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李斯:家人們誰懂啊,兩個太子!
第119章 李斯:家人們誰懂啊,兩個太子!
仗着秦國的特殊環境, 走镖跑商的任務中心被推脫給了齊國。
秦國對齊王和管仲的說辭是:大秦重農抑商多年,如今各地産業落後,沒什麽高端産品的産出。原本這些奢侈品都在關中生産和銷售, 可惜關中是穆公時期。
春秋時期的秦國還是比較窮苦的。
齊王對此表示:
“寡人不也是春秋時期的國君?”
說起來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這個劃分還是秦王父子帶來的說法。
反正不管齊國怎麽說, 秦國都堅稱自家很窮。以前好不容易養出來的工匠都遺失在關中了,沒辦法參與物品生産, 只能參與一下銷售。
所以玩家做任務時, 就得在各國和齊國之間奔波,不會往秦國來。這就導致齊國的商品不斷被賣往各國,顯得齊國很跳。
分明是秦國和齊國聯手經商,結果秦國只出個人手,其他都置身事外。
齊王有些不滿。
範蠡前往齊國統領商行,得到了齊王的召見。
面對齊王的譴責, 範蠡答道:
“這不是一開始就說好的?我秦國出人手,你齊國出資源。”
說着他還拿出之前的協議文書, 上頭記載得清清楚楚。
當時兩家談合作确實是這麽說的, 聽起來很正常,齊王和管仲也就沒發現裏頭還有陷阱。
直到如今, 看到管仲被迫給秦國背鍋後, 他們才意識到原來這還能挖坑的。也怪他們太正直了,不知道戰國人心有多髒。
現在各國看着商隊都是從齊國出發的,商品也是齊國提供的,還有個管仲處在後頭, 說什麽都不相信齊國不是主謀。
哪怕秦國也摻了一腳, 可聲勢浩大的齊國怎麽看怎麽像那個挑頭的老大哥。
齊王:(髒話)(髒話)(髒話)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忽略了秦國。只不過比起認定秦國是幕後黑手, 大家覺得秦國更像是躲在暗處伺機而動的毒蛇。
比如借着齊國大出風頭拉穩仇恨的機會,悄悄琢磨着怎麽偷襲各國。
所以各國并沒有減弱對秦國的防備,只是沒把經商的大頭扣到秦國頭上而已。
齊王還是覺得自己虧了:
“不該和秦國合作的。”
管仲嘆氣:
“若我們不與秦國合作,秦國就會與楚國聯合。”
抛開燕國之後的四個大國,只能兩兩聯手。要麽秦楚對齊趙,要麽秦齊對趙楚。
要是讓秦國和楚國合作了,哪怕趙國願意幫助齊國,吳越也必然會被楚國拿下。
因為趙國沒辦法幫他們牽制住楚國,頂多牽制秦國。可如今的趙國不足以完全牽制住秦國,秦國依舊可以協助楚國。
何況楚國本身戰鬥力就比齊國強。
無論哪個結盟方式,秦國都能騰出手來。到時候他們幫齊國還是幫楚國,完全可以決定兩國裏誰占上風。
齊國沒得選。
好消息是經過這大半年的征戰,吳越已經分出了勝負。吳國果不其然一敗塗地,夫差已經二次被殺了。
若非楚王因國內商業的問題焦頭爛額,他估計早就發兵攻越了。
楚國沒空正好,齊國已經整裝待發。也不着急吞越,先把吳地給吞了。
吳越兩國地處長江下游,其中後世江蘇省那一塊是吳國地界,浙江省是越國區域。齊國在山東,和吳國接壤。楚國在江西與安徽等地,和吳國、越國都接壤。
越國雖然滅了吳王,卻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把吳國土地都納入囊中的。吳國都城靠近越國,也就是說北邊大部分地方離得還比較遠。
而這些位置,恰好在齊國邊上。
齊國就趁着越國滅了吳國,跑來搶肉吃。在越國臣子趕來接手城池之前,自己先占了。
越王得到消息之後氣得不行:
“齊國真是不講道義!”
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吳國,齊國跑來摘桃子,哪有這樣的道理?偏偏齊國就是仗着自己國力強盛才為所欲為,越國如今還真沒多餘的精力和齊國幹仗。
越王的計劃其實是夾縫生存。
既然楚國和齊國都想吞并越國,那就兩方挑撥。只要他們兩國形成對峙,不敢輕舉妄動,越國就能保住,還有機會消化吳國的地盤。
等消化完吳國,越國也擁有了一定的自保之力,就能進入決賽圈了。
然而齊國和秦國神來一筆,把楚國幹了個半廢。直接導致齊國現在不care楚國了,想幹什麽就幹什麽,直接發兵搶越國的戰利品。
可惜楚國出狀況時,吳越的戰争已經進入了白熱化,不是想停就能停的。早知道會變成這樣,越王肯定不搭理吳國的挑釁。
只要越國按兵不動,齊國遲早會忍不住對吳國出手。到時候就是越國趁機吞肉,而不是讓齊國撿便宜了。
眼看着齊國已經吞掉了吳國大半國土,吳國人寧願投降齊國也不肯投降越國。越王一咬牙,幹脆去向楚國求援了。
越國臣子神色凝重:
“楚國雖然受損,軍事實力卻沒有降低多少。只是沒經歷過變法的增強,軍隊戰鬥力還稍顯弱勢而已。”
可再怎麽弱勢,也比越國厲害。現在跑去求援,只怕是驅虎吞狼。等狼被趕走,就是越國成為猛虎口糧的那一天。
越王如何不知這個道理?
但是:
“我們沒得選。”
無論如何,得讓齊國和楚國打起來。要是能兩敗俱傷,就再好不過了。
同時,越國還秘密聯絡了魏國。
別看魏惠王風評不好,人家好歹是魏國第一個稱王的國君。在和齊國的馬陵之戰慘敗以前,魏惠王可是當時的戰國霸主。
魏惠王即位之初,韓趙兩國插手魏國內政和繼承人更疊,導致魏國屢屢戰敗。後來魏惠王遷都到遠離兩國的大梁,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魏國重回霸主之位。
要不是放跑了商鞅讓秦國崛起,又被東邊的齊國針對了幾波,魏國也不會徹底衰落下去。
如今的時間點,雖然恰逢商鞅跑路,卻也是魏惠王勵精圖治搞改革的時期。天外人的出現讓他改革的決心更加堅定,本就開始重新選拔的魏武卒,如今只會更加上心。
經歷了大半年的閉門改革,魏國恢複了一定戰鬥力。雖然還沒到最強盛的狀态,卻也有一戰之力。
越王決定把魏國拖下水。
魏惠王是有野心的君主,魏國也同樣和吳國接壤。沒道理齊國可以吞吳國地盤,魏國不行。
如今齊、魏、楚三國都和吳地接壤,不如挑撥他們都去争搶無主之地。多消耗一些國力,最好積怨之後打起來,給越國留下足夠的喘息之機。
始皇聽着扶蘇從游戲論壇上打探來的消息,緩緩點頭。
“既然如此,不如給他們添一把火。”
不僅越國想讓他們打狠一點,秦國也有類似的想法。加入一個攪局的魏國,說不定會有奇效。
扶蘇頂着玩家號坐在父親身邊,另一側還有個AI托管的NPC太子。他歪頭看了看自己的身體,發現阿父被他一左一右包圍了。
忽然起了點壞心眼,心分二用操控了一下NPC太子。始皇感覺左右皆是一重,兩個愛子都靠在了他身上。
左邊的問:
“我與梓桑,阿父更愛哪個?”
右邊的問:
“我與扶蘇,阿父肯定更愛我吧?”
始皇:……
始皇擡手用毛筆的筆尾戳了兩個額頭,把他們戳開。
真是調皮。
始皇淡定地說:
“你先把兩張臉變成一樣的再問。”
扶蘇很聽話地把游戲角色的捏臉換成了自己的長相,然後又靠過來玩争寵游戲。
始皇左右看看,十分滿意:
“不錯,朕現在有兩個愛子了。”
而後堂而皇之地享受起兩個孝順兒子的侍奉,可以同時擁有兒子的捏肩和捶腿。
扶蘇本來還想抗議。
明明是他使壞想讓阿父為難一下,結果怎麽變成阿父壓榨他的勞動力了。一個兒子侍奉,父親還嫌不夠,好貪心。
但看父親心情愉悅,扶蘇還是舍不得破壞氣氛。既然阿父喜歡,那就滿足他一下好了。
于是扶蘇很乖順地開始忙活起來。
這個太子給父親揉手腕的時候,那個太子就端茶喂父親喝。雖然只有一個兒子在,但生生營造出了全家的孝子賢孫都在承歡膝下的氣氛。
始皇很是受用:
“阿蘇難得如此勤奮。”
扶蘇堅決不認:
“在照顧阿父這件事上,我一直都很勤奮的。”
李斯邁進殿內,看了看兩個太子,驚得倒抽一口涼氣。他有點後悔進來了,一個太子已經很可怕了,為什麽會出現兩個太子?
——以後還能有安生日子過嗎?!
兩個太子同時扭頭看他:
“李相公來了。”
李斯:……更可怕了!
李斯默默後退兩步:
“臣想起落了點東西沒拿,先回去取了再來。”
希望等他回來的時候,太子已經收回他的神通,重新變成一個人了。
李斯在外頭找了個角落踱步拖延時間,算算應該差不多了,這才不情不願地重新回到殿內。
兩個太子又一次同時扭頭看他,齊聲:
“李相公的東西拿到了?”
李斯:!!!
怎麽還在!要了老命了!這不是恐怖片嗎!
眼看李斯要被吓暈過去,始皇按住調皮的小太子,讓他把捏臉調整回來。
扶蘇乖乖聽話,又暫時放棄了同時操控另一具NPC身體。AI太子安靜看奏折去了,比起靈動狡黠的梓桑,明顯呆板許多。
李斯見到兩張不一樣的臉,果然松了一大口氣,哪怕明知道這兩個都是他們太子。而AI的死板更是大大緩解了他的緊張,李丞相頭一次清晰地認知到什麽叫“恐怖谷效應”,越像人越恐怖。
扶蘇不滿地說:
“明明是李斯膽子小,怎麽就是我吓人了?”
李斯不敢反駁:
“太子說的都對。”
李斯是來彙報武器儲備事宜的。
自從玩家開始偷別國的礦,養秦國的軍隊之後,秦人再不缺軍需物品了。只有工匠做不過來的,沒有原材料提供不足的。
而最近,工坊管事檢查過兵甲成色後,交上來的彙報裏說質量遠超預估。好像是因為玩家從別國偷來的礦石品質極佳,所以連帶着做出來的成品也很可觀。
李斯發現了這個情況之後,認為裏頭有貓膩。
總不可能別國的礦全是上等礦,那麽玩家交來的都是上等礦,就必然是玩家做了什麽。
李斯特意派人去打探了一下。
不打探不要緊,一打探才知道,燕王已經實名制辱罵秦王很多天了。
這游戲沒有世界頻道,要是有、且NPC能上世界頻道發言的話,估計得被燕王的國罵刷屏。他們陛下打開就能看到,燕王在罵他是個無恥的強盜。
扶蘇不悅:
“燕王憑什麽罵我阿父?”
不就拿了點礦嗎,燕王真小氣。玩家無差別拿的,怎麽沒見別國國君出來罵街?
李斯沉默片刻,回答道:
“因為,燕國的鐵礦質量最好。”
華夏最好的鐵礦産區在遼寧,遼寧就是遼東那一塊,在燕國國土的範圍內。而且燕國本身境內礦藏就很豐富,數量和質量都遠超其他地區。
玩家們發現,提交低品質礦石給的積分不多,高品質的一塊能抵十塊。所以就有人起了小心思,想多弄點高品質礦石出來。
一開始,只是玩家盯上了燕國,在燕國瘋狂挖礦補貼秦國。
後來,有越來越多的玩家聽說了燕國有好礦的事情。于是紛紛趕來燕國挖礦,導致燕國鐵礦加速流失。
這也就算了,玩家是攔不住的,而且礦藏那麽豐富,燕國本來就用不完。哪怕不忿于秦國占自家便宜,也能勉強相安無事。
可趕來挖礦的不少玩家随身攜帶着從別國挖來的礦石,挖着挖着感覺這些低質量礦石很占背包。
扔了吧,可惜。不扔吧,帶不走,還不如換成高品質的。
于是就有玩家靈機一動:
“我們把低品質的賣給NPC好了。”
燕國的礦區管事表示他不收。
玩家來挖礦他都沒收錢,玩家既然用不上這些礦石,不是應該免費給他們燕國嗎?沒道理你在我家随便挖礦,我還要花錢收購你挖來的礦石。
這點低品質礦石,就當補償費了。
這樣的條件玩家肯定是不會接受的,他們辛辛苦苦付出了體力和精力挖來的礦石,憑什麽免費送給NPC?
脾氣好的玩家只是談不妥生意,扭頭走了。脾氣差的直接和管事打了起來,把管事打到殘血無法行動,便開始搜刮管事身上的錢財。
玩家:你不買不要緊,我把錢拿走,再把礦石給你,四舍五入就是你找我買了。
管事:???
然後玩家沒搜到錢。
作為管事,他也是貴族出身。哪個貴族會自己随身揣錢啊?都是讓家仆拿着的。
何況他在這裏當值時又不需要購買什麽東西,自然也就不會帶錢,更不會讓帶了錢的仆從跟随了。
玩家沒搜出錢財,不肯善罷甘休。
然後他們想到了NPC是有住所的,就類似于boss的老巢,說不定戰利品藏在那裏。
于是快樂地奔向了——管事日常辦公的地方。
管事家住何處不知道,辦公室也算半個家了,應該可以弄到點掉落吧。
接着,玩家找到了一箱高品質礦石。
這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特意單獨裝好放在這裏,等着回頭送去制作最精良的武器。因為貴重,才會放在府衙裏,而不是直接被運送去工坊。
關鍵這個品質的礦石出産也不多,一般要積攢個一段時間才能攢到一箱。零星幾個拿過去也不方便擺放,所以不如一口氣送一箱去。
現在是玩家的了。
玩家拿起來挨個檢查,全是品質95以上。天吶,要知道在外面挖礦,能出80的都算好了。
玩家惡向膽邊生,把包裏3、40的垃圾拿出來,開始挨個替換。
玩家:一個礦換一個礦,很公平!
最後玩家美滋滋地帶着一背包完美品質礦石跑了,換來了大筆積分。他還很熱心腸地把這件事發到了論壇裏,和小夥伴們分享經驗。
從這天起,一換一的操作就風靡了燕國多個礦區。不少玩家甚至都懶得自己挖礦,就開始在燕國境內到處搜尋NPC已經挖出來的高品質礦石,然後來個調包。
95以上的礦石稀少,但80以上的比比皆是。不少人都拿小幾十的換80+的,賺了個盆滿缽滿。
後來玩家從別國挖到的垃圾礦換完了,手裏只剩在燕國挖到的好礦。你以為他們這樣就會收手嗎?不可能的。
玩家開始在背包裏挑挑揀揀:
“我有個品質78的,聽說品質上了80之後獎勵的積分會多很多,我再去換換。”
30換80很明顯,稍微懂點礦石辨認的礦工都能發現。但78換80就不好說了,可能得要熟練工才能發現裏頭的端倪。
燕王直到新造兵甲的整體質量差了一截,才發現不對勁。本來就很生氣,這下更生氣了。
畢竟誇張的以次充好,還能提前篩出去。小幅度的以次充好,太隐蔽了,簡直防不勝防。
NPC又不能一眼看出礦石的具體數值。
扶蘇聽完說了句風涼話:
“品質差只是含鐵量低一點而已,說來說去還是他們燕國的冶煉技術不行。讓燕王好好鑽研一下這方面的提升,不要總是怨天尤人。”
李斯就知道他們殿下會這麽說。
但李斯還是要提醒太子:
“不止是含鐵量低,還有可能摻雜一些有害元素。”
含鐵量低,冶煉時提煉出的鐵會減少,頂多是多消耗一些人力和燃料。但是有害物質的存在,對古代鍛造師來說就很麻煩了,并沒有那麽容易祛除。
所以別看78和80差距不大,實則真的拿去鍛造兵甲,就會發現省事太多了。
扶蘇才不管這個:
“反正入了我大秦,就是我阿父的。”
它燕國遲早都要被大秦吞并,到時候全是秦國的東西。秦國提前挪用一些,有什麽問題嗎!
始皇深以為然:
“燕王罵朕,實在不知好歹。傳訊給範蠡,讓玩家商隊進軍燕國。”
這兩個月來新進入游戲的玩家數量激增,直接導致學縫紉等副職業的人數也大量增多,産出的垃圾白板裝數不勝數。
所以短短時間,又攢夠了可以出去傾銷一波的資本。始皇本來就在思考下一個針對誰,現在燕國自己蹦出來得罪人,那就從它開始好了。
扶蘇卻說:
“燕王沒有得罪齊王,突然針對燕國,楚王該反應過來是秦國在背後搗鬼了。”
始皇想了想:
“之前從趙楚兩國賺來的銅有多少?”
扶蘇明白了父親的意思。
雖然當時看起來是玩家的行動,但其實貨是秦國提供的。哪怕只賣1銅刀,賣得的盈利也歸秦國所有。
玩家對游戲幣的需求沒那麽大,秦國随随便便就用絕版道具換得了玩家的勞動力。所以錢現在都在國庫,秦國幾乎堪稱無本買賣——畢竟商品是玩家丢棄不要的垃圾裝。
始皇想,可以在秦國也搞一波這個。
這樣燕國和秦國一起遭殃,秦國就沒有嫌疑了。然後再暗中以銅補貼那些受損的商戶,介于秦國庶民平時就不怎麽買東西,無需付出多少錢財。
秦國的商人本來也是做中高檔生意的,做底層生意的很少。
這就相當于國家出補貼,讓農民花一塊錢買新衣服,剩下的錢走國庫。再加上這個年頭的商戶也不敢真的按市場價收錢,頂多比成本價高一些,國庫要出的就更少了。
始皇輕描淡寫地說:
“其他諸侯國的庶民都有物美價廉的新衣穿,我大秦子民自然也不能落後。”
扶蘇笑道:
“陛下英明。”
範蠡去齊國之後,秦國境內的商業還得有個人來統領。扶蘇憊懶,所以把活分派了下去。
仗着巴蜀之地是秦王政時期,他們派人去那邊招攬了還在巴蜀行商的巴清。列國不知巴清此人的名聲,還當秦國只有一個範蠡懂得這些。
可惜了,巴蜀之地的時期不是秦王政剛親政那會兒。不然說不定還能有個被流放到巴蜀、尚未自盡的呂不韋可以抓來幹活。
巴清的能力還是很強的。
父子倆生前那會兒,扶蘇就讓巴清統領秦國商隊,協助大秦對外打經濟戰。如今扶蘇有了經驗,指點起巴清該怎麽做時效率更高。
巴清已經迅速掌握了要領,并且和西北的馬商烏氏倮聯手結成了一整張商業網絡。始皇要下達什麽新令,可以迅速傳達給所有大小商戶,不必經過玩家的手。
只要瞞過了玩家,就很難走漏消息給列國。而想瞞玩家,也不難,用書寫的方式交流就行了。
附近聊天頻道不會把文字交流也全都展露出來,只會顯示開口說的內容。何況就算要開口說話,也能通過阻攔玩家靠近,讓說話者脫離“附近頻道”的捕捉範圍。
商戶的補貼很快發了下去。
之後再有玩家過來兜售廉價商品,他們都配合地做戲關閉店鋪。
店鋪關閉後,官府接手收購。
扶蘇的意思是趁機引導并協助那些商戶轉而進軍高端産業,那些和民生息息相關的生活必需品行業,還是掌控在官府手裏比較合适。
這樣可以做到全國統一定價,遇到什麽天災人禍也不會哄擡物價。
他們大秦的商業繁榮程度還達不到需要市場自由開花的階段,全由官方商行掌控完全是可行的。等以後管不過來了,再轉為官民合資。
類似于後世的國家控股。
李斯聽明白了。
降低敵國的懷疑和讓利于民都是連帶的目的,陛下和太子真正想做的是掌控這些商道産業,順理成章地把商人們從這一行裏踢出去。
要是強行搶奪,容易引起衆怒,會比較麻煩。但用這種迂回的方式,還主動幫助商人轉型做更賺錢的行業,卻能皆大歡喜。
李斯佩服:
“陛下确實英明神武!”
始皇忽略了他的彩虹屁,只問兒子:
“如何挑撥得魏齊楚三國全力進攻,互相消耗國力,你可想好了?”
燕國的事情不過是插曲,他們今天要談的正事還是三國争吳地。
這個問題是始皇在李斯來之前考驗兒子的,結果扶蘇搞了個分身出來打岔,逃避做題,一直拖到現在。
扶蘇只好轉動他不想思考的腦子:
“那就去和魏惠王好好說一說他中年時期和齊國打的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吧,告訴他魏國是怎麽慘敗到從霸主淪落成人人可欺的。”
至于楚國,這還用挑撥?只要把鍋扣牢了,楚王自己就會打紅眼。
順便再示敵以弱一下,讓大家看到就連秦國也遭受盟友齊國的毒手,如今忙着自救沒空也沒心情幫齊國。
這不就是天賜良機?
現在不打,難道等秦齊重歸于好,秦國出兵幫齊國?就算秦國幹脆和齊國決裂了,也不妨礙秦國跑來報複齊國,順便分一杯羹啊!
總之,趁着秦國和燕國都無暇發兵,忙着收拾國內的爛攤子,趕緊把齊國打了才是正經的。
李斯恍然大悟:
“所以在秦國境內搞傾銷,還能趁機和齊國割席,不去摻和吳地的争奪?”
否則秦國作為盟友,少不得要出點兵意思意思支援一下。
何況秦國一開始結盟時,就是許諾了會幫齊國吞并吳越的。如今想要賴賬,可不就得找點不可抗力當做借口?
果然,陛下做什麽事都是深思熟慮的,絕不會只有簡簡單單一個目的,他還有得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