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章
第 82 章
在顧皎印象中, 宴沉言平日裏雖說并不講究穿着,卻多為素雅之色,但今日, 與新郎裁剪得當的婚服不同, 紅袍飄逸若仙, 只在腰間微微束起,襯得他身形愈發修長無缺。
溫良清隽, 不染塵俗的右相,此刻微伏着身,背着大紅婚服的女子,仿佛在做着這世間最尋常卻也是最莊重的一件事一般,跨過門檻,一步步行至了許少卿面前。
女子的紅衣寬袖沿着他的胸前滑下, 與黑發交織在了一處,無人可知那掩在蓋頭下的面容, 但白皙修長的指卻極平淡地搭在他的肩上,并無一絲局促。
在二人出現時,許少卿神色微頓,卻也只是一瞬,便很快反應過來,從容一笑後,不卑不亢地走上前去, 越過宴沉言, 坦然将手遞向了宴長寧。
宴沉言卻并沒有就此松手, 他看也不看許少卿, 而是側過頭,輕聲對背上的人說了句什麽。
“我們到了。”耳邊, 君珩淡淡道。
顧皎疑惑側首,随即反應過來,他是在重複宴沉言的那句話。
“兄長送嫁,倒也妥當,只是……”
只是這兄妹二人,畢竟是曾有過那樣的一段牽扯,宴沉言明知如此,為何還要在衆目睽睽下将宴長寧背出?
她繼續望向樓下,宴長寧似是并沒有回應,她一點點松開了宴沉言,而後緩緩起擡手,越過他,與早已等候着的許少卿握在了一處,在許少卿剎那燦爛起來的笑容中,走到了他的身側。
二人并肩而立,許少卿向前半步站在了她的身前,而後朝面前的宴沉言作揖一禮:“宴相放心,我必會好好待長寧,若有半分讓她不快,自來請罪。”
宴沉言目光落在緊緊交握的手上,許久,擡眸看向宴長寧,輕聲道:“宴家永遠會是你的庇護。”
微風拂過,新娘的蓋頭微微動了動,而後她拉着許少卿向後一步,俯身朝着宴沉言拜下,語調平靜淡然。
“宴氏長寧,多謝兄長相送。”
她終于接受了自己的名字,也終于徹底将他視為了兄長。
宴沉言手微微擡至胸前,又極快地放下,許久,将她扶起,重新執起她的手,交到了許少卿手中。
“交給你了。”
……
許府大門敞開,挂滿了紅綢,許尚書攜夫人一同早早等候在了府外。
顧皎和君珩也到了,不過這一次,是光明正大地作為客人入了府。
許少卿此次下馬時便帶了明顯的迫不及待,但在行至轎子面前時,卻頓了頓,手也微微顫了起來。
半晌,他才小心地掀起轎簾,随着纖纖玉手落入掌中,他呼吸不可自抑地一頓,而後,不由分說地探身将宴長寧抱了起來。
一旁的喜婆忙阻攔道:“大人!這——”
許少卿卻沒理她,行雲流水般地抱着宴長寧跨過了早已擺放好的火盆,又邁過了許府高高的門檻。
在對上許大人和夫人無奈又縱容的目光後,他更是無所畏懼,還順帶着朗聲丢下一句:“長寧不必受半分委屈,今日如此,日後也是如此。”
這話,不光是說給喜婆,也是說給府內之人聽的。
見主家都沒有意見,喜婆雖說眉頭皺得死緊,卻也還是念叨着“不合規矩”、“不合規矩”追了上去。
遠遠望見此番情景,顧皎埋在君珩肩頭悶笑:“你別說,許少卿這愣頭青,和長寧真是般配極了。”
二人皆是至純至粹的人,一旦付出便是全然交付,恨不得把最好的捧到對方眼前。
因宴府的那一幕在心頭積上的惆悵散開,取而代之的,是被眼前二人感染到油然而生的歡喜。
行至正堂前,許少卿才在宴長寧的提醒下把人放了下來,許尚書和夫人坐上了主位,眼含笑意地看着二人接過紅綢,緩慢而又莊重地拜在他們身前,紅色的婚服逶迤在地,随着一次次拜倒的動作糾纏在了一處。
眼瞧着二人禮成,顧皎将備好的賀禮交給了許府的管事,和君珩悄聲離去。
人家一對兒新人大好的日子,她和君珩在場,那些赴宴的人免不了要顧及他們兩個,如今心意已到,再留下去便是喧賓奪主了。
走在街上,望着仍舊在津津樂道的人群,想起初見許少卿時他在賭坊前焦急失落的樣子,顧皎頗有些感慨。
今日之後,之前那暖玉之約,究竟是宴相有意設局,還是陰差陽錯,都已不再重要。
過了會兒,她才突然覺身旁的人似乎比以往要格外沉默許多,悄悄偏頭看了他會兒,見他依舊恍無所覺,想了想後,她,微微停下了腳。
君珩腳步未停,走出幾步後才意識到她落在了身後,随即轉身看向了她:“皎皎?”
“在想什麽?這麽出神?”顧皎微微一笑,方才重新走到了他的身側。
君珩垂眸半晌,腦海中卻再次浮現了宴沉言将宴長寧的手遞出時,那一瞬荒蕪下的眸光。
他與宴沉言雖并無私交,卻也一向敬他頗多,幾年的君臣下來也對他有着幾分了解,而今日所見,卻似是看到了一個全然不同的他。
宴沉言不愛傅泠。
這件事他心中早有猜測,可從未有一刻如現在這般确定過。
但若是這樣,又為何會選擇把宴長寧推開?眼睜睜看着所愛另嫁旁人……那種滋味,他嘗過一次,寧肯死也不願再嘗第二次。
“阿珩?”顧皎見他偏了神,無奈地擡手在他眼前晃了晃,“到底怎麽了?”
“皎皎……”君珩低頭望着她,輕聲喚了句。
“嗯?”
“若有一日……”他喉頭微動,最後卻只是搖了搖頭。
“無事。”說着,他重新執起她的手,牽唇一笑:“我們走吧。”
——
許宴兩家結親,并沒因着往日之事傳出什麽風言風語來,相反,許侍郎癡情六載終成佳眷的美聞卻廣為樂道。
之後的一段時間,為着沾一沾這份喜氣,帝京的迎親婚娶之事也多了起來。
幾乎同時,雲麾将軍慕晚統兵與謝氏叛軍在江城一戰告捷,将謝家逼回了南寧界內。
顧皎心情頗好,一是為着阿晚,二則是因為在顧府門外遠遠瞧見的寧太傅的身影。
他板着臉來回踱步,卻又在她出門時迫不及待地望了過來,看清是她後,神色難掩失望。
顧皎沒有特意去打擾他,只是命人去請傷好了大半的寧公子出來曬曬太陽,而後便深藏功與名地離去了。
路過戲樓時,卻見今日似乎格外的熱鬧,門口烏泱泱地全都是人,她心中好奇,換了身輕便男裝,也擠了進去。
好容易進了場中,戲臺上卻只剩了寥寥幾個清場之人,似是早已散場,可場下之人卻仍無散去之意,甚至仍意猶未盡地在讨論什麽。
顧皎尋了處空位坐下,剛想召來小厮問問今日這一出是什麽戲,便聽身後有淡淡的争執之聲傳來,她本無意過問旁人之事,卻不期然聽到了幾個熟悉的字眼。
“這南王也着實是慘,發妻被擄不說,那樣風光無兩的男兒,最終卻落得個身死異鄉的下場,要我說,自盡而亡未免太過窩囊,換做是我,死也要拉着那昏君一起才算不枉。”那人一拍桌案,杯中的茶水濺出了大半。
同桌之人低聲勸阻:“你小點聲,別忘了這是什麽地方,天子腳下,不怕被砍頭嗎?”
“天子?”那人嗤笑一聲,“便是聽到了又如何,若自身坦蕩又怎麽會芥蒂一出戲文,怕不是心裏有鬼,敢做不敢認吧。”
“卓兄——”
“這位兄臺,”顧皎狀似不經意間轉過了頭:“我來遲了些,沒趕上聽戲,兄臺這般義憤填膺,個種緣由,不知可否給小弟說上一二?”
“只不過一出戲而已,都是虛言,沒什麽好說的。”另一人忙接過了話。
“今日聽了戲的又不是只你我二人,你怕什麽?”被稱為“卓兄”的人豪氣地朝顧皎招了招手,“小兄弟,你來。”
顧皎依言走到他身邊坐下,他四處看看,壓低聲音道:“今日這戲可不簡單,你方才許也聽見了,戲裏有位南王,你可知道是什麽來頭?”
“南王……我見識頗淺,倒是未曾聽聞過,可兄臺不是說,這人是戲中人物?”
“瞧着你年紀也小,覺不出各種關竅倒也正常,那南寧王,你可知道?”卓兄繼續道。
顧皎訝然一嘆:“前幾日慕将軍和謝家一戰,那謝家家主,不就是……”
卓兄食指輕晃:“此南寧非彼南寧,我說的,是十幾年前,死在帝京的那一位,如今南寧王的父親,謝霁謝王爺。”
說着,他半掩着嘴,壓低聲音道:“今日這出戲,演的便是當時謝家受人所害,謝王爺夫婦二人雙雙身死之事。”
“那兄臺口中的昏君……便是先帝?”顧皎同樣壓低了聲音,一副震驚不已的神情,心中卻暗嘆謝長陵這是強攻不成,便将舊事翻出,準備靠民意施壓了嗎。
若是這樣,還當真棘手了起來,她待會兒說不準還得再回一趟顧府,讓她爹盡快找好對策才行。
“先帝自然也是罪孽不淺,但我所指之人,卻——”
“卓兄!”另一人急急打斷,而後拉起他便要起身,“我二人耽擱太久了,小兄弟,這些話,你就當沒有聽過,早些回家去吧。”
說着,不顧那位卓兄阻攔,便拖着他離開了戲樓。
顧皎将那最後一句話低聲重複了遍,心頭漸漸湧上一股不可言狀的沉壓、抑,她正要換一桌問問,便聽到嘈雜的腳步聲和驚呼聲在戲樓外傳開。
——“左相有令,特來此搜捕叛賊,所有人不得擅自出入,若有違者,立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