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063章 第63章
第63章
宮廷內苑的事情, 萬蓁蓁并沒有擱太多的心思。不外乎借着舊有的一些人脈關注一些小道消息。
雖然萬蓁蓁沒有搞事的心态,瞧着旁人也不樂意沾上丹若宮,給萬蓁蓁尋麻煩的模樣。
可不怕一萬, 就怕萬一。
萬蓁蓁總要防一個萬一。
倒是萬嬷嬷操勞一點, 替萬貴妃盯緊一些宮廷裏的消息。
萬蓁蓁就是帶着耳朵,偶爾聽一聽。
萬蓁蓁更在意自己的理財計劃。財,水也。
人離不了水, 沒有了水就活不了。財,也一樣。
財政乃國之庶母。瞧過歷朝歷代的大事。很多的皇朝後期完蛋了。說白了,也是財政上出問題。
為何?
不外乎土地兼并, 應該納稅的不拔一毛。而那些本來困苦的自耕農卻是納了大頭。
最後還要被盤剝,結果越來越多的底層破産了。以至于能給朝廷納稅的底層黎庶百姓越來越少。
人沒活路了, 當然要掙紮求活。路在哪?要麽投身綠林做好漢,要麽就是賣身成大戶的奴隸或隐戶。
說白了, 皇朝晚期的完蛋就是分配財富的機制出問題。
Advertisement
一個皇朝真有錢, 哪怕募兵, 也一定能招募出來一支軍隊。
有軍, 才會有硬挺的腰杆子。要統治一個國家, 軍乃穩定之基。沒這一份底氣,朝廷的權威存在不了。
大到一個國家如此, 小到一個家庭也如此。
萬蓁蓁自己想理財,她更想替自己攢一份小金庫。非是為着什麽奢靡。而是萬蓁蓁還有一份夢想。
萬蓁蓁的夢想就是要靠實力來澆灌。實力從何而來?
萬蓁蓁一直的打算沒變過。那就是交好禁軍。
為了不被帝王忌憚,萬蓁蓁走的路線嘛,就是撫育禁軍的遺孤。
明面上是替天子解決一點小麻煩。拿自己的腰包補貼天子。要論萬蓁蓁的心思,這真的挺純粹。
純粹之外, 一點小心思,可謂是坦蕩無私。
人嘛, 矛盾的很。萬蓁蓁也不例外。萬蓁蓁想撫育更多的禁軍遺孤,她就需要更多的錢財。
錢財哪來?
理財而來。憑萬蓁蓁如今的資源,那真的一點不虛。
或者說瞧着萬蓁蓁已經做出來一些成績,天子那一邊有默許。
有天子默許,萬蓁蓁膽兒也肥起來。萬蓁蓁只是想着這些遺孤們長大了,若是他們樂意,他們可以接過父輩們的榮耀。
若願從軍,這可是先天有優勢。當然若不願?萬蓁蓁的名下産業衆多,也是樂意給一份工作,讓他們掙薪水養家糊口。
想幹什麽?
全憑自願。萬蓁蓁需要的也是那些孩子們的自願。
勉強而來的,從來不會是崇高。
男丁可以加入禁軍,可以進入商社等等産業工作。女郎們,萬蓁蓁也給了出路。
那些商社等産業裏,同樣有女郎們的工作。
至于他們的婚配?
萬蓁蓁有想過牽線,便是男丁與女郎自願。
若願意了,萬蓁蓁添一份嫁妝,給一份賀禮。
若不願意了?萬蓁蓁不勉強。
人嘛,這一輩子最主打的就是一個樂意。不過擱萬蓁蓁瞧來。
生活在民間的女子是樂意成婚的。或者說世道大背景之下,人們也是活在條條框框裏。沒誰可以忤逆時代大勢。
倒是宮廷內,許多女子未成婚。不是她們不想,而是皇家不允許罷了。
至少萬蓁蓁在丹若宮裏就已經主持過賜婚。
說白了,只要年齡合适,有許多人還是樂意出宮成婚。願意留在了宮裏做自梳女的總歸是少數人。
冬日,一場小雪後。
萬蓁蓁煮茶品茶。她剛查過帳本,這會兒還在想着這事情。
吃吃茶,也算得理一理思緒。
“娘娘,聖駕往丹若宮來。”萬嬷嬷神色帶着喜意的禀話道。
萬蓁蓁擱下茶盞,她笑道:“我去迎一迎陛下。”
起身,簡單整理一下儀容。萬蓁蓁往殿外去。
剛至丹若宮的宮門口。帝駕至。
待帝辇停下,李子徹從辇上下來。萬蓁蓁盈盈一禮。
“臣妾恭請陛下聖安。”
“免。”李子徹走上前攙扶起萬蓁蓁。
“外面天寒,先進殿內。”李子徹說道。
“嗯。”萬蓁蓁輕輕的應一聲。
進了殿內,宮人送上茶果點心。
這會兒萬蓁蓁親自煮了茶,她遞一盞茶給天子。
“陛下嘗嘗,這是果茶。”萬蓁蓁笑道:“聽太醫講吃一吃益氣滋補。”
“挺香。”李子徹小品一下,爾後,給出評價。
要說多喜歡,倒也不至于。不過,于李子徹而言還行。
二人吃着茶,閑聊一二。萬蓁蓁就提了一事,道:“冬日,眼瞅着節慶至。陛下,我想去一趟燕京城郊的大莊子。”
“若您得閑,能得您的駕臨,我想,不止我期待,那些莊子上的禁軍遺孤們也是一定盼着天恩浩蕩。”萬蓁蓁笑道。
“你都開口了,朕倒不好拒絕。成,尋一個日子,我們一道出宮一趟。”李子徹笑道。
“可否微服簡行?”萬蓁蓁又提一個建議。
“我只是怕動靜太大,容易讓人誤會了。”萬蓁蓁補充一話道。
“怕誤會嗎?”李子徹輕輕颔首,笑道:“成,依你。”
二人聊過燕京城郊大莊上的一點小事。爾後,自然談起旁的事情。
風花雪月,什麽都可以說說。
萬蓁蓁樂意聽天子講一講,當然更樂意附合一二。再是延展一二,也是品評一番。
哪怕是品評天子的觀點,當然是站了天子的立場說巧話。
至于跟天子觀點不同之處,萬蓁蓁點到即止。
寒梅盛開,冬日小寒。
這一日,萬蓁蓁特意換了簡服,她與帝王出宮一趟。
算不得避諱什麽,不過是不想驚動過甚。畢竟帝王不簡行,那規模動靜大的很。
昭陽宮。
賈皇後聽罷賈嬷嬷的禀話,她笑道:“本宮知了。”
“皇後娘娘,您不擔憂嗎?”賈嬷嬷的眉間有愁色。
“嬷嬷,本宮擔憂什麽?”賈皇後反問道。
“貴妃太得聖寵,太過了。”賈嬷嬷的眼中,天子陪着貴妃微服出訪,這能是一般嫔妃的待遇嗎?
當然不是。這簡直就是聖寵太過。
至少在賈嬷嬷的眼中,萬貴妃在宮廷裏的待遇真是獨一份。
“哈哈哈……”賈皇後捂嘴輕笑。
“嬷嬷,可記得六皇子誕下後,陛下起意,還準備讓貴妃撫育皇子一事。”這事情鬧過動靜。
賈皇後一直盯緊着後宮,有些事情她是聽着耳聞。
或者說天子也不想瞞着什麽。如此,賈皇後方能知曉。
“當然有耳聞。只是六皇子如今撫養在淑妃膝下。這跟丹若宮沒關系。”賈嬷嬷說着結果。
“那是貴妃拒絕了。”賈皇後的眼神冷冽。
“嬷嬷,萬貴妃不同的。她待陛下的那一份心思就不一樣。不止本宮瞧得出來,母後也瞧得出來。”賈皇後伸手一指,指了壽康宮的方向。
“瞧瞧,萬貴妃在母後跟前也是得臉的很。”賈皇後說着實情。
雖說賈皇後才是高太後的正緊兒媳婦。可在高太後跟前,高太後待萬貴妃是真的給予幾分意外的體面。
這些體面,高太後樂意給。這真是高太後的意思嗎?
賈皇後很懷疑。這擺明的事情,這是天子在意貴妃。太後才會中意貴妃。
“更主要的原由,嬷嬷,你當謹記。萬貴妃有聖寵,可她沒有皇子。”賈皇後的聲音很冷漠。
賈嬷嬷一聽,她趕緊的低下頭。
“奴婢謹記。”賈嬷嬷這會兒也是清醒過來。是啊,萬貴妃再得寵,她膝下沒皇子。
“嬷嬷,你可是聽着什麽耳旁風,有人給你遞小話了?”賈皇後問道。
“查一查吧。莫讓人蒙蔽了,還做人棋子。”賈皇後吩咐道。
“奴婢這去查。”賈嬷嬷一聽賈皇後的話,她的神色嚴肅。對于有人拿自個當棋子,賈嬷嬷的心裏,主子就一人,那就是賈皇後。
給皇後做棋子,這是天經地義。可給旁人做棋子?光想想,賈嬷嬷就差一點兒氣得肺炸。
燕京城的郊外,萬貴妃名下的大莊子上。
帝妃二人簡行,哪怕是簡行,應該有的護衛等等可是不減标準。
到底還是帝王的安危為重。應該提前給的暗示也給予了。
大莊子上的保衛功作很到位。應該提前的準備,那當然一切到位。
天子是誰?貴妃是誰?
在大莊上的遺孤們眼中,這不止是衣食父母,活命恩人。這更是他們心靈的崇高。
不能說被洗了心肝靈魂。而是這一個世道的樸實觀念。
誰讓儒家就提倡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天子被尊君父。這不止是君,還是“父”權的象征。
皇後亦然,母儀天下,被尊國母。這裏的國母,當然亦是天下“母性”的象征。
萬蓁蓁不是皇後,她對于這些遺孤們而言,她也樂意把自己擺在養母的位置上。
給了衣食還不成,還要照顧這些孩子們的心靈。
這不,一跟天子打好關系,二人和和睦睦時。趁着天子心情挺好。
萬蓁蓁就求話,她想親自見一見這些孩子。
再是經營感情,這面都見不上一回。這感情也要淡了。
萬蓁蓁對于這些養子養女們,她是既要親近,又不能太親近。
可能是因為憧憬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萬蓁蓁就在琢磨了,她應該怎麽經營好這一份感情。
當養母嘛,萬蓁蓁也是頭一回。特別是她真金白銀的自掏腰包,自己樂意帶幹糧,還不求回報。
這不是萬蓁蓁的吹噓,而是在大莊上的武學師傅與教導嬷嬷的口中,萬蓁蓁就是這般的光輝形象。
太完美了,讓萬蓁蓁知道時,她挺汗顏。
萬蓁蓁不想調子太高。她想更改一二。可萬嬷嬷勸阻了萬蓁蓁這一位貴妃娘娘。
嬷嬷舊話,猶在耳邊。
“娘娘,有些事情您做了,就得讓人說了。恩情擺明處。總好過升米恩鬥米仇。”萬嬷嬷掰着細話,處處與萬蓁蓁講明白。
萬蓁蓁仔細思量,她覺得萬嬷嬷的建議很好。聽人勸話,吃飯輕省。
萬蓁蓁當然就聽勸的。
天子與貴妃親臨。
當然天子李子徹只是來一趟,算得瞧一個表面功夫。
哪怕是表面功夫,瞧着這些孩子們個個氣色好。李子徹就知道這莊子上養孩子,那是真功夫。
半大小子,吃窮老子。這真不是說說。
想養好孩子,還讓其習武學文,這更不是小功夫。而是大功夫。
李子徹鼓勵一番莊子上的小郎們。把這些小郎感動的涕泗橫流。
“蓁蓁,你用心了。”李子徹亦是感慨一回。
“陛下,我用心的還不夠。”萬蓁蓁遺憾的說道。
因為理財的原由,萬蓁蓁能救助的總歸是少數。或者說她的錢財不夠。
能怎麽辦?
當然是一邊攢錢,一邊救助更多的遺孤們。
“你已經有心了。”李子徹當着衆人面執起萬蓁蓁的手。
這一刻,在帝王心裏,他的真歡喜面前的女子。至少在李子徹的心裏,面前女子是澄澈如鏡,光彩照人。
來一趟,帝王當然不可能留宿于莊子上。
可萬蓁蓁想留下。于是,萬蓁蓁向天子求話。
對于萬蓁蓁的溫柔小意請求,還是媚眼兒勾人的求話。
李子徹挨不過美人的苦求。最後,還是同意了。
“朕許了。只能小住幾日。”李子徹叮囑一回。
“全依陛下。”萬蓁蓁一口應下。
事實上萬蓁蓁只是想着事情慢慢來。這一回小住幾日。有一就有二。
頭一回當然依了天子,可不能落一個不守承諾的壞印象。
往後嘛?水滴石穿,萬蓁蓁覺得機會多多。
等帝駕離開。
萬蓁蓁更自在。帝王在時,萬蓁蓁要照顧一二自己的形象。
等帝王不在了,萬蓁蓁就是能随心所欲。莊子上,全由她的心思安排。誰讓她最大呢。
這最大在于位置站哪。這兒一切,萬蓁蓁就能做主。
萬蓁蓁去瞧了小郎小女郎的住處,瞧過他們如何習武,如何讀書。
大通鋪,十人一間屋。說寬敞,那真不是。
可衛生嘛,還是講究的。這一切萬蓁蓁一屋一屋的瞧過。
來了一趟,萬蓁蓁有閑功夫,她當然要更注意細節。
等着瞧孩子們習字時。瞧着大家夥拿的不是紙在書寫與練字,而是拿着裝了細沙泥土的木盤練字。
萬蓁蓁一一瞧過。
待用飯罷。萬蓁蓁又是一屋一屋的去跟孩子們交談。
“用泥盤練字,大家夥可覺得不便?”萬蓁蓁問着甲字房的孩子們。
“娘娘,很方便的。”甲字房的房長說道。這是一位年約七八歲的小郎。他眉目好看,一身英氣。
萬蓁蓁對于這孩子印象深刻,他的武藝很好。多得武學師傅的誇贊。
“真的?”萬蓁蓁問道。
“有娘娘庇護,我們能吃飽穿暖,能讀書習武,不能奢侈浪費。一切都好。”甲字房的房長蔣小郎繼續回道。
“好孩子。”萬蓁蓁誇一回。
“你們大家夥如今過日子的條件算一般,要說更好的日子,這世道裏有啊。只是莊子上想救助更多的孩子們。每一份資源只能盡量的節省。”萬蓁蓁給大家夥講一講道理。
“我們還能省一省的。如今的日子已經太好了。”蔣小郎身旁,又有小郎回話道。
不止一人如此想,或者說萬蓁蓁已經聽着不止一人這般說。
“節儉是美德。可過份了,那不成的。你們年歲小,習武得有底子。一幅好身板是必需的。”萬蓁蓁寬慰一番孩子們。
“我盼着,你們都是如雄鷹一般。将來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萬蓁蓁輕輕的拍一拍每一個小郎的肩膀。
她人來,也帶來禮物。冬日的禮物,最好的當然是暖和的冬衣。
哪怕是一般的冬子,那也難得。
萬蓁蓁想準備這一份禮物,也是做了許久的準備。
不止每一人贈了冬衣。萬蓁蓁更贈了每一個孩子糖果。
甜味兒,那可是這一個世道裏難得的美味。
在小郎們這兒鼓勵一般。爾後,又去小女郎的屋裏。
萬蓁蓁一樣的态度,也是鼓勵着她們。
對于小女郎們學字習武,于萬蓁蓁的想法,那當然是盼着她們将來能保護好自己。
學文識字,能管家理事。又或者做一個職差,得一份薪水。
一個女子想獨立自主,經濟就是上層基礎。沒經濟的支撐,一切就是空中的樓閣。懸乎了。
至于學了刺繡做衣,廚藝算帳等等,那是因這一個世道是自給自足的農耕時代。可沒那般多的經濟活動。
在萬蓁蓁的心裏,技多不壓身嘛。
又或者說哪一日,萬蓁蓁不在了。這些學會技藝活的小女郎們總有一技之長,能謀一個吃飯的本事。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哪怕萬蓁蓁想得太多,可能是未慮勝,先慮敗。
可萬蓁蓁對于當好養母一事,她是認真的。
因為認真了,才會仔細的參考這一個世道。做了最符合這一個世道裏,對于孩子們最好的前程安排。
至于最後孩子們會不會走上這些規劃,萬蓁蓁都不介意的。畢竟孩子們的人生是他們的人生。
萬蓁蓁替代不了。
在莊子上,萬蓁蓁陪着孩子們,她與孩子們同食。與此同時,也陪孩子們一起練字習武。
短短幾日,萬蓁蓁得着孩子們的喜歡。她對于孩子們而言,不再是武學師傅口中的萬貴妃。亦不再是教導嬷嬷口中的貴妃娘娘,活命恩人與大貴人菩薩等等。
而是實在的,填補了孩子們心靈的“養母”。
鞠華也陪着貴妃回了莊子上。對于這兒,鞠華太熟悉。
瞧着貴妃娘娘待大家夥的平易近人。鞠華心頭很感動。
想到尤嬷嬷的一片恩情。鞠華想,這兒才是她的家。
住了莊子上的這些日子。鞠華哪怕小小年紀,她也看得明白。不止她覺得這兒是家。同住莊子上的小夥伴們一樣。大家夥都覺得這兒是家。
萬蓁蓁想在莊子上多住幾日。可惜,為了不在天子跟前的信用破産。
萬蓁蓁只能惜別莊子上的一切美好。不止這裏的自在,更是這裏的人。
離開之前,萬蓁蓁給小郎小女郎們叮囑一番,關切一番。
等着回到皇宮裏。萬蓁蓁突然還有一點不适應之感。
丹若宮裏,萬蓁蓁在貓冬。
昭陽宮。
賈嬷嬷跟皇後禀了最新查出來的消息,她說道:“禀皇後娘娘,前頭查明真相。奴婢已經查着線索。”
“這線頭攏到疏香宮的淑妃身上。奴婢糊塗,也鬧不懂淑妃如何跟昭陽宮不對付。”賈嬷嬷揣了明白裝糊塗。
“嬷嬷,淑妃膝下有六皇子啊。或者心氣高了,志向高了。”賈皇後随口一語。
“娘娘,如此一來,疏香宮不可不防。”賈嬷嬷說道。
“當然防,還不止一手。”賈皇後說道。
“給金粟宮透一透消息,總不能讓惠妃一直盯緊着昭陽宮。也得給惠妃添一點堵才成。”賈皇後吩咐一回話道。
“諾。”賈嬷嬷應一話。
要說昭陽宮的動作挺好。
金粟宮裏,楊惠妃得着一些消息。又瞧着崔淑妃最近的得意風光。
崔淑妃當然得意。她膝下撫育着六皇子大公主。至于風光嘛?
天子又賞了崔淑妃,或者說是崔氏一族在朝堂上又出得力之輩。崔淑妃沾着光彩。
瞧瞧宮廷裏。如今皇子們各有勢力撐腰。
大皇子是楊惠妃的親兒子,如今還是有心氣兒的很。總是想搏一回大的。
東宮已定,太子和皇後當然是安坐如山,就憑着一個字,穩。
至于三皇子四皇子,這撫養在壽康宮。高氏一族對于二位皇子還是親近着。
如今的六皇子嘛,崔淑妃撫養着小皇子。崔氏一族如何想法?這真的難說。
反正崔淑妃肯定是會盼着養子的前程遠大。
“崔氏。”楊惠妃念叨一回。
“哼。”楊惠妃冷哼一聲。
“嬷嬷,盯緊了疏香宮。本宮可不想跟昭陽宮鬥來鬥去,真讓淑妃得了大便宜。”楊惠妃跟楊嬷嬷吩咐道。
“諾。”楊嬷嬷恭敬應話。
“娘娘。”楊嬷嬷小心的又提醒一回。
“奴婢聽說了一事。”楊嬷嬷遲疑着,還是講了一話道。
“說說。”楊惠妃一幅淡然模樣。
“只是小道流言。說何婉華跟孔茂儀不對付。”楊嬷嬷問道:“您瞧瞧,這會不會是疏香宮的破綻。”
“……”楊惠妃一聽,這時候就沉思起來。
“聽着是破綻,可本宮總有一種感覺。像是一個局。”楊惠妃憑直覺講道。
“那作壁上觀。”楊嬷嬷小心的建議道。
“先瞅瞅,不着急。”楊惠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