:
“上次那直接磨的糯米粉比較粗糙,這次咱們做水磨的糯米粉,比那個更加細膩柔軟,你看,也更白不是?要是能有其他食材,這個更适合做炸糕、麻球、湯圓團子……”
丁寶珠這邊報着名字,丁寶琴立即覺得渾身上下都是勁兒,埋頭就開始繼續推磨了。
收集好所有的米漿,她又找來布袋盛那些米漿,口子給紮緊了,再想辦法吊在自家角落的的房梁上。
下方又接着水,等布袋裏的水分全都滴幹了,裏面就成了糯米粉團塊,搗碎晾幹,那就是新出爐的水磨糯米粉了。
現在丁寶珠無論做什麽,能放在自家屋裏的就都放着,畢竟家裏人,可不會做出什麽偷吃的行徑。
如此過了幾日,做涼糕的材料,都已經預備好了,丁寶珠挽起衣袖就開始大展身手起來。
黍米做的是栗子落花生餡兒的,裏面還拌了切碎的紅糖和豬油,另外還有紅糖棗泥餡兒的,以及丁寶珠新想的一種——抹茶紅豆餡兒!
紅豆與紅糖不搭,買來的白糖也有限,所以她想着幹脆就不要想着把餡兒弄得有多甜,而是用其他的法子把它的味道給襯托出來,所以就想到了這招。
況且抹茶和紅豆誰不喊一聲般配?
就是不知能不能也讓這邊的人接受。
先前有了經驗,所以前兩種餡兒的,很快就做出了試吃品,而要做那抹茶紅豆餡的,還需費一番功夫。
抹茶粉是勉強被她複刻出來了,可還要先調成茶膏,才能與粉團結合。
而要制茶膏,就必須用一個新工具——茶筅。
但這東西和筅帚相像,家裏也在用來清洗鍋碗瓢盆的,所以再自制一個小巧玲珑的就是,總歸那材料也随處可見。
這樣一來,那抹茶粉裏添了熱水,再用茶筅攪拌,直到那茶膏半濃半順滑,厚實的茶香四溢,又加進那面團中,也就成了個荷葉綠的面團了。
先做了點出來給家人們試吃,那棗泥和栗子花生的卻不稀奇,只有那抹茶紅豆的最為引人注目。
各自吃了也都稱贊,也不知丁寶珠哪裏想到的,竟真把茶葉和點心混在了一塊兒。
丁寶珍更是微微一笑道:
“沒想到大姐還真聽我的,又想了這個辦法,我算是服氣了。”
“那當然。”
丁寶珠也笑。
“我對這件事可是很認真的,你既提出了建議,又是對的,那我自然要聽,然後去修改了。”
東西都做好了,那麽接下來的步驟就是——售賣!
又下了兩日綿綿如牛毛的春雨,丁寶珠在家裏找到了一根扁擔,和幾個圓形的籃筐,正好可以放糕再帶過去。
這就是為什麽丁寶珠先選擇做涼糕這個吃食,作為大衆眼裏的一個即将要出嫁的新婦,能被允許出攤已是寬容,總不可能再拿一筆錢給她做這做那的。
她倒是想做熱乎點的吃食去賣,可煎煮烹炸,哪個不需要至少推個餐車出去?
就算是在家裏把那熱乎的做好帶出去,她又是小試牛刀,萬一銷量不好,那些食物冷卻了,就更不好吃了。
況且這裏的人,都愛吃米做的食物,而那涼糕既能做點心,又能做早食,還能做茶點,總有适配的人群,手工自制的涼糕,就算放上一整天也不會變硬。
這兩天雖是下雨,可那雨絲灑在身上卻是朦胧。
三房那兒送來了半籃雞子和鴨蛋,和丁宏柳萍叨咕半日才去了。
雖然這事兒兩家大人也不和孩子們講,丁寶珠卻明白,這是兩房在談生意呢。
丁紹除了賣雞子那些個副産品,動物養大了也要賣肉,偶爾村裏有人上門來訂的,但也有要自己賣的。
可誰讓他有一個做屠戶的二哥?再沒把動物賣給屠戶更好的了,何況倆人又是親兄弟,雙方人品又信得過,這才能讓兩家處得和和美美的。
春江水暖鴨先知,春季吃鴨是大補。
那丁紹養熟了一批鴨,留了一部分繼續生蛋,就來找丁宏做那生意。
後者接下後,宰鴨賣肉,就是用那些扁擔挑出去,走去村裏叫賣的。
好在家裏也不止一根扁擔,丁寶珠依然可以把自己那些涼糕給帶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