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秦王,我挖燕國的鐵礦養你啊
第118章 秦王,我挖燕國的鐵礦養你啊
當一件事情還能拯救的時候, 人們會努力拯救。但當它已經策馬狂奔拉不回頭的時候,人們可能會選擇破罐子破摔。
楚王現在就是這種心态。
他眼睜睜看着玩家搞砸了他們楚國的基層商業生态,已經決定接受這個現實, 放過自己了。沒想到玩家調頭又來針對高端市場,而他, 毫無阻止的辦法。
唯一的好消息是,玩家針對的是貴族。而楚王也想打壓貴族, 玩家這也算是幫了他一把。
但壞消息比好消息更多。
比方說, 玩家他們不交稅啊!貴族經商好歹還交商稅呢,玩家不管這個,所以楚國的稅收降了一大截。
更糟糕的還有,玩家似乎是受了哪國的指示,才會一大群人一起搞事。
如果是玩家自發行為也就算了,頂多是楚國倒黴撞見。往好處想, 其他國家遲早也要步上楚國的後塵。
可玩家背後有國,那就很可怕了。現在楚國的貴族和商稅遭到了嚴重打擊, 下一步他們還會幹點什麽?
楚王開始求爺爺告奶奶地尋找經濟學大才, 企圖做最後的掙紮。
結果沒找到。
他都死馬當活馬醫,不管是不是懂經濟戰、只要是出了名的大商人, 都一起拉來讨論該怎麽解決了。
可惜大商人針對高端市場還能想點法子應對, 低端是真沒轍。
最好用的商戰,只需要采取最樸素的方法。玩家價格定死在那裏,任你萬般手段也毫無用武之地。
楚王心塞地想着,低端放棄就放棄了吧。雖然薄利多銷也很吸引人, 但只要高端市場能穩住, 遲早可以賺回來。
放手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幹,楚王才算騰出點手來算之前的賬。
比如責難貴族, 讓他們交出吳起。
吳起現在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的,楚王懷疑貴族是弄死吳起之後不想被他治罪,于是處理掉了對方的屍首,假裝吳起是失蹤了。
最好的結果當然是人活着,可是這麽久過去一點消息都沒有,楚王不得不懷抱着悲觀的态度。
貴族:我們沒有啊!
貴族為了自證清白,比之前找人刺殺吳起的時候還要賣力。他們找來了更多的天外人,派發出了更多尋找吳起的任務。
玩家狐疑地看他:
“啊?這次不要殺吳起了?”
貴族趕緊阻止:
“別殺別殺,千萬不要!”
上回一個刺殺搞得最後誰都沒落到好,他們可不敢再來一次了。而且要是讓楚王知道他們要把好不容易躲過一劫沒死的吳起弄死,估計他們的下場只會更慘。
玩家點點頭:
“行吧。”
策劃設計的這什麽奇怪任務鏈,一會兒要殺掉,一會兒不讓殺、還要把人找回來。這不是純折騰玩家嗎?之前不殺不就沒那麽多事了?
不過看在任務獎勵很豐厚的份上,玩家也就是心裏吐槽兩句,該做的任務還是要做的。
給貴族施完壓之後,楚王扭頭又去找齊國的麻煩了。
楚王給齊王傳國書,質問管仲和齊國擾亂楚國物價是何居心。
管仲:?
管仲當然也聽說了楚國境內發生的事情,畢竟和秦國談聯盟的時候,秦國就說過他們有辦法把商隊開到楚國和趙國去。
秦國的說辭是他們先開路,等時機成熟了,再讓正常商隊進入。所以齊國的商隊目前只去了魏國燕國等談好合作的諸侯國,并沒有進入楚地。
現在楚國來找他管仲的麻煩,就顯得有點不講道理了。
哪怕齊秦是盟友,也沒道理給盟友背鍋吧?秦國幹的壞事,不能精準找秦國麻煩?
管仲不太高興:
“楚王別是弄丢了吳起之後底氣不足,不敢找秦國晦氣,就拿我齊國當那枚軟柿子捏?”
無獨有偶,沒多久趙王也發來質問。
楚國境內發生的事情,趙國也發生了。只不過趙王一開始認定是秦國搞事,沒有第一時間找齊國要說法。
但等趙王聽說了楚王的質問後,又覺得楚王的分析也有道理。
雖然秦趙關系很差,可也要考慮一下實際情況。實際就是秦國再怎麽仇恨趙國,應該也想不出這麽損的招數來對付趙國。
所以還是管仲的鍋。
誰讓他有前科呢!這次的事情怎麽看怎麽感覺跟當初坑魯國是差不多的手段!
——在不怎麽懂經濟學的人眼裏,一切經濟手段都差不多。
管仲:呵呵。
管仲和齊王吐槽:
“難怪楚王和趙王難成大事,他們也就這點腦子了。”
在這方面,齊國優越感還是挺強的。
好歹他們春秋時期有個春秋五霸,赫赫有名。就算大家不一定都能數完五霸是誰,至少也知道個齊桓公。
不像戰國那會兒,戰國七雄說的是國家,又不是君主。這說明他們的君主不如國家有名,所以這些君主本事不行。
戰國國君:有沒有一種可能,是秦始皇名聲太響,襯托得其他人黯淡無光?
管仲不管這個,他心裏不痛快,拉踩了一番感覺稍微舒坦了一些。
然後就去給盟友秦國傳訊,沒有讓友軍背鍋的道理。既然是你秦國幹的好事,就要敢作敢當。
秦國收到了勒令澄清的傳訊。
秦國假裝無事發生。
秦國沒有給出任何反應。
齊王:……
管仲:……
可惡,遇到對手了!
來自春秋時期還在講究君子道義的老古董齊人哪裏明白戰國老油條們的奸詐呢?
幫你澄清?開什麽玩笑?
有人背鍋當然是選擇彈冠相慶了,你是我盟友又不是我爹媽。大不了就被你罵兩句缺德無恥,反正我被罵的次數也不少了。
懂不懂戰國時期盟友的含金量啊?
那就是——沒有含金量。
今天是盟友,明天就能翻臉。正所謂兵不厭詐,齊人要早點習慣新時代新規則。
扶蘇把齊國的傳訊丢到一邊:
“孤真是個好人。”
還親自下場讓齊國體會一下戰國時期的風土人情,幫助他們盡快習慣現在的局勢,他果然是個好盟友。
百裏奚嘴角一抽。
同為春秋時期的老古董,百裏奚也很有些三觀破碎。
幾個月前,他們還處在講究禮儀德行的年代。有國君能為了踐行君子之風,打仗前耐心等待敵人擺好軍陣再光明正大開打。
幾個月後,就直面了戰國末年最流氓的秦國作風。世界發展太快,他們大秦到底為什麽會變成這樣?
始皇替兒子開脫:
“都是昭襄王開的壞頭。”
扶蘇更正:
“應該是惠文王開的,畢竟從張儀就開始騙人家楚王了。”
始皇思索片刻:
“若是這麽算的話,那往前數類似的事跡其實也不少。”
扶蘇也陷入了沉思:
“所以這都是祖宗傳下來的習慣了,戰國國君都不怎麽清白。”
始皇颔首認可了這個結論。
扶蘇便說:
“所以像穆公那樣多次以德報怨的君子做派,真是太難得了,一定壓抑得很辛苦吧?”
百裏奚:……
你們父子倆真是夠了。
不僅把鍋往祖宗頭上甩,還要調侃一句穆公為了塑造君子形象演得太過,現在的後人真是越來越不尊重祖宗了。
世風日下,世風日下啊!
因為秦國沒有搭理齊國的緣故,外頭依舊還在認定是管仲搞事。管仲試圖解釋,未果,氣得幹脆也不解釋了。
反正趙國和楚國也拿齊國沒轍。
他們國內的爛攤子還沒解決,總不可能現在發兵攻齊。與其糾結這些,不如好好防備別國主動攻打他們。
稅收減少了,日子很難過吧?
他們該慶幸秦國沒對賦稅動手,只是削減商稅。不然打仗的糧饷都湊不出來,情況只會更糟。
楚王發出去的質問最終石沉大海,氣得在私下大罵齊桓公是個屁的君子,他就是個小人。
偏偏這個時候,玩家打探出了吳起的去向,進宮來向楚王彙報。
不僅貴族發布了尋找吳起的任務,楚王也發布了調查吳起失蹤真相的任務。現在楚王一聽吳起為了逃命跑去了秦國,眼前就是一黑。
都是那些貴族惹的禍!
楚王懷疑吳起為了自保已經放棄楚國投效秦國了,畢竟吳起有過改投的先例。如今想把人請回來的話,至少得将礙事的貴族搞定才行,否則免談。
楚王于是調頭開始對付貴族,倒是沒了向齊國找麻煩的精力。
可惜趙王還在锲而不舍地針對齊國。
管仲被煩得不行,幹脆轉頭問秦國什麽時候可以進軍趙國。不是說時機成熟就可以把齊國商隊開進去嗎?什麽時候時機才能成熟?
趙王都譴責他好多天了,他不當真做點什麽,多對不起趙王的厚愛。
扶蘇回說快了快了。
琉璃産業靠着壟斷在兩國多點開花,因為是高端奢侈品,只能在繁華大城裏經營。無所謂,反正兩國的奢侈品産業本身也只在這些地方銷售。
光靠琉璃一個當然沖擊不了整個行業,奢侈品分很多種的。而玩家無法做到批量生産各式各樣的奢侈品,況且有些東西就是的獨一無二才能賣上高價。
所以進軍奢侈品顯得雷聲大雨點小。
除了給秦國帶來了海量收益之外,好像也沒有別的建樹。
扶蘇卻說:
“讓玩家插手這個,不過是為了吸引楚王和趙王的注意力。”
這樣,秦國才能在暗地裏做手腳,而不被發現。
比如跑去鄉村間煽動輿論。
本來小城中有不少貴族店鋪在經營,村落裏也有收購布匹等物的商隊成員。現在生意做不下去,人手也就收回去了,這些地方的貴族眼線減少了大半。
還剩下的鄉鎮官吏數量有限,自然也就有很多疏忽的地方照管不到了。此時再安排本來就會四處流竄的天外人去宣揚大一統的好處,再說一說世間的異象正說明上天想要一統九州的決心。
庶民好忽悠,很容易就會信的。
在楚王和趙王不知道的情況下,庶民們已經接受了天下一統論。
他們之前就聽說好像有哪位君王是注定會一統天下的,當時也就當熱鬧聽聽,沒往心裏去。
如今玩家帶來了完整的說辭,是說上天把有為之君都聚集在一起,就是為了磨練出一個最有能力的君主。
就像養蠱一樣,養出最強的那個。這樣篩選出的君王,必然能帶領天下萬民過上路不拾遺豐衣足食的好日子。
之後再配上一點神跡,把人唬得一愣一愣的。
楚王光顧着提防開店的玩家在高端市場上興風作浪,哪裏有空關心底層庶民。
謠言散播了很久他才隐約聽到風聲,雖然意識到這個謠言別有居心,可問題在于這些說辭細品又揪不到小辮子。
謠言說現在的國君都很厲害,要從裏面決出最後的優勝者。沒毛病啊,它又沒說誰誰誰肯定是那個優勝者,別的都是陪跑的。
楚王哪裏知道,根本不用故意宣揚誰一定會勝利。之前關于秦王政一統天下的傳聞作為奇幻故事傳得太廣了,庶民現在一聽養蠱論,下意識就把這兩個對上了。
1、秦王政,注定一統天下。
2、老天爺把優秀君主放在一起,要磨砺出一個最厲害的君主。
兩條相加可得什麽?
庶民振振有詞地回答:
“老天爺這是給秦王送磨刀石呢!”
肯定是秦王以前的對手太沒用了,老天爺覺得這樣磨練還不夠。所以給他額外送了一堆更厲害的,這樣就能把他打磨得更加鋒利。
接觸過玩家們的庶民順利接受了“送經驗”這個說法。
在玩家口中,這就叫送經驗。
謠言從楚國和趙國往外擴散,遲早會擴散到其他國家。暫且不知那些國君聽聞後對于“你們都是秦王的墊腳石”這種說辭會有什麽反應。
扶蘇的目的反正是達成了。
閑得沒事傳這種謠言,自然是為了大一統後庶民能更快接受自己成為秦人的轉變。
打天下不難,打完天下後歸攏人心比較麻煩。現在先鋪墊好,後頭就能事半功倍。
各國完全不知道秦國表面打商戰,私底下真正想打的是輿論戰。除卻楚趙兩國在提防商戰外,燕國魏國等也開始提防起來。
畢竟他們是正經答應了管仲的通商請求的,如今齊國商隊正在國土中混跡。管仲都讓趙楚吃了大苦頭了,難免不會也對他們下手。
幾國在重點防備齊國商隊的同時,也沒忘了順道防備一下秦國商隊。到底有個範蠡杵在那裏,秦國也不是完全安全。
範蠡發現:
“臣就是太子殿下的擋箭牌吧?”
扶蘇微笑:
“沒辦法,父親太關注孤的安危了,生怕孤遇到一點危險。”
所以需要一個擋箭牌來拉仇恨。
範蠡:……
為什麽這個話題也能被太子扯到秀寵愛上頭去?
言歸正傳,範蠡提供了通商後在幾國打探來的詳細信息。
大型商隊進入城池之後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首先,他們人多。人多就可以幹很多事情,比如分散開去打聽消息,效率極高。
其次,他們有貨。帶着貨物四處晃悠,不會引起其他人的警惕,別人哪裏知道你賣貨只是為了打聽消息做的掩護呢。
最後,他們巨富。經商哪有不用錢和官員打通關系的,東周時期多的是收受賄賂的情況,而拿了賄賂的官員能透的口風那可就太多了。
範蠡借口為了商隊能順利經營,拿錢買通了不少大小官吏。這種操作很正常,大家都是這麽幹的。
但別人給錢真是為了經營不被卡,範蠡卻額外多給了些錢。
一時打探各地的新政策新動向,說經商就得得知這些,才好提前确定哪些商品接下來一段時間緊俏好賣。說得頭頭是道,把不懂經商的官吏忽悠得暈頭轉向。
一時又打探各地的人口收入,說得知道顧客的基本情況。他們手頭有多錢,城中特別有錢的、一般有錢的、不怎麽有錢的都有多少人,才能針對性定價。
東周時期哪有那麽詳細精準的商業操作,什麽客戶定位、政策風向這些,好些人聽都沒聽說過。
可這些事情又确實是和經商相關的,能混到大商人這個級別的,哪怕以前沒總結出這些規律,實操時本身也會關注這些。
如今範蠡拿着資料回來向君上報告。
他對始皇說道:
“魏國都城大梁有人口……其中大小貴族名單……還有一些尋常富戶……這些是庶民的大概數量,其中男女老少各有多少都有估算……”
為了不引起懷疑,範蠡派了不同的人接洽不同的官吏。每人只問一點,最後拼湊出了現在的數據表格。
擔心官吏說謊,有些問題還找不同的人分別問過。最後對比一下,挑選出更合理的數據。
始皇一一翻看完:
“只怕魏王手中都沒有這麽詳盡的數據。”
魏王頂多關心一下人口戶數是多少,其中壯年男丁有多少。其他的細節數據不一定會在意,但範蠡都去打聽到了。
魏國官吏問起,他就說有些商品是針對某一群體的,所以要問清楚。而他打聽的又不是什麽軍隊有多少人這種,數據的機密程度不高,費點心思就能弄清楚。
扶蘇迅速幫忙心算:
“魏國能拿出的軍隊數量,至多應該就是……”
他給出了好幾個數值。
正常士兵是多少,實在不夠之後,年紀稍大和稍小的男丁加入其中能有多少。還有輕微殘疾的有多少,壯年女子也有一定的戰鬥力,不排除狗急跳牆後會拉女子頂事。
一個國家的軍備實力,就這麽被摸索出來了。
這還沒完,關于貴族的數據,還可以推導出剿滅魏國後的大秦收益。包括能從貴族手裏弄到多少田産錢財,方便提前規劃日後的瓜分策略。
範蠡聽得嘴角直抽。
魏國都還沒被打下來呢,你們就算計着分人家的家産了,這合适嗎?
範蠡忽然想起一事:
“聽聞大秦曾有相邦呂不韋,将産業遍布七國境內?”
呂不韋他真的只是在經商嗎?有沒有偷偷打聽各國的人口戶數這些?
本來一個都當上相邦的人,還抓着商業不放,就有點奇怪。很多商人上岸成官員之後,都會全心投入政治生涯,哪像呂不韋這樣兩頭抓的。
該不會呂不韋在借口經商,其實是為秦國行間諜之事吧?
再往前算,莊襄王和呂不韋一拍即合,或許一開始真是被投資人和投資人的關系。但當他們一個當上秦王一個當上相邦後,莊襄王的野心真的沒有促使他做下更多布局嗎?
或許從一開始,選商人當相邦,就是在遮掩什麽。
範蠡越想越多。
他佩服道:
“難怪秦國能夠一統天下!”
光是情報上,各國就差遠了。
扶蘇撐着下巴看他自己洗腦自己:
“呂不韋有沒有這麽幹孤也不知道,不過孤确實幹過這種事情。”
範蠡順勢誇道:
“太子殿下深謀遠慮!”
扶蘇滿意了:
“愛卿也很能幹!”
彼此商業互吹了一波,說了些沒營養的廢話。在他們聊天的間隙裏,始皇看完了全部的奏報,十分滿意。
始皇道了一聲愛卿辛苦了:
“接下來,可以去摸排趙國和楚國的情況了。”
扶蘇的輿論部署已經完畢,國君随時可能發現謠言和秦王掃六合之間的聯系。既然如此,那就多派一點商隊進入兩國,繼續強勢吸引住君王的視線。
扶蘇點頭:
“那我去給管仲傳訊。”
聯軍商隊雇傭了天外人做保镖,憑借這個方法成功進入了兩國。
為保萬無一失,扶蘇開啓了新活動。
光靠發布任務或者租賃獲得的玩家保镖是不夠保險的,玩家随時會因為各種原因半途跑走。而只要他們離開了,商隊立刻就能被楚國和趙國的士兵挾持住。
但弄成全服活動就不一樣了。
算算時間,距離上一次全服活動已經過去了很久,是時候開新活動了。
活動能夠不斷吸引玩家前來參加,每時每刻都有玩家在跟前。而且為了能夠拿到最終的活動獎勵,玩家也不會放任這些活動NPC被其他NPC幹掉,免得之前的辛苦爆肝全部打水漂。
扶蘇這次開啓的是走镖活動。
讓玩家來往護送NPC商隊太麻煩了,玩家們本身也很讨厭護送類任務。太容易失敗了,而且NPC經常不聽話。
換成走镖就不一樣,玩家自己攜帶貨物來回跑,跑一趟就給一趟的獎勵。随時可以中止,也随時可以繼續。
這種活動可以成為日常,哪怕每天需要跑好幾趟,玩家們也不會覺得無聊。
商隊的NPC只要待在鋪子裏賣東西即可,運貨有人包了。甚至還能把打聽消息的任務分派給玩家,算他們的活動貢獻。
比起商隊找借口打聽這個那個,玩家去打聽反而更加叫人不設防。
誰讓玩家幹出什麽都不奇怪呢?如果NPC不說,玩家還可以用刀架着脖子逼他們說。
最重要的是,玩家人數特別多。
人數多代表得到的消息就多,同類消息也能反複獲得,最後做對比時的參考數足夠充足,更能确保數據的真實度。
就是得防備玩家被NPC騙,楚王可能會讓他們統一口徑,回答一樣的數值。
扶蘇問阿父有沒有好主意。
始皇看他絞盡腦汁半天,好不容易歇一會兒,推了杯蜜水過去。
“政令哪有那麽快就能通達四方?活動前幾日讓他們多問問,後頭再打聽的就不作數了。”
楚王反應再快,也得等個一兩天。都城裏的官吏改口或許會很快,可更遠的城池、偏僻的小城,就很慢了。
哪怕現在有玩家能夠幫忙傳訊,活動一開,楚地的玩家都去參加活動了。楚王要是當真跑去找玩家幫忙傳消息,玩家能當場捅到論壇裏去。
父子倆只需要開着玩家賬號在論壇裏引導,讓接到類似任務的玩家不要着急傳消息就行。就說楚王這麽搞,最後拿到的數據都一樣,NPC會以為這就是最終數據,會提前關閉數據收集的任務。
任務提前關閉,好多沒做的人就沒獎勵可拿了。
扶蘇可以多設計一些要收集的數據,每天只會随機發放其中一個數據的收集任務,不同玩家接到的任務不一樣。
那麽接了楚王任務的玩家自己為了賺取活動積分,也得拖延時間,拖到自己把數據采集任務都做完再說。
扶蘇聽完點點頭:
“父親英明。”
區區一個任務的獎勵,哪有活動積分可以兌換的絕版道具香?當然是以攢積分為第一要務了。
說話間,前一個全服活動的礦區管理人前來求見君上。
管事彙報道:
“有個天外人跑去燕國的礦場挖了礦,帶回來詢問大秦收不收。臣已經做主收下了,請王上決斷。”
事關重大,管事就先收着了。但畢竟和鐵礦有關系,還是得來彙報一下,聽一聽秦王的意見。
始皇微微颔首:
“以後再有這樣的事情,來者不拒。”
等管事走了,他和兒子對視一眼。
玩家果然是一種很會鑽空子的生物,居然能想到跑去別的礦區挖礦回來換礦石積分。估計是嫌棄秦國礦區人多,搶不到挖礦的好位置,所以幹脆去外頭找地方了。
現在給他們卡到了這個“bug”,消息應該很快就能傳遍論壇。到時候,各國的礦區都得遭到玩家毒手。
挺好,挖別國的鐵礦,養大秦的軍隊。
偏偏礦石這種東西,被偷挖了還真不一定能發現。一座礦藏那麽多,今天少一點明天少一點的,只要玩家別嚣張到當面挖,都能隐瞞很久。
……希望玩家能低調一點吧,不然秦國又要被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