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賣鹵味 豬耳朵切絲拌了,适合下酒
第25章 賣鹵味 豬耳朵切絲拌了,适合下酒。……
烏娘子點點頭, 把豬耳放到另一個幹淨的粗瓷碗中,澆上一點鹵汁,便把碗推了過去, 還附贈一雙幹淨的筷子。
郎君有些艱難的把比巴掌還大的豬耳朵夾了起來,沖着邊緣部分咬上一口。
!!!
這個時候的豬都不肥,耳朵拿到現代只只都是帶耳尖的上品, 鹵成深色的皮有微微的韌性,一口下去便是滿口的膠原蛋白,配上只要稍稍用力便能咬斷的軟骨……郎君咬下第一口,便加快了進食速度,吃完半個豬耳朵以後, 果斷又甩出三文錢。
“還有耳朵嗎,我都要了。”
話說的跟吃人一樣。
“我找找。”
烏娘子依舊是面無表情的刻板模樣,小心把碗擦幹淨,拿幹淨的長筷子, 仔細挑揀鹵味中的豬耳朵,葉娘子跟她說了,她今天的任務就是賣鹵味, 速度慢點沒關系,但是如果沒有保持足夠的幹淨整潔, 那下次就不用來了。
“還有兩個,加錢還是切掉一些?”
烏娘子翻了翻,只找出兩個豬耳朵, 還是不一樣大的那種, 折合起來總共五文錢。
“加錢。”
郎君甚至沒有一秒的猶豫。
“要鹵水嗎,要拌要切嗎,還是直接帶走?”
烏娘子的疑問句說的跟陳述句一樣, 不過郎君也不在意,他是來買這個娘子手上的吃食的,又不是跟這個娘子過日子。
“拌切是什麽,鹵水是這個水嗎?”
Advertisement
郎君是個好吃的,稍稍解了下饞以後,腦子就被重新撿回來了。
“我切一點耳朵,做給你看?”
烏娘子本就不善言辭,想了一會兒,确定自己暫時沒辦法組織好語言,便打算當場演示。
當然,因為豬耳朵現在屬于郎君(錢付了),所以在使用之前還是要征求主人同意的。
“成啊。”
郎君答應的很爽快,反正也就用一點,要是不好吃就帶回去給大哥吃。
大哥:……
“這是切,切好了以後可以當零嘴吃,也可以炖湯炒菜,或者放到其他食物中。”
烏娘子用水洗了手,另外撿了一雙粗長的筷子當做固定豬耳的工具,小心用刀切下一塊耳朵,又切了幾根豬耳絲出來,用筷子夾了給郎君看。
炒菜在唐朝已經出現了,只是因為成本問題,做的人比較少。
“這是拌,若是有什麽料不需要,可以提前說。”
烏娘子又切了幾根豬耳絲,筷子跟手終究還是有些差別,切上幾根就要重新調整位置,重新把豬耳朵壓在砧板上固定,好在做演示的豬耳并不算大,也沒有花上多少時間。
調料很簡單,蔥姜蒜等相對便宜常見又百搭的調料被切成沫狀,分裝在不同的格子裏,客人要拌什麽就加什麽。
烏娘子每樣都舀了一勺,最後裝了半勺醬半勺醋倒進碗裏,攪拌均勻,這是葉娘子這邊研究出來味道比較好的基礎配比。
“葉娘子說了,這麽涼拌了适合下酒吃。”
說着,烏娘子把碗遞了過去,郎君嘗了嘗,頓時眼睛一亮。
“全都切絲,拌小半只,剩下的什麽都別放。”
拌好的回頭給自家阿耶去下酒,切絲的送些給大哥三弟,剩下的都給自家娘子炒白菘。
“我要用手摁着切,你要是接受不了,那就只能等其他客人買完,我慢慢用筷子壓着切。”
說着,烏娘子用水又洗了一遍手,十指張開遞到郎君面前,正反翻轉了一下,她的手只能清潔到這種程度,這個時代也沒有塑料手套之類的東西,若是接受不了,那就只能慢慢等了。
郎君也沒想過烏娘子會這樣講究,下意識的沖着那雙手看過去,有些明顯的老繭,卻沒有太多的裂口,指甲縫都被清理的很幹淨,直接按在食物上,似乎也并沒有什麽不妥當。
“可以用手摁着。”
烏娘子能被選中賣貨,除了本身一板一眼的性格,更大的原因就是因為這雙手,就跟宋娘子是被自己一口白牙帶飛的一樣,在沒有手套的時代,鹵味要切大部分時候必須讓手直接跟食物接觸,對于手的選擇便格外重要。
如果是上面帶了許多傷痕和裂口的,細小的裂口中必定有許多難清理的髒東西,在家做飯倒是無所謂,可要正經做生意的話,稍有些講究的人家都吃不下去,手上容易出汗或者掉皮的被刷掉,也有着同樣的考慮。
“切好了。”
烏娘子的刀工只能說是及格,但豬耳朵本來也不需要多麽高明的刀法,沒多久便全部切好拌完了,分開裝到不同的碗裏,郎君便用臨時買的幾個容器裝了,高高興興的回家。
當天晚上,郎君的阿耶就着豬耳下了三杯小酒,郎君的娘子不但用白菘炒了豬耳朵,還用鹵汁下了馎饦,吃的每個人都撐到了嗓子眼。
不過這一切與烏娘子無關,她在送走了這位出手大方的郎君後,便招呼起了下一位客人。
***
葉娘子駕着驢車匆匆趕到攤位,有些驚喜的看到桌椅上已經坐滿了八成,骨湯那邊還有稀稀疏疏的幾個人在排隊。
屠夫的肉錢有了!
從鹵味到茶葉蛋,葉娘子帶着個巴掌大的小本子心情很好的挨個收錢,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她習慣了把錢幣方面的流動記錄下來,還在徐墨陽的幫助下建了賬冊,回頭要是哪裏有什麽不對直接就能查出來。
這邊的生意都很順利,如果非說有什麽建議的話——
“沒有粟米粥,或是填肚子的蒸餅嗎?”
“碗太少了,要排蠻久的隊。”
“不好帶走啊,都是湯湯水水的,放籃子裏也容易撒出來。”
“有人說賣貨的娘子動作有些慢。”
……
帶着點善意的調侃,半開玩笑的吐槽,還有一本正經的提議,賣貨的娘子們性格各不相同,關注的重點也不太一樣,雖然肯定不能代表全體客人的意見,但至少也有了幾個努力的方向。
‘增加主食方面的供應量,主要以自主批發,邀請擺攤等方式。’
‘免費碗筷不足,以再次光顧的借口,向店主繼續砍價。’
‘湯水不便帶走,可用板車開啓流動攤位模式。’
‘賣貨動作慢,等待時間熟能生巧。’
‘加大鹵味的供應量,可以适當增加瘦肉。’
……
大多數出現的問題是葉娘子之前便和徐墨陽讨論過的,但也有一些是意料之外的情況,葉娘子決定回頭再仔細想想,現在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是回去,把屠夫的賬給結了。
“你那還有瘦肉嗎,我要三斤。”
屠夫來的比葉娘子想的要快,未經處理的下水的味道有些難聞,葉娘子匆匆結了賬讓女郎們放進去,才開口問道。
“豬肉還是羊肉?”
屠夫很好說話,畢竟是生意上門。
“豚肉。”
今天的鹵味生意不錯,但葉娘子還是不敢冒太大的風險,三斤是一個偏少的量,回頭要是賣不出去,還可以給自己和做工的女娘們加餐。
“有,待會兒你去拿。”
屠夫今天多殺了一頭豬,若要肥肉那還有些困難,但瘦肉還是有些的。
“好。”
送別了屠夫,葉娘子看了一會兒女娘們的工作進度,才回了自己和徐墨陽住的院子,坐在椅子上仔細核算起今天的收支來。
“留出購買食材的錢,留出發給女郎們的工錢,留出攤位費和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
葉娘子很擅長算這些賬目,讓徐墨陽再次堅定所謂女孩天生學不好數學就是狗屁,上有保送姐姐下有年級前幾的妹妹,穿越到唐朝都能碰上葉娘子,女性不懂不擅長?!
呵呵!
“把我們的夥食費留出來,再留一筆應急的錢就差不多了。”
葉娘子在這邊熟練的用沙盤計算,徐墨陽琢磨着什麽時候可以搞個小黑板回來,羅棺材板兒的故事很有借鑒意義,可惜不能全盤複制發展生意。
突然想吃紅棗雞蛋糕了。
“碗筷可以控制下數量,做泡菜的壇壇罐罐就不必了。”
徐墨陽提醒葉娘子,泡菜壇子越老越好賣,但這種日常碗筷基本是買了就等着貶值。
“小東西才好出手。”
葉娘子皺着眉頭開口,這些碗筷一個箱子能摞好多,回頭去長安的路上,多走幾個村子就能賣的幹幹淨淨,但這種大號的壇罐卻是不好帶的。
“郎君娘子們自己做泡菜的時候,用的越久的泡菜壇子越好賣。”
徐墨陽耐心的解釋,卻只得到葉娘子一個疑惑的眼神。
“他們又不知道……你要教他們做泡菜?!”
葉娘子睜大了眼睛,徐墨陽這是什麽時候起的念頭,她完全沒有聽說過!
“對啊……不是跟你說了嗎……”
徐墨陽也意識到有什麽不對,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小。
“你什麽時候說了?!!”
葉娘子很崩潰,她的計劃突然就被打亂了。
“就之前我們商量的時候……”
看着徐墨陽同樣迷茫的眼神,葉娘子也明白,兩人之前的思維似乎南轅北轍了。
哭笑不得的把話說開,葉娘子默默修改了自己的計劃,準備回頭挑個時候把這個消息放出去,增加女工們的工作效率。
徐墨陽默默回了房間,把臉埋在被子裏不敢見人。
尴尬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