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章
第 58 章
他的筆跡蒼勁,竹簡上幾個字寫的如行雲流水一般潇灑飄逸,分別是涵、哲、據這三個字。
盯着上面的字想了許久,我疑惑道:“這個‘涵’字,我記得詩裏有‘亂之初生,僭始既涵’之句,有包容涵養之意。那這個‘哲’字呢,可是取自‘哲夫成城’?”
他笑了笑,說道:“爾庶邦君,越爾禦事;爽邦由哲。都是聰慧睿智的意思,不過出處不同罷了。”
我其實不大喜歡這個‘哲’字,只因哲夫成城的下一句是哲婦傾城,充滿了對女子的諷刺。又看了竹簡上的第三個字,問道:“那這個‘據’呢,又作何解釋?”
“出自黃石公的《太公兵法》裏邊兒的,能扶天下之危者,則據天下之安!”解釋這個字,他的語氣明顯亢奮了。
我好奇道:“黃石公?可是讓文成侯以禮相待,三次進履的那個老者嗎?”
“聰明!”他又做到我身邊,攬過我的肩膀:“昨兒個朕和衛青探讨用兵之道,他提到這一句,當時朕就覺得衛青可以助朕平定外患,兒子可以助朕穩定朝綱,有了他們兩個,朕一定可以解決朝廷所有的危機,開創一個盛世出來,以後咱們兒子也可以安安穩穩的當個太平皇帝。”
我半靠半躺的倚在他懷裏,說道:“陛下志存高遠,足智多謀,只要想做,就沒有什麽是做不到的,我和孩子,還有衛家會一直跟随陛下。”
他在我臉上落了長長的一個吻,又将我擁的緊了些:“那這三個字,你選哪一個?”
我想都沒想,指了指最後的那個據字,這個包含了他的胸懷和抱負,充滿了父愛的字眼,用來做孩子的名字最适合不過了。
劉徹也欣然同意,又絮絮叨叨的說了許多,請東方朔和枚臯做賦,他還覺得不夠,又命人修建了高禖神祠,并準備親自前往祭拜,感謝上蒼賜予他這麽一個珍貴的兒子。
這麽多年,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想要一個兒子,讓我們這個家完整起來,這樣我在未央宮也能真正地站穩腳跟,如今老天終于讓我如願,我亦是無比感激,只盼着自己的身子能早日恢複,也能去拜一拜。
自劉徹采納董仲舒的意見,建立名堂禮制以來,各項典禮的章程制度已經日趨完善,冊後典禮更是重中之重,有劉徹親自把關,根本用不着我來操心。我每日除了吃飯、睡覺、逗兒子,基本無其它事可做,月子坐的順利,身子恢複得也快,還未出月子,便已經能正常下地了。
冊封禮前夕,我去了一趟椒房殿。重修後的椒房殿,以木蘭為椽,杏木作梁,四壁皆塗成椒紅色,椒香撲鼻,殿中飾以明珠簾,青玉案;以旃檀為床,鑲以珊瑚,紫玉;紅羅為帳,飾以翡翠,瑪瑙;錦衾繡枕,皆以金絲龍鳳織就;漆座屏風,玲珑浮雕大小鳥獸五十餘種;其他陳設裝飾數百種,美則美矣,貴亦無匹。
目光所到之處,皆是自己這十年來的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從我第一次見前皇後開始,椒房殿于我而言便是一個不愉快的存在,昔日我在此處懇求皇後放了衛青和去病的景象還歷歷在目。十年了,當初那個卑微的歌姬如今也将成為椒房殿的新主,我心中較為平靜,再多的榮華富貴也比不得家人的平安喜樂,希望從此以後舊事不再重演,後宮能夠和睦,如此方能不辜負劉徹對我的信任和托付。
元朔元年春,三月甲子,本是姹紫嫣紅,春光正好的時節。
這一日天還未亮,我便起身梳妝,端坐于雙鳳紋銅鏡前,任由宮人傅母在我頭上侍弄,嘴裏不停說着吉祥話。
“老奴在宮中侍奉多年,似中宮這般霧鬓雲鬟,福澤深厚的,老奴還是第一次見,這滿頭的青絲要是盤起來,連假髻都不用戴。”
看着傅母為我梳頭,我忽然想起年幼的時候,阿母替我梳頭的情形,也許是即将榮耀加身的緣故,憶起過去我不禁有些傷感。
阿母總說秀發是女子美麗的象征,經常省吃儉用去買香澤來滋養頭發,可是我小的時候并不喜歡,總覺得頭發太長太多打理起來很麻煩,特別是洗頭的時候,經常因為洗完頭後抹不抹香澤的問題與她争吵,當然了,每次都是我輸。
拗不過她我就哭鼻子,像個木偶一樣任她擺弄,她并不理會,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的往我頭上擦着香澤,抹完之後還會幫我梳順,嘴裏時不時會哼唱一些小曲:“一梳梳到尾,二梳白發齊眉,三梳子孫滿堂……”
那時候我不知道阿母就算不吃飯也要攢錢去買香澤的意義在哪兒,只覺得母親是愛美,直到後來我做了母親才明白,她苦了一輩子,只不過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過的好一些罷,這大概就是母親的天性。如今的我,即将成為天下之母,身上的責任和重擔也要比以往大上許多,我不敢說我能做的多好,惟願能像阿母那樣,盡心而已。
傅母将如瀑青絲挽成高髻,頭戴華勝步搖,為鳳凰爵,以金銀為首,玳瑁做尾,翡翠為毛羽,簪珥釵钿,以黃金為題,玉石為輔,貫白珠為桂枝相缪,一爵九等,副笄六珈。
東兒為我穿上彩繪錦雉的皇後朝服,绀色上衣和皂色下裳,深領口,寬廣袖,金鈎鞏帶,珠玉霞帔。配以與皇帝等同的長二丈九尺九寸黃赤绀缥四彩黃赤绶,衣長曳地,行不露足。
立在長壽纏枝紋銅鏡前,我細細打量鏡中珠翠環繞的自己,朝服的莊重與華麗無與倫比,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重,壓的人有些透不過氣。我深吸了一口氣,挺胸擡頭,擡起雙臂試着走了幾步,步履穩健,體态端莊,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待我梳洗畢,在禮官朝臣的擁簇下,乘鸾辂前往未央前殿,一路上,鼓樂齊鳴,不絕于耳。
吉時已至,黃門鼓吹三遍,天子臨軒,百官陪位。我從鸾辂上緩步下來,從女官指引,面朝天子,向北而立,禦史大夫張歐使持節奉玺绶,向東立于天子左側,宗正劉受,大長秋阿滿,向西立于天子右側。
禮樂聲畢,宗正宣讀策文:“元朔元年三月甲子,制造:朕聞天地不變,不成施化;陰陽不變,物不暢茂。《易》曰‘通其變,使民不倦’。《詩》雲‘九變複貫,知言之選’。朕嘉唐、虞而樂殷、周,據舊以鑒新,現衛夫人貌和德嘉,生皇子據,有司奏宜奉宗廟,為天下母。制曰‘可’,其赦天下,與民更始。諸逋貸及辭訟在孝景後三年以前,皆勿聽治。”
立後時大赦天下,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我行跪拜之禮謝恩:“臣妾衛子夫叩謝吾皇陛下隆恩!”
中常侍元伯贊禮:“皇帝诏曰‘可’!”
行禮畢,歸位,向北而立。
禦史大夫張歐進玺绶,大長秋跪受,轉授女官,女官跪受,我從女官手上接過玺绶,跪伏再拜:“臣妾賀陛下長樂無極,千秋萬歲!”
劉徹身着玄色上衣和熏色下裳,印有日月星辰十二章的天子朝服,頭戴十二白玉珠旒冕,裝正持重,威風赫赫,朗聲道:“皇後平身!”
“謝陛下!”我再度謝恩,将玺绶專呈女官。
起身時,劉徹已然走到我跟前,微笑着朝我伸出手來,我迎着他的目光,微笑着覆手于上。
雙手交疊的那一刻,我再一次感受到他傳遞給我的溫暖與力量,我忽然覺得有他在側,這沉甸甸的朝服和禮冠穿在身上似乎也沒有那麽重了。
黃門鼓吹三遍,劉徹與我攜手,緩步走向高臺,并肩而立,鳴鼓畢,接受群臣朝拜。
十年的光陰,我終于站到了與他并肩的位置,成了他名正言順的妻,沒有受寵若驚,只有無限的感激,感謝劉徹,亦感謝自己。過去的十年,是他的寵愛和庇護,成就了今時今日的我,以後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他的榮辱責任我将與他共擔,助他實現他的遠大理想和抱負,用我的一生回報于他。
禮畢,皇後既立,再乘鸾辂轉入中宮椒房,接受後宮嫔禦和內外命婦的朝賀,衆人在椒房殿前行禮道賀,朝見新立的皇後,怎麽說怎麽做皆有章程和女官指導,也不必認人,只是走個過場,禮節性的說幾句話便可。
午時天子在未央前殿賜宴,君臣同樂,普天同慶,席間奏以禮樂,玉盤珍馐,鐘鳴鼎食,恭賀立後之喜。這樣的熱鬧一直持續到未時才結束,這一日的典禮算是告一段落,高興之餘,卻也疲憊不堪。
數年來的養尊處優,我也變得嬌氣了不少,乘軟輿到椒房殿前,劉徹過來扶我,我實在不想走了,竟當衆人的面朝他撒起嬌來,不肯下輿:“不行了我太累了,不想動了,讓我歇會兒。”
劉徹看着笑了起來,心疼道:“要不我背你吧,你別走了!”
“才封的皇後呢,這讓她們瞧着,哪兒還有個皇後樣呀?”
我嘴上雖是這樣說的,卻笑着朝他伸出了雙手。
有侍者過來替他解下十二旒冕冠,又将朝服在他的膝蓋處打了一個結,避免踩腳,這才在我面前蹲下,說道:“什麽皇後樣不皇後樣的,那是做給外人看的,在我面前,你累了就說,別硬撐着!”
伸手摟住他的脖子,讓他背着,他堅實的後背讓我感覺安逸,臉貼在他的腦後,說道:“那你也一樣,以後要是累了,遇到難處了,心情不好了,都告訴我,別憋在心裏,別瞞着我,也讓我替你分擔一些。”
從前的我是一株絲蘿,需要他來為我遮風擋雨,如今的我已從一株絲蘿成長為參天大樹,也可以同他一起抵禦這世間的風風雨雨了。
他聞言一笑,說了一句“走咯”,一鼓作氣,一路小跑着上了臺階,将我背到了寝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