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回本
第20章 回本
這中大街來來往往的人多,能來這街裏吃飯的都是口袋不差錢的主兒,只要味道好,貴上幾文人家也不當回事。
饒是阿桃心中有底,可這會兒真賣空了,她心裏還是生出幾分欣喜。今兒賣的時候她是留心數着的,進了約莫有一貫搭兩串錢,阿桃将攤上東西收拾好,爐子先擱進筐裏,再将幾口鍋收進去,這兩日人都好個新鮮,因此賣的人多,再往後就照今天這個量也就差不多了。
既要回去,就順道去劉一刀攤上買肉。依舊是剩那些下水沒賣掉,阿桃自然是也包圓了,又叫劉一刀明兒将豬蹄兒、豬大腸之類留給她。她買的東西還是同昨兒一樣,許是今兒來的早,肉攤子上倒還剩了兩塊豬腰子,想到許久沒吃爆炒腰花,阿桃有些流口水,招呼劉一刀也一并給她拿了,又稱了三斤肥油準備回去煉豬油。
因這五斤肥油,這一回就花出去三百多文錢,可尋常即便對付一頓,也不能少了油水,要不人就要餓得心慌沒力。
劉一刀将剁好的肉堆到一邊,他底下那小徒弟就手幫阿桃用草繩穿好,阿桃接過便用幹荷葉墊着一齊挑回家了。
今兒攤子上人就沒斷過,早起只就着腌菜喝了碗稀粥,一上午站下來連水也沒顧得上喝一口,這會到家肚子都餓得轉筋。過日子該節省得節省,可阿桃也不願意在嘴上虧待自己,這幾日忙的腳不沾地,吃飯都是對付着吃一口,不沾點油水人實在是受不住。
菜刀翻飛,兩塊豬腰就被改成了腰花,爆炒腰花這油要多要足,蒜跟辣子在鍋裏爆香,腰花倒進鍋裏的一瞬間就由深變淺,這時候才擱醬跟蒜葉。
另一邊砂鍋裏只煮了半鍋米飯,待水煮到半幹米飯表面露出蓬松的樣子,阿桃便沿着鍋邊倒了幾滴香油,很快香味就散開了。
爐子裏頭抽出兩根柴火,餘下細細的火苗輕輕舔舐着鍋底,悶了約莫一盞茶的功夫,估摸着時候差不多了,阿桃才将砂鍋端到一邊,稍微冷了片刻,感受到底下鍋巴咯吱發出聲響,方才掀蓋将爆炒腰花蓋上去。
醬汁與米飯攪拌均勻,貼着鍋底的鍋巴因淋了油的緣故吃起來并不沾牙,混着油脂反而更加脆香。腰花炒的嫩生生的,同蒜葉一起相得益彰,平添了幾分熱絡的香味,除了蒜葉還特地加了不少辣子,混着一口米飯吃下去,大冷天直吃的阿桃鼻尖冒出細密的汗珠。興許是餓狠了的緣故,這一大鍋飯她竟也都吃的幹幹淨淨。
天還冷,院裏先前被常平安翻過的地暫時還種不了東西,回頭等開春天暖和些就撒些菜籽,阿桃每回看到地就忍不住想到常平安,也不知他在山裏過得如何,山上被她七七八八也添置了不少東西,如今日子過起來定要比先前好些。
就着日頭,阿桃又搬了繡棚到院裏繡未完的錦屏。連日在竈房忙碌,手指上多出幾道細細的口子,若非這會兒日頭大,她怕是還看不見。嘆了口氣,阿桃這才動針,回頭待這副百花圖繡好,恐怕她也沒功夫再拈針引線了。
要是以後生意都不錯,如今來的這些客人都能拉住,等到下個月她就打算去街道司租個固定的攤子,省的日日要趕着去搶占位置。
要說每日最開心的時候,必定就是數錢的時候了,将最後一枚銅板穿到麻線上,系好死結,阿桃這才掂了掂,這一貫錢的份量确實不輕。此前五十兩銀她只剪了一兩銀子出來換了一貫錢,這一貫錢便算本錢了。
兩日下來,這本錢都已經全回來了,她還賺了八百多文,阿桃将銅錢往錢匣子裏頭扔一枚便念一聲,最後一枚銅錢叮一聲落進匣子裏,阿桃兩眼泛光,
“八百六十二文——”
這是淨賺的,不光如此,家裏還有今兒花錢買的食材。
兩天便能賺到這些,阿桃連早起都覺得幹勁十足,即便天黑地寒,穿衣裳的時候都覺得心裏是暖呼呼的。
鹵味涼了香味沒那麽抓人,但味道卻更好吃。不過為了叫這香味飄的更濃些,阿桃還是在爐底留了小火。且這天還冷,大多數人還是願意吃點熱乎的。
價兒依舊是昨兒的價兒,不過一早中大街的攤販沒再像前兩日似的圍過來就着香味兒吃朝食,亦或是扣出幾枚銅板嘗個鮮,畢竟賺些銀錢不容易,不過劉一刀仍舊一如既往過來指來指去又點了一堆拎着走了。
雖少了攤販,不過也來了不少生面孔,想來有那吃過的老饕宣揚了出去,故而阿桃這麽偏僻的攤子也能引來這麽多人。正想着呢,就見每日收攤費的梁文梁武弟兄二人領着幾個衙差過來了。
“上回嘗這位娘子攤上鹵味實在好吃,今兒請弟兄幾個也嘗嘗鮮。”弟兄二人長的極為相似,不過一說話就很容易分清,這梁文的性格要外放些,偏偏梁武這名字起的豪放,實則是個內斂性子。
阿桃又同幾位衙差簡單說了新上的鹵味兒是個什麽價錢,一群人挑來挑去,每樣都點了些,也不用阿桃包起來,只去旁邊面攤要了兩個碗,葷素分開裝了,又在攤上點了幾碗面就坐下吃起來了。
阿桃又給這幾位衙差一人送了一串豆結,幾位衙差面善,笑着拱手道了謝。
今兒賣的也快,這一來家裏雞蛋也沒剩多少了,往後每日要賣這樣下去肯定是不夠的。她準備今兒去找餘娘子說一聲,下回送雞蛋時能不能多送些,還有雞鴨,鹵雞鹵鴨也來了不少人問。她現在攤子上爐子趁手,這雞蛋賣完了便繼續鹵上,一上午能添兩回,直到所有鹵味都賣光了這才停住,因此這雞蛋耗的快。
家裏柴禾也沒了,在城裏生活,柴米油鹽都要銀錢,上回柴禾還是買回來由常平安幫着劈了,燒竈臺倒罷,燒爐子的話需得用劈成小塊的柴禾。
挑着筐先回家,将東西放下這才去東市買柴禾,柴禾也十分有講究,不同的柴禾燒出來的飯菜味道也有細微差別,不過尋常人也吃不大出來就是。
阿桃買了兩擔子,一擔松木的用來做鹵味,松木幹透以後煙小,另一擔就是普通的柴禾,留作自己尋常吃飯燒的。
明兒要用的雞蛋鹵完,家中大概只剩下三四斤了,這肯定是不夠的。待賣柴禾的老伯将兩擔子柴送回去,阿桃又去南市找餘娘子。
餘娘子面前筐裏沒剩多少雞蛋了,見阿桃來,立即起身。
先前說定是隔兩日送五斤,阿桃叫隔兩日送八斤來,往後有變動再說,另就是雞鴨請餘娘子幫着尋摸些價兒合适的,這幾條街她打聽一遍價都太高,若是買回去鹵了價又貴,人家還是更願意吃豬肉。
餘娘子應了,“娘子放心,我回去想法子去。”
有阿桃說的隔兩日送一回雞蛋,她都是先将阿桃的挑出來,餘下的才拿到街市賣,現下阿桃說要多送些,那她也能少在街上蹲一會了。
一邊的貓兒已經不怕阿桃了,稚聲稚氣跟她說,“我阿娘養了好多小雞呢,我每日要回去給他們喂食!”
阿桃摸摸貓兒的頭,逗她,“回頭雞長大了生蛋送給我好不好。”
貓兒圓眼轉了一圈,“那我就挑一個最大的雞蛋送給桃姨!”
餘娘子同阿桃相視一笑,一日的疲憊似乎也被童言稚語驅散許多。
晚上睡得早,第二天起的也比往常都要早。
出門自然也提前了一些,挑着筐到街上的時候雖過了宵禁的時辰,但還沒開市,又等了一會兒有街道司的人來敲鑼,鑼聲方停,一群攤販便蜂蛹進去。
阿桃今兒總覺得似乎有人絆着她,前幾日來雖人也多,可不像今日走個路都束手束腳,前面幾人一直擠着她不說,還有人伸腳想攔她,肩上挑的籃子都險些摔了。
這兩天擺攤的位置着實不算好,不過因味道太香,還是能吸引人往裏頭走,連這條路二面攤販生意都好了不少。
今兒好容易擠進去,卻發現位置已叫人占了,本就是流動攤位,阿桃除了嘆氣也沒別的法子。倒是賣面條的大爺這兩天因阿桃多賣出幾十碗面條,生怕她尋別的地方去,于是将自己的攤子攏了攏,讓了小半個攤子給她。
另一邊賣油條的也是得了阿桃的巧,這兩日也有不少人買她的油條卷了鹵味來吃,見狀也往裏頭挪了挪,這就給阿桃勉強擠出來一個位置。
在阿桃先時攤位的那人攤子也支起來了,是一對賣茶葉蛋的夫婦。男人臉上一臉麻子,面上幾分兇相,女人一雙三角眼,吊着眉毛時不時打量一眼阿桃。
這夫婦二人此前沒在街上見過,阿桃留了個心眼,記下二人長相,賣鹵味時也留意那邊動靜,等街道司來收攤費這二人也客客氣氣給了,梁文聽他們說話不像本地口音,還多問了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