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36章
諸葛亮常年拿在手中的扇子叫做白羽扇,顧名思義是由白色的羽毛做成的扇子,是用來指揮作戰用的。
可惜光用來扇風了。
自他出山以來一直到現在,六年了,就沒有正式的指揮過作戰。
他出山時虛歲二十七,非常年輕。
劉備一開始就拜他為軍師中郎将,常挂在嘴邊稱贊說得他如魚得水。
關羽、張飛二人對他就有些不服。
尤其是關羽,兒子都比諸葛亮大三歲,更是瞧不上諸葛亮。
劉備攻川把龐統帶走了,留諸葛亮一個文人和幾個武将一起留守荊州,讓諸葛亮負責給前線搞後勤工作,比如籌備糧草什麽的。
而非是把諸葛亮帶在身邊。
諸葛亮跟随劉備六年,一直沒有機會指揮作戰,難以得到別人的認同。
和關羽、張飛、趙雲等人一起留守荊州就有些尴尬了。
關羽和張飛有事都不和諸葛亮商量,沒有把諸葛亮放在眼裏,每次在上班時間外出都不和諸葛亮打聲招呼。
這就有些過分了。
諸葛亮每次都要向別人打聽才能知道關羽和張飛去哪了,然後得知他們每次都是因為私事曠工。
只是這一次和以往不同,他們是外出公幹了。
“雲長和益德一大早就走了,說是奉了劉将軍的命令去請人出山。”這是趙雲和他說的話。
也不知道是去請誰。
諸葛亮在劉備這裏當了六年的軍師中郎将,願意聽從他命令接受他派遣的大将,其實就只有趙雲一人。
張飛雖然敬重文人,但畢竟是一開始就跟随劉備的。
諸葛亮指揮起來也費力。
他也就和趙雲的關系比較好,而趙雲又和關羽、張飛的關系比較好。
關羽和張飛有什麽事會和趙雲說。
所以,諸葛亮才能從趙雲這裏得知關羽、張飛二人的消息。
趙雲并不知道他們要去請什麽人。
諸葛亮也就無從得知,只能坐等消息,期望新來的同僚會是個好相處的人。
只是有一點他認為十分奇怪。
劉将軍遠在益州,是如何得知荊州有位隐士未出的賢者的?
還讓關羽、張飛去請人。
一般人只需要征召,能動用關羽、張飛去請的人必然是位大賢。
諸葛亮越發的好奇了。
既然要請的人是位大賢,那麽劉将軍的舉動就更奇怪了。
為何讓關羽、張飛去請?
他當年還未出山的時候,劉将軍經常來他的茅廬,與他共論天下形勢。
他感念三顧之恩,出山相助。
劉将軍想要請一位文士出山,親自去請是最為合适的,就算遠在千裏之外,也該由他去請。
除非,要請的人是位武将。
在吃午飯之前,他終于見到了關羽和張飛請來的……大賢?
不,不可能吧?
諸葛亮看到季汐時的吃驚程度,一點都不亞于剛剛看到劉備來信要請季汐出仕時的張飛和關羽。
眼前這位少年,就是劉備讓張飛和關羽特意去請的人?
看起來比一旁的王基還要年少。
這人和王基一樣穿着一身白色布衣,頭戴白色頭巾。
兩人衣着相同。
不同的是這人皮膚白皙,五官俊秀,這樣穿戴有着王基沒有的仙氣。
看年齡,頂多只有二十歲。
他以為自己二十七歲出仕已經夠年少的了,沒想到一山更比一山高,這人比他早的多。
就是不知劉将軍給這人安排了什麽職務。
季汐是乘坐馬車來的,因為天氣炎熱,一路上都在用扇子扇風,心道還好頭發都束起來了,紮了一個仙人球用頭巾包着球球清爽的很。
不然頭發垂下來得多熱啊。
下了馬車後,他将折扇收攏,放進了衣袖裏的兜兜裏。
腰上原本挂了佩劍,出門前摘了。
張飛說劉備催的緊,最好是第二天就出發,這天先來治所混個臉熟,讓文官武将都知道他的身份。
換句話說,第一天先入職,第二天正式上班。
劉備雖然任命他和諸葛亮、龐統同為軍師中郎将,但是位于諸葛亮、龐統之下。
龐統随劉備入川了。
也就是說在這荊州,官位比他高的就只有諸葛亮,所以是先來見諸葛亮。
張飛在一旁介紹。
諸葛亮聽說劉備直接就任命季汐為軍師中郎将,流露出了不可置信的神色。
就連他,都不是一開始就是軍師中郎将。
季汐是有何等經天緯地的才華,得到了劉備的青睐,在寸功未立的情況下就身居高位。
一開始的起點就比他和龐統要高。
其實這是劉備給季汐的補償,畢竟他放了季汐半年多的鴿子。
季汐是魯肅大力推薦的人。
他若是一開始就贊同季汐的觀點,給季汐的官位絕不會是軍師中郎将。
而是等季汐立了功之後再提升。
但是他放了季汐半年多的鴿子,又是在有求于人的時候才想到季汐,當然要有所補償。
這樣也能體現出他對季汐的重視。
諸葛亮原本是坐着的,在聽張飛說到劉備任命季汐為軍師中郎将時就站起來了。
季汐聽張飛介紹完,拱手道:“諸葛軍師。”
這又是一個長得比他高的。
季汐原本還覺得自己一米八了,算高個了,沒想到來到了劉備陣營,見到的人一個個的都比他高。
諸葛亮回禮道:“季軍師不必多禮,請坐。”
桌椅板凳在劉備這還沒有推廣。
季汐看了一眼地上的草席:“……”不了不了,他寧願站着。
但是必須得“坐着”。
接下來大大小小的文官武将都要來拜見他這個新任的軍師中郎将,站着像什麽話?
關羽和王基去通知人過來了。
在等待的過程中,季汐看到諸葛亮手裏的扇子,忍不住把自己的扇子拿出來扇風。
這個房間沒有冰塊降溫。
扇子展開時“唰”的一聲,聲音不大,但吸引了諸葛亮的注意。
諸葛亮轉頭看向季汐。
季汐雖然是在用扇子扇風,但是舉止優雅,在旁人看來顯得風度翩翩,讓人好感頓生。
人長得好看,做什麽都賞心悅目。
諸葛亮看了看季汐手上的扇子,又看了看自己手裏的扇子,說道:“季軍師,你的扇子可否給我看看?”
季汐的扇子很稀奇,他從來沒有見過。
“當然可以,諸葛軍師不必見外,直接喚我明哲就行,不知我可否喚你孔明兄?”季汐說着,将扇子遞了過去,趁機拉近兩人的關系。
諸葛亮直接就同意了,拿着季汐的扇子仔細觀看。
這扇子月英一定喜歡。
待會兒問問季汐能不能讓他仿造一把這樣的扇子,回去送給結發妻子黃月英。
扇子的結構簡單,他已經知道怎麽制作了。
諸葛亮看了一眼就摸清了扇子的結構,之後才看向扇面上的字畫,比第一眼看到季汐時還要吃驚。
諸葛亮:“……”季汐能耐了。
他在劉備這裏六年了,和張飛都不怎麽親密,和關羽更是達不到朋友的程度。
季汐剛來就和他倆混熟了。
這把扇子正面是張飛作的畫,反面是關羽題的字,上面蓋着他二人的私印。
可見季汐和他們關系不一般。
諸葛亮只看了幾眼就将扇子還給了季汐,問道:“不知可否讓我仿造一把這樣的扇子?”
季汐爽快地道:“你想仿造多少把都行。”
他想象了一下諸葛亮不拿白羽扇而是拿着折扇指揮千軍萬馬的樣子,有點破滅啊。
張飛這時說道:“我也要一把。”
他雖然是個武将,但是十分敬重文士,是想讓兩個兒子以後都當文官的,而非子承父業。
這扇子非常适合文士使用。
若不是他年紀大了,拿在手上沒有年輕人拿着好看,他自己都想要一把。
季汐點頭,說道:“可以可以。”
諸葛亮和張飛都這樣了,待會兒關羽進來也問他要折扇,人手一把折扇用來扇風也就不奇怪了。
他想象了一下那個畫面,太美了。
想象終歸是想象,關羽進來的時候并沒有問季汐要折扇。
黃忠和魏延随劉備攻川去了。
關羽親自去通知的,其實就只有趙雲,其他人都是王基去通知的。
所以關羽和趙雲先回來。
趙雲見到季汐時同樣吃驚,更為吃驚的是:他和關羽過來時,見到他們三人有說有笑的。
這……這麽快就混熟了?
關羽都介紹完了,見趙雲還傻站着,于是悄悄地将手伸到趙雲背後,輕輕推了趙雲一把,作為提醒。
趙雲硬着頭皮道:“季軍師。”
他願意對諸葛亮言聽計從是因為佩服諸葛亮的才華,欣賞諸葛亮的為人,再加上諸葛亮比他也小不了幾歲。
這季軍師至少比他小了二十歲吧?
趙雲想到自己以後還要聽從季軍師的派遣,就有點……
季汐微笑着說道:“趙将軍。”
趙雲覺得這見也見了,就想着先離開,于是說道:“季軍師,我先離開了。”
他要回去好好消化一下下。
季汐說道:“不忙,你先在這坐會兒,一會兒我和孔明兄有事要同你說。”
趙雲:“……”
他看向了諸葛亮,只見諸葛亮煞有介事地朝他微笑點頭,說道:“子龍,你先坐會兒。待其他人都來拜見了明哲之後,我們再談正事。”
趙雲:“……”
他錯了,不是以後還要聽從季軍師的派遣,是現在就要。
趙雲,字子龍。
趙雲和關羽坐下來之後沒過多久,王基就領着一票的文武官員都來了。
這些人是來拜見新來的長官的。
他們當中最年少的也有二十多歲了,看到季汐這麽年輕,一個個都傻眼了,誰都沒有見禮。
關羽見狀,咳了兩聲。
作者有話要說:
文章不厭百回改,加油!