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第060章 第60章
第60章
燕京城, 內城,高府。
高家主瞧着下面人查到的東西,他冷哼一聲。旁邊瞧着父親做派的世子高晨問道:“父親, 可是下面人辦事不利?”
“當然有問題。”高家主肯定的回道。
“你瞧瞧。”話罷, 高家主把下面人查到的資料遞給兒子高晨。
高晨接過來仔細一看,先是粗略一瞧,再是仔細的沉思片刻後。高晨說道:“下面人糊塗。”
“說說。”高家主的目光落在兒子身上。
“查到貴妃身上。依據便是燕京城郊的貴妃莊子裏收養的禁軍遺孤。這算哪門子的證據。”高晨冷哼一聲。他跟親爹一個鼻孔出氣。
或者這不是高家父子想要的答案。高晨指着其中另一條說道:“父親, 下面兩條線,頭一條線的首領心思歪了。倒是其二,這一人的看法有一點意思。”
高家兩條線的死士。各有統領。或者說也是上位者的多疑。
高家如今有錢有勢。有些事情當然得仔細一點。也真怕被有心人下套坑了。
“父親, 您請瞧。這一回曲忠一案,誰最得利?”高晨指着第二暗線上統領的彙報。
“賈家。”高家主肯定的回道。
對于他們這等人家, 查事情不止查真相,不止看過程, 更要看結果的。
曲忠一案的結果是什麽?賈家摘了桃子。
Advertisement
賈家還要出一位太子。賈家往後幾十載的富貴榮華有保障了。
“我跟父親一樣的想法。賈氏一族要飛黃騰達了。”高晨語氣淡淡的說道。
“也未必。”高家主語氣裏有一點不滿意的講道:“儲君只是儲君, 那離着天子還差一步。這一步, 可不是那麽容易跨過去的。”
“……”高晨沉默。
對于高家父子而言, 賈氏一族一旦起飛了。這外戚的位置也是有限的, 或者說跟天子親近的位置是有限的。
如今的宏治帝跟高氏一族是剪不斷的血緣關系。一旦新君登基又不同。畢竟,新天子的親舅舅可不是高家人。
高府之中, 高家人有高家人的煩惱。
燕京城,皇宮,宮廷內苑,昭陽宮。
賈皇後料理了今日的宮務。這會兒她在品茶,或者說在靜心養神。
真養神了, 賈皇後免不得又是發散思緒。她想得更多。
對于賈皇後而言,她是盼着宏治六年早些過去。
因為欽天監合的吉日, 東宮儲君正式冊立大典在宏治七年的春。
對于賈皇後而言,她太盼着膝下的親兒子李濟泰入主東宮。可以說盼着這一天,賈皇後盼了太久。
對此,賈皇後挺感激了敲登聞鼓的曲忠。在一些人的嘴裏,曲忠就是一個不認命的莽夫。
可在賈皇後的心中,這曲忠是貴人,是賈氏一族的貴人。
若不是曲忠一案的爆發,賈氏一族不被洗白一番。
哪能有那般多的賈氏兒郎做官。若不是賈家的兒郎們争氣,親兒子李濟泰又哪能得着入主東宮的機會。
這環環相扣。這一年,在賈皇後心中是幸運年。
對于賈皇後而言,她暗中已經施舍了許多香油錢。不怕靡費。賈皇後就求一個順遂連連,事事如意。最好還長長久久。
宏治六年。
有人得意了,昭陽宮的賈皇後便如此。自然就有人失意了。金粟宮的楊惠妃覺得這一年太壞。
“嬷嬷,差人近日多多注意着濟民。”楊惠妃叮囑一番。
“娘娘放心,奴婢明白。”楊嬷嬷應下話。
“唉,也是委屈濟民了。往後,他跟太子的地位不同。明明是長兄,卻是君臣有別。”楊惠妃心疼兒子李濟民。
明明是長兄,這做兄長的卻要對着弟弟行君臣之禮。
沒法子,國法在家法之前。太子是儲君,儲君也是君。君臣有別。
就像是楊惠妃心頭再不甘,她一旦遇上賈皇後時,她還得恭敬見禮,不可怠慢半分。就怕哪兒落人口實。
楊惠妃對于自己吃過的委屈,還要讓兒子李濟民受一遭。楊惠妃不甘心不樂意,奈何在現實面前,她得認了。
“娘娘……”楊嬷嬷想勸話。
楊惠妃擺擺手,說道:“嬷嬷,有些話不必講了。本宮這幾日聽你的安慰,也聽得夠多。”
“本宮心頭有數。東宮冊立,一切大不同。往後昭陽宮是起勢了。不過本宮不怕,如今倒底是陛下的天下。太子也只是太子。”楊惠妃的心氣兒還在。
或者說就是這一口心氣兒撐着。楊惠妃得撐住。她都撐不住,金粟宮的宮人們豈不得散架?
人的心氣兒一旦沒了,金粟宮豈不成篩子?那等情況楊惠妃不允許。
“奴婢多嘴。”楊嬷嬷回道。
“本宮知曉,嬷嬷你也是為了本宮好。放心,本宮心頭有數的很。來日方常,一切猶未定局。”楊惠妃面上還保持着自信的态度。
瞧着楊惠妃的心氣兒高着,楊嬷嬷也是心頭松一口氣。有主心骨在,這倒底心裏踏實一點。
楊惠妃沒眼瞎,她瞧得見楊嬷嬷的态度。在心頭,楊惠妃暗暗嘆息一回。
瞧瞧,心腹都是這般的态度。若是她松懈了,那哪成?
金粟宮裏,楊惠妃不止給自己鼓氣。她還得暗戳戳的給心腹和金粟宮的宮人們做一派的表率,讓大家夥相信金粟宮的前程大大的有。
金粟宮的人心,楊惠妃得□□。
不止金粟宮,皇子所那一邊楊惠妃一樣得盯緊。特別是親兒子李濟民的心态變化,楊惠妃更上心。
楊惠妃可怕親兒子李濟民被現實一打擊,那就軟下來,那就被抽掉骨頭。
當然,心頭這般想。楊惠妃還是堅信着,她的兒子不是軟骨頭。哪怕遇挫折,那也一定是越挫越勇。
打不倒自個的磨難,那都會成為人生的一筆財富。總歸是風雨之後,更見彩虹。
宏治六年,年節。
一年之下,年節最喜慶。宮廷之內,宮宴大開。
萬蓁蓁做為貴妃,諸嫔妃裏,只在皇後之下,諸人之上。
于是宮宴之時,萬蓁蓁挺是惹人眼的。對此,萬蓁蓁習慣了。
或者說不止是今生處在這一個位置的習慣。又有前世的練習嘛,萬蓁蓁很坦然。
說到底,萬蓁蓁這一位貴妃惹眼。其時,她還不算最惹眼的。
衆人的焦點總在皇後身上。賈皇後才是一衆人的聚光之處。宗親命婦們,後宮嫔妃們,人人更想捧了賈皇後。
誰讓賈皇後不止是中宮娘娘,母儀天下。這一位皇後膝下有親兒子,親兒子還是東宮儲君。
雙重加持之上,賈皇後的榮耀那是光彩奪目,耀眼至極。
楊惠妃有一點黯然,她偷偷的藏着。瞧着賈皇後坐于主位之上,與帝王并肩。那一等的光彩照人。
楊惠妃心頭酸酸的。
想到這,楊惠妃的目光又落在對面的萬貴妃身上。
瞧着萬貴妃在品嘗點心,還是喝一點果酒。萬貴妃很自在惬意。至于這一份惬意是裝的?還是裝的?
楊惠妃表示很懷疑。
對于萬貴妃,楊惠妃沒惡意。主要是二人沒立場沖突。萬貴妃難有孕,哪位占着高位,楊惠妃都沒什麽意見。
倒是坐于身側之人,楊惠妃在心頭掂量一二。坐于楊惠妃下面位置的是崔淑妃。
對于崔淑妃,楊惠妃就很警醒。誰讓崔淑妃一上位就得天子信重,還是照顧了兩個孕婦。
兩個孕婦啊,這誕下皇子的機率太大。一旦崔淑妃膝下有了皇子,這又是一位潛力十足的人物。
萬貴妃與崔淑妃二人在楊惠妃的心底,萬貴妃沒威脅。崔淑妃則不然。
崔淑妃強了萬貴妃的地方就在于,崔淑妃膝下一定會有皇嗣。萬一有皇子之後,崔淑妃背後的崔氏一族就能不動心嗎?
楊惠妃很懷疑的。
說到底,皇家的奪嫡之争,從來不是看誰先笑一場。而是看誰贏在最後。
就像是先帝諸子,最後上位的也不是前面的皇子。而是排序中不溜的齊王李子徹。
前車之鑒猶在,楊惠妃安能不在意了崔淑妃。
莫要金粟宮跟昭陽宮鬥一番你來我往,最後讓疏香宮的崔淑妃撿大漏。
光想想,楊惠妃就要堵得心口疼。
宏治六年,如往昔一般,匆匆而去。
宏治七年,踏步而來。仲春來臨,夾鐘之月。
燕京城,皇宮,宮廷內苑,丹若宮。
一場倒春寒,明明春日,又是寒涼。萬蓁蓁未去冬衣,倒也是暖和的很。
只這會兒再是寒涼,萬蓁蓁是出門去。
剛得着消息,疏香宮的何寶林要生了。小黃門各處報信。不是崔淑妃差人報信,而是昭陽宮的賈皇後差人報信兒。
皇後往疏香宮坐鎮,餘下諸嫔妃當然也得到場。哪怕守着,不幹旁的事情,總不能缺席了。
萬蓁蓁坐上辇轎,一路往疏香宮去。
丹若宮、疏香宮同為西六宮,萬蓁蓁到時,楊惠妃、婉嫔皆未至。
倒是一些小嫔妃們來得快些。這會兒瞧着疏香宮裏來人多。
萬蓁蓁沒在意,她走上前先向皇後見禮問安。
賈皇後喚起,還賜坐。
萬蓁蓁客氣謝過,便是落坐了。這生孩子得多久?萬蓁蓁不知道。
能坐着,總比站着幹等要強。
萬蓁蓁落坐不久,楊惠妃和婉嫔先後到來。又是一番見禮。
爾後,應該來的嫔妃全數到場。此時,賈皇後更關心産房內的情況。
就在諸人也關心一番何寶林的情況時。同樣懷了皇嗣的孔選侍那一邊也出情況。
小黃門來報信,孔選侍也要生了。
這等時候,疏香宮的崔淑妃沒得做主。皇後在呢,一切由着賈皇後做主了。
按班就步,應該傳喚太醫就傳喚太醫,應該安排産婆就安排産婆。
總之,有賈皇後坐鎮,一切亂不起來。
或者說沒賈皇後坐鎮,崔淑妃也早安排好一些章程。下面人按章程辦事即可。
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
從二品嫔位即以上的妃嫔有皇後賜坐。這守着,也便是守着。
可一些小嫔妃是幹站着,這真跟挨站罰站沒兩樣。有人是站得搖搖欲墜。
楊惠妃見此情況,便開口,講話道:“皇後娘娘,瞧着一些妹妹的神色不太好,還請您開恩吶。”
賈皇後一聽楊惠妃的話,又瞧一眼四周的小嫔妃們。賈皇後說道:“惠妃提醒的對。”
“也罷,就勞淑妃寬省一回。我等先去主殿內,借東主淑妃的主殿一用,大家夥都坐一坐,安心等一等何妹妹孔妹妹誕下皇嗣。”賈皇後話罷,目光落在崔淑妃的身上。
“淑妃妹妹,叨擾了。”賈皇後客氣一句。
“能得皇後娘娘親點話,又能招待各位姐妹。不叨擾的。”崔淑妃忙回道。
這會兒有賈皇後發話,衆人換地方繼續等。
在疏香宮主殿內,人人都得一個位置落坐。此時,賈皇後的目光落在崔淑妃身上。
“本宮相信,有淑妃妹妹的照顧,何妹妹、孔妹妹一定會平安誕下皇嗣。淑妃妹妹,你是有功勞的。”賈皇後誇一回崔淑妃。
崔淑妃這會兒心頭着急的很。她還得應付一二皇後的講話。
若論心意,這時候的崔淑妃恨不能守在産房內。崔淑妃更想第一眼就确認了,何寶林和孔選侍二人究竟是生下皇子,還是公主?
在心頭,崔淑妃就差許願,她真祈福過。就盼着這一回生孩子的二位嫔妃裏,一定要有人誕下皇子。
若能抱養一位皇子,崔淑妃寧可折壽十年。
至于自己豐華正茂,萬一能誕下親生的兒子嗎?
崔淑妃想都不會想。
進宮這些年了,這不是短短一些時日,而是已經七載時光。
七載時光都不能有身孕,崔淑妃對于有自己的親生骨肉,她壓根兒不報希望。
對于抱養皇嗣,還是現成的。崔淑妃就抱着天大的希望。
又是一陣的消磨,時間過去多久。
在場諸人可能都不記得。爾後,有嬷嬷來報喜。
“恭喜皇後娘娘,賀喜皇後娘娘,何寶林誕下一位小皇子。”嬷嬷抱着一個小襁褓,雙手恭敬的捧着。
這會兒嬷嬷跪下來賀喜,賈皇後笑道:“好,太好了。何寶林有功皇家。”
“陛下再添一位皇子,此,皇家大喜。”賈皇後話罷,又要賞賜。此賞,賞遍疏香宮裏侍候何寶林的諸人。
哪怕是接生的産婆等人,來候命的太醫等人,一一重賞。
不止如此,賈皇後吩咐太醫趕緊給小皇子請平安脈。
在太醫确診了小皇子身體健康,一切無恙後。賈皇後又吩咐親信趕緊去泰和宮、壽康宮報喜。
前後腳的事情。何寶林這一邊有喜訊。那一邊孔選侍也傳出喜訊。
産房裏的嬷嬷也抱着一個小襁褓來賀喜。
“恭喜皇後娘娘,賀喜皇後娘娘,孔選侍誕下一位小公主。”這一位賀喜嬷嬷聲音嘛,比照着打從何寶林那兒來賀喜的那一位嬷嬷低了一點。
賈皇後也是笑意盈盈。一樣賞賜。
此時的賈皇後一派主母風範,關心一番皇子公主,又準備親自去探望了何寶林、孫孔選二人。
至于旁的嫔妃們?
這會兒賈皇後笑道:“喜訊一出,雙喜臨門。各位妹妹們同喜。”
同喜歸同喜。賈皇後領着諸嫔妃去收拾一番後的産房裏,又給何寶林、孔選侍親自賀喜一回。
爾後,賈皇後就是遣散諸嫔妃各回各宮。當然崔淑妃例外,崔淑妃就住了疏香宮,她是東道主,當然不可能離開。
賈皇後留下來,說是仔細尋問一番侍候何寶林、孔選侍二人的宮人們。既給賞,也有敲打。
目的嘛?
賈皇後就想等一等,瞧着天子是否會親臨疏香宮。
結果如賈皇後預料一樣。泰和宮的天子得着喜訊後,聖駕前來。
帝後見面,崔淑妃就像是多餘的一人。
此時的賈皇後賀喜一番帝王。李子徹笑納了。
對于添皇嗣,還是兒女雙全。帝王還是挺開心的。
甭管是何寶林,還是孔選侍,帝王皆是重賞一回。
“陛下,何妹妹,孔妹妹誕育皇嗣有功。您瞧,她二人的位份是否也要提一提?”賈皇後給了建議。
“依皇後之言,晉何位份合适?”李子徹問道。
“從舊例,何妹妹晉為從三品婉華。”賈皇後建議道。
“可。”李子徹點頭。
“那孔妹妹呢?陛下以為是否也晉為從三品婉華。”賈皇後又問道。
“孔氏,晉正四品茂儀即可。”李子徹說道。
甭管是何氏、還是孔氏,李子徹印象都不深刻。既然不夠深刻,那麽在位份上,帝王就會有一點吝啬了。
一聽帝後二人的談話,旁邊的崔淑妃心頭大石落地。
甭管何寶林晉婉華,還是孔選侍晉茂儀。這二人只要不是晉位從二品嫔位即以上。
那麽抱養皇子公主一事,在崔淑妃想來,舍她之外,還能有誰?
在疏香宮,天子只是小坐片刻。
主要是何寶林、孔選侍二人已經睡下。帝王前來,瞧過子嗣,便是離開。
帝王一離開,賈皇後也回了昭陽宮。唯留下了崔淑妃一人獨自偷樂。
崔淑妃吩咐身邊親信,讓他們多使力,一定要照顧好皇子公主。這疏香宮裏的大禮包,如今可是落崔淑妃的頭上。她當然不能讓好事變壞事。
壽康宮。
李子徹前來跟親娘報喜。哪怕有人已經報過喜。帝王親來,高太後也高興。
母子二人淺談一番。對于賈皇後提議的晉皇子公子生母位份一事。天子無異議,太後當然更沒異議。
在壽康宮,天子陪着親娘用過膳食。當然了,高太後不止高興,還當着天子的面發話,重賞了未來的何婉華、孔茂儀二人。
有天子、太後、皇後的賞賜在前。諸嫔妃們當然不能落後。
也是一一給疏香宮的小皇子小公主送去賀禮。雙份送禮,家底厚實的嫔妃無所謂。家底單薄的嫔妃,這會兒都要心疼自個的私庫存底兒。
丹若宮。
萬蓁蓁不缺銀錢,她送禮不出挑,按着宮規随大流即可。
這等時候的萬蓁蓁更想躲在屋裏,還是享受着屋子裏面的暖和。爾後,畫幾幅畫,念幾本書。閑适渡日,輕省惬意。
“娘娘,聖駕往丹若宮來。”
萬蓁蓁得着報信兒後,她簡單的整理一下儀容。爾後,領着嬷嬷等人一道去宮門處迎聖駕。
“臣妾恭請陛下聖安。”萬蓁蓁見禮問安。
從帝辇上下來,李子徹親自攙扶起萬蓁蓁,笑道:“免禮。”
“今年一場倒春寒,外面凍人。走吧,先進殿內。”帝王說道。
萬蓁蓁聽着這話,她當然不會拒絕。
待進殿內後,宮人送上茶果點心。這會兒萬蓁蓁捧着暖暖的茶盞,一下子暖了手心。
此時,李子徹沒品茶。他先揮揮手,揮退侍候的宮人們。
殿內就剩下帝妃二人後。李子徹說道:“何氏孔氏誕下皇子公主。此是天家喜事。”
“恭喜陛下,添兒添女,正好湊一個好字。”萬蓁蓁笑道。
“朕來就想問一問蓁蓁心意。”李子徹的目光落在萬蓁蓁身上。
“嗯,問我心意?”萬蓁蓁驚訝。
“陛下何出此言。”萬蓁蓁一臉不理解的模樣。
“朕想給蓁蓁你一份百年之後的保障。朕心頭盼着蓁蓁你長命百歲,說什麽生死相随,真就不必要。朕心悅于你,自會心疼你。”李子徹灑然說道:“在規矩之內,朕樂意給蓁蓁你一份寬容。”
“蓁蓁,若你樂意了,何氏生下的小皇子就抱養在丹若宮。”李子徹說出他的打算。
“……”萬蓁蓁聽罷這一番話,她擱下茶盞。
萬蓁蓁擡頭,目光清澈。她說道:“陛下的心意,定千思萬量,一切都是為了我好,我能感覺到。只是問本心,我不想抱養了皇嗣。”
“蓁蓁,告訴朕實話。你不願意撫育朕的骨肉,可因為你的心裏藏着另外一個人,那人不是朕。”李子徹說這話時,他的腦海裏浮現表弟高暻的模樣,帝王的語氣是帶一點醋味。
“朕不會介意的,蓁蓁,你跟朕講實話。”李子徹貌似大度的講道。這一番話把萬蓁蓁想出口的話給咽住。
“陛下,您是否誤會什麽。”萬蓁蓁問道。
“誤會啊。”李子徹指着萬蓁蓁,笑了,似笑非笑。
“蓁蓁,扪心自問,你真當自己是朕的貴妃嗎?”李子徹問道。
“……”萬蓁蓁沉默片刻,似乎在認真思考。
“我當然是陛下的貴妃。”萬蓁蓁肯定的回道。
打從再入宮後,哪怕陰差陽錯。可事實擺跟前,萬蓁蓁從來不拒絕事實,不拒絕真相。
甭管是否血淋淋的,又或者其它。萬蓁蓁是承認現實的,也承認真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