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第107章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最新一期的三中校報, 刊載了一篇長篇系列調查報告。标題借鑒了晚清時期一部筆記小說的名字——
《當代體育生選拔之怪現狀》。
作者是高一10班趙華楓。
盡管社團宗旨引用了名句“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但說到底, 報社只是個學生社團。
社團偶爾也會産出一些佳作, 但題材多為影評、書評;要麽就是逢迎拍馬,從校園裏的一件小事,升華到某某老師多麽辛苦、某某學生多麽樂于助人, “我們要向他們學習”雲雲。
三中報社每月發刊一次。有時候稿件不足,為了湊齊版面, 社員還會刊發一些笑話段子, 甚至承擔尋物啓事、表白牆的功能。
到了冬天, 高考迫近, 高三的社員已經基本處于半退隐狀态;過年前要期末考試,備考很忙,高二社員學業壓力同樣陡增。
而随着時間的推移,新晉加入報社的高一社員們, 對報社的新鮮感也逐漸消退。
稿件供應不足,需要社長向社團內文筆最好的幾個學生反複催更,讓他們分享最近的閱讀或者觀影體驗。文筆稍遜的社員, 就負責上網搜索新奇段子。
辦了幾年報紙,報社掌握了這個規律。既然大家都忙,幹脆也沒必要冒着得罪社員的風險催稿了,一月刊改成“年度回顧”!
以往, 為了省時間,一月刊至少一半版面都被“年度回顧”所占據。報社社員投票選出這一年來最喜歡的文章, 每個社員只要寫兩行推薦詞,就能把舊文重新刊登上去, 省時省力。
愛追校刊的忠實讀者,過往期刊都會自行收藏,頂多瞅兩眼報社成員的推薦詞;不追校刊的,本來就不愛看,就算是年度精華也不會特地購買。
在報社最低谷的時期,忽然收到來自趙華楓一篇洋洋灑灑的萬言書,社長梁書婕旋即拍板:就采用這個了!
趙華楓這個新社員,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
當梁書婕邊看邊拍案叫絕時,副社長廖翔提醒:“這位新社員的用詞比較激烈,觀點也有點偏激。如果就這麽刊登在校報上,會不會影響不好?”
高一剛進社團時,梁書婕自己就為校刊投了不少稿子,其中不乏用詞辛辣的諷刺文。只不過,梁書婕沒有時間進行實地走訪調查,寫出的議論文取材自網絡,充斥着觀點的碰撞,卻缺少紮實的論據。
換句話說,只有立場,缺乏真相。
趙華楓這篇的文章,邏輯嚴密,尤其充斥了不少看起來就很真實的匿名采訪。
梁書婕在審稿過程中,情緒起伏不定。時而攥緊了拳頭,為文中運動員遭到的不公待遇感到憤怒,時而拍手稱奇,贊嘆趙華楓遣詞造句的本事。
不過,副社長廖翔的顧慮也并非沒有道理。為此,梁書婕召集核心成員開了個讨論會,探讨報社該對這篇文章采取什麽樣的态度。
拒稿、大修、小修,還是直接接受?
“新社員的文章,嬉笑怒罵不一而足,學到了用文字調動讀者情緒的精髓。寫得很好,我贊同刊登!”
“文裏提到的‘海豚學長’,比我高兩屆,我入校時他高三,名字叫海什麽來着?那會兒他真是勵志典範,游泳游得快,學習也不差,人長得帥,家裏窮,還被潛規則刷下了省隊選拔資格,簡直用人生親手書寫‘美強慘’的定義!趙華楓同學連海豚學長都采訪到了,真的做了詳實的調查啊!”
“不光文字,這篇文章從內容、觀點、行文多個角度來看,都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不過,我也擔心,文章直指與學校合作多年的教練,還提到省隊教練騷擾未成年隊員的醜聞,萬一鬧大了,報社不好收場怎麽辦?”
“是啊,雖然作者聲稱她掌握了證據,可是就怕事情搞大,同學們聽風就是雨,亂傳消息,冤枉了本沒有劣跡的老師和同學……”見有人提出了擔憂,廖翔繼續出來潑冷水。
社團指導老師是高二年級一位年輕的語文老師。她本想希望社員決定,可看到社員意見不一,争執不下,她聽得有些乏了,便給出了自己的看法:“這篇文章充滿了對身邊同學的關愛,誠懇而樸實,絲毫看不出作者身為文化生對特長生的偏見。如果作者冤枉了無辜者,她必不可能全身而退。如果沒有提到的無辜者被流言蜚語波及,責任也不該是她的,而是無端诽謗者的。”
老師說到文化生對特長生的偏見時,與會社員有一半都在心裏打鼓。
在高中生群體中,存在着一條鄙視鏈:實驗班的學生看不起普通班,理科生鄙視文科生,文科生和理科生又一起看不起特長生,這已經是司空見慣的現象。
藝術特長生還能和文藝沾點邊,而體育生在許多人眼裏,都被貼上了八個字的标簽: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男體育生更在鄙視鏈的最底端,除了做事不過大腦,還被安上了“渣”、“到處撩妹”的刻板印象。
趙華楓的文章卻另辟蹊徑,以一名Z姓體育生受傷後被教練強迫打封閉針上場比賽的故事作為開篇。
文章不僅科普了封閉針的危害,還渲染了Z姓體育生平凡的家庭背景,即使是對體育生有偏見的人,也難免會為之動容。
接下來,文章又講述了“海豚學長”因為家貧而喪失省隊名額的故事,讓每個讀者都憤懑不已。
體育題材讀者男生居多,但接下來揭露省體操隊教練對隊員行的龌龊事,就讓少數女讀者同樣血壓飙升了。
再援引一位退休教練的采訪,揭示了選拔團隊公然修改成績,以利好特定學生的行為;
還有仗着小比賽藥檢不嚴格,逼學生服用禁//藥以提高成績的——其中不少藥物,在很多幾十年前就被列入了國際賽事禁//藥名單,對人體傷害極大。
更別提文中引用的被采訪者口述,實在字字泣血,令人不忍卒讀。
“就算很可能引起争議,我也希望能給這篇文章一個機會。如果報社出了事,讓我這個指導老師承擔全部責任吧。大家別忘了,我們社團的宗旨是什麽?”老師聲音溫柔,卻堅定不移。
報社并非相聲社那樣的“水社團”,每個社員每學期都有投稿、編輯的任務。
所以,願意報名入社的每個社員,或多或少都抱着“做個有良心的新聞人”的理想。
只不過,在繁重的學業壓力之下,誰還真的有精力深入調查、撰寫報道呢?到最後,大多數人也都流于形式,每年寫幾篇影評書評,就算完成社團考核任務了。
此時,指導老師再次提及社團宗旨,社員們不禁異口同聲地吶喊: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是啊,如果在還能受到未成年人保護法庇護的年紀,都因為擔心可能要承擔的責任而不敢發聲,那麽長大成人後,還指望擔什麽道義呢?
新聞人,本來就該承擔社會責任!
一月初,校刊發售。冬日裏的三中校園,平靜得如同深冬雪山上的冰川。而趙華楓的文章,好像在這座冰山上投放了一百噸炸//藥。
上午發刊,到了下午,“體育生選拔黑幕”的話題,就成了三中學生乃至校友群裏津津樂道的話題。
“@海森,朋友圈裏一篇轉瘋了的《體育生選拔之怪現狀》,裏面接受采訪的H學長,游泳游得快、被黑幕頂替名額、打工補貼家用,怎麽越看越像你啊?”
“海豚學長”沒有在校友群裏公開回答。他正在第三次拜讀這篇報道,讀到有共鳴處便拍大腿叫好,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大腿已經紅了一圈——拍的。
對于高中落選省隊的事情,随着時間的流逝,他已經漸漸釋懷。可是他知道,體育生選拔的不公,他絕不是第一個受害者,更不可能是最後一個。
讀到後來,“海豚學長”甚至有些慶幸:和文中另一些受訪者的遭遇相比,他遭遇的不過就是不公正罷了,至少沒有遭受教練侵犯、被強制喂藥、被要求打封閉帶傷上陣……
一個多月前請求采訪他的高一女生,海森礙于繁忙的學業和兼//職工作,已經沒什麽印象了。原以為她聯系自己,只是為了完成什麽語文作業。
沒想到,居然搞了個大事。
學生自己主辦的校刊,忙碌的老師和校領導們很少會關注。
偏偏這一期是個例外。
到了下午,走在校園的每個角落,老師們都能聽見各個年級的學生議論校報上的某篇文章。
多數老師聽了,沒當回事,一笑了之。但學工處處長老師張燕菲無法無視——尤其是在一位好事的學生在校園內偶然碰見她,并向她推薦了這篇文章之後。
讀完文章,張燕菲心情十分複雜。
了解并處理校園輿情,是學工處的重要工作之一。
下午倒數第二個課間,張燕菲處長來到10班教室。給出任何處理意見之前,她想先看看,引發如此強大輿論喧嚣的高一女生趙華楓,究竟是何方神聖。
沒想到,10班門口早已熙熙攘攘。來自三個年級的不少學生,都和張處長有着相同的目的。
作為10班班主任,校刊甫一發出,高松然就是最早得知此事者之一。
他沒有低估這篇文章的影響力。于是,在輿論擴散之前,他就來到向10班同學叮囑了一些事項。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保護我方擰頭姐”!
倒不是物理意義上讓全班同學圍成一圈,把班長團團包圍在裏面,讓別人找不着她。而是讓處于輿論風口浪尖的趙華楓,盡可能少被外人打擾。
有任何同學、老師想從10班同學處套話,進而得出對趙華楓不利的結論,只要10班同學不知道怎麽回答,保持沉默就好。
說到這兒,高松然特地朝後排的陳默望了一眼。
這孩子原本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那淩厲又充滿鬥志的眼神好像在說:“老師你放心,我把他們全都怼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