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第059章 第59章
第59章
“蓁蓁心善。”李子徹誇一回萬蓁蓁。
“陛下, 您過獎了。”萬蓁蓁輕輕搖頭,又道:“非是我心善如何,下面人奔走出了力, 他們不過得了他們應得的。”
這乃萬蓁蓁的心底真話。下面人辦事, 也是出了心力。拿錢辦錢,不止為錢,更是為着前程。
別人用心, 萬蓁蓁掙了下面人的剩餘價值。那麽,便是多分享一些,萬蓁蓁心頭踏實。主要是她當過打工人, 知道打工人的心思。
将心比心,自己做打工人時, 就盼着BOSS做人一點。
如今自己一朝翻身了,也不能屠龍者終成惡龍。沒必要, 真沒必要。
萬蓁蓁像是缺那一點銀錢的人嗎?把一朝掙來的銀錢全摟進自己的小金庫裏, 擱萬蓁蓁心頭想法, 那就真沒必要。
萬蓁蓁只想與人雙贏, 她贏一次, 對方贏一次。雙方各得其好。
“哈哈哈……”李子徹笑一回。
“得着應得的,莫要貪婪了。這等道理不是誰都懂, 又不是誰都可以做到。”李子徹的話中深意,那是他自己都很有體會。
“人心貪啊,蓁蓁,有些人已經得着太多,還想貪圖更多。”李子徹感慨一回。
萬蓁蓁聽懂帝王的話中之意。她抿一抿嘴辰, 爾後,回道:“陛下, 天下有困苦人,自然盼着天子一解厄難。您跟天上的神仙一樣,注定是迎着黎庶衆生的期盼一般,斬惡人,濟世道。”
“我相信,在陛下的治理之下,社稷萬裏,穩如泰山。盛世太平,昭于青史。”萬蓁蓁忙給天子鼓氣。
可不敢讓天子懈怠了。萬一天子懈怠了,讓一些人卷土重來。萬蓁蓁做的局豈不是白幹了一場。
Advertisement
“盛世太平啊。”李子徹念叨一回。
“朕也盼着,留于青史,就當一份念想。”李子徹這般講道。
說是這般說,其時宏治帝李子徹的心中決斷早定下。
天子主意定,哪有回改的道理。或者說一些人逾越了,天子準備斬掉一些人的手足。也警醒一些貪婪之輩,莫要過火了。
宏治六年。
關于禁軍小頭目曲忠敲登聞鼓一事,朝堂上拿出結論來。
卷入這般事情之多者,百數官員。這些官員的家眷自然牽連其中。
燕京城,內城,高府。
高家主近日在府上靜養。說是靜養,這是體面一點的說法。實則是被天子免了差遣。
不止高家主如此,就是世子高晨亦然。這一對父子都被天子罰了。
罰歸罰,至少高氏一族的體面保住。
高氏一族裏,凡是跟敲登聞鼓一事裏牽扯上的諸人,只要流着高氏的血脈,姓了“高”。
這一連串的人莫名其妙的沒了。人沒了,債就消。哪怕債沒消,也沒有算到死人頭上的道理。
當然是分一分,切割一二,跟他們有幹系的之輩攬住禍事。
高氏一族的清譽保住了。高氏一族的禍頭子也沒了。
那些惹禍之輩的兒孫也算是被摘得幹幹淨淨。也不必像是如今懲罰下來。
那些有罪之人已經是定在幾日後,擇日問斬。罪不及問斬的,就跟那些被問斬之輩的親眷一般,打入罪籍,流配邊疆。
這些流放去邊疆者,多少人能活,又能活幾多年月?沒人知曉。
要知道他們得罪的是整個禁軍。禁軍是天子親軍。
禁軍一直是替天子賣命。禁軍能打勝仗,禁軍立功多多。這些人得罪禁軍,那還能不被穿小鞋?
有些小鞋一旦穿上,指定能讓人求生不能,求死不成。
秋日,收獲時節。同時,秋日問斬。那也是尋着午時,一日陽氣最足之時。
午門外。
新城侯,不,應該是前新城侯。如今的罪人。
前新城侯姓曹,名大山。曹大山這一個名字普普通通。
曹大山的出身更普通。他是普通的農戶子。他能上位,那當然是入了宏治帝的眼緣。
東宮上位那一年,那一年曹大山辦事利落,入了當時還是齊王的天子眼緣。
被天子一再提拔。當然能被提拔,也是因為曹大山天生神力。他在戰場上是一員猛将。
不止猛将,更是立下戰功,方才能成為宏治一朝的新貴。
偏生就是一位新貴,曹大山成為這一遭裏,這些被貶的罪人裏地位最高者。
要問曹大山後悔不後悔?他後悔了。
明明吃過那般多的苦,走過千難萬阻,他成為曹氏一族裏最有出息的。結果呢?一朝富貴沒了。
對于曹大山而言,他最後悔的事情就是弄丢了新城侯這一個爵位。
至于旁的?
問加害那般多的禁軍士卒家眷,這又後悔不後悔?可能曹大山更後悔事情辦的不仔細。
不,曹大山更覺得他是被陷害的。他不過享受一些美人,再是收一點孝敬。
明明那些事情不是他幹的。對,就不是他幹的。
問誰幹的?曹大山想罵娘,當初來讨好他的人裏多是世家豪族。
狗娘養的,結果一出事了,世家裏丢一些棋子出來。倒把他弄成頂鍋之輩。
“陛下,臣遭了蒙蔽啊。”曹大山喊冤枉。
可天子聽得見嗎?聽不見的。
或者說應該問的話,早在去日,天子去過一趟天牢。單獨問過曹大山之後。
有些話就不需要再問。只能說曹大山起于戰場。爾後,死得窩囊。
燕京城,皇宮,泰和宮,崇政殿。
李子徹擱下奏本,他沒批示。這時候的帝王目光幽深。
李子徹突然問道:“午時了?”
“回禀陛下,午時二刻。”馬寶躬身回話道。
“午門應該監斬了。”李子徹突然說道。
“回禀陛下,應該監斬完畢。”馬寶繼續躬身回話道。
“馬寶,差人替新城侯收屍吧。”李子徹吩咐一句。
“諾。”
這時候的李子徹想着很多的事情。他想到了,昨個探視新城侯曹大山時。
曹大山吐露的一些事情。對于世族打攏新貴,宏治帝李子徹心裏有準備。
都成勳貴,豈能不被拉攏。可這等拉攏之法,還是挖了禁軍的根基。
只要想一想,便讓天子心頭窩火。對于世族的小九九,帝王記了一筆又一筆的黑帳。
那又如何?
宏治帝李子徹能打擊一小撮的世族,可天下治理還是離不開那些世族豪門。
說白了,當官的都是這些世族豪門的子嗣。皇家浮于其上。
提拔新貴,不過是宏治帝想洗一洗朝堂的底色。想添一些心腹。
可這些心腹裏有不争氣的,這就讓帝王很受傷。
好在這回的事情裏,也就出了一個新城侯。要再出幾個不争氣,把自己夾袋裏的心腹全攪和進去。
那時候的宏治帝就要坐蠟了。
坐了良久,思緒良久。在馬寶歸來後,宏治帝李子徹寫下幾封聖旨。
“去傳旨吧。”帝王吩咐一句。馬寶趕緊應諾。
燕京城,皇宮,宮廷內苑。
秋日,對于賈皇後而言,這是一個吉慶的秋日。
娘家的嫂嫂進宮。如今的國舅府裏,哪怕是庶兄當家。倒是一筆寫不出兩個賈字。
特別是這一遭,連新城侯都出事。當然還有高氏一族也暗裏受牽連。就這檔口裏,賈氏一族躍然而出,受帝王嘉獎。
要說,還是賈氏一族給賈皇後漲了體面。這讓賈皇後非常開心。
族裏的堂兄弟、從兄弟升官受褒獎。對于賈皇後而言,這是讓皇兒李濟泰的背後潛在勢力大漲。
賈皇後得意了,金粟宮的楊惠妃就是郁悶許久。
好歹這一回賈皇後所在的賈氏一族出風頭。楊氏一族也不差太多。
楊氏一族一直是人才輩出,至少讓楊惠妃覺得信心滿滿。
如今嘛,就是賈氏一族追上來。那又如何?楊惠妃還是有信心的。
憑的就是賈皇後坐了中宮多年,嫡子李濟泰還是二殿下,而不是太子殿下。這裏頭的講究可多着。這讓楊惠妃以及她背後的楊氏一族有念想。
壽康宮。
聖駕至,天子來探望親娘。天家母子二人談事,打發走侍候的宮人們。
“母後,朕打算冊立東宮儲君。”李子徹開門見山的說一樁大事。
“……”高太後給驚住了。
當初多少朝臣上奏本,求冊立國本。全讓天子給擋了回去。
到如今識趣的都不在這一件事情上唠叨天子。真怕被天子一杆子支使去邊疆聊聊渡日,享受一番邊疆之苦寒。
識趣的人多了,這事情就偃旗息鼓。
如今天子再提,高太後驚訝歸驚訝。她說道:“儲君關乎國本,以往天子慎重。哀家也不多嘴了。如今天子既是要冊立國本,不知當要冊封哪一位皇子?”
“嫡子濟泰。”李子徹不繞彎子,他在母後跟前坦然而答。
“立嫡立長,濟泰中宮嫡子,他被冊立為國本。确實當得。”高太後很贊同。
天家母子二人的看法一致的。沒什麽相佐的意見。
關于冊立國本當然不是小事。有些風聲還是要提前吹出去。
于是有心人就是動起來。
壽康宮。
高太後接到娘家人求見的牌子。她應了。
次日。
高家夫人領着兒媳入宮觐見。
壽康宮。
高太後見到弟妹侄媳,她的态度從容。坦然受二人的國禮。爾後,賜坐。
高太後問一問府上的情況。高家夫人的神色不太好。忙回了府上的近況。
聽到弟弟在府上安心靜養,侄子用心讀書。高太後點點頭。
“依哀家講,既然做事不得力,便是退下來也好。”高太後的态度就如此。或者說前面求過一回天子。
高太後也要多替天子考慮一二。不能總是登鼻子上臉。還得讓娘家人也退一步。
“夫君盼着替朝廷效力的。”高家夫人尴尬的回道。
“他都是國舅爺了,有爵祿嚼着,下半輩子享一享清福,那還不好嗎?”高太後的想法顯然跟弟弟高家主相佐着。
“弟妹你啊,也勸一勸。讓哀家這一個兄弟知曉了,人老了,得服老。哪怕是為着兒孫退一步,也屬好事。高氏一族的未來如何?還得看小字輩的能耐。”高太後的意思明顯。
高家夫人沒耳聾,她聽得清楚明白。
“太後教誨。臣婦回府後一定說給夫君聽。”高家夫人可不敢頂撞了高太後的意思。
高晨嫡妻在旁邊聽着,只沉默不語。
說罷讓兄弟靜養一事,還是一直繼續靜養下去。
高太後的目光落在高晨嫡妻身上。她又道:“侄媳,你也得勸一勸你的夫君。哀家的侄兒嘛,不能一直在府上讀書。也應該知情識趣的讨好天子,早些幹一些正緊事,替朝廷多分憂。”
“謹記太後娘娘教誨。”高晨嫡妻忙應下話。
高太後叮囑一番,覺得心意傳達。爾後,就問一問燕京城的趣事。
高家夫人就提到燕京城裏最大的熱鬧。關于朝臣們上奏本請立太子一事。
“這事情鬧得沸沸揚揚。”高家夫人講道。
“東宮儲君的的位置總不能一直空虛着,應該定奪下來了。”高太後贊同一回。
一聽太後之意,高家婆媳二人對視一眼。高家夫人忙問道:“太後娘娘,您的意思是陛下這一回真要冊立儲君?”
“……”高太後面上微笑,不再回答。可有些時候不回答,未必不是一個答案。
來一趟宮廷,再歸去後。
待回到高府,高家夫人把得到的答案跟夫君高家主一講。
高家主當時的神色很難看。
“我去一去書房。”高家主起身跟嫡妻交代一句。
高家夫人不阻攔,她瞧得出來,枕邊人的情緒很壞。
前院,書房。
高家主在寫經,在靜心。待高家主寫完一本經書時。兒子高晨求見。
書房內,揮退侍候的下人。父子二人談事。
“父親,您在為儲君一事憂心嗎?”高晨問道。
“這還用講。”高家主很不開心的神情。
“壽康宮撫育着三皇子四皇子。按說,再過兩年,二位殿下也要正式進學的年歲。”高家主的心頭,那對于三皇子四皇子還是有一點偏坦的。
“時光易逝。一旦陛下按下冊立國本一事。待三皇子四皇子成丁,憑着太後娘娘撫育了三皇子四皇子的恩情。高氏一族親近一些二位殿下理所當然。到時候……”高家主話至此。
高晨打斷。
“父親,您想當然了。”高晨說道:“關乎國本,一應由上意而決。陛下心意,又豈是能多揣測的。”
“這一回的曲忠之案,怕是高氏一族已在陛下心頭失分。再惹聖意之怒,摻合進奪嫡一事。父親,您糊塗了。”高晨對于親爹總愛瞎摻合,他真的很不滿。
“我糊塗。”高家主很不開心。
“若不是高府出一位太後娘娘,高氏一族在曲忠一案裏真能脫身?”高主家問道。
“……”高晨沉默。
“大郎,你莫忘記,高氏這些年的富貴榮華從哪來?”高家主笑道:“還是你真當那些世族們是吃素的。”
“高家這些年的開拓已經侵蝕了太多人的利益。你不進一步,那就得退一大步。一旦開始退步了,只可能退無可退。”高家主的心裏真不甘心。
高氏一族說是脫身了,可暗中被天子懲戒的後果也顯現出來。
破財免災,有些不義之財,天子可沒有手軟。
天子不手軟,皇家宗室裏有人就想跟着撿便宜。有些個悶虧,高家主吃的心不甘,情不願。
父子二人意見相佐。
就此時,高晨提一話,問道:“父親,陛下既然寬宏大量的原諒一回。此事過去了。高氏一族總應該向前看。族裏犯錯了,錯又在何處?總應該避免。”
“……”高家主冷笑。
“已經查着一些眉目。”高家主說道:“誰在背後搗鬼,總要查一個明白。”
“陛下那裏是過去了,可為父這裏,還沒有過去。”高家主當然要知道誰給挖的坑。
或者說高氏一族有不幹淨的一面。那又如何?世家豪門裏,誰家又幹淨。
不過是五十不笑一百步。就像是烏鴉跟煤炭的區別,都是一樣的黑。
燕京城,皇宮,宮廷內苑,丹若宮。
萬蓁蓁瞧着面前跪着的小丫頭,她年歲太小了。
“快起來。”萬蓁蓁說道。
小丫鬟磕一個頭後,她才起身。她有些拘謹,她對于宮廷裏的一切都是顯得膽兒很小。
“你叫什麽名字?”萬蓁蓁問道。
“二囡囡。”小丫頭回道。
二囡囡,這一個名字一聽就是家人随意取的小名。
“這是小名,要不,本宮賜你一個大名。”萬蓁蓁講道。
二囡囡忙跪下來,她磕頭道:“請娘娘賜名。”
進宮前,有嬷嬷教導規矩。二囡囡記得可牢了。或者說對于貴妃娘娘,在二囡囡的心裏跟救苦救難的神仙菩薩一樣。
若不是貴妃娘娘,二囡囡不知道自己有什麽前程,有什麽未來?或許沒有未來吧。
在燕京城的城郊,在那一座大莊子上,二囡囡遇上太多跟她一樣境遇的人。
至于隔壁,二囡囡知道那裏還有一些跟她一樣境遇的人。不過隔壁院裏住的是小郎。
小女郎和小郎,他們是各住一個大莊子。可他們有一樣的出身,他們都是禁軍英雄們的孩子。
這是教導他們的嬷嬷講的道理。還說這一個道理是貴妃娘娘的意思。
英雄嗎?二囡囡原來不懂,後來懂了。
可二囡囡不敢相信的。因為英雄的女兒為何會被賣去伎樓子。為何吃不飽,還要挨餓等等。
直到知道了燕京城裏的敲登聞鼓一案。二囡囡才知道,原來害人的貪官惡官那般多。他們蒙蔽了大貴人。
誰是大貴人,在二囡囡心中,陛下是大貴人,貴妃娘娘也是大貴人。
“這一株舉世獨一無二的綠菊乃你培養出來的。菊通鞠,花通華。往後你叫鞠華。”萬蓁蓁指着那一盆開得漂亮的綠菊,她對二囡囡說道。
“鞠華。”二囡囡,不,應該是鞠華又謝恩一回。
對于萬蓁蓁而言,她留了小女郎鞠華在丹若宮裏當差。
說是當差,小女郎的年歲太小。不過是給一份不幹事的差遣,算是吃一回皇家的空響。也算是薅一回天子的羊毛。
對于留在宮廷裏,留在貴妃娘娘的身邊當差。鞠華很歡喜。
特別是丹若宮的嬷嬷和宮女姐姐們待鞠華很好。在這兒,她哪怕就是短短幾日也是尋得家的溫暖。
天下黎庶千萬,萬蓁蓁能救一個鞠華。她救不得更多。
對此,萬蓁蓁只能對于自己無能之事漠然。非是鐵石心腸,而是無能為力罷了。
這一日,萬蓁蓁在賞菊。
鞠華跟萬蓁蓁講了綠菊的由來。她大膽的說道:“貴妃娘娘,真正栽種出來綠菊的是尤嬷嬷。奴婢只是替嬷嬷松松土,幹一點不頂事的小活。”
“本宮知道。尤嬷嬷有一手好活。”萬蓁蓁感慨一回,說道:“可惜,尤嬷嬷不在了。”
“她求的話,把你托付給萬嬷嬷這一位舊友。如此,你才能進了宮廷內苑。”萬蓁蓁給鞠華講了前因後果。
聽着尤嬷嬷去了前,還替自己操心一番。小小年紀的鞠華紅了眼睛。
“嬷嬷待我太好了。”鞠華想哭。可想着這是宮廷內苑,不興哭的。鞠華趕緊擦了眼睛。
瞧着這一幕,萬蓁蓁說道:“你是一個好孩子,能記着尤嬷嬷的好。往後祭祀的四節香火,你就替尤嬷嬷盡了一份孝心吧。”
聽着貴妃之言,鞠華重重的點頭。
“我一定會的。”鞠華回道。
對于鞠華而言,尤嬷嬷更像是她的親娘。比生母更親。
在大莊子上的日子,嬷嬷給她梳頭做衣,嬷嬷教她識字懂禮。
或許在嬷嬷的眼中,鞠華是一個惹人疼愛的小女郎。不像以前,在那一個“家”裏時,鞠華還是二囡囡,還要被爺奶,被叔叔和親娘罵了賠錢貨。
在尤嬷嬷這兒,鞠華是一個小囡囡,她享受了一份無私的愛。尤嬷嬷把她當自己的閨女一樣心疼。
當然,尤嬷嬷一輩子沒成婚,她也沒有兒女。或許就是沒有兒女。尤嬷嬷把一腔的母愛灑在鞠華這一個小囡囡的身上。
在鞠華心中,她跟尤嬷嬷不是母女,勝似母女。
“好孩子。”萬蓁蓁又誇一回鞠華。
鞠華聽着貴妃娘娘的話,她微低頭,她害羞了。
鞠華想着尤嬷嬷的往昔之言。她想,跟嬷嬷講的一樣,貴妃娘娘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