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生意
第18章 生意
攏共兩口鍋,一鍋辣子放的多,紅豔豔的,聞起來卻沒尋常時候炒辣子時那般嗆人,眼望過去,只見裏頭還有雞腿雞肉,也不知道什麽東西煮出來的,聞着叫人忍不住就想嘗嘗。
另一鍋是醬色的,看着沒有那辣子鍋味兒大,但是又是另一種香味,周邊正收拾攤位的都忍不住頻頻側目。
終于有人忍不住開口問了,
“小娘子,你這賣的是什麽?恁的香噴噴?”
開口的是賣豬肉的劉一刀,劉一刀是诨名,他賣的豬肉,要多少一刀切下去就是多少,少了補齊後添一兩,多了就算他送的。
他人也有幾分精明,大多時候稱都把的準準的,但隔幾日就會切錯一回,人人都想着貪便宜,所以到他那買肉的人也多。正因此,他家日子過得也好,他這攤子正是固定的攤位,占的地兒也寬敞。
阿桃客氣地笑,“賣些鹵食,祖傳上傳下來的食補方子,又改成了鹵料方子,如今家裏生活艱難,做兩鍋出來試試,也好掙兩個錢貼補家用。”
阿桃用長筷挑開鹵味,好叫衆人能看見下面餘下的一點鹵湯,“這用的料都是好香料好藥材鹵的,吃了補氣補血,價兒比如今街上賣的鹵味要貴些,豆幹豆結都是三文錢一串,五文錢兩串,鹵蛋五文錢一個,您今兒是頭一個,要是買的話,這鹵蛋十文錢給您拿三個。”
豆幹一串穿了兩塊,豆結一串上面穿了五個,價兒倒是還行,這雞蛋确實有些貴,不過在畢竟是中大街上頭擺攤子,也正常。
“這價兒可真不算低。”
“一早肚裏正鬧饑荒,這味兒一聞倒叫我沒心思幹活兒了。”
“聞着是香,這味兒也太霸道了。”
“可不是,半條街都在在找香味兒呢”
……
邊上人紛紛議論開了。
劉一刀叫小徒弟看着攤子,自個兒則是親自過來看,一走到邊上,更是忍不住了,見裏頭還有雞心雞爪,又問這是什麽價兒。
“怕今兒都賣不夠呢,只宰了一只雞,賣完就沒了,這一堆鹵的雞心雞肝都是六文錢一串,雞爪十六文一對,雞肉串十二文一串,雞腿二十文一只……”阿桃一一報了價格。
雞心雞肝雞腸都是用竹簽穿起來的,不過這價兒确實也不便宜。
劉一刀財大氣粗,他又好吃下水,無論是豬下水雞下水都愛吃,往常自家婆娘做的總帶些腥臭味,如今聞着這小娘子做的這什勞子鹵味,當下就叫他忍不住嘴饞了。
雞胗切片以後穿了三串,雞心只一個穿了,雞肝穿了兩串,雞腸穿了三串,都叫他一人包圓了,又要了兩串豆幹兩串豆結,三個鹵蛋阿桃也用竹簽子給他穿了,用幹荷葉包好遞給他。
“七十四文,今兒您又是頭一單,給您算七十文。”畢竟上輩子就是做生意的,這賬算的快,劉一刀手指頭扒了半天,确定了她算的是對的,這才打開荷包掏出油膩膩的銅板,數出七十個遞給阿桃。
阿桃也沒嫌棄,歡歡喜喜收下了,今兒頭一樁生意就這麽多,她心裏也滿意。
劉一刀手裏舉着那串雞心,一口吃下還嫌不夠,扒開荷葉将那幾串雞肝雞胗都吃光了,邊上人看着皆忍不住咽口水,想了想,這鹵蛋有些貴了,那豆皮瞧着倒還不錯,況且五文錢兩串,也算便宜,只當嘗嘗這鹵食到底是個什麽味道,因此也一個個圍過來了。
昨兒買了兩斤豆幹一斤豆結,攏共串了六十幾串,怕弄的多了回頭賣不掉吃不完也浪費,想不到這還沒等街上人來呢,這豆幹跟豆結就佘下去一大半。
連雞腿也賣出去一只,那劉一刀将方才買的吃食都吃盡了,又過來将剩下的雞腿買走了。
現下鍋裏還剩些雞肉串,豆幹還有二十來串,豆結倒是只剩下幾串了,豆結穿的本來就少,看樣子明兒豆結得多做些。鹵蛋買的人倒是不多,今兒開張第一天,阿桃幹脆也喊了十文錢三個的喊了出去。
有兩三個人花了十文錢買了三個嘗嘗鮮,也有只想買一個嘗嘗鮮的,阿桃也客氣,問還有誰願意買,三個人一起湊湊也給算十文錢三個。
這下買的人又多了,都當是自己賺了。
原打算賣光了将兩個味道也放一個鍋裏,另一個鍋子再鹵一鍋,但畢竟虎皮鹵蛋要煮要炸,實在不太方便,那豆幹豆結也都賣光了,這類豆作品不易存放,昨兒想着頭一天,也沒敢備下太多,因此也只能作罷。
明兒多鹵些,再想法子把爐子改一改,留一個爐子現鹵現用。
這會兒天已經大亮了,路上行人也漸多了起來,原先圍在阿桃攤子邊上的人也都散了回到了各自的攤位。
阿桃将銀錢算了一遍,就這麽一早上竟也進賬三四百文了,鍋裏還有不少鹵味兒,今兒怕是也不夠賣的,正想着就見穿着差服的人沿街過來了,這應當就是之前順子所說的街道司的。
每日阿桃現下這流動的攤販便是由這些人過來收錢的,像劉一刀那種固定下來的攤位則是一月交一回攤費,如果是不租了,便要提前一個月說一聲,否則街道司也要罰錢的。
阿桃從口袋裏摸出十文錢,遞給兩個官差,兩位官差看着也并非兇神惡煞的人,見阿桃面生,似乎是頭回來,又看她多給了錢,收下後還道了聲謝,只說往後有事便去街道司找他們。
阿桃笑着應了。
因這攤子太香,那兩個衙差便又問這賣的是什麽。
阿桃答起來毫不臉紅,“二位大人,我家祖上原是大夫,這是鹵食,鹵味的方子便是祖上傳下來的食方,養氣補血的,味道香,吃了對身子也好。”
方才給出去的十個銅板又到了阿桃手裏,兩位官差要了三個鹵蛋,阿桃見二人不好分,又多穿了一個叫二人分。
這二人也沒推拒,只笑着報了名號一個叫梁武,一個叫梁文,難怪心說長得像,卻原來是弟兄二人。
待報了名號那齊武又說,“往後遇着事兒了到街道司找我兄弟二人都好使。”
阿桃笑眯眯地應了,又要再拿點吃食給他二人,這弟兄二人倒也厚道,并沒有收,只說過會差事都辦完了再來買些,帶回去叫弟兄們都嘗嘗。
二位官差走了不多久,街上人也越來越多,能上街吃早食的基本也都是不差錢的主兒,今兒一到街裏就聞到香味,循着味道找了半天連問帶打聽才找到阿桃的攤子。
阿桃邊上有個下面條的老伯,這一早上被阿桃帶的生意都好了不少,個個買完鹵味就到他攤子上下碗面條,然後坐着吃。
這鹵味吃了确實上瘾,哪怕是蔥花面,就着鹵幹子吃起來也香了幾分,還沒到半晌午,阿桃鍋裏東西都空了,還有不少人吃完了手裏東西還想再買一些,見狀只能問她明兒還來不來,看到阿桃應聲後又叫她明兒多做些,今兒這些都不夠塞牙縫的。
第一日,總進賬有八百多文,刨去本錢也有五百多文進益,旁的還好,就是鹵料包裏頭藥材香料貴,如今這些香料都是胡商賣回來的,本地種的可替代的香料不多,因此鹵料包裏頭香料跟藥材最占本錢。
不過這料包分量也多,她分了不少紗布包起來的,去配一回夠鹵個七八次的。
且那老鹵還能繼續用,久了反而更香。
東西既賣的光淨,阿桃便收了攤,挑着籃子她去後面街上找昨兒賣雞蛋給她的餘娘子,她今兒果真又來了,一邊的貓兒還認識她,抓着她娘的衣角輕輕喊人。
“餘嫂子,我今兒再來買些雞蛋。”阿桃将肩上挑的籃子放下來,餘嫂子面前依舊是兩個筐,不過今兒雞蛋少些,鴨蛋也要少些,看樣子是昨兒她将東西全包圓了過後她又重新在村裏收的。
“娘子是還要?看着生意不錯。”餘香織也為她感到高興。
“今兒這些也盡送到我家裏去,往後有雞鴨,也都可以一起送來的。”鄉下農家養的雞鴨,不逢年節準備貼補家用的,少有人願意賣的,像今兒餘嫂子就沒收到,所以阿桃才額外補了一句。
餘香織只覺得運氣好碰到了阿桃,這兩日的買賣抵得上她從早到晚在攤子上蹲半旬了。
将雞蛋都撿出來,阿桃将籃子還回去,鴨蛋依舊是同昨日一樣腌了,如果往後生意一直都不錯,她打算直接叫餘嫂子隔兩日送一回。
自然這是後話,也不好先說出來,萬一後面生意不咋樣,買賣沒成倒空歡喜一場。
餘娘子幫着把雞鴨蛋送到桂花巷,阿桃依舊是給母女二人倒了水,喝完兩人也就走了。今兒豆結賣的更好些,冬天裏豆做品也比夏天放的久些。
因此也就跟着餘嫂子前後腳出門将豆幹豆結先買回來了,街邊也有賣雞鴨的,阿桃轉了一圈,興許是年才過完不久,價兒都不算低,不如餘娘子處劃算,因此她問過價兒便搖頭算了。
其實若是有鴨最好,做些鹵鴨掌鴨肉鴨脖鴨頭也都是香的,比起鹵的雞肉更有滋味。
明兒沒有雞鴨,便要想法子換點別的葷鹵,她準備再去買點豬腸豬肚之類的下水,或再稱二斤肉來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