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045章 第45章
第45章
鎬京城的皇宮一場大火, 落宇文若雪的眼中,這一場火燒掉了魏朝的宮廷,毀了她的一切。
哀嚎的哭聲, 一切的一切讓宇文若雪在無數的後來時光裏都不忍去回想。
宇文若雪是魏朝的皇家郡主, 她的父王是皇伯父的親兄弟。弟弟更是宗人府挑中的繼嗣人選之一。
親弟弟在未來會成為魏朝的天子。在宇文若雪心裏,她真的替弟弟開心。
就是這般美好的未來啊,還沒有未來得及高興, 魏朝大敗,一敗再敗。
鎬京城被攻破。國破家亡是什麽模樣?宇文若雪瞧見了。那一年的宇方若雪逃過一劫,或許她寧可死在那一晚。
又或許讓宇文若雪打起精神尋了活命的堅持裏, 還有她想保護年幼弟弟的決心。
弟弟與她一起逃過一劫。大火卻讓她失去了父王和母妃。
從鎬京城逃離,一路往西南去。
在天門關城外, 宇文若雪一行人總算得着一個歇腳掉。
宗室裏被人稱頌的大英雄穎川王出兵拒敵,在好水畔阻下周朝敵軍。
鎬京之中, 臣僚失陷, 天子駕崩。鎬京之外, 穎川王立起大旗, 撐起魏朝的一片天。
宇文若雪猶記得初見族叔穎川王, 在她的心中,穎川王就是天下最大的大英雄。
直到親弟弟莫名其妙的殁了。爾後, 秋日,穎川王登基稱帝,魏朝與周朝和談。
Advertisement
大周皇朝,燕京城,皇宮, 泰和宮,崇政殿。
李子徹看着前線的奏報。
“捷報……”李子徹對于前線的情況很關注。不止一拔人在盯着軍情。大捷是一捷又一捷。魏朝的鎬京城被攻破, 大軍擄掠,收獲頗豐。
結果呢?這等戰果沒有守住,還被人劫了勝利的果子。穎川王宇文戰。這一個名字落入李子徹的眼中。
前世的穎川王沒登基,上位的是魏仁帝的侄子宇文晑。
世易時移,李子徹瞧着大變的局勢。對于這一位冒頭的穎川王宇文戰。李子徹頭疼。
一個能打的帝王,還是宗親出身。一戰而勝,又說什麽與周朝議和。這議和的誠意大嗎?李子徹很懷疑。
繼續的打下去,李子徹倒是想。可琢磨一下國庫和內庫後,帝王還是決定見好就收。
鎬京城,魏朝是拿回了。可鎬京城以東的大片土地卻握在周朝手中。得着便宜,見好就收。
實在的好處已經吞進肚子裏,把它們消化掉,而不是繼續的囫囵吞棗,萬一得而複失?光想一想,李子徹就不允許這等事情再發生。
至于鎬京城的丢失?
只能說魏朝尚不失天命。宏治帝李子徹還能緩一緩,再熬一熬。
熬誰?就看大周與魏朝,誰的未來局勢更占優。
總歸是大勝。還收得一大片的西拓之土。李子徹的心情真的不錯。哪怕要發無數的賞,內庫會花費無數的銀錢。帝王樂意。
土地與人口才是一個皇朝的真正財富。當然一切的前題是治理好,不能好事變壞事。
燕京城,皇宮。
宮廷內苑,昭陽宮,椒房殿。賈皇後翻看完彤史。爾後,賈皇後的心情不錯。
瞧着皇後心情甚美。賈嬷嬷說道:“皇後娘娘,算一算時辰,殿下快要來昭陽宮問安了。”
二皇子李濟泰搬去皇子所居住。哪怕離開昭陽宮了,應該來給母後問安一事,這一位二皇子殿下是殷勤着。
母子感情好。賈皇後的心情當然不錯。
“皇兒孝順。”賈皇後說罷這話,又道:“本宮前頭還操心過,宜妃入宮,宮廷內苑的格局萬一大變。如今瞧來,陛下許是憐憫宜妃。”
“本宮細瞧彤史之上,宜妃尚未侍寝。一次也無。”對于賈皇後而言,占着妃位還不侍寝的妃子,注定沒有子嗣的妃子。一旦不跟賈皇後的親兒子李濟泰搶資源。
這等妃子,在賈皇後的心裏當然就是好妃子。
“皇後娘娘明鑒。宜妃娘娘八成就是得着陛下的憐憫。”賈嬷嬷贊同一回。
被賈皇後憐憫一回的宜妃。這些日子過得挺開心。
丹若宮。
蓁蓁在射壺。不止她一人玩兒,崔婉華、羅良人、葉良人在陪着蓁蓁一起玩。
貍奴貓貓湊在主人的腳步,喵喵叫喚着,就像替主人鼓勁兒一般的“喵喵”幾聲。
等蓁蓁射壺的箭矢剛扔好,貍奴趁上前,蹭一蹭主人的腳面。這把蓁蓁逗笑了,她蹲下身,馬上抱起貓貓到懷中。
“喵……”貍奴喚一聲。
“宜妃娘娘又中三箭。真是利害。”
“娘娘是神射手。”
“臣妾比不得,比不得娘娘的利害。”崔婉華等人一邊誇,一邊也是一一試射。結果嘛,大不如。
這等勝利了,贏了一回又一回的感覺真好。蓁蓁開心笑了。
射壺只是一種玩法,跟嫔妃們湊一堆,大家一起玩兒。各種好玩的法子,只要提了,蓁蓁樂得試一試。
丹若宮內,蓁蓁笑得開心。崔婉華等人也是跟着笑一笑,捧一捧場面。
“喝飲子,吃點心。等會兒我們再玩。”蓁蓁瞧着萬嬷嬷領着宮女姐姐們送飲子點心。她招呼着大家夥一起嘗嘗。
對于宜妃的美意,沒人會拒絕。哪怕是萬嬷嬷等人受着宜妃娘娘的美意時,一樣是謝過,一樣是受領。
蓁蓁不止自己吃吃喝喝,也不會忘記了懷中的貍奴。
喂貓貓,也是一種樂趣。特別是貍奴會撒嬌,喵喵喵。
蓁蓁喂貓,旁邊的崔婉華等人又誇貓。聽着大家夥的吹捧,捧着蓁蓁特開心。
在丹若宮裏笑聲不斷時。帝王駕臨。
“恭請陛下聖安,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蓁蓁領着大家夥一起給天子見禮。
“免。”李子徹走上前,他攙扶起蓁蓁。
“喵。”貍奴湊上前,它蹭一蹭主人的腳面。蓁蓁顧不得旁人,她抱起貍奴。
“……”見着天子望過來,似乎眼神裏有探究。蓁蓁忙說道:“貍奴黏人。”
“瞧着,确實如此。”李子徹肯定的評價一回。
貍奴窩在蓁蓁懷裏,貓貓不理帝王,它就是喵呼一聲。
蓁蓁撸貓。不過撸貓之時,蓁蓁不忘記請帝王落坐。
至于在場的崔婉華等人,這會兒她們不離開的。畢竟宜妃沒趕人,帝王沒趕人。
崔婉華、羅良人、葉良人就裝着不知道。她們蹭一蹭宜妃的聖寵。
“陛下,嬷嬷剛備上的飲子點心。您嘗嘗,大廚師傅新做的,可好了。”蓁蓁懷中抱着貓貓,她喚了嬷嬷幫忙,讓趕緊拿新盞給陛下斟滿飲子。
這會兒的蓁蓁就動嘴皮子功夫,說話時,話氣快活又熱忱。
李子徹不拒絕,淺飲一口,贊道:“确實合适秋日飲用。”
“對吧,可好喝了。”蓁蓁開心的點頭。
“我還讓嬷嬷給壽康宮送些,請太後娘娘也嘗一嘗呢。”蓁蓁又說道。
“哈哈哈……”聽着這話,李子徹笑一回。
去壽康宮問安,近日,李子徹可聽着母後的抱怨。
說是抱怨,不如說是唠叨一點宮廷趣事。關于宜妃有好吃的,自己嘗過後覺得好,就一定讓人再做一些送去壽康宮。
甭管太後娘娘是不是壽數大了,跟年輕人的口味是不是相同了。
宜妃喜歡的,她盡往壽康宮送去。這孝心有了。可也把高太後給逗樂了。至于拒絕?
想着說一回事情,還能逗着天子笑一場。高太後就沒有拒絕宜妃的孝心。
不過一點吃食,在太後想來,對于皇家而言不靡費什麽。或者說太後嘗不嘗的,收下了就是态度。
這一份态度,高太後是做給親兒子宏治帝瞧的。同時,亦是向宮廷內苑的諸人表明态度,太後娘娘是喜歡宜妃的。
有帝王的照拂,有太後的眷顧。宜妃在宮廷的日子挺不錯。
至少指揮着禦膳房的廚子,那是指哪打哪。想吃啥一句吩咐,禦膳房一定是利落的辦妥當。
丹若宮裏。
李子徹跟蓁蓁簡單聊一些日常小事。免不得,帝王的目光落在崔婉華等人身上。
“你等能來陪一陪宜妃,心眼兒倒不錯。”這話是真誇,還是反諷?
從帝王口中講出來,崔婉華等人當然就當做誇贊了。
“陛下謬贊了。”崔婉華回道。
“……”李子徹的目光落在崔婉華身上多瞧一眼。爾後,略過。至于羅良人、葉良人,帝王一直是忽視掉。
不過嘛,稍後的時候,待崔婉華、羅良人、葉良人三人是識趣的告退後。
等三人回到疏香宮,泰和宮的太監來傳口信。不止傳了帝王的口信,還是給了賞賜。
“陛下很滿意婉華和二位良人常往丹若宮走動。宜妃娘娘活潑,陛下就愛娘娘多笑一笑。”傳話太監提點一回。
這話指的什麽意思?崔婉華等人不傻。
崔婉華等人不止謝恩,還向傳話太監給了賞,送賞賜的小黃門也一一給了賞。
待傳話太監和小黃門等人離開後。崔婉華對二位良人說道:“二位妹妹,瞧着往後,我們還要多往丹若宮走走。”
“能得陛下的賞識,多在宜妃娘娘跟前捧哏,臣妾是樂意的。”羅良人說道。
“羅姐姐說的對,陛下瞧得見我等的心意,如此足矣。”葉良人也附合一回話道。
聽着二位良人的話,崔婉華笑一笑,說道:“二位妹妹的心意,也正合我意。我們往後都是一心的攀附了宜妃娘娘。”
“宜妃娘娘率直純真,待人熱忱,想來我們的日子只會越過越好。”崔婉華感慨一回。
或者說宜妃不怎麽聰明的樣子,讓崔婉華等人捧哏真沒難度。就是陪着吃吃喝喝,玩耍渡日。
這等沒難度的事情,誰都樂意。至少在崔婉華等人的眼中是如此。
壽康宮。
蓁蓁陪着帝王一道來給太後娘娘問安。
對于壽康宮,蓁蓁可熟悉。每天的晨昏定省,蓁蓁從來是按時按量的完成。做為打工人,蓁蓁非常有打工人的勤奮誠懇。
對于工作,還是有俸祿的工作,蓁蓁可認真了。
蓁蓁記得媽媽說過的,下崗失業,太不好了。
蓁蓁想保住工作。于是她兢兢業業,從不早退,從不遲到。
天天都來壽康宮,熟門熟路,更是熟人面孔。對于太後娘娘,蓁蓁可太熟悉了。
“太後娘娘,今個的飲子,您喜歡嗎?”蓁蓁見禮後,一落坐,她就關心的問道。
“會不會太甜了,陛下說,您不愛太甜的。”蓁蓁吧嗒的說一串兒話。
高太後聽完,唇畔擒着一抹笑容,回道:“不甜,合适。哀家甜一點,淡一點都成。”
“天子,您啊,莫讓宜妃誤會,還以為哀家是一個挑刺兒的。”高太後說話随和。這會兒幾人談話時,就是閑聊一些吃的玩的。
這般的氣氛不錯,至少對于李子徹而言,說點開心事,還能讓腦子休息一番。
在壽康宮,帝王留下來用了晚膳。
對于蓁蓁而言,陪帝王和太後這一對母子一起用飯嘛,她不客氣。
應該吃吃就吃吃,應該喝喝就喝喝。蓁蓁用飯可香了。
瞧着蓁蓁的好胃口,高太後比平日多用小半碗。
晚膳罷,消消食。
帝王攙扶着高太後于壽康宮內漫步而行,母子二人說些小事。
蓁蓁在旁邊就是湊數的。不過再湊數,蓁蓁還是識趣的也攙扶一回高太後。
等賈皇後到時,她瞧着的就是這一幕。
賈皇後一直不太在意宜妃。一個“傻子”,一個不曾侍寝的妃子,對于昭陽宮沒什麽威脅。
雖然心頭這般的告訴自己。可今個,瞧着蓁蓁跟帝王一左一右的攙扶着高太後,那親膩的就像是他們仨才是正緊的一家人。
擱心頭,賈皇後吃味了。
有想法歸有想法,賈皇後沒有表現出來半分。
“恭請陛下聖安。”
“免。”
“兒媳問母後萬福金安。”
“皇後,免禮。”
李子徹一直攙扶着高太後。高太後瞧着賈皇後問安,笑着虛扶一下。
至于蓁蓁,在賈皇後到時,她識趣的避開身。
待賈皇後問安後,蓁蓁走上前對着皇後福一禮。
此時的賈皇後笑一笑,順勢走上前,便走到高太後身邊。賈皇後和宏治帝一左一右的攙扶着高太後。
蓁蓁站在旁邊瞧着這一幕,她有一種直覺,她好像惹了皇後娘娘的不喜。
可是,為什麽啊?傻傻的蓁蓁不懂。
這一晚,蓁蓁做了一個夢。在夢裏,蓁蓁似乎形單影只,她一個人走啊走,她尋着光亮,爾後,就推開一扇大門。
“……”蓁蓁醒來。
“娘娘,您怎麽了?”守夜宮女姐姐跟蓁蓁問道。
“……”蓁蓁想了想,回道:“我做了一個夢,可我好像忘記了夢裏發生過什麽。”
次日。
蓁蓁按時起床,按時洗漱,按時用了飲子點心。爾後,又換上常服,先去昭陽宮給皇後娘娘問安。
再然後,蓁蓁會同嫔妃們一起,在皇後娘娘的帶領下去壽康宮給太後娘娘問安。
好像每一日就是前一日的重複。簡單的日子,或許會一直如此。至少想法簡單的蓁蓁覺得就會如此。
這一日,晌後,蓁蓁在壽康宮裏陪着太後娘娘一起品嘗過禦膳房大師傅的廚藝。
秋日做了酥酪,可好吃着。蓁蓁恨不能小肚子能多塞一些吃食。
可惜,蓁蓁的胃口就那麽大。這兒多吃一點,那兒就得少吃一點。
“瞧宜妃的胃口好,哀家的胃口也給帶好了。”高太後用一口飲子,笑着說道。
“能吃是福。太後娘娘一定會壽祿長長。”蓁蓁小小的拍一記馬屁。
“哈哈哈……”高太後捂嘴笑一回。
壽康宮裏,高太後笑的開心。蓁蓁樂得蹭一蹭吃食,再逗一逗太後娘娘開心。
太後開心了,天子就開心。天子一開心,不止賞蓁蓁,丹若宮上上下下,人人都會得着天子賞賜。
對于豐滿小金庫的事情,蓁蓁最樂意。
“太後娘娘,國舅夫人和世子夫人求見。”高嬷嬷進殿內禀話道。
“她們婆媳二人都到了。快,請進來。”高太後笑道。宮外遞的牌子,高太後的娘家弟妹和侄兒媳婦想進宮請見。
對于高家夫人、高晨嫡妻,這一對婆媳求見。高太後不拒絕。
見一見娘家人,再是賜一回賞。高太後是樂意給宮外的娘家人多做一些體面。
高家夫人、高晨嫡妻進了鳳儀殿。蓁蓁坐着,她瞧着進殿的命婦們。
蓁蓁覺得不熟,高家夫人、高晨嫡妻卻是對宜妃有印象。誰讓這一位萬宜妃差一點就可能成為高家夫人的小兒媳婦,高晨嫡妻的弟妹呢。
不熟歸不熟,萬宜妃的這一張臉,高家夫人和高晨嫡妻這一對婆媳卻是記得牢牢的。
“臣婦參見太後娘娘,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免禮。”高太後虛扶一下。
“弟妹、侄兒媳婦,你二人快起來吧。都是一家子骨肉,不需要如此多禮。”高太後笑道。
“謝太後娘娘恩典。”太後可以和藹可親,可高家夫人和高晨嫡妻卻得識擡舉。
待見禮後,高家夫人和高晨嫡妻又謝過話,方才起身。
蓁蓁瞧着這一幕,她瞧着高太後挺開心的模樣。
“太後娘娘,我不打擾您待客。我先告辭。”蓁蓁起身福一禮。
太後有客人要接待,蓁蓁是識趣人。
“好好,且去。”高太後笑着,語氣和善的擺擺手。蓁蓁再福一禮。
在蓁蓁要告辭後,高家夫人和高晨嫡妻亦是對着蓁蓁福一禮。
蓁蓁笑笑,爾後離開。
待蓁蓁離開後,太後賜坐,高家夫人和高晨嫡妻又謝過話,方才落坐。
太後招待娘家人,先問一問高府上的近況。
在高家夫人口中,一切安好。
“都退下吧。”高太後瞧着高家夫人似乎有話想講,又避諱的模樣。太後就擺擺手,揮退侍候的宮人們。
鳳儀殿內,餘下太後、高家夫人和高晨嫡妻三人。
“說吧,瞧你像是有為難事的模樣。”高太後講道。
高家夫人起身,又福一禮,說道:“太後娘娘,府上捅出了簍子。”
“仔細說說。”高太後安穩如山,她準備聽一聽娘家這是落了多大的錯處。
“陛下被刺駕一事,滿朝上下皆知。宜妃娘娘救駕一事,亦是人人有數。”高家夫人微低頭,又道:“可裏頭有貓膩。”
“宜妃沒有救駕之功。夫君能夠确認此事。”高家夫人心一橫,繼續說道:“當初宜妃遇難是夫君的手筆。陛下才是宜妃的救命恩人。”
“宜妃如今癡傻,可夫君擔憂萬一有一日宜妃恢複如初。與宜妃已經結仇的高府又會落什麽收場?”高家夫人對于夫君的坦白。她是寧可不知。
可是不知真相,萬一被恢複的宜妃算計,又當如何?高家夫人的心情很複雜。只不過人嘛,各有立場的。
站在高家夫人的立場,她肯定跟夫君高家主一條心。
“陛下偏愛宜妃,太後娘娘,夫君甚憂。”高家夫人話罷,她跪了下來。
見着婆母跪下來,高晨嫡妻也趕緊的跪下來。
對于婆母講的事情,高晨嫡妻一直不知。如今知了,她的心情叫一個複雜。
這都撞上什麽破事,還摻合進宮廷內苑裏。高晨夫人想怨,一進間也不知道怨誰。
高太後瞧着跪地上的弟妹和侄兒媳婦。
“起來吧,哀家再想一想。”高太後說道。
娘家重要嗎?在高太後的心中當然有份量。而且還不輕。
可娘家重要,親兒子更重要。高太後總要思量一樣親兒子宏治帝的态度。左右為難,說得就是如今的高太後。
“你們啊,真是給哀家出了一個難題。”高太後嘆息一聲。對于宜妃,哪怕高太後有好感。可一旦關系上娘家,高太後又不是不能辣手摧花。
宜妃在高太後的心中沒有那麽重的份量。高太後的一些思量,她更多的是考慮天子的态度。
“先起來,依着哀家的意思,也不急。宜妃癡傻,人盡皆知。能不能好,尚且兩說。你等急什麽。”高太後說道。
太後發話,高家夫人和高晨嫡妻應一聲,爾後,一一起身。
“先坐下。仔細給哀家說說,這裏面還有什麽頭尾。”高太後要問一個仔細。
太後要問,高家夫人不會隐瞞,原原本本,高家夫人把知道的一五一十的全講一遍。
聽罷,高太後念叨一回,嘆道:“孽緣。”
在高太後的心中,萬宜妃跟天子是孽緣。萬宮女跟高二郎一樣是孽緣。
沾了一個孽字,于高太後的心頭就跟蒙上一層陰影似的,總歸不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