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第068章 第68章
第68章
對于旁人而言的宮權, 萬蓁蓁一口拒絕掉。她非是不動心,而是在現實面前選擇對于自己最有利的局面。
沒事惹一身腥做什麽?
反正不是天大的利益,萬蓁蓁不想摻合進宮廷內苑的鬥争。
宮廷內苑, 低位嫔妃面對着丹若宮的萬貴妃, 那只有仰望的份。
至于高位嫔妃,萬蓁蓁膝下無嗣,其餘的諸嫔妃裏, 除了婉嫔這一個名不符實的高位嫔妃外,甭管是楊惠妃、又或崔淑妃,她們膝下都有皇嗣。
這等有皇嗣的, 那與皇後才可能有沖突。
像是萬蓁蓁這等沒皇嗣的,從來不跟皇後有根本利益沖突。
萬蓁蓁這會兒瞧着面前的宏治帝, 她想到前世今生。
前世的萬蓁蓁可沒有如今的好局面。那時候,她不止跟賈皇後有一些不對付, 跟楊惠妃亦然。
或者說, 前世的萬蓁蓁失去了超然的地位。不是她想解釋, 旁的嫔妃就會信。
皇嗣誰生?皇嗣誰養?
擺臺面上的事情, 一目了然。
這一輩子嘛, 萬蓁蓁甭管是在皇後那一邊,還是在惠妃、淑妃等人那一邊, 誰都沒跟丹若宮起半點沖突。
萬蓁蓁沒眼瞎,她想在丹若宮裏過小日子,她想如何,就能如何?
Advertisement
昭陽宮是忽視,金粟宮和疏香宮亦然。有時候, 她們的态度還是跟萬蓁蓁緩和的,拉攏的。
“蓁蓁, 你的算盤精,朕都謀算不過你。”李子徹感慨一回。
“陛下,哪裏是我的謀算精妙,這是您樂意讓我占了您的天大便宜。”萬蓁蓁笑着回道。
“是陛下您大度,從不跟我計較罷了。”萬蓁蓁指一指自己的鼻尖,她語氣帶上一些嗔怪。
這當然是打趣之語。可落入李子徹的耳裏,他忍不住多打量一番萬蓁蓁。
美人撒嬌,為何而來?
不外乎,就是覺得撒嬌了,有人會重視罷了。李子徹笑道:“罷,就依蓁蓁所言,誰讓朕大度。”
“不過……”李子徹話鋒一轉,又道:“朕的大度,從來給予很少的人。蓁蓁,你在朕心裏從來是與衆不同的。”
“我知。”萬蓁蓁執起帝王的手,認真的回道。
“陛下待我,如何不同,我非鐵石心腸的人兒,又哪會察覺不出來。”萬蓁蓁不知不覺間,她就使上了前世習慣的老招。
招老不老,這不重要。
重要的是宏治帝吃這一套。或者說在他樂意的人面前,他就吃這一套。
至于宏治帝不樂意給了體面的人面前,那麽,招再老,那不成就不成。
只能說合不合帝王眼緣,那太重要。
金粟宮。
忙碌一個秋,等初冬時,小寒時節。
楊惠妃的心情卻是火熱一片。她從高太後口中得到一個消息。
陛下有意讓她和淑妃一道協理宮務。
這消息哪怕陛下還沒開口,可落于楊惠妃的耳裏,她真信了。
“淑妃。”楊惠妃雖然開心,她能真正的掌了宮權。
畢竟一時由惠妃、淑妃一起協掌宮權,那就說明一個原由,昭陽宮的賈皇後不成了。
皇後不成了,楊惠妃想一人獨享宮權?只能想想,也知道不太可能。
憑着帝王不樂意賈皇後一個掌了宮權,這還是皇後,名正言順可以握有宮權的。
至于楊惠妃,她只是妃位。她還沒有那等資格攝六宮事。
除非天子樂意晉封她為皇貴妃,皇貴妃為副後,也有攝六宮事的名份。
一位活着的皇貴妃,宏治一朝,尚未出現。
想到這些,想入非非,楊惠妃很快又清醒過來。
“嬷嬷。”楊惠妃喚一聲。
“娘娘,您請吩咐。”楊嬷嬷趕緊回話道。
“盯緊疏香宮,往後,淑妃那兒不可有半點怠慢。”楊惠妃講話道。
“諾。”楊嬷嬷應一聲。瞧着楊惠妃瞧來的嚴肅神情,又趕緊補充一話,道:“娘娘,奴婢一定差人盯緊,不敢懈怠。”
“淑妃啊,往後是金粟宮的大敵,不可不防。”楊惠妃講話道。
金粟宮的楊惠妃把崔淑妃當大敵。
疏香宮,主殿內。
崔淑妃的心中如何想法?她得着高太後給的高帽子,崔淑妃很淡然。
“恭喜娘娘。”
“喜從何來?”崔淑妃淡然的跟身邊崔嬷嬷問道。
“如今人人都在傳,太後娘娘誇的話,娘娘,您會跟惠妃一起協理宮務,掌管宮權。”崔嬷嬷的臉上全是喜意。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對于崔嬷嬷而言,崔淑妃有前程,她當然沾上光彩。
這等時候的崔淑妃,瞧着崔嬷嬷那興奮勁頭,那比着崔淑妃都惹眼。那是惹眼十倍不止。
“嬷嬷,你張揚了。”崔淑妃的目光落崔嬷嬷的身上,她不悅的講話道。
崔淑妃的目光明明是淡然的模樣,一下子落在崔嬷嬷的身上,就像是殿外的寒氣襲身一般,讓崔嬷嬷渾身打一個寒顫。
“娘娘……”崔嬷嬷差一點被吓住。
“奴婢張揚了,奴婢錯了,大錯特錯。”崔嬷嬷趕緊認錯。
見着崔嬷嬷的态度良好,崔淑妃嘆息一聲。她講道:“嬷嬷,你替本宮高興,人之常情。只是這一份高興太早了。”
“壽康宮是誇了本宮,嬷嬷,可陛下的旨意沒賜予下來啊。一旦你等做為本宮的身邊人,還是張揚過度,讓泰和宮的陛下如何想法?萬一本來有心思讓本宮協理宮務,如今,那是收回去想法呢。”
崔淑妃的一番話,讓崔嬷嬷的額頭見冷汗。
崔嬷嬷給吓唬住。
“奴婢錯了。”這一回,崔嬷嬷趕緊跪地上,她是認錯道。
“起來吧。”崔淑妃擺擺手,說道:“往後注意些,嬷嬷,你是本宮的身邊人,總要養氣功夫到位。沒得你等猖狂了,還拖累着本宮挨罵。”
崔淑妃這般講話,崔嬷嬷趕緊又認錯。
再三認錯,表明态度,不會再張揚後。崔嬷嬷才起身。
崔嬷嬷是崔淑妃的身邊人,她都小心翼翼的态度。疏香宮裏,旁的宮人自然也一樣。
誰敢比平日咋糊一個點,那一定被崔嬷嬷重點阻擊。
昭陽宮。
帝駕前來,探視皇後。
在皇後的寝宮內,李子徹見到病重的皇後。天子來,下面人不敢耽擱。
于是天子見到的是醒來的皇後。在病中,皇後的氣色不算好。
人嘛,一旦太瘦了,精氣神不行。那容貌自然受損。
瞧着這般的皇後,李子徹心頭嘆息一聲。帝王已經聽過太醫的彙報。
就是知道皇後的日子不太多了。帝王才親來一趟。有些話,也要問一問皇後的意思。
宏治九年,冬,太子李濟泰一翻年,就是年滿十一歲。
到時候,太子一旦守了母孝,那年歲就到指婚的時候。
關于太子的婚事,帝王當然有想法。可最後,帝王還是樂意給皇後一份體面。
就當是滿足了皇後的心願,這未來太子妃的人選,還是讓皇後拿一回主意。
“陛下。”皇後喚一聲,爾後,捂嘴咳一回。
李子徹落坐,他瞧着這般病弱的皇後。帝王心頭一聲嘆息後,講道:“朕來瞧瞧你,也想跟你商量一樁事情。”
天子的态度擺出來。皇後努力的調整呼吸。待着不咳嗽了。
賈皇後回道:“陛下,要商量何事?”
“濟泰的年歲,眼瞅着也是一日大過一日。他的婚事,早早晚晚,都應該定下來。朕想,你是濟泰的母後,他的婚事,你掌一掌眼吧。”李子徹給出自己的态度。
賈皇後聽罷。她恍然失神片刻。
殿內氣氛靜悄悄,又過一會兒,賈皇後似乎回神。
“陛下,濟泰的婚事,您做主吧。”賈皇後對于兒媳的人選,她當然有謀劃。
可瞧着自己的破身子,賈皇後不敢抱太大的希望。
賈皇後一旦薨逝,她琢磨的再好,天子要更改,也不過一句話的小事。
死人總操不住活人的心思。賈皇後心頭難受的很。
再難受,賈皇後的态度還給出來。
“皇後,你想多了。”李子徹有眼力的很。他瞧出來賈皇後多思多慮。李子徹擺明态度,他講道:“濟泰是朕的嫡子,又是東宮儲君。東宮未來的太子妃人選,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也不重要。”
“陛下,何出此言?”賈皇後的眉頭皺起。爾後,賈皇後忍不住又咳嗽起來。
李子徹不急着回話,他等着賈皇後咳嗽罷了。李子徹才講道:“天下尊貴,沒有逾越過皇家的道理。儲君,那也是君。”
君臣父子,君在臣前。
天地君親師,瞧瞧,君亦在親前。至少在帝王心頭,他就是這般認為的。
誰讓這一個世道裏,也講究着這一般的禮法。那便是皇權至高,天子至尊。
“太子妃合了濟泰的心意最好。你乃濟泰的生母,你應該懂得孩子的心。”在李子徹想來,他挑來挑去,不若由賈皇後挑。
一旦賈皇後不在了,賈皇後挑的太子妃一定會合了太子李濟泰的心思。畢竟睹物思人,當然可以愛屋及烏。
太子對生母賈皇後有多深的感情,一定可以挪移幾分到自己親娘擇選的太子妃身上。
東宮和睦,這般的太子才最合着天子的心意。
目前諸子裏,太子李濟泰是宏治帝心頭最滿意的繼承人。
至少目前是如此。那麽,李子徹當然要東宮的穩定壓倒一切。
“我來選了濟泰的太子妃啊。”賈皇後呢喃一句。
“不知道陛下可有中意的人選?我在裏面挑一挑,也省事兒。”賈皇後尋問道。
話罷,皇後又捂嘴咳嗽一回。
李子徹輕輕搖頭,他回道:“往昔沒注意到這等事情。如今,一切就要由皇後來替濟泰做主。”
既然是孩子的親娘,關乎着妻族這等重大的助力。
李子徹相信皇後一定會用心挑選。
“請陛下寬容一點時間,我一定會替濟泰挑了合适的太子妃人選。”哪怕在病中,還應該靜養。可賈皇後就是應下這一樁重要的事情。
因為太重要,哪怕舍了靜養的功夫。賈皇後也要替親兒子李濟泰挑一個中意的太子妃。
“好,朕應了。”李子徹答應下來賈皇後的請求。
丹若宮,主殿內。
萬蓁蓁又是畫了一年的九九消寒圖。今日的寒梅點過。
萬蓁蓁有閑情雅致,她能聽一聽宮廷裏的趣聞。
萬嬷嬷便是在貴妃吃茶時,她是講了宮廷內苑發生的一些小事。還有一些小道流言,萬嬷嬷一樣講了。
“皇後娘娘召見娘家女眷,為着太子選妃一事。”萬蓁蓁念叨一回,爾後,講道:“可憐天下父母心。皇後真是受累了。”
連養病,還不能得一個安生。落萬蓁蓁的眼中,這當娘的真操心。
“陛下也是,如何讓皇後娘娘這般操勞。”萬蓁蓁嘀咕一回。
“也對,是我糊塗了。皇後娘娘做為親婆母,她挑中的太子妃,想必太子一定最滿意。陛下,倒是多替太子考慮啊。”萬蓁蓁一拍手,又是給出一番答案。
“貴妃娘娘明鑒。”萬嬷嬷附合一回萬蓁蓁的話。
“傳出昭陽宮選太子妃的消息後。不止宮廷內苑熱鬧,宮外也一樣呢。”萬嬷嬷趕緊講道。
“聽說,賈國舅的府上,那是客來客往。多少世家豪門一一拜訪。”萬嬷嬷比劃一番賈國舅府上的熱鬧。
“賈國舅府這般熱鬧啊,倒是意料之內的事情。太子妃,那可是在未來要母儀天下的中宮娘娘。說是多尊貴,那都不為過。”萬蓁蓁微眯眼睛,像是一雙笑彎的月牙一般。
“不過,這事情跟丹若宮的幹系不大。”萬蓁蓁瞧得開。
東宮的太子妃,那便是嫁進皇家。那于她有何幹系?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萬蓁蓁如今只是貴妃,她還等着天子許諾的晉封皇貴妃呢。
瞧瞧,宮廷裏的風聲吹出去。
金粟宮、疏香宮會協理宮務,太後發了話,天子應許了。
如今金粟宮、疏香宮才是香饽饽。
按說這等香饽饽更惹眼。可惜,一跟太子妃的人選定奪比較起來,又是成了一樁小事情。
金粟宮、疏香宮全得好處。
丹若宮成了看戲人,萬蓁蓁等來等去,她可沒等到天子許諾的香餌。對此,萬蓁蓁一點不急的。
于萬蓁蓁而言,貴妃、皇貴妃,反正都差不離。她又不求了宮權。
不掌宮權的皇貴妃,那就像是少了金粉裝裱的大佛像,總歸少一份寶氣莊嚴的堂皇之氣。
至于說貴妃與皇貴妃之間的那一點俸祿差距,如今的萬蓁蓁也不缺那一點祿米錢。
萬蓁蓁能鎮靜,還是很淡定。
可有人淡定不起來的。就像是金粟宮的楊惠妃,關于昭陽宮裏的選太子妃一事,那讓楊惠妃心頭惹了一把火,就是心裏火燎火燎的。
金粟宮,主殿內。
“嬷嬷,本宮讓篩選的名錄,可是準備妥當了?”楊惠妃催問道。
楊惠妃跟楊嬷嬷催問的,那就是燕京城的名門淑媛人選。
誰合适,誰不合适。那也有講究的。高門大戶的嫡女就那些人選。
真是查問着,總能有一個結果。
往昔,楊惠妃不算太着急,只讓人慢慢查。畢竟她要在裏面挑了親兒子李濟民的嫡妻人選。
這不止要瞧着家門聲譽,還得打探出來女郎的真正性情。
這傳在外面的名聲,真不真?不怎麽真。
只有真正打探出來的消息,楊惠妃才相信。這嫡妻人選太重要。楊惠妃可不敢大意。
可高門大戶的女郎,那想探出真相,那也不是容易事情。
那需要花費的時間與精力,可就是老鼻子費功夫。
楊惠妃要費心費力。往前,那是不算太急,一切功夫就得準備到位。
如今昭陽宮要選太子妃,楊惠妃着急了。她就跟下面人催着要名錄。
“娘娘,奴婢正要禀報,這事情已經妥了。”楊嬷嬷一邊回話,一邊遞上一份名錄。
楊惠妃很滿意,開口誇贊一回楊嬷嬷。爾後,她就忍不住打開名錄,那是仔細的看起來。
對于楊惠妃而言,她得瞧一回,這名錄裏又有哪些名門淑媛。
昭陽宮的皇後要挑兒媳,金粟宮的楊惠妃亦然。
楊惠妃可不想落了昭陽宮一頭。
昭陽宮。
天子再臨,探視皇後。
這一回帝後二人商量事情,自然關系着太子妃的人選。
對此,賈皇後遞上一份名錄,上面有三位名門淑媛。
“陛下,這三人都不錯,家世背景,容貌天姿,樣樣拔尖兒。我瞧着好,就看能不能入陛下法眼。”賈皇後跟娘家人商量妥當。
或者也是賈氏一族的娘家人在奔走,在替賈皇後篩選了未來的太子妃人選。
李子徹瞧一眼賈皇後遞上來的名錄。瞧一眼,李子徹點點頭,他回道:“皇後挑的,俱是不錯。”
賈氏一族跟太子綁定的太深。甭管如何想法,在世人眼中,這親舅舅跟皇外甥,總歸是一體的。
關于太子妃的人選,賈氏一族真下功夫,也是真琢磨良久。才是遞上人選由着皇後挑撿。
皇後思來想去,或者說也是跟娘家商量一番後。這人選就定奪下來。
三人,三位名門淑媛,哪一人的出身都是清貴的很。
全是世家女,背後有勢力龐大的娘家。三位名門淑媛還是嫡長房的嫡長女。
要論起來,三人不相伯仲。
青州楊氏、穎川董氏、河內王氏,這三位名門淑媛的父親皆是朝堂上的重臣。至少在天子眼中,俱是良才。
“入得陛下法眼,這便好。”賈皇後笑了。哪怕臉色蒼白呢,賈皇後笑得開心,她心頭懸着的一塊大石落地。
“朕還要思量一二。至于選誰?”李子徹還要思量一下。
“朕也問一問濟泰的心思吧。”李子徹跟賈皇後說道。
“好,陛下考慮的周到。”對于賈皇後而言,這三位名門淑媛,誰做她的兒媳,她都是滿意的很。
不說久病成良醫。這一回重病,身子骨越來越弱。
太醫一直拿不出來良方,賈皇後心頭已經有一點猜測。或者說猜測了,她只是還報有一點希望罷了。
成不成的,賈皇後不願多想。
可關于親兒子李濟泰的婚事一旦落地,賈皇後覺得她的人生又圓滿幾分。
又一日,泰和宮,崇政殿。
李子徹召見嫡子。李濟泰剛探望過母後,才離開昭陽宮。他就得着泰和宮的小黃門傳信。
于是太子往泰和宮去。
一進崇政殿,李濟泰向父皇見禮問安,道:“兒臣恭請父皇聖安。”
“朕躬安。免禮。”李子徹擺擺手,示意嫡子起身。
此時的帝王擱下正批着的奏本,他的目光落在不遠處的嫡子身上。
太子謝過父皇,此時已經站立起身。十歲郎君,又是長年習武,他的身上有一股子的英氣。
李濟泰做太子後,他有自己的班底。那等揮灑之間,自有氣度。
“你長大了。”李子徹恍然之間,仔細打量嫡子。他發現,嫡子貌似不知不覺裏真的長大了。
這一個孩子又是太子,那也可以替君父分憂了。
“……”聽到這話,李濟泰忙回道:“兒子長大了,也是父皇的兒子。”
“理應孝順父皇、皇祖母、母後。兒子更殷殷期盼着能替父皇分憂。”李濟泰認真的回道。
“替朕分憂啊。”講罷這話,李子徹笑了。
笑罷,李子徹說道:“成家立業。你尚未成家,先不急着立業。”
“濟泰,朕喚你來,也是圓滿一樁你母後的念想。你年歲大了,東宮也需要擇選出一位主母。”李子徹說出喚嫡子的來意。
話罷,李子徹遞了一份名錄,由馬寶公公接過,再又轉遞給太子。
李濟泰接過來。李子徹笑道:“你先瞧瞧,這上面三人,又是哪一位名門淑媛入你眼,稱你心意,如此,就點此人為東宮的太子妃。”
天子的意思講明白。李濟泰聽得更明白。或者說太子早有心裏準備。
東宮要選太子妃,這等事情又沒瞞着誰。那是就差召告天下。
李濟泰早有心裏準備的。如今又聽過父皇之言。對于未來的嫡妻人選,李濟泰也關注的很。
十歲的太子,那已經懂得太子妃的重要性。
此時的李濟泰謝過話,爾後,他是翻開名錄閱讀起來。
在心裏,李濟泰默默的分析起來。
青州楊氏、穎川董氏、河內王氏,或許在天子眼中不相伯仲。可落太子眼中,那還是有差別的。
太子的伴讀裏,那可是穎川董氏的兒郎。只能說先入為主吧。
太子李濟泰看完後,他是合上名錄。
“父皇,兒臣瞧着穎川董氏就不錯。”對于小夥伴的姐妹,李濟泰還是相信的。他信的是穎川董氏的家風清譽。
“穎川董氏。”李子徹聽罷,他輕輕點頭。
“既然你中意,朕就替你賜婚了。點董氏為東宮太子妃。”李子徹沒有反駁嫡子心意的心思。
既然是皇後滿意的,太子也滿意的,他也沒覺得哪差了。
那就董氏做了東宮的太子妃呗。這董氏的家世背景皆不錯。至少在天子眼中也挑不出來什麽毛病。
此時,帝王跟嫡子議過太子妃的人選。爾後,自然是親爹關心一番親兒子。
這關心不止是學業,亦是近況。哪怕是天家的君臣父子,一樣是父子。
對于父皇關心,李濟泰心頭是受用的。在崇政殿裏,李濟泰來一趟,那心都是暖暖的。
丹若宮,主殿內。
等着泰和宮宣了聖旨,召告天下,點穎川董氏為太子妃一事落地。萬蓁蓁也聽到消息。
“穎川董氏啊。”萬蓁蓁感慨一回。
這是世家名門,萬蓁蓁感慨罷。她的目光落在萬嬷嬷身上,又笑道:“嬷嬷,你說說,太子妃一旦嫁進皇家,到時候宮廷內苑會不會更熱鬧了?”
“貴妃娘娘何出此言?”萬嬷嬷不理解。
“太子妃是皇後娘娘的兒媳,未來的中宮。那也有行使宮權的尊貴與體面啊。”萬蓁蓁講了一個事實。
或者說,大多數人知道的,就是一直忽視的。畢竟如今的皇後尚在呢。
可一旦皇後薨逝呢?
萬蓁蓁的目光望向昭陽宮。一旦皇後薨逝了,惠妃、淑妃協理宮務,那也只是協理。
這二位妃位,那可不是名正言順的能掌宮權。搭着一個協理的名頭。
太子妃一旦得了上谕,也是可以行使宮權。至于上谕會不會想着幾方治衡?這就挺重要了。
想着這些時,萬蓁蓁輕輕的搖一搖頭。罷了,這跟她又有什麽幹系。
“不提這些事情。嬷嬷,馬上就年節了。我們還是商量一下給大家夥的賜賞吧。我琢磨着,應該讓替我辦事的衆人都過了一個大肥年。”萬蓁蓁笑說道。
在萬蓁蓁想來,替她辦事,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想讓馬兒跑得快,還得多加了好料。
什麽是好料?錢使到位呗。
萬蓁蓁的想法就是這般的樸實無華,卻又合乎人心人性。
“貴妃娘娘厚恩啊。”萬嬷嬷感慨一回。
“嬷嬷,你莫誇,這誇得我真飄了。”萬蓁蓁捂嘴笑一回。她是樂得。
說起賜賞,也要分一分。誰賞什麽?誰多一點,誰少一點。
這裏頭的講究,萬蓁蓁要考慮的。
讓萬嬷嬷參詳,那是一人計短,二人計長嘛。萬蓁蓁就讓萬蓁蓁給查漏補缺的。
對此,萬嬷嬷是熱忱的很。萬嬷嬷可樂意替貴妃娘娘出謀劃策,辦些差遣事。
特別是關系到賜賞,一旦傳開,只要是得了貴妃娘娘庇護的衆人,甭管誰知道了,那都會樂呵着。這可是白得一份的賞,多大的美事。落在萬嬷嬷心裏,那就是下面人平白無故的占了貴妃娘娘的天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