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賈诩:???這難道怪我?
第76章 賈诩:???這難道怪我?
劉虞在幽州幹得很好, 随意撤職肯定是不行的,會引起幽州黎庶的反抗。但是想把劉虞調走倒也不難,只要找個合适的借口就行。
比如, 劉虞将幽州治理得不錯,如今幽州已經不需要劉虞費心了。但豫州卻民生塗炭, 急需劉使君相助。
劉使君如此能幹,不如過來關懷一下飽受欺淩的豫州百姓吧?
朝廷一紙調令, 對劉虞委以重任, 将他派去了豫州。
劉虞沒什麽自立的野心,就想老老實實當個地方長官。他忠貞仁慈,是個極好用的工具人,唯一可惜的是他是漢室宗親。
這樣的人才,如果不是老劉家血脈,始皇和扶蘇肯定會拉攏的。
對于皇帝把自己調走這件事, 劉虞愣了愣就接受了。他也聽說了豫州的亂象,知道小皇帝身邊确實沒多少信得過的人, 可能真是沒辦法才重用他的。
朝中那些臣子看似忠心, 可這種事情誰又說得好呢。
劉虞離開幽州之前,面對來送別的百姓還溫聲安撫了幾句。告訴他們自己只是去解救豫州黎庶, 朝廷會新派一個刺史過來, 肯定不叫公孫瓒回來。
衆人有些擔憂:
“新來的刺史會和使君一般仁愛嗎?”
劉虞想想秦司徒的風評,認為對方應該不會任由皇帝派個不靠譜的刺史過來接手幽州。而且皇帝既然讓他去豫州,顯然也是個對萬民還算上心的性子。
所以劉虞篤定地說:
“新來的刺史定然不是壞人,諸位請放心。”
劉虞走得早些, 他離開之後過了兩日, 新任刺史才抵達。一起抵達的還有朝廷任命的幽州別駕,賈诩。
Advertisement
賈诩之前為了自保跟着李傕郭汜反攻長安, 而後便在長安當上了和事佬。日常工作就是緩和郭汜、李傕和樊稠之間的矛盾,維持住岌岌可危的聯盟。
順便尋機離開,畢竟誰都知道這群人的政權維持不了多久。
原本公元194年時賈诩母親過世,他會以此為借口辭官。結果不幸的在于這一年遭遇了秦正反攻直隸,賈诩就沒能逃掉,被一并捉住了。
作為獻計導致皇帝被郭李挾持的罪魁禍首,賈诩必須得戴罪立功,不然他的下場不會比郭李好到哪裏去。
而賈诩偏偏又是個聰明人。
聰明人,自然看出了秦正的煩憂所在。比如,秦司徒實則暗中對西涼那批草臺班子十分不滿。
賈诩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只要他能幫秦司徒解決這群隐患,他就能保住性命,還能借此立功。
正好,西涼這群人對付起來也不難。
別看馬騰韓遂聲勢浩大,在西涼一呼百應,好像很厲害的樣子。其實那是因為西涼當地菜雞互啄,大家都是野路子軍隊。
西涼騎兵厲害歸厲害,可最厲害的都跟着董卓跑了。剩下的也就綠林好漢水平,正經遇上朝廷正規軍是打不贏的。
這一點從歷史上馬騰韓遂的聯軍後來被朝廷軍隊大敗可以看得出來。
西涼的局勢比較複雜,簡單點說就是這裏羌族勢大。但羌族大多時候不會主動反叛朝廷,他們只是士人手中的棋子。
比如十年前西涼出現了羌人造反一事。
當時他們把韓遂和邊章捉去,逼迫兩人成為叛軍首領。
——哪有叛軍會捉兩個沒有反心的人去給自己當首領的?還不是被看管的傀儡首領,而是正經能掌兵的首領。
可見這其實就是做戲。
既不想擔上造反的名頭,又想幹造反的事,把自己塑造成被迫的。然後開始心安理得地跟朝廷對着幹,在西涼擁兵自重。
馬騰一看韓遂混的挺好,也學他造反,最後形成了兩大反賊集團。
這兩家為了降低自己身上的仇恨值,幹脆選擇了聯手,把別人推出去當帶頭大哥吸引朝廷注意。
比如先推個王國出去,等他當了一段時間的靶子,沒了利用價值之後就廢了,換一個人上。
然而換的第二個是個心氣比較高的士族子弟,對方發現自己被一群土匪耍着玩,硬生生給氣死了。
土匪們一看算了,不玩這招了。
接下來就開始內鬥,要較量出一個真正的老大來。
但是打半天也沒打出結果,最後幹脆暫時歇戰。馬騰和韓遂握手言和,結為兄弟,共同掌控西涼。
只是這個和平維持不了多久,畢竟以前是敵人,遲早還會再打起來。
之前始皇進攻直隸時,馬韓二人的作用只是靠着人多拖住郭李的注意力而已,戰場上的勝負根本指望不上他們。
要是沒有支援,要不了多久他們就會被郭李打回老家。
不過馬韓自己好像沒有這個覺悟。
他倆覺得他們和郭李打得有來有回,秦司徒能平定直隸,有他們很大的功勞在。
韓遂見劉虞和公孫瓒能各掌一州,就動了心思。如果他們也能分開,何樂而不為?這樣也沒必要內讧了。
韓遂于是挾功向朝廷讨要領地。
始皇當時借口沒有合适的地盤拖延了一陣,就是在等賈诩跳出來為君分憂。
賈诩也沒有辜負始皇的期待。
身為西涼人士,賈诩最了解這些土匪們的根底。倘若想要對付他們,其實連厲害的計策都用不上。
賈诩向始皇進言:
“馬韓等人想要的無非是割據一方時還能有朝廷的認可,然他們本質與反賊土匪無異,久留只會引發禍患。”
他們就像永遠不會滿足的惡狼,胃口一天比一天大。你滿足了他第一個要求,他就會生出第二個、第三個。
何況西涼這批人造反習慣了,對朝廷也沒什麽敬畏之心。一個不高興就能反咬你一口,被你打怕了又會龜縮起來裝乖,等下一個反擊的機會。
賈诩接着分析:
“若是二人無功,自可放在西涼任由他們內讧。然此二人皆有功于社稷,不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便會聯合起來進攻直隸。”
要是他們提的要求是別的也就罷了,可以先滿足。等他們越來越過分,就可以直接拒絕了,是他們貪得無厭,朝廷清清白白。
屆時他們再造反,朝廷還能光明正大清剿他們,不會落人口舌。
這一招叫捧殺。
偏偏韓遂要的是和馬騰各領一州,那就只能單純施行捧殺的計劃,沒辦法順便挑撥兩人內鬥了。
幸而這兩家不算特別能打,就算他們不內鬥消耗一波,朝廷跟他們正面對上也不帶怕的。
賈诩獻策道:
“司徒可将韓遂打發去幽州,幽州偏遠,那裏各部族又多。韓遂初來乍到又性子嚣張,難免得罪當地部族,遭人戕害。”
幽州的族群和西涼可不一樣。
西涼的羌人是他們這些土匪手下的工具人,只會聽話地跟着他們幹。幽州這群卻是自己當家做主的,不可能聽韓遂的話。
雖然他們也打不過公孫瓒這樣的朝廷正規軍,但面對韓遂,誰勝誰負卻不好說。
賈诩自請跟韓遂一起前往幽州,兵不血刃地解決掉這個隐患。至于留在西涼的馬騰,則可以施行之前的捧殺政策,等馬騰造反時直接派兵剿滅。
始皇采納了賈诩的建議。
扶蘇聽完想了想:
“韓将軍忠心為國,奈何慘遭胡人殺害,屆時朝廷自該為将軍報仇。”
順便把不安分的胡人也修理一波。
刺頭拔掉,留下乖順的。再施行拉攏和通婚政策,一點點把邊疆部族吸納為真正的一家人。
這種事情始皇和扶蘇已經幹過一回了,有充足的經驗。當初他們面對的可是沒經過大漢馴化的匈奴,漢末這些族群好歹給大漢當了快三百年附庸了,肯定更好消化。
韓遂哪裏知道賈诩跟來是要他命的。
韓遂只清楚賈诩也是西涼人,之前一直跟着董卓那批人。所以賈诩肯定不是朝廷的走狗,可以勉強信任一二。
像他們這樣的綠林好漢,小聰明有,大聰明不多。賈诩忽悠他就跟玩似的,根本沒有難度。
幽州很快落入了賈诩的掌控,韓遂自己都沒意識到自己成為了一個打仗工具人。他整日只覺得幽州周圍的部族太煩人了,一點都不給他這個幽州刺史面子,不能慣着。
胡人部族還覺得他讨厭呢。
劉虞在的時候會給胡人錢糧作為拉攏,他們等着新來的刺史也給他們送東西。結果來的這個根本不走劉虞的路子,還想打壓他們展現自己的威風。
賈诩倒是私底下給胡人送了點禮,說這個韓遂是自己非要來幽州的。本來朝廷只派了他賈诩一個人來,奈何韓遂勢大朝廷拿他沒辦法。
胡人收了賈诩給的東西,相信了這番說辭。畢竟賈诩表現得确實和之前的劉虞差不多,對他們也是和和氣氣的。
胡人越看越覺得這個韓遂和公孫瓒一樣讨厭,公孫瓒他們打不過也就罷了,韓遂難道還比公孫瓒難對付?
新仇舊恨加在一起,兩邊就打起來了。
幽州庶民起初還很擔心,擔心幽州局勢變回當初那樣。後來發現情況沒那麽糟糕,胡人和新刺史自己死磕,根本懶得來找他們的麻煩。
以前庶民遭受兩邊劫掠,是因為劉虞不給公孫瓒軍糧,公孫瓒也不許劉虞給胡人東西。兩頭能打的都沒飯吃,只能去搶村莊。
現在賈诩一邊給韓遂供糧,一邊瞞着韓遂給胡人送糧。兩邊都不愁吃喝,自然可以專心打他們的。
就是幽州的糧草消耗得有點快。
賈诩開動自己的腦筋,開始琢磨從哪裏多摳點糧食出來。
隔壁冀州富庶,能不能找冀州要點?
要怎麽從袁本初手裏騙糧食呢?
賈诩想到了之前呂布是怎麽從袁紹手裏騙糧食的,覺得可以借鑒。
不多時,袁紹收到了賈诩的密信。
信中表示他們西涼現在掌控幽涼二州,但還觊觎中間隔着的并州土地。如果能掌控整個北方邊郡,就再也不怕朝廷了。
想起袁紹和并州的公孫瓒有舊怨,詢問是否聯合起來,一起對抗公孫瓒。而作為聯盟的誠意,他賈诩也不多要,稍微給點糧草就行。
賈诩想着,冀州那麽肥,指縫裏漏點出來就夠韓遂吃的了。所以能騙多少是多少,他不貪心。
袁紹:?
袁紹還以為西涼被朝廷徹底招安了呢,好家夥,這群人私下裏居然在琢磨割據北方反抗朝廷?
袁紹大喜:
“西涼不安分,朝廷有的頭疼了!”
袁紹當即叫來謀士們,商議如何在這件事裏撈到好處。
之前他們打豫州和劉備打得互相都有點吃不消。
劉備就這一個安身之處,打起來不管不顧,根本不考慮退路的。袁紹不行,袁紹不可能傾盡全力去吞個豫州。
主要豫州和冀州中間隔着兖州,過去不方便不說,豫州隔壁還有荊州等虎視眈眈的州郡,占了也不一定能守住。
所以最後袁紹還是退兵了,算是給新來的豫州刺史劉虞一個面子。至于代理刺史劉備和正經得到冊封的刺史劉虞,兩個老劉家的親戚要怎麽內部解決領地歸屬的問題,袁紹就不管了。
袁紹:朝廷這招也太陰險了,派誰去當豫州刺史不好,派劉虞去。
旁人或許不好和劉備争地盤,劉虞一個血緣關系不知道比劉備近了多少的正經皇家親戚過去,誰敢和他争鋒?
袁紹對謀士們說:
“豫州太遠,如今看來,不如還是先取北方三州。”
衆人聽到這句話,一時無言。
不是,主公您現在發現豫州太遠了,之前早幹嘛去了?
他們之前勸說袁紹不要貿然攻打豫州,袁紹根本不聽。袁紹就想着豫州位處中原富庶之地,境內還有颍川這等郡縣,堪稱肥得流油,不啃下來實在不甘心。
活像一個被大獎沖昏頭腦的賭徒。
現在賭徒清醒了,認為還得是就近吞并州郡才合适。
袁紹盯上了幽州的地盤:
“韓遂孤身前來幽州,他的盟友馬騰遠在西涼無法支援,公孫瓒也不會幫他。若我們進攻幽州,可能将幽州吞并?”
許攸撫掌大笑:
“自然可以!莫說如今的幽州刺史是韓遂那厮,便是公孫瓒,主公也有機會吞并幽州!”
這句是實話,袁紹坐擁青冀二州,勢力乃諸侯最強。歷史上和公孫瓒交鋒多年,最後成功吞并了幽州。
現在幽州那頭換了個不如公孫瓒能打的韓遂,只會更好對付。
田豐皺眉:
“可那幽州別駕賈诩——”
袁紹不以為意:
“賈诩名聲不顯,能有什麽本事?他跟着董卓,董卓死了。跟着郭汜李傕,郭汜李傕也死了。”
所以下一個就要克死韓遂。
衆人:……
袁紹暢想起來:
“待拿下幽州,便能引三州兵馬進攻其他州郡。無論是并州、兖州還是哪裏,我都有一戰之力。”
公孫瓒不是投靠朝廷了嗎?等他吞了公孫瓒,多了并州兵馬的支持,就可以半包圍的姿态去吞直隸了。
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狀态。
南邊的兖州和徐州不知道會不會乖乖配合他,曹孟德這家夥有時候看着聽話,有時候又好像有自己的小算盤。
袁紹決定再去試探一下曹孟德。
曹孟德也手握兩州之地,不可不防。
于是,袁紹開始積極備戰,預備去攻打幽州。
為了不讓幽州心生警惕,他還特意少送了點糧草過去,迷惑敵人,假裝接受了賈诩的聯盟邀請。
反正這點糧草都不夠大軍吃幾天的,送去不心疼。
賈诩:說得好像我們有大軍似的。
韓遂拉起來的土匪人數多是多,可又不是所有土匪都會跟着韓遂背井離鄉來幽州。最後跟來的人不是特別多,大部分幹脆留在涼州投靠了其他人,比如去了馬騰麾下。
胡人部族數量不多,韓遂的軍隊數量也不多。幽州本來的士兵不愛聽韓遂調令,韓遂現在沒空調-教他們,就只帶着自己的小弟去和胡人打架。
賈诩算了算,覺得大財主袁紹送給他的糧食夠拿出來應付羌胡兩邊好多天了。
果然,還是袁紹的羊毛薅起來舒坦。
袁紹對此一無所知,備戰的同時不忘給曹操寫信。詢問他兖州的荀彧之前為什麽不肯讓冀州借道,是不是得到你曹孟德的授意了,故意不給冀州面子。
曹操看他如此不安分,心說袁本初怕是要沒了。再和袁本初糾纏到一起沒有好處,不如趁機決裂。
于是義正言辭地回了一封書信,表示兖州刺史荀彧是朝廷任命的,怎麽就成他曹操的人了。兖州不讓他借道自然是朝廷的意思,關他曹孟德什麽事?
然後還斥責袁紹狼子野心,沒有朝堂的準許就随便攻打豫州。自己身為大漢忠臣,不屑與亂臣賊子為伍。
袁紹被氣了個倒仰:
“曹孟德欺人太甚!”
要不是吞并幽州的大業更重要,他高低得拉起兵馬去打一打徐州。曹孟德一定是占據兩州之地開始自滿了,不願意繼續依附于他,可惡!
但袁紹仍舊咽不下這口氣。
曹操自己還随便發兵攻打徐州呢,憑什麽指責他攻打豫州?
袁紹反手給直隸送了一份告狀的文書,細數曹孟德幹過的缺德事。不愧是曾經的發小,互相之間十分了解,袁紹連曹操小時候的黑歷史都給抖出來了。
反正中心思想就一個,曹孟德此人打着忠于漢室的旗號,其實根本沒那麽忠心。陛下一定要防備這個家夥,千萬不要被他給騙了。
袁紹認為,皇帝定是不清楚曹操為人,才任由曹操掌控兩州。
至于秦正那頭。
袁紹同左右分析道:
“秦正脫離曹操自立,也不知雙方如今關系如何。若我是秦正,定然視曹操為眼中釘。且先将曹操的把柄送上,看秦正是否會借機發難。”
挑撥離間老土但有效,袁紹才不相信秦正和曹操之間毫無芥蒂。
始皇看完袁紹的信,見他為了湊數什麽都往上寫,很是無語。不僅是曹操的那些黑歷史,袁紹還大言不慚地把曹操私自進犯徐州這件事拎出來批判。
袁紹:曹操用這個來譴責我,我也要譴責回去!
但同時被送來的還有探子的密報,說袁紹正準備發兵攻打幽州。
始皇:……
所以說,這些人為什麽總喜歡用回旋镖紮自己?
始皇反手把密報發去幽州給賈诩了。
賈诩見自己只是找借口問袁紹讨要糧草,結果袁紹舉一反三,認定幽州是軟柿子好欺負,想借機吞并幽州。
賈诩有一種微妙的感覺。
翻車了,但也沒有完全翻。
其實袁紹來打幽州也行,韓遂确實打不過袁紹,但幽州又不是完全沒有一戰之力。有他賈文和出謀劃策,再找個将軍來領兵,以幽州本身的兵力,暫且抵擋住袁紹的進攻還是不成問題的。
他們要做的本來也只是拖延一二,等到朝廷發兵征讨随意侵犯幽州的袁紹就行了。
袁紹真是習慣了朝廷當擺設的日子,還沒認清現實呢。
以前董卓、王允等人挾持皇帝的時候根本不管外頭打成什麽樣,諸侯随便怎麽打他們都不會派兵去平叛。現在可不是當初了,現在的秦司徒正愁沒借口打你們呢。
賈诩把幽州的将軍們扒拉了一遍。
然後他發現,這裏有個劉虞的舊部,叫李左車的,據說很能打。不知道為什麽沒有跟着劉虞去豫州,可能是故土難離吧。
賈诩:就是你了!
賈诩去找到李左車,和他說了袁紹要進犯幽州的事情。李左車當即表示幽州的兵馬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只要糧草充足,阻擋住袁紹不成問題。
身為經驗豐富的秦朝将領,哪怕李左車以前都是打匈奴的,沒和袁紹打過,他也并不覺得袁紹會有多難對付。
——他可是戰國名将李牧親手帶出來的長孫。
而且實在不行還能向陛下和太子求援。
袁紹的準備持續了數月,主要是在等新一年的糧食收獲。今年又有旱災,好在各州早有準備,糧食減産的情況不算嚴重。
何況旱災也不是全國大旱,有的地方嚴重一些,有的地方就沒受多少影響。
臨近收獲時,幽州那邊突然發生了一件大事。
韓遂的軍隊遭受胡人偷襲,死傷慘重,就連韓遂自己也戰死當場。韓遂之子想趁機掌控幽州,然而遭到了賈诩拒絕。
賈诩聲稱一州刺史須得朝廷任命,沒有子承父業的道理,而後将還想鬧事的韓氏子看管了起來。
反正韓遂舊部被胡人殺得不剩多少了,且他們本來就是一群土匪,好對付得很。
李左車頭上再無壓制他的長官,軍中他一人獨大,不必再找借口扣押士兵不交給韓遂統領。
袁紹收到這個消息之後大喜:
“韓遂死了!幽州兵卒沒了首領!我就說那賈文和輔佐誰誰死吧!你們還不信!”
袁紹當即催促士兵盡快收糧,等糧食收完後曬糧和運糧都不需要太多人手。軍隊可以先發兵,這些事情剩下的人慢慢做。
他們得趁着朝廷派新人接管幽州之前,趕緊把幽州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